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2.08 KB
  • 2021-10-25 发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38张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导入新课 几千公顷的荒山,几十年的时间,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一个人,一棵一棵,一块一块,一片一片全部种上了树,用自己的双手和坚毅将荒芜的大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这部震撼人心的故事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佛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绘的“一个平凡的人热爱大地”的精神,给读者以更多的启示。 目标导航 1 、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 、精读中间叙述部分,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自学指导一 —— 预习与交流 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让·雷诺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 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自学指导一 —— 预习与交流 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让·雷诺12岁跟随父母移居法国,17岁时学习戏剧表演,1970年起从事舞台剧和电视演出,1979年初登大银幕,1988年主演吕克贝松电影《碧海蓝天》 ;1994年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饰演杀手莱昂一角 ,凭借该电影进军好莱坞,1995年出演电影《时空急转弯》,并连续两年获得法国凯撒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6年参演好莱坞电影《碟中谍》,2000年主演电影《暗流》,2006年参演电影《达·芬奇密码》 。 2004年让·雷诺获得法国总统希拉克颁发法国国家勋章。 自学指导一 —— 预习与交流 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自学指导一 —— 预习与交流 2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坍 塌 tān 废 墟 xū 溜 达 liū 缝 隙 xì 戳 穿 chu ō 干 涸 hé 酬 劳 chóu 山毛 榉 jǔ 慷 慨 kǎi 薰 衣草 xūn 自学指导一 —— 预习与交流 3 、结合注释,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废墟 :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干涸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坍塌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 :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 :追究底细。 不毛之地 :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资料助读 1 、小说的定义: 资料助读 2.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基本要求,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 直接服务于展现社会生活。 小说常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烘托等) 。 小说的情节起着表现人物性格、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情节可以直接表现社会生活,也可以通过表现人物性格来间接表现社会生活。 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个部分组成,有些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资料助读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具体的社会关系所组成,可以反映小说人物和情节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气氛。自然环境是指人物的活动场所、自然景物等,是由一系列与人的活动有关联的自然事物组成。 自然环境可以点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可以渲染气氛,奠定小说的感情基调;可以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还可以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资料助读 小说按其篇幅长短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1)长篇小说指篇幅长、描写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的作品。短篇小说指篇幅短,描写不多的人物,比较单纯的故事情节,反映生活的某一纵切面或横断面,以突出刻画一两个人物性格的作品。中篇小说指介于长篇与短篇之间,描写若干人物和不太复杂的故事情节,具有比短篇更有深度和广度而生活容量又不及长篇的作品,字数一般多在 3万字到10万字之间,与长篇没有绝对的界限。另有极短篇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小小说,一般在1500字以内,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个特点。 3.小说的分类 资料助读 (2) 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 等。 (3) 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 (4) 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 (5) 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 资料助读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 ;“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因此,“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两大特点。 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生活中若干人物的集合体,是模特儿,通过典型人物可以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小说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提炼,但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小说与记叙文一样,也注重描写和选材。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这些也是小说的特点。 4.小说的特点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 人物、事件、结果 )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 第一部分(1 -20 ):通过讲述着 “ 我 ” 的一段跨越数十年的回忆,讲述了牧羊人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 第一层( 1 )开门见山点题,交代牧羊人是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 第二层(2—12):初遇牧羊人。 第三层(13—18):再见牧羊人。 第四层(19—20):最后一次遇牧羊人。 第二部分(21):作者对牧羊人的总体评价,作者认为牧羊人的功业如同 “ 上天 ” ,体现了人的力量。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课文重点叙述了 “ 我 ” 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87 岁,年事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二)、深层探究 ①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 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 ③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 在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酥的意思。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 饱含作者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1 、课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二)、深层探究 2 、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以 “ 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 的人 ” 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 “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 ” 在高原独自一个人生活,他处在完全的孤寂中,语言对于他已经不是必需品。 “ 我 ” 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都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 “ 我 ” 的 “ 不断地询问 ” 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二)、深层探究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二)、深层探究 3 、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的? 第 1 段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 “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 作者观察了牧羊人数十年; “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 这里直接点明了题旨,概括地说明了人物形象。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二)、深层探究 下文就通过故事的叙述,进一步丰富这一形象。有直接明确的评价:通过一系列主观情感倾向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达作者对牧羊人的赞美。更多的则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例如从牧羊人拣选橡子时,一颗一颗选择,并且拒绝 “ 我 ” 的帮忙,独自完成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又例如作者询问土地的归属时,牧羊人不知道,更不关心,这样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他一心种树,毫无私心。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二)、深层探究 再如他从山下的农场独自一人搬到这荒凉冷僻的高原来,说明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 在末段作者更直抒胸臆: “ 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 直接歌颂牧羊人,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二)、深层探究 4 、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艾力泽·布菲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作者虚构出来表达其理想的小说人物。 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这是作者的信念,通过 艾力泽·布菲这个形象表现了出来 。 其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三)、技法赏析 1.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没有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这就使得种树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三)、技法赏析 2.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 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三)、技法赏析 3.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 通过写居民的精神境界的变化,从侧面衬托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他不仅改变了荒漠,还改变了人。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三)、技法赏析 4 、赏析下列句子。 ⑴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三)、技法赏析 4 、赏析下列句子。 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 -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三)、技法赏析 4 、赏析下列句子。 ( 3 )、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自学指导三 —— 拓展与延伸 请你为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 艾力泽·布菲——一位伟大的牧羊人,他改造的不仅仅是自然,更是人心:他播种的不仅仅是幼苗,更是坚毅与乐观。其实,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种树“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和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请试着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自学指导三 —— 拓展与延伸 生活中直面不幸,勇敢超越,实现人生价值的牧羊人又何止一个人呢?请你再找找身边的“植树的牧羊人”的事迹,并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自学指导二 —— 合作与探究 (二)、深层探究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遭受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灾害,是墨脱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村。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常常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13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自学指导三 —— 拓展与延伸 【颁奖词】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芜 村庄废弃 泉眼干涸 狂风呼啸 再见牧羊人:树木挺拔 重见溪水 最后一次相见:微风飘香 树木歌唱 泉水长流 人口增加 村庄富饶 牧羊人创造的奇迹 板书设计 感谢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