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7.00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课 散步
2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shà 歧 决 (2)委曲 委屈 (3)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
排
B
3 (1)长妈妈(阿长)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卧冰求鲤
1
4 (1)①传承先人留下的祖训;②直接向父母学习优良品质。(2)身教 家风
(3)①的风尚(的作风) ②却 又
5 景物描写(1分)。描写了早春之景,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传达出万物
复苏的生命感慨,也衬托出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境和幸福心情(和谐的、其
乐融融的氛围)(3分)。
6 这两个句子有句式对称的特点,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2分)。
这样写的好处: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强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
寻味(2分);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
很有情趣(2分)。
7 选文中的儿子听话是为了成全母亲对孙子的疼爱,母亲提出的办法使“我”
放心(2分)。材料中的儿子听话是被母亲的爱打动,为了成全母亲,让她不
那么为难(2分)。(意对即可)
9
10
B A
①“我”很生气 ②“我”放心地笑了
8 《散步》:清新、明朗、愉悦、舒缓;《秋天的怀念》:沉痛、感伤、压
抑。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迈的母亲体重轻和身体虚弱。
(修辞手法1分,含义2分)
11 ①母亲年岁已高且腿脚不便;②害怕母亲出去摔着、碰着、走丢了。(每点
2分,意思相近即可)
12
①点出文章的叙事线索;②形象生动地写出母亲对“我”的爱和依赖,点
明了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3
雪山14
C15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后来发生了分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
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jué于我。我的母亲老
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
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
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
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
意。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
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霎( ) 分qí( ) 取jué(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
法是“________”。
(3)文中“各得其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委曲
委屈
置或安排
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
sh
à
歧 决
·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我将糖浆熬到能抽丝为止。
B.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只要认真学习,自然会取得好成绩。
C.就像吃饭不嚼就没有味一样,读书不思考也不知其中的意思。
门外阴沉沉的,一股冷气灌进屋里,有下雪的意思了。
D.座谈会上,人们各抒己见,讨论得十分热烈。
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
的生命。
强烈、热情四溢
B
·
·
· ·
· ·
· ·
· ·
· ·
· ·
忍受
指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
都是理所
当然的意思含义、意义
形容环境氛围
指某种趋
势或苗头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
的散文集。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
哼经’”的保姆________________;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
国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
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
“陆绩怀桔”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
“___________”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长妈妈(阿长)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卧冰求鲤
4.某校七年级(1)班以“优良家风,我传承”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
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
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常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
家”“忠孝廉洁”之类的牌匾。这些对联、牌匾大多是一家或一族
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
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
来?
(2)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将对联补充完
整。
上联:长辈言传______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______
①传承先人留下的祖训;②直接向父母学习优良品质。
身教
家风
(3)活动中,小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他修改。
【A】“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言传身教,用
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B】它既
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却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
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良好的家
风和规矩,就会导致长幼无序,任意随便,甚至出现人际关系紧张,
家庭暴力等现象。那么,也就谈不上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正常维持了。
①【A】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可在句末加上“_______________”。
②【B】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可将“_____”改为“_____”。
的风尚(的作风)
又却
考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常见题型:①××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②赏析
××句子。
解题方法:第一步,分析景物本身的特点:写出了什么样的景
物特点,提示了时间、地点,渲染了什么气氛。第二步,分析景物
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交代
人物……身份。第三步,分析景物描写与情节的关系:推动情节发
展,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第四步,判断是否有深化文章中心的
作用,一般在文末的景物描写会有这个作用。
典例示范:品味下面景物描写的作用。(教材思考探究三)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里的景物描写,描写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
的生命感慨,表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推动后文
的情节发展。(写出两点即可)
对应训练:第5题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
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
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
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
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
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
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
已短。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
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
亲说。
⑤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
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
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教材思考探究三变式题)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4分)
景物描写(1分)。描写了早春之景,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传
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也衬托出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境和幸福
心情(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氛围)(3分)。
解题方法:第一步,分析景物本身的特点:写出了什么样的景
物特点,提示了时间、地点,渲染了什么气氛。第二步,分析景物
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交代
人物……身份。第三步,分析景物描写与情节的关系:推动情节发
展,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第四步,判断是否有深化文章中心的
作用,一般在文末的景物描写会有这个作用。
6.(教材积累拓展四变式题)第③段和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
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这两个句子有句式对称的特点,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
(2分)。这样写的好处: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强了思想内涵的张力,
引人注意,耐人寻味(2分);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
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2分)。
7.阅读选文并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
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
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
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
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节选自《秋天的怀念》)
选文和材料中,两个儿子都听从了母亲的话,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分
别是什么?
选文中的儿子听话是为了成全母亲对孙子的疼爱,母亲提出的办法
使“我”放心(2分)。材料中的儿子听话是被母亲的爱打动,为了
成全母亲,让她不那么为难(2分)。(意对即可)
8.(素养创新题)本文与《秋天的怀念》都是写亲情的珍贵,但两篇
文章的感情基调却不同,请分别说说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4分)
《散步》:清新、明朗、愉悦、舒缓;《秋天的怀念》:沉痛、感
伤、压抑。
(2019·安庆太湖期末)锁不住的目送
①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发和唠叨锁在了四
楼。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
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
②______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
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唠叨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
③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
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
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
④______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
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
迈上几步,两腿就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
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
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
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
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
⑤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发现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
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唠叨声。我走出校门,看
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
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
走丢了怎么办?”
⑥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
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一把驮起母亲。
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
一片叶子。
⑦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众人的目光。
⑧这以后,母亲不出去了,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
⑨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
了,更怕年迈的她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
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地看着我,
这种情形,在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
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
⑩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
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
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
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
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⑪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我放心地
笑了。她目送着我的离去,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
⑫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
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儿,我轻轻地说:
⑬“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
(有删改)
9.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②段、第④段的横
线处。(2分)
A.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
B.最让母亲不堪的是,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
第②段应填____,第④段应填____。B A
10.文中“我”对母亲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
文章,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我”很生气
相关情节 情感态度
“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 ①
“我”一把驮起母亲 “我”心里微微一疼
母亲走向了阳台 ② “我”放心地笑了
11.说说文中“我”锁着母亲的原因。(4分)
12.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3分)
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迈的母亲体重轻和身
体虚弱。(修辞手法1分,含义2分)
①母亲年岁已高且腿脚不便;②害怕母亲出去摔着、碰着、走丢了。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3.本文以“锁不住的目送”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①点出文章的叙事线索;②形象生动地写出母亲对“我”的爱和依
赖,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推荐阅读
《家园落日》/莫怀戚
《二十年后说〈散步〉》/莫怀戚
《家问》/毕淑敏
《做父亲》/丰子恺
14.谜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智
慧游戏。解谜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根据谜面中的提示,
减去有关字的偏旁、部首或笔画,从而解开谜题。请你依据汉字形
体结构特点和造字法知识猜猜以下字谜。
谜面:雨落横山,岁到除夕
谜底:________雪山
15.下列成语谜的谜面与谜底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形影不离
B.千山鸟飞绝——鸦雀无声
C.南郭先生吹竽——津津有味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各得其所
C
相关文档
-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21-10-2510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幼时记趣》 2021-10-2529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社戏》 苏教2021-10-2564页
- 2019年秋(黔东南)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2021-10-2531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梦溪笔谈二则2021-10-2521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端午日》 苏2021-10-2516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梦溪笔谈二则2021-10-2511页
-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21-10-2536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幼时记趣》 2021-10-2548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社戏》 苏教2021-10-2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