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 KB
  • 2021-12-06 发布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花的学校》教学设计3篇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花的学校》教学设计3篇 ‎【1】‎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花的学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 笛 罚 假 赏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 汪——狂 劈——臂 ‎3.读读写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6—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8—10):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部分(1—2)。‎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1)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②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③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①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②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③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④“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部分(3—5)。‎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①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②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部分(6、7)。‎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①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②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③“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④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⑤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部分(8—10)。‎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①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②“那儿”是指哪儿?‎ ‎③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④在作者看来,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 2 花的学校 ‎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2】‎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重点句子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泰戈尔的名句,学生赏读。‎ ‎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泰戈尔 ‎2.简介作者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课文中的新词。‎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花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自由阅读“资料袋”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 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2.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板书设计:‎ ‎ 2 花的学校 ‎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调皮 ‎ 急急匆匆 ‎【3】‎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裳”等生字,会写“荒、舞、够、臂”等字,理解“润湿”“碰触”“狂欢”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3.会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这句诗吗?你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泰戈尔,印度著名的诗人。(课文后面有资料袋,生可自主积累)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另一首优美的诗歌——《花的学校》。‎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师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师出示田字格,引生认真观察并牢记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 汪——狂 劈——臂 C.注意这些字的结构:‎ ‎“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宽点;‎ ‎“舞、猜、臂”字横画较多,要注意书写均匀。‎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荒野、口笛、狂欢、簌簌地、衣裳、双臂、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荒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簌簌:文中是指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本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想象了哪些事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表现?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诗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5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放假了。‎ 第三部分(6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复述本诗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a)句: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b)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a.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b.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清风一吹,他们 ‎ 蝴蝶一来,他们 ‎ ‎3.指导学习第六段。‎ A.教师范读。‎ B.小组内交流下列问题。‎ a.“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一句说明了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c.“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句话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七至九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2 花的学校 ‎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