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2.50 KB
  • 2021-10-25 发布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青春有格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青春的魅力,释放青春的活力,激发青春的热情,树立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能力目标 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知识目标 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呢?‎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4‎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活动一: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了,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我”。‎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监考,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止于至善 活动三:说一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1)《大学》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陋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微尘”‎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 4‎ 他们说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有人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现在,“微尘”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 ‎(2)谈谈你对材料的感悟,并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心,在于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活动四:教材P30探究与分享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应看到小勇同学的优点,鼓励他的行为并向他学习。‎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我会替小勇感到高兴,并将小勇作为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五:案例分析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思考: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平时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活动六:教材P31探究与分享 观点一: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观点二: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4‎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少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得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