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0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和“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
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
说明
二次备课
复习
8
新课导入
出示四幅图片:隋、唐疆域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老师介绍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课 程 讲 授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
(1)结合P34《相关史事》中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与图《契丹人引马图》,或介绍关于契丹族的起源的美丽传说。让学生从诗、图、故事里描写这个民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2)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
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契丹政权建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辽),定都上京。
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归纳:“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族经济的发展;“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
3.党项族:
(1)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
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
8
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教师总结:西夏文字是学习了汉字的方块字形、采用了汉字的笔両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前期关系:①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②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③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澶渊之盟
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澶州之战”。通过故事了解辽攻宋的目的(掠夺、扩大领地)、了解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以及宋真宗的懦弱、妥协,知道宋朝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订立了 “澶渊之盟”。让学生了解盟约内容。
教师总结:1004年辽军大规模地进攻北宋,寇准主战,宋军在澶州打败辽军后,于第二年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组织学生讨论:对“澶渊之盟”谈谈你的看法,你怎么评价?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得到正确认识,从而作出客观的评价,如:① 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② 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加重人民的负担。③ 签订了盟约,基本不打仗了,对双方有什么好处?
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
8
相妥协的产物。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获得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几个问题: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
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了解到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
2.宋夏议和的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四、课堂小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很多政权,少数民族同汉族政权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是主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事情,不同于异族的侵略。
小结
金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他们在反抗压迫中强大,建立了政权,推翻辽朝。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导致北宋的灭亡,也即靖康之耻。南宋建立后,在抗金的过程中,涌现出以岳飞为代表的一大批抗金名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值得我们学习。绍兴和议,是建立在南宋屈辱基础上的和议,但是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的和
平局面。
作业布置
见课本(动脑筋)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8
七年级历史教案
备课教师
何海如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和“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
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
说明
二次备课
复习
8
新课导入
出示四幅图片:隋、唐疆域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老师介绍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课 程 讲 授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
(1)结合P34《相关史事》中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与图《契丹人引马图》,或介绍关于契丹族的起源的美丽传说。让学生从诗、图、故事里描写这个民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2)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
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契丹政权建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辽),定都上京。
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归纳:“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族经济的发展;“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
3.党项族:
(1)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
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
8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教师总结:西夏文字是学习了汉字的方块字形、采用了汉字的笔両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前期关系:①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②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③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澶渊之盟
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澶州之战”。通过故事了解辽攻宋的目的(掠夺、扩大领地)、了解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以及宋真宗的懦弱、妥协,知道宋朝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订立了 “澶渊之盟”。让学生了解盟约内容。
教师总结:1004年辽军大规模地进攻北宋,寇准主战,宋军在澶州打败辽军后,于第二年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组织学生讨论:对“澶渊之盟”谈谈你的看法,你怎么评价?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得到正确认识,从而作出客观的评价,如:① 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② 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加重人民的负担。③ 签订了盟约,基本不打仗了,对双方有什么好处?
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获得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几个问
8
题: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
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了解到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
2.宋夏议和的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四、课堂小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很多政权,少数民族同汉族政权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是主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事情,不同于异族的侵略。
小结
金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他们在反抗压迫中强大,建立了政权,推翻辽朝。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导致北宋的灭亡,也即靖康之耻。南宋建立后,在抗金的过程中,涌现出以岳飞为代表的一大批抗金名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值得我们学习。绍兴和议,是建立在南宋屈辱基础上的和议,但是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的和
平局面。
作业布置
见课本(动脑筋)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8
相关文档
- 初中7年级语文教案:第2讲 记叙文标2021-10-2610页
-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27皇帝的新2021-10-2620页
-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七年级上册人2021-10-264页
- 初中数学7年级教案:第5讲 相交线2021-10-268页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文言文阅2021-10-264页
- 2020年七年级(初一)重点中学入学摸底2021-10-2634页
- 2018年达利教育卓越奖初中学科竞赛2021-10-266页
-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18短文两篇2021-10-2628页
-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23绿色蝈蝈2021-10-2633页
- 初中数学7年级教案:第4讲 实数综合2021-10-25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