• 119.00 KB
  • 2021-08-25 发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普罗泰戈拉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 不存在的尺度。由材料信息可知,他的这一主张 A.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B.易导致个人主义的泛滥 C.否定了古希腊宗教信仰 D.开启了人文思想的先河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普罗泰戈拉把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凸显了人 在社会中的地位,这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故 B 项正确;普罗泰戈拉此观点容 易使人产生对自然的优越感,进而导致严重的个人主义,A 项错误;普罗泰戈拉强 调人未必就否定宗教信仰,C 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普罗泰戈拉是否对人 文思想具有开启作用,排除 D 项。 【答案】B 2.智者学派是追求和教授智慧的人,他们研究和教授的主要内容是知识、论辩术、 修辞学、演讲术。由此可以推知智者学派 A.充满了叛逆意识 B.忽视了道德说教 C.渗透着理性精神 D.实现了自身价值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对知识、论辩术、修辞学、 演讲术的传授,这其中自然应包含了一定的理性精神,故 C 项正确;对知识论辩 术、修辞学、演讲术的传授,与叛逆意识、道德说教没有必然联系,A、B 两项错 误;智者学派说提倡的有没有被社会认可,社会价值是否实现,从材料信息中不能 推知,排除 D 项。 【答案】 C 3.智者学派认为,道德规范并不具有永恒的“天然合理性”,它们的只是人们“约 定”的结果,当他们对人类不再有利时,就应当进行变更。材料表明智者学派 A.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 B.受到政治改革的影响 C.得到社会精英的支持 D.追求社会和谐的初衷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智者学派认为道德规范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予以必 要的扬弃,这说明他们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故 A 项正确;智者学派有没有受到 政治改革的影响,由材料信息不能推知,B 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智者学派得到社 会精英支持的信息,C 项错误;智者学派认为的这种“约定”是否为了实现社会的 和谐,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排除 D 项。 【答案】A 4.苏格拉底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与人谈话和思考问题。他从不直接驳斥对方,而是 不断发问,让对方在回答的过程中自己否定自己最初的答案,如他会问什么是 幸福,什么是勇敢,等等。这表明苏格拉底 A.坚持个性追求个人私利 B.蔑视传统推动思想启蒙 C.利用教育统一社会舆论 D.运用理性倡导社会教化 【解析】苏格拉底以谈话方式启发入们对“幸福”“勇敢”等美德的理性“思 考”,以实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 D 项正确;苏格拉底积极参与社会教育, 并非追求私利,A 项错误。“最初的答案”未必属于“传统”,因而“蔑视传统” 也就无法体现,B 项错误。苏格拉底尊崇思想自由,“统一社会舆论”与其思想观 点不一致,C 项错误。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答案】D 5.相对于探寻自然本源,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正 义、非正义、勇敢与怯懦、诚实与虚伪,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对智者学派作了彻底批判 B.承认人在社会的崇高地位 C.较为理性地追求人文精神 D.已经具有完善的治国思想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苏格拉底对于治国提出的观点具有合理性的一面, 这说明他较为理性地追求人文精神,故 C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显示苏格拉底对 智者学派的彻底批判,也没有人在社会处于何种地位的信息,A、B 两项错误;苏 格拉底的治国思想有合理性的一面,但这种思想是否完善,由材料信息不能推知, D 项错误。 【答案】C 6.苏格拉底认为有关世界的“事实判断”不等于有关世界的“价值判断” ,世界 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而是因为存在着一种使世界万物都 追求完满性的力量。由此可以推知苏格拉底已意识到 A.人类应与世界万物和谐相处 B.认知世界应根植于理性 C.人类依靠自身可以认知世界 D.自然运行有其自身规律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使世界万物追求完满性的力量需要通过理性加以认 知、实践,因而对世界的认知应该依靠理性而非凭人类好恶,故 B 正确;材料未 论及人类与世界万物的关系,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类自身是否可以认知世界的 信息,排除 C 项;世界万物都追求完满性的力量与自然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不是同 一个概念,D 项错误。 【答案】B 7.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 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他意在说明雅 典 A.民主政治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 B.政体错误采用了自由平等原则 C.尚不具备建立民主政治的条件 D.平等和自由是政治生活的主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柏拉图认为在民主政治中,人们可能会打着自由的幌 子追求自己的欲望,这说明民主政治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故 A 项正确;自由平 等本身是没有错,关键是人们利用自由平等的动机,B 项错误;当时雅典已经建立 了民主政治制度,C 项错误;材料信息显示了误用自由平等的弊端,没有显示它们 是否政治生活的主题,D 项错误。 【答案】A 8.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物质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就像是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等。当这只鸡死时, “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材料表明亚里士多德 A.旨在调和不同派别的争论 B.批判了前人的唯心思想 C.完善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已蕴含有唯物主义思想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亚里士多德以鸡为例论证了形式对物质的依赖性,因 而可知他认为物质对形式具有决定作用,这已具有唯物主义色彩,故 D 项正确; 材料没有显示亚里士多德在调和不同派别矛盾的信息,A 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在论 述自己的观点,仅从不能推知他是在批判前人的唯心思想,也不能推知他已经完善 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C 两项错误。 【答案】D 9.14、15 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拥有欧洲最大、水平最高的毛纺织业、银行业、 和金融业,由毛纺织业、银行业等几个行业组成的七大行业直接掌控了城市政 权。材料可用来说明佛罗伦萨 A.其人文思想必将更为浓厚 B.具有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 C.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城市 D.市民具有浓厚的人文思想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佛罗伦萨资本主义经发展水平较高,因而更加渴望 弘扬本阶级的思想主张,故 B 项正确;当时的经济优势不能表明人文思想以后的 趋势如何,A 项错误;有经济优势与成为经济中心不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C 项错 误;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资本家的状况,不能说明市民具有浓厚的人文思想,排除 D 项。 【答案】B 10.米开朗琪罗雕塑的大卫,体格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成为那个 时代的典型象征。由此可以推知米开朗琪罗在 A.无情批判封建专制 B.激情构建未来蓝图 C.热情弘扬人文主义 D.时刻关注社会变革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米开朗琪罗雕塑的大卫,集中体现了“人”的力量, 突出人的价值,所以由此可知米开朗琪罗在热情弘扬人文主义,故 C 项正确;仅 从歌颂人不能得出米开朗琪罗对封建专制的批判,A 项错误;材料没有现实构建未 来蓝图的信息,也没有关注社会变革的信息,排除 B、D 两项。 【答案】C 11.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古希腊大理石雕像 《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三幅画共同体现了 A.人性的光辉——人性之美 B.凝固的永恒——运动之美 C.神秘的微笑——艺术之美 D.缺憾的静美——爱情之美 【解析】《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蒙娜丽莎》都体现了人性之 美,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故 A 项正确;运动之美仅符合《掷铁饼者》,B 项错误; 神秘的微笑仅符合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C 项错误;缺憾的静美仅符合 大理石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2.意大利文艺复兴者马基雅维利有感于意大利的分裂,指出君主应像狮子一样残 忍,像狐狸一样狡猾,以雷霆手段实现意大利统一。材料反映出马基雅维利 A.意图与封建君主结盟 B.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怀 C.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 D.人文主义思想发生质变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马基雅维利希望不择手段的实现意大利统一,这说 明他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怀,故 B 项正确;马基雅维利主张实现意大利统一不能说 明他们已经和封建君主结盟,A 项错误;主张不择手段的统一不代表马基雅维利有 超前的战略眼光,C 项错误;渴望国家统一具有人文情怀,但没有比较,不能推知 其人文思想发生质变,D 项错误。 【答案】B 13.16 世纪初,一名教会推销员在德意志对他的信徒说,你投下银钱,我看到你 父亲左腿已经迈出炼狱,但右腿还在里面,再继续价钱吧!类似材料 A.动摇了基督教徒的信仰 B.否定了教会经文的崇拜 C.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D.实现了教徒的灵魂救赎 【解析】材料反映出教会利用机会骗取德意志人民的钱财,这迟早会引起德国 人民不满,因而类似现象将加速宗教改革的到来,故 C 项正确;宗教改革并不反 对宗教信仰,A 项错误;教会宣扬“因行称义”,但它们不会否定他们赖以骗取人 民信任的教会经文,B 项错误 ;宗教信仰本身就是一种有神论,在世上,人类只 有救赎自己,D 项错误。 【答案】C 14.在宗教改革中,路德主张设立公费学校,强制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要求学生不 但学习宗教,还要学习文化。路德的主张 A.否定了教会的因行称义 B.普遍提高了公民的素质 C.实现了宗教改革的初衷 D.助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解析】宗教改革强调人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突出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 这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故 D 项正确;路德的这一主张不能得出否定因行称义 的结论,A 项错误;材料所称的公立学校是否普遍不得而知,B 项错误;路德这一 主张是否能实现宗教改革的初衷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C 项错误。 【答案】D 15.西欧进行宗教改革的诸国断绝了与罗马教廷的关系,世俗权力开始统领教会, 没有进行宗教改革的国家,教皇也逐渐失去了干涉它们世俗事务的权力。材料 表明宗教改革 A.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推动各国与教皇分庭抗礼 C.全面推动了西欧社会变革 D.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宗教改革后,世俗政权开始统领教会,教皇失去了 对世俗政权的控制,这有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故 A 项正确;宗教改革 后,由于世俗政权开始统领教会,故教皇已不能与世俗政权分庭抗礼,B 项错误; 仅从世俗权力的增强不能推知宗教改革全面推动西欧社会的变革,C 项错误;宗教 改革并未对世俗封建政权带来很大冲击,D 项错误。 【答案】A 16.在亨利八世以后,女王伊丽莎白一方面排除来自于罗马天主教会的干扰, 另一 方面又遏制国内清教徒的激进要求, 同时又从这对立的两端汲取对于英格兰的 经济、政治发展有利的因素。女王的相关宗教措施 A.促成了天主教与新教的融合 B.提高了清教徒在英国的地位 C.改变了英国教派林立的现状 D.推动了国内的民族认同感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英国女王的宗教措施有利于使英国民众放弃信仰分歧 而同仇敌忾,因而可知,女王的宗教措施推动了国内民族认同感,故 D 项正确; 英国女王汲取的是对英国发展有利的因素,是否促成天主教与新教的融合,仅从材 料信息不得而知,A 项错误;女王对遏制了清教徒的激进要求,因而这些措施不利 于提高清教徒在英国的地位,B 项错误;仅从英国女王对天主教和清教的汲取不能 推知英国教派林立的现状已得到改变,排除 C 项。 【答案】D 17.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 “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说明 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科技是走向理性的唯一条件 C.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 D.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解析】材料中提到“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 燃‘理性之光’”表明科学能够推动理性和启蒙的发展,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 没有论及王权公平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的内容,A、D 两项错误;科 技是走向理性唯一条件的表述也过于绝对化,B 项错误。 【答案】C 18.在启蒙运动中,很多思想家主张做事情应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做出决定,处理事 情不能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由此可以推知启蒙思想家 A.反对禁欲主义 B.提倡理性主义 C.弘扬集体主义 D.肯定唯物主义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在当时提倡理性主义, 故 B 项正确;禁欲主义、集体主义、唯物主义均与做事情不能冲动、不凭感觉做 事情没有关系,排除 A、C、D 三项。 【答案】B 19.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这里, 伏尔泰宣扬的思想是 A.人民主权 B.分权制衡 C.社会契约 D.天赋人权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伏尔泰在维护人们与生俱来的相关权利,与生俱来 的权利属于天赋人权,故 D 项符合题意;与生俱来的权利不是人民主权,排除 A 项;捍卫天赋人权不等于是分权制衡,排除 B 项;社会契约是指人类在社会上关 于相关事宜的约定,不属于天赋人权,排除 C 项。 【答案】D 20.孟德斯鸠认为,法可以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 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社会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也应遵循自然法之平等精神。 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A.主张理性制定法律 B.在为资产阶级辩护 C.猛烈抨击君主制度 D.在竭力完善人为法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人为法应和自然法一样具有平等精神,平等精神是 符合理性的,人们应该理性制定法律,故 A 项正确;孟德斯鸠主张理性制定法律 显然就有进步性,而辩护通常含有贬义,B 项错误;从孟德斯鸠对人为法态度的信 息中,不能得出他对君主专制的态度如何,C 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中不能推知他 是否主张竭力完善人为法,D 项错误。 【答案】A 21.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财产私有,同时他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而要 求进行比较平均的分配。材料表明 A.未超越同时期的启蒙者 B.推动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C.仍未跳出旧思想的窠臼 D.启蒙思想存在明显局限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卢梭看到了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所在,但他又不主张 废除这一根源,这表明其思想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故 D 项符合题意;仅凭卢梭 的这一局限不能推知他的启蒙地位如何,排除 A 项;卢梭启蒙思想的局限不能说 明他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排除 B 项;如果卢梭没有跳出旧思想的窠臼,那他就 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启蒙思想家,排除 C 项。 【答案】D 22.有学者指出,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问题上,对广大民 众来说,首先是生存问题。这种主张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材料表明 法国的启蒙运动 A.认识到基本权利的重要性 B.主要为民众争取基本权利 C.拥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D.进行了民主政治初步尝试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生存权是首要问题,而生存权是 人的基本权利,这说明法国的启蒙运动认识到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故 A 项正确; 认识到基本权利的重要性不等于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为民众争取基本权 利,B 项错误;从古到今,人们都在为生存权而斗争,但仅凭这一启蒙主张不能推 知法国启蒙运动拥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进行民主尝 试的信息,D 项错误。 【答案】A 23.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因为这个世界太有条理了,因此不可能没有上 帝的存在,同时,这些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也相信灵魂不朽是合理的。材料表明 上述哲学家 A.缺乏理性思维 B.存在认知局限 C.未脱传统窠臼 D.出现思想逆袭 【解析】启蒙思想家因为世界太有条理就肯定上帝存在,并相信灵魂不朽,这 说明这些哲学家在认知上仍然存在着缺陷,故 B 项正确;这些启蒙思想家不缺乏 理性思维,只是他们的理性思维存在局限,A 项错误;如果他们仍未摆脱传统窠臼, 那么他们就不能被称为启蒙哲学家,C 项错误;一些哲学家思想存在某些局限,不 能就说明其思想出现了逆袭,D 项错误。 【答案】B 24.康德认为,自由意志和服从道德规律的意志完全是一个东西,而只有服从道德 规律的意志才是“善良意志”。据此可知,康德强调 A.善良是人的情感的属性 B.人的行为天生是理性的 C.自由应该遵守理性法则 D.理性应受自然规律支配 【解析】康德认为自由应服从道德规律,唯有如此才能被称为“善良意志”, 道德规律显然是具有理性的,因而可知康德强调自由应该遵守理性法则,故 C 项 正确;材料未涉及人的情感与善良之间的关系,A 项错误;既然世界上有服从道德 规律的“善良意志”,那么也有不符合道德规律的意志,B 项错误;材料论及的意 志和道德规律而非理性和道德规律的关系,D 项错误。 【答案】C 第 II 卷 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智者学派开了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历史先河。同时也应看到,他们更 多的是确立个体的地位,也过多强调个人的权利和价值。虽然他们以个体理性、反 思理性和对话理性的形式反映了社会文化整合的需要,在理性活动方面为后人提供 了范例,但就整体而言,他们没有很好的解决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上升到普遍的 问题。 ——摘编自段培君《“人事万物的尺度”的文化阐释》 材料二 知善才能行善,知恶才能避恶,对善恶的认识和判断是道德行为的基 础,当今社会上所谓“无知者无畏”就印证了苏格拉底“恶是出于无知”这一观点。 同时也应指出,从古到今,明知故犯的人有之,以智行恶的人有之,道德认知水平 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的发生。在德育中在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的同时,更 重要的是让道德教育回到生活实践中去 ——摘编自赵宇善《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事万物的尺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7 分) (2)根据材料二简评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观点。(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局限性的认 识。(5 分) 【解析】 第一小题考查启蒙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答案的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就 可以得出,也就是:确立了人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对后世理性主义的产生创造了 有利条件。局限性主要应结合材料信息,由材料“他们更多……调个人的权利和价 值”这一信息可知,其局限性之一是:易导致较为严重的个人主义。由材料“他们 没有很好……普遍的问题”这一信息可知其局限性之二是:对从个别到一般,从特 殊上升到普遍的问题缺乏一定认识。 第二小题考查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观点的评价。观点评价最基本的是要 遵循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原则。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可以对其进行评价。其正面 评价是:有助于人们了解善恶观念,辨别善恶,进而弃恶扬善。其负面评价是:混 淆了美德与知识的概念,忽视了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等问题的存在,也在社会认知 中误导了人们。 第三小题考查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局限性的认识。这里要注意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思维解答本题。人们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因而不能苛求处在 不同时代的思想家。 【答案】 (1)进步性:确立了人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顺应社会文化整合的历史潮流; 对后世理性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3 分) 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 易导致较为严重的个人主义;对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上升到普遍的问题缺乏一定 认识。(4 分) (2)简评:有助于人们了解善恶观念,辨别善恶,进而弃恶扬善;混淆了美德 与知识的概念,忽视了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等问题的存在,也在社会认知中误导了 人们。(6 分) (3)认识:智者学派、苏格拉底虽在社会认知上都存在着一定局限,但他们都 属于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对人类思想的解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局限受当 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水平以及阶级立场的影响,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辩证看待古人局限。(5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 度上是一种创新。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 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埃拉斯谟说:“我几乎愿意 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彼得拉克则 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比之为“野蛮凶狠的庙堂”“邪教徒的寺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7、18 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狄德罗无畏地举起无神 论旗帜,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向宗教神学猛烈开火。他宣称:“如果要我相信 神的话,一定得让我摸得到他。”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 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 的批判。他说:“《圣经》中有多少行字,也便有多少可以争辩的话题。”然而关 于宗教问题,他和伏尔泰一样,认为某种程度上“上帝的存在是有好处的”。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 析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的表现及 原因。(10 分) 【解析】 第一小题第一小问考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这需要学生在组织 答案中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通过概括可知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是:强调 发展个性;反对天主教会;具有乐观主义精神;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 第二小问考查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通过分析,可知其“条件”可以从政治经 济文化方面去考虑,主要包括: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经济条件);形成中 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并打破旧观念(政治条件);古希腊、罗 马文化遗产的保留(文化条件)。 第二小题第一问考查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的表现,这一问的考查意图可 以理解为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为未来资本主 义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设计了宏伟蓝图;提出了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反对封建专制,更猛烈的批判封建神学。这些都是其“更为 成熟”的表现。更为成熟的原因则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去考虑,答案应该是: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思想)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科技);英法等国君主专制政治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政 治) 【答案】 (1)特点: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天主教会;具有乐观主义精神;主张发挥人的 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4 分)“创新”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形成 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并打破旧观念;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 的保留。(4 分) 表现:为未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设计了宏伟蓝图;提出了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反对封建专制,更猛烈的批判封建神 学。(3 分)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英法等国君主专制政治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7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 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强调: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 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 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 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 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 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 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 材料提供了欧洲宗教改革的信息,蕴含了近代西方思想解放的诸多启示。从材 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解析】 本题属于高考 42 题模式,解答这一类型的问题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对 启示的概括要尽量简洁,如果过于复杂,对下一问的论述或阐释就会造成一定麻烦。 只要属于材料中的启示,说明一个就行,不要求其具有全面性。先指出观点,就本 题而言,结合材料信息我们很容易就会找到其中一个启示:宗教改革所宣扬的“因 信称义”,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第二小问要围绕“因信称义”的积极性来阐 述,阐述明白了其积极意义,也就阐述了其对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推动。 【答案】 示例 启示:宗教改革所宣扬的“因信称义”,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4 分) 说明: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宣扬“因信称义”,指出每个人都可以不经过 罗马天主教会而直接可以与上帝沟通,成为上帝眼中的“义人”。这在宗教方面彰 显了人的力量,使人们在宗教信仰中认识到自身的力量,确立了信仰的权威,不再 迷信天主教会的指点和说教。所以宗教改革所宣扬的“因信称义”,推动人文主义 思想的传播。(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