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50 KB
  • 2021-10-25 发布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页(共 17页) 2016-2017 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晴转多云的是( ) A. B. C. D. 2.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河流 3.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 A.昆明四季如春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冬冷夏热 4.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5.全球大致划分为几大版块( ) A.七 B.五 C.六 D.四 6.沧海桑田原意是指( ) A.海陆变迁 B.填海造陆 C.大陆漂移 D.地壳变动 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冰岛 B.格林兰岛 C.海南岛 D.马达加斯加岛 8.海陆面积比是( ) A.3:7 B.7:3 C.4:6 D.6:4 9.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A. B. C. D. 10.表示洲界的图例是( ) A. B. C. D. 11.图幅相等的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辽宁地图 D.营口市地图 第 2页(共 17页) 12.五带中有直射阳光的是( ) A.热带 B.南寒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1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 A.1 年,24 小时 B.24 小时,1 年 C.24 小时,24 天 D.365 天,365 小时 1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0°经线 C.赤道 D.20°W 与 160°E 15.纬线指示的方向是( ) A.南北 B.东西 C.东南 D.西北 二、综合题(每空 1 分,共 35 分) 16.读大洲与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大洲名称:① 、③ 、④ 、 ⑤ 、⑥ 、⑦ 、⑧ . (2)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大洋名称② . (3)写出图中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名称:①与⑧的分界线是 ,⑥与⑦的 分界线是 ,①与⑤的分界线中海峡的名称是 . (4)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洋是 . 第 3页(共 17页) (5)图中被①③⑥⑦包围的大洋是 . 1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 A,C 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名称:A 、C . (2)地球公转至 B 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3)北半球的秋季包括 三个月. (4)营口市昼夜相等的节气名称是 和 .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18.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五带名称:A ,B ,C ,D , E . (2)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 19.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丙三地的地理坐标:甲 、乙 、丙 . (2)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位于丙地的 方向. 第 4页(共 17页) 20.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虚线 AB 表示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山顶 (2)丙处的地貌形态名称是 . (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乙地的海拔高度是 米. (4)山顶的海拔高度是 米. 第 5页(共 17页) 2016-2017 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七年级(上)期中地 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晴转多云的是( ) A. B. C. D. 【考点】42: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分析】依据对常见的天气符号的认识,我们对选项中四种天气符号一一判断, 即可找到多云所对对应的符号. 【解答】解:A 表示多云转晴,B 表示雷雨转多云,C 表示小雨,D 表示晴转多 云. 故选:D. 2.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河流 【考点】43: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 【分析】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 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 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 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解答】解:在卫星云图上有白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不 同含义:白色代表云雨区,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 故选:B. 3.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 A.昆明四季如春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 6页(共 17页)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冬冷夏热 【考点】4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解: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选项 B 描述的是天气,选项 ACD 描述的是气候. 故选:B. 4.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考点】3A: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 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解: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根据题意. 故选:C. 5.全球大致划分为几大版块( ) A.七 B.五 C.六 D.四 【考点】3A: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 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 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解答】解: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 板块组成. 故选:C. 第 7页(共 17页) 6.沧海桑田原意是指( ) A.海陆变迁 B.填海造陆 C.大陆漂移 D.地壳变动 【考点】37:海陆变迁. 【分析】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中. 【解答】解:“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根据板块构造 学说,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 变成陆地. 故选:A. 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冰岛 B.格林兰岛 C.海南岛 D.马达加斯加岛 【考点】E2:北美的主要海湾、岛屿、国家和首都. 【分析】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80%以上的土地,目前仍覆盖着巨厚的冰层, 是除南极洲以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解答】解:格陵兰岛世界最大岛,在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从北 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韦尔角相距 2574 公里,最宽处约有 1290 公里.海岸线全 长三万五千多公里. 故选:B. 8.海陆面积比是( ) A.3:7 B.7:3 C.4:6 D.6:4 【考点】31:海陆分布概况. 【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 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 球、西半球. 【解答】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 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 7:3. 故选:B. 第 8页(共 17页) 9.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A. B. C. D.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 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 【解答】解:读图可知,A 项表示山峰,B 项表示盆地,C 项表示山脊,D 项表 示鞍部.根据题意. 故选:B. 10.表示洲界的图例是( ) A. B. C. D. 【考点】24:图例和注记. 【分析】读图可知,A 表示洲界线,B 表示长城,C 表示铁路,D 表示公路. 【解答】解:A.A 表示洲界线,故符合题意; B.B 表示长城,故不符合题意; C.C 表示铁路,故不符合题意; D.D 表示公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图幅相等的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辽宁地图 D.营口市地图 【考点】23: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 容越简略. 【解答】解: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 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地图>中国 第 9页(共 17页) 地图>辽宁地图>营口市地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营口市地图>辽宁地 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故选:D. 12.五带中有直射阳光的是( ) A.热带 B.南寒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考点】17: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 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 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 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解答】解: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故选:A. 1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 A.1 年,24 小时 B.24 小时,1 年 C.24 小时,24 天 D.365 天,365 小时 【考点】13: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14: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 期.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66.5°的固定夹 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 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 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 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解答】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 24 小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根据题意. 第 10页(共 17页) 故选:B. 1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0°经线 C.赤道 D.20°W 与 160°E 【考点】1C:重要的经、纬线. 【分析】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 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 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解答】解: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该纬线是最长的纬线. 故选:C. 15.纬线指示的方向是( ) A.南北 B.东西 C.东南 D.西北 【考点】1A: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 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 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 等. 【解答】解: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故选:B. 二、综合题(每空 1 分,共 35 分) 16.读大洲与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11页(共 17页)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大洲名称:① 亚洲 、③ 大洋洲 、④ 南极 洲 、⑤ 欧洲 、⑥ 北美洲 、⑦ 南美洲 、⑧ 非洲 . (2)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大洋名称② 印度洋 . (3)写出图中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名称:①与⑧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 , ⑥与⑦的分界线是 巴拿马运河 ,①与⑤的分界线中海峡的名称是 土耳其海 峡 . (4)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洋是 北冰洋 . (5)图中被①③⑥⑦包围的大洋是 太平洋 . 【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34: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35: 洲界线.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 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 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 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位置及轮廓,图中数字表示的大洲名称为:①亚洲、③大洋洲、④南 极洲、⑤欧洲、⑥北美洲、⑦南美洲、⑧非洲. 第 12页(共 17页) (2)依据位置,图中数字表示的大洋名称为:②印度洋. (3)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欧 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4)四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四大洋中,太平洋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之间.大 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 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故答案为:(1)亚洲;大洋洲;南极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2)印 度洋;(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4)北冰洋;(5)太平洋. 1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 A,C 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名称:A 夏至日 、C 冬至 日 . (2)地球公转至 B 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赤道 . (3)北半球的秋季包括 9、10、11 三个月. (4)营口市昼夜相等的节气名称是 春分日 和 秋分日 .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季节 变化. 【考点】17: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 称为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 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北半球昼长夜 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 春分日,为 3 月 21 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 9 第 13页(共 17页) 月 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1)读图可得,D 是春分日即 3 月 21 日,A 是夏至日即 6 月 22 日, B 是秋分日即 9 月 23 日,C 是冬至日即 12 月 22 日. (2)秋分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赤道,此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3)北半球的春季是 3、4、5 月,夏季是 6、7、8 月,秋季是 9、10、11 月, 冬季是 12、1、2 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季节变化. 故答案为:(1)夏至日;冬至日;(2)赤道;(3)9、10、11;(4)春分日;秋 分日;(5)季节. 18.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五带名称:A 北寒带 ,B 北温带 ,C 热带 , D 南温带 ,E 南寒带 . (2)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北温 带. 【考点】1G: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 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23.5°S,北温 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N﹣90°N,南温带的 纬度范围是 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S﹣90°S.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依 第 14页(共 17页) 据位置,图中字母代表的五带名称为:A 北寒带,B 北温带,C 热带,D 南温带, E 南寒带.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 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故答案为:(1)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2)北温. 19.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丙三地的地理坐标:甲 40°N,20°W 、乙 40°N,60°E 、丙 0°,20°W . (2)甲地位于乙地的 正西 方向,位于丙地的 正北 方向. 【考点】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 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 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 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 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 纬,用符号 S 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甲点的经纬度是 40°N,20°W;乙点的经纬度是 40°N,60°E;丙点的经纬度是 0°,20°W. (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 第 15页(共 17页) 向.可判定,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向,位于丙地的正北方向. 故答案为:(1)40°N,20°W;40°N,60°E;0°,20°W;(2)正西;正北. 20.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虚线 AB 表示 A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山顶 (2)丙处的地貌形态名称是 陡崖 . (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乙地的海拔高度是 470 米. (4)山顶的海拔高度是 535 米.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 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 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解;dtkz,(1)虚线 AB 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选项 A 符 合题意. (2)丙处为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 10 米,则乙地的海 拔高度是 470 米. (4)山顶的海拔高度是 535 米. 故答案为: (1)A; 第 16页(共 17页) (2)陡崖; (3)470; (4)535. 第 17页(共 17页) 2017 年 7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