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5 KB
- 2021-1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松鼠》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 说教材
《松鼠》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说明文。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这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一、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并且,这篇文章也不难懂,因此,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一、 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动物谜语)。第四个谜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吧,因为这种动物在我国主要生活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所以同学们不熟悉它,它是谁呢?你看它驾着一只小船来了。(多媒体展示松鼠的图片)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笔端去结识这位新朋友。
【设计说明】运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文,既增加课堂的知识性又增强趣味性。借助松鼠的图片,给让学生对松鼠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出生字生词,讨论查证。
问题一:请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动物”的句式说话。(师生共同归纳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对松鼠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能力。
问题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这些特征。(板书文章的结构)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
2、品读课文
问题一: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漂亮。
【设计说明】让学生以松鼠的身份来介绍松鼠的漂亮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会用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小动物。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问题二:(多媒体展示老师用“反串法”讲有关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内容就是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说,并串编成一个故事。
【设计说明】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学生更认真的阅读课文,记忆更扎实,通过对比学生对松鼠驯良的特点理解更深刻。
问题三:阅读第4、5段内容请你以“我觉得松鼠是一种……的动物,理由是……”的句式说话。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设计说明】利用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在讲述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内在习性“机灵”这一个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生动说明的妙处。教学重点难点再次得到落实。
3、能言善辩
多媒体一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让学生与课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4、迁移训练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设计说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写作。通过口语训练,对课堂知识的加以巩固及运用。
(三)课文小结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由学生自己来板书明确。
【设计说明】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总结,会比由老师执笔的效果来得好。这更体现了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去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一、 板书设计
松鼠 启示:
外形——漂亮
生活习性:活动
住
吃
二、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会基础知识,锻炼基本技能。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效果良好。
2、我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因此,我把字词也作为重点,在字词的教学中,我以点带面,通过重点词语来理解松鼠的特征,这样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把握,因此,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不足之处:
教师的引导与评价显得不够及时准确,影响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时不够兴趣盎然。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松鼠》说课稿及反思(二)
一、 说教材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本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二、 说教学目标
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一、 说教法学法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基础知识,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重难点,提升学生们的能力。
二、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们了解松鼠吗?快把你知道的有关松鼠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2.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松鼠的资料。(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林栖。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
3.(导入新课)《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当漂亮、乖巧的小松鼠与严谨的说明文碰撞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松鼠》。(板书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阅读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
松鼠(shǔ) 驯良(xùn) 矫健(jiǎo) 玲(líng)珑(lóng)
光滑(huá) 狭(xiá)窄(zhǎi)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鼠、玲、狭”,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正字:“鼠”字的笔画是;
“玲”是左右结构,右部为“令”,不要写成“今”;
“狭”的部首是“犭”,不要写成“扌”。
板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布封(1707—1788),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曾任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1753年,布封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近40年的时间写成36册巨著《自然史》。这部博物学著作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
2.齐读课文。
(1)思考: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2)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引导学生分别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相等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
②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活动范围在树上。)
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活动时间是晚上。)
③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警觉)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动作轻快敏捷。)
④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窝的位置和特点)
⑤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繁殖情况)
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换毛时间)
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爱干净)
3.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相等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2):介绍了松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
第三部分(3):侧重表现松鼠警觉敏捷的特点。
第四部分(4):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及窝口的特点来表现它的聪明能干。
第五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情况、换毛时间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本文主要介绍了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上节课我们从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生活规律、行为特点、搭窝和其他习性等方面认识了松鼠。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课,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文章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板块二、品读感悟,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在表现松鼠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的特征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找出相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漂亮: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的特征。)
“乖巧”和“驯良”两个部分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当出现有说明方法的句子时,注意强调说明方法的作用。
2.分析语言特点。
(1)结合“只有……才……”“一……就……”“只要……就……”等关联词语体会松鼠的机灵。指导朗读,读出松鼠的机灵。
(2)“常常”“好像”“通常”:不可去掉,去掉后表达过于肯定,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教师引导。
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它们的家。你们先仔细阅读第4自然段,然后把自己当成小松鼠,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搭窝的。
教师:小松鼠,你家在哪儿啊?
学生: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树杈儿中间。
教师:好高啊,我要爬上树才能看见你。
教师:看见啦,你家好漂亮,是怎么盖出来的啊?
学生: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窝口还有一个圆锥形的盖。
教师:这房子可真复杂啊,要好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呢!你们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有什么感觉啊?
学生:既舒适又安全。
教师:是啊,建在这么高的地方,房子又做得这么牢固,这么保暖,你们还真是机灵聪明呢!那你们能不能用表示顺序的词“先……再……然后……”说一说松鼠搭窝的过程呢?
学生:先要搬木片,再编扎苔藓,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最后还要加个盖,一切有条不紊地做好了,房子才能建得这么漂亮!
4.对比阅读,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1)让学生读课后第二题中的几句话,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对松鼠特点的描述和课文中对松鼠特点的描述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的语言特别简洁,用词准确、严谨;课文中的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用具体的数字介绍松鼠的外形,课文采用的则是抓住特点具体说明的写法。
(2)课后第二题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与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第一个句子从体形、身长、尾长、体重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课文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来细致描述松鼠的外形。
第二个句子从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材料和窝的大小三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窝。课文详细描述了松鼠搭窝的过程以及窝口的独特设计。
第三个句子简洁明确地提供了松鼠换毛、产仔等信息。课文还谈到了松鼠毛的颜色,以及它是如何梳理毛发的。
(3) 说明文的语言可以简洁、平实,也可以细致生动、活泼有趣。虽然表达风格不同,但描述都很准确、清楚,有一定的条理性。
板块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选择下面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蚂蚁搬家 喜鹊筑巢 小鸡啄米
一、 板书设计
二、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有所欠缺。这是因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太少,不能驾轻就熟地课堂教学造成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把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作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的一个重点来进行学习,弥补不足。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松鼠》说课稿及反思(三)
一、 说教材
《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围绕“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活动范围、活动时间、行为特征、搭窝过程以及生育情况,本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文章条理清楚,描述准确,语言活泼。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二、 说教学目标
1.会认“驯、矫、歇”等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生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
一、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教学难点:
1.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养成热爱观察的好习惯。
二、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驯、矫、歇”等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生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展示视频,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小松鼠在丛林活动的视频,时长约1分钟。
2.谈话:看了视频后,你们觉得这是什么动物?你对这种小动物有怎样的了解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松鼠,泛指一大类尾巴上披有蓬松长毛的啮齿类动物,现存约有58属285种,分布遍及南极以外的各大洲(在大洋洲为引入种)。与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生活在树上、有毛茸茸的大尾巴、会抱着松果啃的松鼠,其实只是松鼠科物种中的一个小分支。从海拔6000余米的雪山到太平洋中的热带岛屿,从西半球到东半球,除了接近极地或者最干旱的沙漠中气候极端恶劣、植被极其简单乃至没有的区域,松鼠科的物种活跃在各种陆地生境下,有的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3.关于松鼠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那么法国作家笔下的松鼠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4.介绍作者布封,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布封(1707—1788),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巨著《自然史》。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3.“玲、珑、滑、拾、狭、梳”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又宽。“玲、珑”的最后一笔不要漏掉。“鼠”的笔画比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强调第二笔是短竖,第三笔是短横。“秀、窝”是上下结构,“秀”下面的“乃”要写得小一些,“窝”字下部是“内”字,不要写成“肉”。“勉”是半包围结构。
“玲、珑、滑、拾、狭、梳”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鼠”是上下结构的字。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松鼠 乖巧 清秀 玲珑 歇凉
追逐 警觉 触动 光滑 狭窄 勉强 脱落 梳理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默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松鼠的特点的?
7.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外形 性格 行为 生活
8.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初步学习,认识了文中的生字词,以及小松鼠的基本特点,请同学们在课后识记文中的生字词,并观察一种小动物,了解它的特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模仿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种动物。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展示松鼠的图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更详细地去了解可爱的小松鼠。
板块二 细读体会,关注表达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全文的中心句。根据中心句所处的位置,分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作用:中心句位于文章开头,下文所介绍的松鼠的外形突出了它的漂亮;松鼠的活动突出了它的驯良;吃食、搭窝突出了它的乖巧。这句话总领全文。
2.(1)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具体写了松鼠的哪个特点?
作者通过对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的描写,展现了松鼠外形的漂亮。
(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描写了松鼠的外形)
②玲珑的小面孔上,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③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小结: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就为我们展现了松鼠漂亮的外形。松鼠还有哪些可爱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3.(1)展示松鼠活动的小视频,观察松鼠的活动特点,再和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的内容相对应,归纳总结松鼠的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松鼠的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2)根据松鼠的活动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松鼠具有怎样性格特点。
这一段展现了松鼠的活动,通过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说明松鼠具有驯良的性格特点。
4.(1)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松鼠怎样的特点?
松鼠在“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表现了它的警觉;储备食物过冬表现了它的聪明;蹦跳的动作表现了它的轻快。
(2)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1)第4自然段写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中你可以看出松鼠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松鼠聪明、勤劳,进一步突出了松鼠的乖巧。
(2)仿照这一自然段,写一种小动物的一项活动,并在全班展示。如: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食等。
6.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哪些内容?
松鼠的生育特点以及梳毛等生活习性,说明松鼠爱洁。
7.本单元《太阳》和《松鼠》这两篇说明文,你更喜欢哪一篇呢?说说为什么。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总结:我们会发现,《太阳》一文更多地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表述严谨。《松鼠》一文通篇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语言活泼,在准确表达松鼠特点的基础上,又非常传神、形象、生动,既写出了松鼠的可爱,也写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说明描述一个事物的时候情感不一样,表达的方法也可以不一样。学生在写作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词句,尽可能生动有趣地展现说明对象。
板块三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2.小结:本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突出了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学习了本文后,我们也对松鼠产生了喜爱的感情。
六、板书设计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松鼠
七、教学反思
在对松鼠有更直观地认识之后,再结合课文教学,让学生们品读本文生动趣味的语言风格,并概括地说出松鼠的特点,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们都非常热情地和老师互动,在模仿写作的环节,学生们也非常积极。
教学过程中,我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学生模仿写作的时间就比较少,学生没能充分锻炼到写作说明小短文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克服这一弊病,争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