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课 小题专练
1、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
“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
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2、学术界认为,汉武帝时期,国内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的新形势,给思想界、学术界提出了新
任务。“新任务”应是( )
A.创造出各种新思想以促进文化繁荣
B.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C.创造出适合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
D.为实现儒家独尊创造各种条件
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
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
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
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5、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
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
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6、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7、董仲舒的新濡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 )
A.“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民贵君轻”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8、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
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9、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10、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1、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
应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12、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
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
等地位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
学并用
13、古代中国经过了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这主要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14、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
受 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
A.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
对社会问题,故 A 项正确;B 项是这一变化的影响,故 B 项错误;黄老之学的过时,主要原因
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C 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但不是汉
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迫切需要一种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的思想体系,
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 C 项。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学者揉合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这符合董仲舒
的思想。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为皇权和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
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故选 C 项。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和汉朝儒家思想的变化。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意思是民众
要绝对服从君王,君主的地位要高于民众,这与先秦时期的以民为本思想相背离,故选 B 项。
A 项的表述与题意相反;C、D 两项表述中的“仁爱”与 “德治”思想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
故排除。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以“道德之天”为核心,将“仁”与“天”结合,其主要目的是要
求君主效法道德之天,进而把儒家的仁德之政与西汉的治国策略相结合,以解决相关的社会
问题、政治问题,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独尊儒术”,故 A 项错误;董仲舒改造
儒学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人合一”,排除 D 项。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采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 D 项正确。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和汉朝儒家思想的变化。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意思是民众要
绝对服从君王,君主的地位要高于民众,这与先秦时期的以民为本思想相背离.故选 B 项。A 项
的表述与题意相反;C、D 两项表述中的“仁爱”与“德治”思想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故排除。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天人感应”学说历史作用的全面理解。“天人感应”一方面强化了
皇权的神秘色彩,另一方面又借神对皇权有了一定的约束。所以 D 项符合题意。A 项是孟
子的观点,B 项是荀子的观点,C 项神化了皇权,无法体现“仁政”的思想,所以 A、B、
C 三项不符合题意。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汉初,随着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国家面临封国危
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强调思想的统一,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正是因为如此,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君权神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人感应”认为天子如果无道,上天便降灾难于他,
两者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祭天”、“奉天承运”符合“君权神授”理论,A、B 排除;皇帝重视灾难,符合“天人感应”理
论,排除 C,所以答案选 D。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特征。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体现了
从战国到西汉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独尊儒术”加强了对人民思想的控制,使儒
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适应了政治上加强和
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①②③正确,选择 D 项;④说法过于绝对、片面。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以“君王受命于天”作为理论
前提,其目的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根据,所以答案选 A 项;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
授”,B 项错误;材料同民本思想无关,C 项错误;“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这一表述不符
合材料和史实,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