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 MB
- 2021-11-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4 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7~68 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普通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产生
的必要性,能正确区分两种计时法;
2.探索、学习两种计时法的转化方法,能熟练进行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3.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 24 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
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24 时计时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计时法的转化原理,熟练进行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教具准备]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五一”马上就要到来了,你们有什么旅行计划呢?
预设 1:绿博园。
预设 2:青岛。
师:在旅行的途中,我们会发现,数学存在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购票乘车需要数
学知识,吃饭付费也需要数学知识。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刚,强强,小美计划在“五一”假期的时候去天文馆,可是他
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帮助他,好不好?我们先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天文馆门前
看到了什么?
师:仔细观察信息窗,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9:00《宇宙旅行》
10:30《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
15:00《奇妙的星空》
15:45《小丽访问哈勃》
开馆时间:8:30——16:30。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马上想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 1:15:00 是几时?
预设 2:15:45 是几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这些疑问都能
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15:00 是几时”?(师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会读、认钟表上的时
刻。通过课前调查可以得知:学生生活中的计时法实际是以普通计时法为主的,所以他
们对普通计时法比较熟悉,但存在使用并不规范的问题,即:虽然使用了普通计时法,
但又结合现实情境省略了时间词;而对于24时计时法则知之甚少,仅存在一些模糊的
感知。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通过学生观察信息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唤起生活经验,
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明确计时法产生的原理,揭示课题
(一)复习
师:哪位同学知道:新的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预设:过了晚上 12 时。
师:晚上 12 时也叫做 24 时,或者 0 时,下面我们就
跟着时间老人的脚步一起看看时间是如何匆匆过完
一天的。
展示时针转过钟面 2 圈的动画
图 2
学生边观察动画和手中的钟表模型边思考、想象。
指名学生拨钟表模型:第一圈:从夜里 12 时到中午 12 时
第二圈:从中午 12 时再到夜里 12 时
在学生思考、拨钟表模型的基础上课件演示一天的 24 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
天有 24 小时,时针需要走两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计时法产生的原因:一天有 24
个小时,钟面上却只有 12 个时刻,所以时针要走两圈,从而每个时刻都会在钟面上显
示两次。而之所以需要不同的计时法就是为了区分每圈中钟面上显示的这两个相同时
刻。这是计时法产生的原因。
三、学习 24 时计时法
(一)复习普通计时法
师: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一天有 24 个小时,时针要走两圈,所
以钟面上的每个时刻时针都会走过两次。比如:第一圈,钟面上会显示 1 时,第二圈,
钟面上还会显示 1 时……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区分第一圈的 1 时和第二圈的 1 时呢?
预设:在时刻前加上凌晨和下午这两个词。
师:也就是说我们给钟面上一天中的两个 1
时加上不同的时间词,就把他们区分开了,
对吗?那我们怎样加时间词呢?
引导生加时间词:
预设:“凌晨”1 时 “下午”1 时;
“凌晨”2 时 “下午”2 时;
……
师板书:成对加(见图 3)
师:观察一下: 第一圈:我们加了哪些时间词?
第二圈:我们又加了哪些时间词?
师:刚才,我们给每天钟面上两个相同的时刻分别加上了不同的时
间词,就把这两个时刻区分开了。
【设计意图】普通计时法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想办法区分钟面上每天两个相同的时刻
图 3
来完成。因为日常生活中学生已具备了这方面的经验,并且前面的教学已引导学生明确
了一天中时针走过的两圈,所以,学生能想到用加时间词的方法区分就水到渠成,从而
学生可以很顺利的掌握普通计时法。
(二)学习 24 时计时法
1.导入
师:除了加时间词,还有别的办法区分它们吗?
预设:下午的 1 时我们说 13 时。
师:下午 1 时为什么是 13 时呢?
预设:下午 1 时是第二圈的 1 时,第一圈时针已经走过 12 个小时
了,下午 1 时就是这一天的第 13 个小时,所以下午 1 时可以用 13
时来记录。
师:13 是怎么来的?
预设:12 加 1 得来的。
师:加的是哪 12 个小时?
预设:12 是第一圈的 12 个小时。
师:那么,下午 2 时是多少时?下午 3 时呢?
大家能自己用这样的方法写出后面的时刻吗?
学生独立写出其余时刻。
师:夜里 12 时是这一天的开始,我们可以记作“0 时”。在第一圈结束时时针已经
走过了 12 时,再走 1 时就是这一天的第 13 个小时,也就是 13 时。这样,第一圈的 1
时我们称作 1 时,而把第二圈的 1 时叫 13 时,也就是说我们用“1”和“13”这两个不
同的数字区分开了第一圈的 1 时和第二圈的 1 时;用“2”和“14”区分开了第一圈的 2
时和第二圈的 2 时……这样我们就用从 0 到 24 这些不同的数字表示出了这一天的 24 时。
虽然没有用时间词,但也把两圈中钟面上相同的时刻区分开了。
【设计意图】24 时计时法的学习再次让学生想办法区分一天中钟面上两个相同的
时刻,既能突出“区分”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明确 24 时计时法的来历。
(三)对比分析,理解两种计时方法
师:请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用几种方法区分开了一天中钟面上两个相同的时刻?
预设:两种。一种是在钟面时刻前加时间词;另一种是用 24 时来区分钟面上两个
相同的时刻。
师:在钟面时刻前加时间词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又叫 12 时计时法;用 24
时来区分钟面上两个相同的时刻的计时法叫“24 时计时法”。师分别板书:普通计时
法 24 时计时法
师:也就是说,无论是普通计时法还是 24 时计时法,目的都是为了区分一天中钟
面上会出现的两个相同的时刻。
师:夜里 12 时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它既是 0 时,也是 24 时。
师:想一想,生活中一般哪些地方用普通计时法?哪些地方用 24 时计时法?
学生思考后分别举例回答。
师:生活中我们习惯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间,大家对普通计时法感到亲切。但是交
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时间观念,为了计算方便,大都采用 24 时计
时法。
【设计意图】两种计时法的产生都是学生动脑思考的结果,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
过对比,引导学生加深对两种计时法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感受两种计时法,并对
两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直观感知,为下面探究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做好铺垫。
四、学习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师:观察一下,普通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普通计时法为什么必须加时间词?
24 时计时法为什么可以不加时间词?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普通计时法,你有什么发现?
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 24 时计时法,你又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圈:钟面上是几时还是几时。第二圈:在钟面时刻的基础上加了 12。
师:了解了两种计时法的区别,我们就可以把两种计时法进行转换,大家可以尝试
着把下列时刻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吗?
出示题目: 凌晨 1 时 下午 1 时
上午 8 时 晚上 8 时
学生完成后思考:怎样把普通计时法换成 24 时计时法?
出示下列题目:
2 时 15 时 9 时 21 时
学生完成后思考:怎样把 24 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
练习 1,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练习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两种计时法的来历及表示的时刻已经有了清
楚的认识和较充分的直观感知,所以虽然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虽是本课时的难点,但
因为前面的铺垫,所以本环节基本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学生尝试转换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梳理转换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飞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提
升学生梳理知识、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相关文档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认识吨 苏教2021-11-234页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 合理安排时2021-11-234页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吨的认识 北2021-11-236页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52021-11-232页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认识面积2021-11-236页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42021-11-233页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两位数乘2021-11-236页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52021-11-232页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82021-11-231页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速度、时间2021-11-2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