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00 KB
  • 2021-10-26 发布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1 平行线 2 人教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5.2.1 平行线 教学任务分析[来源:学科网]‎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基本事实)[来源:学&科&网]‎ 数学思考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过程.‎ 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解决画平行线的问题,理解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 ‎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用符号表示.能借助三角板,方格纸等画平行线.‎ ‎2.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基本事实).‎ 难点 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平行线的概念 活动2 生活中的平行线 活动3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活动4 探究两条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时的结论 活动5 问题探究 ‎[来源:学科网ZXXK]‎ 小结与作业 通过演示木条的各个情况使学生归纳平行线的定义.‎ 通过生活中平行线的举例,加深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通过几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加深对平行线定义以及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探究平行线的概念 活动1‎ 观察,分别将木条a、b、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直线a,直线a从在直线c的下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上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 ‎ 学生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把三个木条想象成三条直线,想象在转动过程中不相交的情况,进而描述两直线平行的定义.‎ 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想象、描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和b不相交,那么就称直线a和b平行,记作a//b.‎ 活动2‎ 你能举出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进行想象,在生活中可以看做平行的生活实例,可能举出下列例子: ‎ 滑雪板、正方体中的一些棱、运动跑道,等等.‎ 教师活动设计: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的举例,从举例中巩固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和理解.‎ 二、分组探究,探索平行公理和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活动3‎ (1) 在活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 (2) 如图,经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你能有几种方法?可以画几条?经过点C呢?‎ ‎(3)经过上述问题的解决,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对于问题(1),可以发现在木条在转动的过程中,只有一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对于问题(2),可以考虑用小学中学过的画平行线的方法——使用三角板和直尺,如图所示: ‎ 对于问题(3),经过画图操作,观察归纳,可以发现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在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 (1) 学生参与讨论的程度;‎ (2) 学生遇到问题时,对待问题的态度;‎ (3)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时,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与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活动4‎ 问题:‎ 如图,若a//b,b//c,你能得到a//c吗?说明你的理由,从中你能得到什么?‎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结论的探索和理由的说明,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进行说明,适时引入反证法(仅仅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说明道理,而不要求会用这样的方法).‎ 假设a与c不平行,则可以设a与c相交于点O,又a//b,b//c,于是过O点有两条直线a和c都与b平行,于是和平行公理矛盾,所以假设不正确,因此a和c一定平行.‎ 在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5‎ 问题探究 问题1:如下图,AD∥BC,在AB上取一点M,过M画MN∥BC交CD于N,并说明MN与AD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测,得出平行的结论,然后对平行的原因进行交流,发现AD//BC,MN//DC,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到AD//MN.‎ 教师活动设计:主要关注学生说理过程中语言的准确性,若学生感觉到困难可以适当提醒.‎ ‎〔解答〕略.‎ 问题2:在同一平面内有4条直线,问可以把这个平面分成几部分?‎ 学生活动设计:分组探究,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在学生研究结束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交流完成后完善自己的结果.‎ 学生经过探究可以发现:‎ (1) 当4条直线两两平行时,可以把平面分成5部分;‎ (2) 当4条直线中只有三条两两平行时,可以把平面分成8部分;‎ (3) 当4条直线仅有两条互相平行时,可以把整个平面分成9部分或10部分;‎ (1) 当4条直线中其中两条平行,另两条也平行时,可以把平面分成9部分;‎ (2) 当4条直线任意两条都不平行时,可以把平面分成8或10或11部分;‎ 教师活动设计:‎ 本环节主要考察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条件分类,比如按平行线的条数分或按交点的个数分类,让学生养成有序考虑问题的习惯.‎ ‎〔解答〕略[来源:Zxxk.Com]‎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来源:学,科,网]‎ 1. 平行线的定义;‎ 2. 平行公理以及推论;‎ 3. 平行公理及推论的应用.‎ 作业:‎ 4. 探究同一平面内n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几部分;‎ 5. 习题5.2第6、7、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