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00 KB
- 2021-10-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
1.聚落
(1)定义
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
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
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
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
5
(3)聚落的形态
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再如,北极圈附近生活着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造成的冰房子,房外冰天雪地,房内却很温暖。
【例题1】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聚落比高山、荒漠地区大得多,说明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在高山、荒漠地区,由于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所以人口少,聚落自然就少,这是受地形的影响所致。
答案:A
【例题2】我国的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很少。试分析原因。
点拨: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我国东部平原面积广大,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都分布在东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耕作。并且这几个平原均由河流冲积而成,所以水源充足。再加上靠近海洋,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发展较早,人口密集,随后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成为聚落密集地。
5
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而且有的地方沙漠、戈壁广布,有的地方地势过高,气温较低,不宜发展农业和人类居住,交通不便,所以人口少,聚落少。
答案: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湿润,交通便利,人口密集,聚落多;西部地区内陆,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交通不便,人口少,聚落少。
要点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聚落的价值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国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2.存在的问题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但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在乡村,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逐步消失;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因此,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保护传统聚落的方法
(1)要确定保护的标准。即确定哪些是值得我们保护的传统聚落,而不 能所有的旧建筑都看成是传统民居。
(2)要在保护中注重开发,否则就失去了对传统聚落保护的意义。
(3)要加强保护传统聚落的教育,使保护传统聚落的观念深入人心。
4.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该名录之中。
【例题3】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5
点拨: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当时的民族风情和 宗教习俗,因此对一些传统聚落应加以保护。保护传统聚落实际上就是保护一种文化精神。
答案:D
独特的世界十城
世界水城: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处处是水,故称为“世界水城”。
世界雾都:英国伦敦,有时一连数天浓雾不散。
壁画之都:墨西哥城,以画迷人,素有“壁画之都”之称。
万塔之城:缅甸的文化古城蒲甘,古塔林立。
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花园都市:保加利亚的首都索菲亚,到处是花。
无雨之城:秘鲁的首都利马,一年中降雨量只有37毫米。
表都:瑞士的伯尔尼,盛产各种钟表。
鞋城:捷克斯洛伐克的哥特瓦尔德夫,被称为世界“鞋城”。
蛇城:意大利的哥酋洛,每年举行一次“蛇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喂养的蛇放出来,任其满街爬行。
我国民居的主要类型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窑洞 中国黄河中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直立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
5
窑洞。窑洞又分为土窑、石窑、砖窑等几种。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后种植着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座座小楼,就像一个个艺术的世界。建筑学家们都称赞那里是“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宝库”。
客家土楼 土楼是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客家人的祖先是1 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为了防范外敌入侵,保护家族的安全,客家人创造了这种庞大的民居——土楼,像一座小城市。客家土楼的高大、奇特,受到了世界各国建筑大师的称赞。
蒙古包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蒙古包很容易拆装,有利于放牧时搬迁流动。
5
相关文档
-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2021-10-2131页
-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七年级上册人2021-10-2113页
- 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2021-10-2124页
- 2020秋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2021-10-2132页
- 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2021-10-2129页
-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七年级上册人2021-10-216页
-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七年级上册人2021-10-215页
-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七年级上册人2021-10-2119页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21-10-214页
- 初中政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2021-10-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