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9 KB
  • 2021-11-23 发布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案(二)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案(二)‎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等,比较沸腾、奔腾的含义,并积累这些词语。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生字、给课文分段(略)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 ‎  四、教具准备   1.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台。   2.自制钱塘大潮录像片。‎ 五、教学过程   (一)点拨“潮来前”,学习课文1-3节。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 ‎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1.看录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教师可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录像。   2.学生看完录像,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 ‎  (1)知潮声。在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之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3)知其序。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4-5节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4)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 ‎  (5)解其声。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辆坦克同时发动”,感觉到“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6)解其形。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7)解其情。教师可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录像。   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着“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更高涨。   镜头之三;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 ‎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8)表其情。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联系前文进一步理解了“潮前之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 ‎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六米;“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是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奇这一问题后,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学生从时间的“奇”中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海上刮东南风,从东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时涌来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出海口外宽内窄成喇叭形状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底从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这一特殊地形,说明“奇”。‎ ‎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3.在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之后,以古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学生理解“天下”一词的意思,理解“天下无”词语的意思。 ‎ ‎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