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57 KB
  • 2022-02-10 发布

部编版2020年秋季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教后记

  • 6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 2020 年秋季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学反思 目 录 1.《白鹭》教学反思...........................................................................................................................2 2.《落花生》教学反思.......................................................................................................................3 3.《桂花雨》教学反思.......................................................................................................................5 4.《珍珠鸟》教学反思.......................................................................................................................6 口语交际一《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8 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9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0 5.《搭石》教学反思.........................................................................................................................12 6.《将相和》教学反思.....................................................................................................................14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反思.........................................................................................16 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反思.........................................................................................................17 习作二《“漫画”老师》教学反思................................................................................................19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20 9.《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21 10.《牛郎织女(一)》教学反思...................................................................................................22 11.《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24 口语交际三:讲民间故事教学反思................................................................................................26 快乐读书吧教学反思........................................................................................................................26 习作三:缩写故事教学反思............................................................................................................27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27 12.《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8 13.《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29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31 15.《黄继光》教学反思...................................................................................................................32 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反思................................................................................................33 1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34 16.《太阳》教学反思.......................................................................................................................35 17.《松鼠》教学反思.......................................................................................................................37 《习作例文》教学反思....................................................................................................................38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学反思............................................................................................................40 习作五《介绍一种事物》教学反思................................................................................................40 18.《慈母情深》教学反思...............................................................................................................42 19.《父爱之舟》教学反思...............................................................................................................43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44 口语交际六:父母之爱教学反思....................................................................................................46 习作六:我想对您说教学反思........................................................................................................46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47 2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48 22.《四季之美》教学反思...............................................................................................................50 2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51 24.《月迹》教学反思.......................................................................................................................53 习作七:________即景教学反思....................................................................................................54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54 25.《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56 26.《忆读书》教学反思...................................................................................................................57 27.《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59 口语交际八: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学反思................................................................................60 习作八《推荐一本书》教学反思....................................................................................................61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62 2 1.《白鹭》教学反思 《白鹭》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 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 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 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 动流畅。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白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 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 活力,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 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传达的! 教学效果 调动积累,走近“白鹭”。 首先板书课题,齐读两遍,说一说你对白鹭的了解?古代诗人笔下的白鹭 是怎样的呢?此环节做的比较充分,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交流得非 常火热,特别是出现白鹭的古诗句,一下子交流了八句,引导孩子们诵读,进 一步感受诗人眼中白鹭!为下文理解白鹭是一首诗作好铺垫。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自古以来,白鹭就是人们吟诵的对象,那么作者给予它怎样的评价呢?同 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相关语句。孩子们很快便找到了两句话:白鹭是一 首精巧的诗。(开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结尾)引导发 现这种首尾照应的写法,感受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结尾强调白鹭是“韵 在骨子里的诗”,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 品词析句,领悟白鹭如诗如画的美。 出示课件:潜心默读——作者勾勒了白鹭的哪几个画面?边读边把感受写 在旁边的空白处。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接着在班内展示交流,主要聚 焦:颜色美外形美、生活画面美(觅食栖息低飞),最后让学生在朗读声中感 受语言美和白鹭的美! 3 合作探究,启发想象。 探究一: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 探究二:白鹭在清水里“钓鱼”,怎么理解? 探究三:本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物及人,真正感受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借助课前预习环节查阅资料,既让学生动 了手,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简洁方法,还拉近了学生 与文本的距离;二是培养了快速阅读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个 环节;三是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落实了 由教到不用教的新课标精神。再有,创设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 他们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处 在品词析句环节注重了自读自悟,但是琅琅读书的预设太少,用时也太少, 比较句子去感悟内涵也有点蜻蜓点水。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如诗句般的语言,以便积累更丰富的语言,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让我 的教学更圆满! 2.《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 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 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 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 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4 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 素养,现总结如下: 猜谜激趣,实物再现,拉近距离。 本节课在导课时我设计了猜一猜的环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 胖子。”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孩子一下子便猜出来了:花生。在学生猜出来后 我迅速拿出好几样花生,有单粒的,双粒的,还有四个粒;有生的,有熟的; 有圆粒的,还有长粒的……孩子们看到花生顿时兴致高昂,我借势而为,抛出 一个问题:你们说说对它有哪些了解?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七嘴八舌地 说起来,花生在孩子们的心中便有了较重的分量。“你们真是作者许地山老先 生的知音,他用文字写下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赶快去拜读吧!”孩子们很快进 入角色,朗朗书声不绝于耳! 自读自悟,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在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后,我又引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 读书:“围绕落花生,作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列一列小标 题。”此时学生们快速浏览,去搜索关键字词,在取舍中快速判断哪些词语更 关键更准确,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提升。然后班内交流,达成共识: 种花生、收花生、做花生食品、议花生。我将孩子们的收获板书出来,让他们 快速识记,既理清了本文的层次也为将来写文章列提纲夯实基础。 层层推进,体悟做人道理。 此环节我分了五个层次去教学,层层递进,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首先, 侧重我们的话题主要凸显的是什么;其次,感受爸爸的话语中包蕴的内涵是什 么;再次潜心阅读,感悟爸爸的话语运用的典型方法;紧接着拓展,结合生活 实际积累谈一谈相关的人和事;最后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由内容到 方法,由话语到做人,由他人到自己,情感在一步步升华。 成功之处 5 通过猜谜、实物再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以读代讲层层深入。口语 交际环节的创设使学生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真正落实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不足之处 对话的内容处理得比较匆忙,也没有涉及写话,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没有 落实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学习,我会带着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让读书声充盈课堂;还会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再仿造文章对比的写法进行小练笔活 动。 3.《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 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 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 桂花。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配乐朗读课文,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浓郁的氛围,为学好本课确定感 情基调。 在《风中的旋律》这首优美的曲子的伴奏下,我泛读课文,把学生引入一 个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怀念的氛围之中。 二、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做任何一件事只要有了迫切的期待就一定会做得很好。鉴于此,我在配乐 朗读结束之后和学生谈话,提出对学生的要求与期待——感受桂花的香已经融 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何完成这一期待?我给学生指出了阅读的 方法——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边读边品味。 6 三、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课文边享受作者的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 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从画面中点 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 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但是,在把 这种对教材的解读实施在课堂教学后,我们却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对文本 进行细读后,过于拘泥于文本,觉得文本中的很多枝枝叶叶都值得学生去体悟, 都想跟学生交流、享受,想把教师自已对文本的解读来触动学生。学生在下面 听着老师很激情地投入着,他们的情感体验远没有老师那么强烈,甚至说是很 少的。我们认真地检讨,发现我们老师的教学思路其实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学 生的学路是非常不清晰的。他们很吃力地跟着老师在文本中跳来跳去,而面对 文本、潜心阅读、自我感悟的东西是并不多的。 本节课的教学结束之后,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1.对于新课标的学习还是不够,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标的核心内容。虽然本 节课看似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有些时候学生就像一个 牵线木偶一样,知识形式上看似学生是主体,实际上还是在老师的幕后操纵下 进行被动的学习。这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要真真正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被动的“要我学”转换成主动的“我要学”。 2.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思路还不是很清晰。如果我再教 学这一课的话,我会这样来设计:①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什么是桂花雨?” 然后抓住文中的第 5 自然段分享桂花雨的魅力,感悟摇花的乐趣。接下来抓住 一个“浸”字感受桂花雨的迷人香气。最后通过对比母亲的话体会母亲的思乡 之情。 4.《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 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 7 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我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动物,对动物有爱心, 所以我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从上课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大导入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开课伊始,优美的钢琴曲《最初的温柔》在学生的耳畔萦绕,各种美丽的鸟儿 图片一张张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姿态万千的鸟儿, 清新、幽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让人看了有种和谐的感觉。这不仅触发了 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优美的钢琴曲结束之后,我问:“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请你在文中 找一找。”由此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中心。指导学生读 这句话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学生毫不犹豫地道 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团:“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谁信赖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了黑板上,接着抓 住第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的?” 三、抓住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在孩子们提出了问题之后,我让孩子们在小组里,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问题 边读书边寻找答案。因为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自学,还是 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非常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 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在朗读“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这句话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在 朗读的时候读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我结合父母平时称孩子们为“小家伙” 为例子,让孩子们尝试着去读。学生自由读完后,我又指名读、部分读、齐读, 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 五、立足文本,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合理拓展 8 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很有创意的环节: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 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起的名字五花八门,但是每一个名字都能够反映 出作者是幸福的,小鸟是幸福的。这是因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家都是幸福 快乐的。二是在理解课文结尾的一句话的基础上自编或者是借用自己的积累说 一句和信赖有关的格言。这样做对自身健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 用。 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 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 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口语交际一《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双 向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次口语交际课以“制定班级公约”这 个学生极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话题为素材,整堂课自然流畅, 学生情绪高涨,精彩纷呈。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 在真实有效的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学生的 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小组交流,组际汇报和相互补充等方式,让学生主 动参与到交际中。 本课学习要求:“班级要制定一份班级公约,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 来要求全体同学共同遵守某一规则?这些条规则是否容易达成?是否有利于班 级凝聚力的形成?是否有利于良好班级形象的树立?是否有利于全体同学的健 康成长?”这次口语交际,既要使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建议准确、明晰地表达出 来,又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独特的活 动方案,还要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班级公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 9 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读懂题目,自己先思考就哪方面提建议。接着,引 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几个问题,要求组长组织好,让每个同学都发言、交流, 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落到实处。学生对春游的建议很有兴趣,在交流中学生将自 己的游历经历说了出来,并且讲了出去春游的原因。但是,由于提前先让一个 小组示范一下,很多小组在讨论时,一个小组成员发言,其余成员没有做到认 真倾听,甚至是随意打断别人讲话,没有养成文明合作的习惯。最后,我组织 学生集体讨论,以小组形式向全班汇报,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 作补充或修改。由于汇报前我没有强调要求学生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 亮,语速适当,所以站起来汇报的学生声音不够响亮,条理不够清楚。而刚才 小组讨论中不认真倾听,甚至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的现象又出现了,课堂秩序有 些混乱,虽然我及时进行了调控,但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没有完全达成。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 的多向组合,并在双向的有效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本次口语交际 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 其中,畅所欲言。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关注全体同学还做得不够好:只注重 了放手让学生交流,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提升不够:评价学生的方式太单一, 激励学生的思维不够好。 今后,我要在这方面对学生明确要求,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在口语交际中, 真正有所提高,学有所长。 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一个美丽的贝壳,一件漂亮的 毛绒玩具,一辆具有特殊意义的自行车……可是,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说说 他为什么是你最心爱的物体的时候,占主流的往往是这样两种回答:或“记不 清楚了”,或“不知怎么说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使我们讲再多写景的方 10 法恐怕都收效甚微。 俗话说:浇树浇根。只有引导孩子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自己和自己的 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难以忘记的是或者是这件物品在什么情况下,是谁送给自 己的,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说清楚才能够让孩子们打开心扉把自己和这件心爱之 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并动手形成文字。因此我先引导孩子们 想一想自己的这件心爱之物是在什么情况下,谁送给自己的。 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便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这件事通过文字有序地描写出来。 于是,我引导学生可以先用倒叙的手法,开篇点题写出自己最心爱的物品是什 么,然后在介绍这件物品是在什么时候,谁送给自己的,它有什么意义,自己 和他之间还发生了什么难忘的事情,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标 点符号。 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写作文之前,我先引 导学生读读本单元的课文,这些文章处处洋溢着作者对事物的介绍与说明,不 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惹人喜爱之处,还具体通过举一件小事把情感推向高潮, 如《桂花雨》。怎能才能把自己对桂花雨的喜爱和对故乡的难忘介绍给他人又 表达出自己思恋家乡之情呢?首先要写出为什么喜爱,也就是喜爱的原因,然 后通过具体描写,表达出喜爱的感情。其次,要写出是怎样喜爱的。在写自己 的心爱之物的习作时要具体写出喜爱的表现,如:看到它时自己的语言、动作、 表情是怎样的……把为什么喜爱和怎么喜爱充分表达出来。 这次习作指导教学给我带来不少的思考:只因学生观察过,只因学生思考 过,只因有充分地准备过,学生的作文便能更加出彩!因此,在今后的习作教 学上,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激发学生“说真话,道真情”, 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定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 个勤于思考的大脑、一双善于写作的巧手!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11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课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 感的语句为样例,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写作的手法。“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 积累并运用几个具体描写事物的片段,教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如何把事物描写 的具体生动的方法。②通过比较几组含有加点词语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不同体会多义词的意思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的方法,并尝试着用“温和” 造句。注意的是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李白的古诗《送 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 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 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 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些问题涉及到的语句都是 课文中含义深刻,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段,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 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同时再说一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 情感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句的写作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 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 是学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边读语句边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 经验来感悟这些语句的具体生动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三句话在写作方法 上的相似之处。②引导学生边读句子边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感悟 多义词的具体意思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的方法,再鼓励学生根据题目的 要求用“温和”造句。同时引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语句、词语。摘抄的时候分类 进行,比如,写景的、写动物的、写人物的等。积累一些写作素材,为今后的 写作打下基础。 12 这次的“日积月累”是一首词,我重点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解决生字 及重点字的意义,最后背诵古诗。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第 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 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第二句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 浓郁。第三、四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 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 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 外和生活中。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创设导游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 完成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充分地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 文本的意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 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实施开 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 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 神和创新意识。 5.《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重的文章,它通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 了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 的一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 人着想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缅怀之情。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 13 素养,现总结如下: 设疑:投石问路。 上课伊始,我引导孩子们围绕“路”展开交流:你见过哪些路,行走在上 面会是什么感觉呢?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有的谈现代高速公路,有 的谈高铁,有的谈上山小路,有的谈田间村路……看着激情澎湃的同学们,我 随即在黑板上版画了一条羊肠小路,接着版画村庄和田间,话锋一转:如果连 下几场大雨,雨水积存若刚没过脚踝,人们会怎样做呢?让学生敞开心扉,大 胆想象,并说出能否实现的理由。这样一做年代感一下子没有了距离,为孩子 们感受当时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引读:感受乡情。 首先聚焦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人们摇摇晃晃走在搭石上的高 兴心情,并读出哒哒哒的音律美!尽管有点险,但是人们却奏响了一曲幸福的 民间舞曲。其次,让学生潜心读书,思考并标画相关语句:搭石路上曾发生过 怎样的故事呢?学生边读边标画并写下感受,老人修复搭石的场景,年轻人背 老人过搭石的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熏陶与 感染着他们幼小的心灵,相信将来的他们也一定会以此为榜样,创造和谐美好 的幸福画面! 拓展:情感升华。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和表达,让我们拿起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写 身边让你感动的瞬间。此环节,让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学着去观察,去感 动,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交流发现,孩子们生活中感动的人和场景真不少,有 的短短十几分钟能写下 300 字的短文,我由衷地为孩子们点赞! 二、成功之处 此文教完感觉挺幸福的,因为像是回到了童年,过了一把瘾!虽然年代离 孩子较远,但是我的版画一目了然,我设计的问题不拖泥带水直接让孩子们聚 焦细节描写,所以课上孩子们思维活跃,写话时灵动的笔触留下了许多感人的 14 瞬间。 不足之处 学生的有声朗读处理匆忙,没能指导抑扬顿挫的读书,有失语文学科特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再挑选几个细节描写的句子,在引导体会的 基础上指导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轻重缓急;或者呈现一些道具,模拟搭石的场景, 让孩子们现场走一走,感受一下搭石路。 6.《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 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 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 立且又互相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 可知,两个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 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都 能顾全大局。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 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 素养,现总结如下: 揭题设疑。 明代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本文时我直接板书 课题后设疑:看到课题,你会有怎样的疑问呢?学生的思考立刻活跃起来:将 是谁?相是谁?为什么不和?为什么又和好了呢?他们的故事会给我们怎样的 启发呢?一个个问题直指主旨。学生在一声声的质疑中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 阅读兴趣也进一步被激发。接下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比一比看谁找得快, 找得准。在班内交流之后,我相机板书,并引导学生将两个历史名人的名字牢 15 牢记在心间。 列小标题,感受故事内涵。 本文用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的品质,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抓住 关键的事物或地点或故事情节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来展示。学生在读中标画,取 舍,斟酌,最后大部分孩子归纳为:完璧归赵(重要的事物)、渑池之会(主 要地点)、负荆请罪(重要事件)。他们的理由很充分,我为他们的高度概括 能力点赞。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孩子们如何把长文读短,那就是抓住主要人物、 地点、事件,简单条理叙述,这样也便于复述。紧接着让他们再说一说三个故 事之间的关系,整篇文章的脉络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三个故事呈现的结果也越 来越明朗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越来越走进学生内心,可谓是一石三鸟! 课本剧再现,感悟历史名人的精神品质。 “负荆请罪”正应了中国人以完美结局收场的思想观念,让我们熟读最后 一个故事,分角色演一演。一听要演课本剧,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当起 了小导演,有的快速进入角色,有的开始设计场景并安排道具。表演开始了, 小演员们像模像样,演得惟妙惟肖,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在课本剧中,孩子们 享受着塑造人物形象的快乐,也感受着故事中人物品质带给自己的震撼!相信 俩人的顾全大局,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廉颇的知错就改一定扎根他们心中,编 者的意图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最大的收获是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思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整堂课条理有序,不拖泥带水,一步一个台阶。通过问、写、演三个环节既了 解了故事的关系,还体悟到人物的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不足之处 学生虽然参与度高,但是前面两个小故事处理太少;学生读书时间也少。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驻足前两个故事:引导学生去感受蔺相如面 16 对秦王时的据理力争、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优秀品质,然后和对廉颇的态度 对比阅读,来深化对蔺相如人物的理解!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反思 本文属于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猎豹奔跑起来快极了,它的速 度可以轻松超过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运动员。但是还有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东西。 比如,猎豹跑了 1 千米的时候,超音速飞机已经飞了 20 千米,而火箭已经飞了 400 千米了等等许多速度奇快的东西。有些你知道,有些可能你不知道。发现它 们的速度如此之快,你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 素养,现总结如下: 1、简介猎豹,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课件出示猎豹的相关资料:时速 112 英里猎豹以珍贵的皮毛、美丽的斑点 和行动极其敏捷而闻名,是目前世界十大速度最快的动物中最快的陆地动物, 从起跑到时速 112 公里仅需几秒钟。然而猎豹的最高时速,通常只能维持在 400 到 500 米之间。猎豹速度如此之快和长期追捕瞪羚、羚羊这些猎物有关。经过 数万年时间的积累,猎豹不断适应环境,逐渐成为地球上运动最快的陆地动物。 读了上面的信息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们一语中的:还有比猎豹速度更快的 吗?相机板书,激发学生赶快捧起书,一睹为快。 潜心阅读,迁移运用。 在同学们放声朗读之后抛出一个大问题:文中提到了哪些比猎豹速度快的 事物,具体速度是多少?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学生边读边标画,边记录,边归 纳整理,很快便找到了相关信息。然后在班内展示交流,感受阅读成功的喜悦!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内的具体内容,发现在介绍速度时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 法吗?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学会提升,为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观察后发现:列 17 数字是最大的特点。这样的方法读起来感受如何?对,具体,准确,明白。孩 子们总结得非常到位。接着便引导他们联系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相关事物的 特点,学生有的描述高度,有的描述重量,还有的描述数量,总之一下子便掌 握了说明方法,表达得也很准确,具体。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补充:世界十大速度最快的动物:1.猎豹;2.叉角羚;3.跳羚;4.鸵鸟;5. 牛羚;6.狮子;7.印度黑羚;8.野兔;9.格雷伊猎犬(灵缇);10.非洲野狗。通 过补充资料引导孩子们对科学产生兴趣。 二、成功之处 短短的一篇科普文,学生通过看补充的相关资料,一下子对世界充满了好 奇感;在列表填写环节中自读自悟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不足之处 整节课学生都很忙碌,没能利用好高年级课前预习的环节,让学生动手动 脑,学着查阅资料。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让课前预习内容更充实,鼓励孩子们通过自 查资料来理解文本,为本文学习节省时间,以便再加大课时容量,让学生熟读 成诵。 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反思 《冀中的地道战》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应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 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有效地利用“地道”巧妙地与 打击日寇,与敌人周旋,显示出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冀中的 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地道战是冀中一带人民首创的斗争 形式,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发挥了一定的特殊作用。由于当年的地道战毕竟距 离现代的小学生生活很遥远,他们对地道的结构特点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使学 18 生学习课文受到了阻碍,仅凭课本中的文字是很难达成教学目标的。 那么,怎样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地道战的巨大作用呢? 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布置有效预习作业。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布置了预习作业:1. 认真观看电影《地道战》;2.结合电影《地道战》读课文;3.上网查阅有关地 道战的资料。 课前预习有诸多好处:第一,预习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课前 进行弥补。第二,预习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明确哪些知识应 该集中精力去听,便于理解和消化。第三,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带着 问题听课与质疑。第四,预习可以提高做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上课时 着重记录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内容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 二、巧妙设计聪明问题。设计“聪明问题”,着力碰撞思维火花。“问题” 设计尤为重要。歌德曾说:“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富有吸引力,就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这对学生产生强 烈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十分有益。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理解第三至七自然段, 因为它阐述了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地道的式样、构造及特点。地道的式 样多,有一百多种,有大洞、小洞、出口、气孔、迷惑洞、孑口、厕所、住人 处等,构造非常奇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 特点,我先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详细了解地道里面的构造;然 后设计了一个情境问题:“假设有一队日本鬼子进村并发现了地道,村民们将 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日本鬼子”?学生兴趣盎然,展开深思,异常投入,回答问 题十分恰当,再现了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精彩瞬间。 三、让学生做导游解说“地道”。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特意 安排学生当导游,对参观地道的旅游团队介绍“地道”,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语 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们讲解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的确,冀中人民 19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 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他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敌人扑个空;敌人走了, 他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 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这真是一个“奇迹”。 我认为,这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习作二《“漫画”老师》教学反思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 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孩子们都喜欢看漫画,但是用“漫画”来描写 自己的老师就有点无从下手了。 鉴于此,本课我先从漫画的特点及方法入手给孩子们进行介绍。漫画常采 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 性,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有较强娱乐性,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 人物创造型。直接或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对纷纭世事的理解及态度,是含有 讽刺或幽默的一种浪漫主义的绘画。它同其他绘画的主要区别在于独特的构思 方法和表现手法。它具有讽刺与幽默的艺术特点以及认识、教育和审美等社会 功能。 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便是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老师的特点配上动人的情节生 动形象地描写出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先思考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是哪一位,他 (她)具有什么特点。他(她)的特点可以是外貌特点,也可以是说话、行动 的特点亦或是教学的特点。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本次习作要通过一两件 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特点,如《将相和》一文是怎能把蔺相 如的英勇无畏、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和廉颇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介绍给他人又 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敬重与赞扬的呢?首先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 20 点。在“漫画”老师的习作时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老师的特点,如: 总是爱穿裙子,说话像连珠炮;整天笑眯眯,走路一阵风;教学中怪招迭出…… 这次习作指导教学给我带来不少的思考:学生只有细心观察,充分准备, 作文才能出彩。因此,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上,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 思考,激发学生“说真话,道真情”。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怎样阅读课文的方法效果 最佳为例子,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阅读的方法养成,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到“熟能 生巧”。“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抓住每个句段的关键词,用简短的句子概 括主要意思,学会并掌握这种概括句子的主要内容的方法。②每一个成语所表 达的意思都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这就是汉语的博大精深之处,也 是成语的特点之一。“日积月累”安排了四句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些问题涉及到的是怎样读 书效果更好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实际 做法,同时再说一说自己读了这些语句之后有什么心得体会与想法,以后自己 该怎样去读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 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 是学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边读语句边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 验去概括一下每段话的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概括语句的主要内 容。②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 验用一个合适的情景来表现一个成语的意思。 21 这次的“日积月累”是四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第一句的意思是:青春 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 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第二句的意思是:人生年少时,不要把 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第三句的意思是: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一晃就要慢慢走向 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学习,就晚了。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都不要轻视。第四 句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情,从来都是那样急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要等一 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 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 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 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创新意识。 9.《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 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 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 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单元的单元训练主线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要想创造 性地复述故事,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把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 重点,把创造性的复述故事作为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 篇幅比较长,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先把课文读正确。然后 继续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海力布是怎样得到的宝石?宝石有什 22 么用处?海力布得到宝石后,有什么事情不能做?他后来遇到了什么事?他是 怎么做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 内容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 二、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 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 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即可。我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自己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把语言组织好,在小组 内交流一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环节之后,我 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说一说:你会在刚才讨论出来的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 大框架下会加上哪些内容?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会怎样评价猎人海力布呢?这 样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创造出不同版本 的答案(创造复述后的答案)。对海力布的评价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评价一个人 或一件事的能力,这是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是学生在社会上生活必备的能力 之一。 四、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课堂的表演者 变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体。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语设计得不够严密,指向性不 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 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后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和提高自 己的说话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课堂效果。 10.《牛郎织女(一)》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的是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 小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多么令人神往!故事叙述了牛 23 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 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 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 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讲 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在牛郎与织女互 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 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 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 素养,现总结如下: 名著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吗?说一说对它们的了解?(补充“四 大民间故事”小知识,让学生说感受最深的一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 事之一:《牛郎织女》,它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快速阅读,把握故事情节。 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 经过结果如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巩固上个单元的学习成果,也为引导孩子 们抓关键点来总结主要内容作好铺垫。学生们快速朗读,很快便理清了文章的 脉络。 品词析句,领悟人物个性特点。 在引导学生将长文读短之后,出示阅读提示:自读自悟,本文出现了几个 24 人物?标画相关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样写 的好处是什么呢?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要用心读书,寻找准确的语言文字,还要 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语言资料的描述中去感受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复述文章或 表演或创作故事都夯实了基础。接下来让孩子们复述故事,水到渠成,简洁明 了,还清楚明白。 二、成功之处 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因为学生喜欢读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每个孩子 都能较快地融入学习,而且能自读自悟,思维火花被激发,课堂不断涌现孩子 们精彩的理解和表达。 三、不足之处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没有涉及更有助于思维深度的问题,所以素养的提升 微乎其微。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创设辩论赛,让孩子们评一评牛郎的哥嫂的 行为?织女这样的选择对不对?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11.《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后半部分。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 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 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 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 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抗争) 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 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 25 素养,现总结如下: 1、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怎样的织女?那么和牛郎如此恩爱幸福的织 女能够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头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从故 事中聆听人民的心声。如此能干善良的织女命运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吗?这是一 个颇具深意的人生观的折射点,不能讲,只能引导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去揣摩, 去领会。 品读细节,把握人物品质。 继续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现的主要人物,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很快了解了故事的结局以及出现的各个人物的特点。主要 聚焦王母娘娘,理解她的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专制蛮横,使学生对织女悲惨 结局的理解水到渠成。 辩一辩。 创设口语交际氛围,引导孩子们辩论王母娘娘做得对吗?织女有更好的选 择吗?孩子们自由组织语言,在激烈的辩论中人物特点更加凸显,处事方法逐 渐明朗,为孩子的整个人生的走向敲了一下警钟,自由向上的人生观、爱情观 也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拓展。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民间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在简单复述后,引导孩子们 创造故事,列提纲,想一想会写哪些情节?会出现哪些人物?你会展示他们怎 样的个性特点呢?让孩子们走进创作天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功底和表达技巧。 交流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象能力很强,整个故事叙述得条理清楚, 明白。 二、成功之处 整个课堂学生学得快速,理解透彻,辩论的有模有样,预设和生成融为一 体,堪称双璧合一。“跳一跳便够得着”的教学设计最适合孩子们的最近发展 26 区,提升也最快,效果也最好。 三、不足之处 没能让学生复述实为遗憾。也没有让学生进行品词析句的训练,语言的积 累和理解走了过场。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让学生们复述故事,或者以填空的形式去积 累语言。增加拓展阅读的环节,由学生的积累入手,以激励孩子们将学习的渠 道拓宽,将视野打开。 口语交际三:讲民间故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讲故事比赛, 然后让他们推荐出本小组中最精彩的故事。这样,我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 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在讲故事前,我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指导他们通过细化、模仿等方 式使故事更加精彩,更加吸引人。每个小组都做得非常好,故事讲得非常精彩。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我对个别同学的关注度不够,所以,他们的参与度不 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有所改进,多关注这些同学。 快乐读书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导入这个环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正文的把 握上,我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首先让学生了解《田螺姑娘》这个故事,然后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从中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并在此基 础上向学生们推荐外国的民间故事。 2.在对民间故事的把握上,我通过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让他们 27 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劳动人民的期盼和情感,让他们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从 而激发他们热爱民间故事的情感。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于民间故事,学生们了解得不太详细,因此在让 他们讲民间故事的过程中,气氛不热烈,同学们反应不积极。 习作三:缩写故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缩写,因此,我详细介绍了缩写的要求,让学 生明白缩写的目的以及意义,提高他们对缩写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对学生们进行写作的理论指导,还通过范文对学 生们进行实际锻炼,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习作方法。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写作较为困难的同学没能在课上进行及时辅导,只 是把对他们的辅导放到了课下,导致他们不太重视这次习作。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要把精力放在他们身上,争取让他们有较大进步。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词语、句子的重点,让学生在品味词语的基础 上,体会俗语和成语的表达效果;在“故事创编”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发 现原文与新作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明白创编故事的要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我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摒弃了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旧模 式,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同时,让孩子们多读,达到 当堂成诵。效果较好。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乞巧》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得不够详细,致使同学 们对我国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解得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讲解详细, 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28 12.《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本课安排的三首古诗都是爱国主题的。三首诗的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 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 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 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题临安邸》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 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 命运的担忧。 《已亥杂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 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 振兴国家的愿望。 完成本课的教学之后,我觉得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 首先我设置情境导入,了解诗人。例如在教学《示儿》时,我设置了这样 一幅画面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躺在床上,对站在窗前的儿子 说着什么。看到这幅画面之后,孩子们马上会产生的疑问是:这位老人是谁? 他在干什么?然后出示课题《示儿》,引出诗人陆游,对陆游进行介绍。 其次,我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然后借助注 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如教学《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时候,我让学 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和同桌交流,最后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 第三,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感悟诗人要表达的 思想情感。仍以《题临安邸》为例。借助插图学生们会想到:这首诗的前两句 描绘的是在西湖之上歌舞升平,人们沉醉在太平盛世之中。那么想象后两句诗 描绘的画面就出现了障碍。此时我马上给学生介绍了本首诗写作的背景和历史 上的南宋、北宋的知识。也就是把“杭州”和“汴京”的拓展。这样学生们马 上想到:现在祖国还没有统一,可是统治者却毫无斗志只知道贪图安逸享乐, 29 那么诗人所要表达的讽刺之意马上从学生的口中涌了出来。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是:①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单,影响了学生对诗 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感悟。②在介绍诗人的时候,介绍的不够宽厚,没有把和 诗人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介绍一下。比如介绍陆游的时候就因为缺少了对一些 重大历史事件的介绍而影响了学生对故事《示儿》的理解。③我对多媒体教学 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畅进行。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已经积累了的教学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之 中去。但学习是无止境的,我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教师用书为依据,深挖教 材,认真备课;课上在对学生的关注上做到细致入微,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13.《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 1900 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 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 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 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 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 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 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大量引 用典故。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教学效果 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梁启超的名言以及《少年中国说》原文(试着读一读)。 一开课,便让学生交流名言,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初步从名言中认识梁启 超,既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也为学习本文及感受人物品质作好铺垫。 批文入境,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环节用时比较长,学生不 30 会读的字音比较多,足够的练习时间才能保证流利的朗读。还创设了生帮生朗 读和听录音的环节,充分营造读书氛围,落实诵读目标;接着引导读出本文的 停顿、韵律美,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言美。紧接着思考课后问题:课文用哪些事 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探究性的问题一抛出,孩子们 便进入了情绪高涨的辩论理解之中,情感立刻在思维碰撞中得到感染和升华。 再次激发学生: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为中华之兴 盛而努力的志向扎根心中,使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4、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淀。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错的,学生积累越多,感受会越深,表达会更得 心应手。在指导背诵时先引导观察写作特点,再以补充填空的形式呈现,学生 背得兴味盎然,而且速度非常快,准确率也很高。今天的积累,也为明天的语 言交流夯实了基础。 成功之处 文章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但是,整堂课却在 我的预设中一步一个台阶稳步上升,由不会读到会读,不理解到感悟深刻,为 国之兴亡立下远大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 生辉! 三、不足之处 这堂课上下来,优秀的孩子一展自己的风采,也有了自己更高的目标,但 是有部分学生因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不强做了看客,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不均 衡,课堂容量也略显臃肿,不够合理。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重视创设更适合中等生发展的教学环节,补 充原文内容,在对比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使我的教学效果趋于更圆满! 31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 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 “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 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 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效果 题眼入手,激情朗读。 首先板书课题,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质疑:哪个词语你非常不愿意看到? 对,毁灭。这意味着什么?损失惨痛,非常悲伤。好。带着作者的情感再读课 题,读来作者命题的内涵。 披文入境,感悟内涵。 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内涵,此环节分两步走:第一步,出示课件 ——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标画相关的语句,并在旁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进一步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第二步,出示课件——圆 明园之前是什么样的呢?标画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用两个词语简 单概括它的地位。学生在读书交流时发现了“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引导 通过抓住描写圆明园的布局,园内构建的重点句子去理解,去感悟圆明园曾经 的辉煌,在对比中去熏陶感染学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从课堂交流中和他们 的眼神中这一情感目标都得到了实现,对八国联军的强盗行径可谓是义愤填膺! 启发想象,绘制蓝图。 圆明园可谓是汇聚了中国园林特色的举世闻名的有着不可估量价值的名园。 历史不会再现,如果今天让你重新勾画,你会做哪些设计呢?此问题一抛,全 班立刻沸腾起来,在一声声出谋划策中将本文的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将继续发 展中国特色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勾画出来,家国情怀得到很好的诠释! 32 4、熟读成诵,丰富语感。 学生积累的优美句段越多,感受会越深,到达一定量时表达会更得心应手。 所以我指导学生积累背诵描写辉煌的句段,先自己练习背诵,最后以填空的形 式考查谁背得又快又准。学生背得兴味盎然,而且速度非常快,准确率也很高。 为将来描述美景奠定了语言基础。 成功之处 由课题入手直接激发情感,一下子便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聚焦问题,自读 自悟,自能读书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最得意的地方便是引导学生对比 阅读,将情感推向高潮,接着在创设他们创意的环节,让他们畅所欲言,价值 观更加明朗。 三、不足之处 整堂课下来都是以本为本,没能借助相关资料进行体会。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前了解文章的写作 背景,真正将编者的意图落到实处,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15.《黄继光》教学反思 《黄继光》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 消灭敌人的一个火力点,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最后壮烈牺牲的事迹,赞扬了黄继光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伟大的爱国主义和 国际主义精神。课文以“上级命令——请求任务——英勇献身——占领高地” 为线索,字里行间流露出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 具有很强的文字感染力,同时对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 教育意义。从上课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导 入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老电影《黄继光》 33 片段。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黄继光》的电影片段结束之后,我问:“黄继光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胸 膛去堵住敌人的枪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 三、抓住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在同学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之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因为小组合作学 习,他们都非常的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这样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学会 学习的能力。 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例如:黄继光在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眼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如果你遇 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请同学们练习课文中描写黄继光此时所处的情况 来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我们看哪一位同学说的最好。 五、立足文本,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合理拓展。 在当年那场伟大的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革命英雄人物。他 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维 护了祖国的安宁,维护了朝鲜人民的幸福生活。黄继光和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 愿军军徽“特级英雄”。让学生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对自身健康品质的形 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 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 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对比,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让学生很 好地把握主题,我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然后通过明确主题,讨论写法等步骤, 34 引导学生抓住习作重点进行写作,效果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习作方面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指导。我通过让 不同写作程度的同学汇报的方式,发现他们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 及时进行指导,教学效果较好。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前面的环节用时太多,致使“佳作赏评”这个环节用时 较少,只评价了个别同学的习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统筹安排,不能 顾此失彼。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为例给学生讲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辨 析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成语;②通过正确、流利 地朗读前两组语句,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并尝试着给第三句话加上标点 符号。“书写提示”提示学生横排书写和竖排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日 积月累”安排了两组四字成语。第一组是描写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的 成语;第二组是描写人民生活艰难,社会不安定的成语。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几段文字,了解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去朗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或 《少年中国说》,体会用这种朗读方法带给自己的成功喜悦,养成有感情地朗 读文章的好习惯。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 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 是学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 35 然后根据意思辨析每组成语中两个成语的异同,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一个成语写一段话;②引导学生边读前两段话,边读边体会顿号和逗号的用法 的不同之处,然后尝试着用自己感悟到的完成第三句话的标点符号的正确填写。 在汉字的书写习惯中有横排和竖排两种形式。本次“书写提示”提示了在 横排和竖排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次的“日积月累”是两组成语。第一组描写的是繁荣富强的景象;第二 组描写的是水深火热的情景。让学生先正确朗读这些成语,然后借助工具书理 解这些成语的意思,最后积累这些成语。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 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 外和生活中。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 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 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正迁移保证学生的语文 素养的螺旋式上升与可持续性发展同步进行。 16.《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 类的关系。课文共有 8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 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 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 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教学效果 猜字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在黑班上版画太阳,引导学生猜一猜,哪个字可以准确表 36 示。学生一看,猜出是日字。进而引导他们谈一谈自己的了解,在出示日字的 演变过程,在直观感受中渗透汉字文化,引导学生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好奇感! 自读自悟,感知内容。 为了培养自学能力,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了太阳的特点?学生边读边画,有的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班内一交流,很快便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远、大、热。同学们抓关键词自学的 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实践。第二步,引导交流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通过读书、交 流,很快太阳的巨大作用凸现在孩子们眼前,对太阳产生了敬畏之情! 品词析句,领悟写法。 课件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一百三十万 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 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创设探究式学习氛围,读句子, 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太阳的特点?从文章中找出相似的说明 方法的句子或者运用到其他写法的句子。通过分析,判断,最后归纳出来:数 字、假设、比较、比喻等写法,并明确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的作用是:既通俗 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第一句和后面文字之间的关系?请 运用这种构段方式以及本文的用到的说明方法进行一次小练笔活动,可以写植 物,也可以是动物或人物。学生通过几分钟的小练笔,既调动了平时的积累素 材,又运用了本文的写作方法,表达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二、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能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逐步达到了一个自能读书的地步。仿写小环节让学生小试身手,将编者的意图 落到了实处。 三、不足之处 37 学生积累背诵的太少,课堂上学生有滋有味的读书太少,有失语文的味道。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背诵,吟诵, 让这堂课都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世界里! 17.《松鼠》教学反思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 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本文采用了比喻、拟 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教学效果 1、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出示谜面: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教 学本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所以学生一下就 猜出来了,积极性很高。然后课件显示松鼠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一 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既直观地显示了松鼠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自主识字,合作共赢。 这节课出现的生字新词比较多,所以在自读环节给足了充分读书的时间。 在借助拼音读书时,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们以小 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生帮生,让学生们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 作,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自读自悟,深刻领悟。 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本文写了松鼠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先引导理清文章 脉络。再出示相关问题,比如:“请用几个词语概括松鼠的特点”“从文中哪 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欢松鼠”“松鼠怎么活动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他们吃什么 呢?到哪儿去住呢?”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发现松鼠的特点:机灵。从“没 38 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让学生走近松鼠的内心,体会到着急、担心、害怕 的情感,再带着这种情感有滋有味地读课文,语言和朗读两方面均有所提升。 对比阅读,感悟写法。 读完本文后,引导学生快速自读《鲸》,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来介绍鲸的呢? 通过对比阅读来探究不同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以及些写作上 的特色。你喜欢小松鼠吗?引导学生谈一谈,激发情感之后再安排选择最喜欢 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背诵,在充分背诵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将来口 语和书面语的交流做好准备。 成功之处 虽然生字较多,但学生大部分能准确认读,出错很少。学生自能读书的能 力和抓关键词语概括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 不足之处 本文教学时还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引导,迁移运用的预设太少。再有就是整 堂课显得有点低沉,缺少激情,也缺少朗朗的读书氛围,语文味不浓厚。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聚焦关键句段引导抑扬顿挫朗读的环节, 在培养语感上下功夫。增加小练笔的内容,让学生小试身手,将生活中对动物 的观察与了解,仿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进行语言交流实践,从而真正体现编者 意图,也让学生的表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习作例文》教学反思 《鲸》的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它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了鲸的形体特 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 子、打比方多种说明方法这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因为本文的文字通俗易懂,如果让学生像学习其他科技说明文一样一遍又 39 一遍地去阅读课文,会产生反作用,会把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全部打消,甚 至会产生对学习语文的抵触情绪。鉴于此,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全新的教学 方式。 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鲸的图片,这些图片有静止不动的鲸, 有正在呼吸的须鲸和齿鲸,还有正在进食的齿鲸和须鲸。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 你们在观察这些图片的时候发现了哪些不同的地方?小组交流一下。然后出示 问题:课文也给我们介绍了鲸,那么课文有时是怎样来介绍须鲸和齿鲸的不同 特点的?文中的须鲸和齿鲸的特点和你们在小组内交流的一样吗?为什么?这 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学们通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 其次,教学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再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时有的学生把 自己当成鲸来介绍。有的小组把鲸画了出来,还有的小组进行了表演。这种教 学方法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的 自主选择正是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第三,在理解须鲸与齿鲸特点不同时,我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从“牙齿” “吃食”“呼吸时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对比,一目了然。并在理解“呼吸”“睡 觉”时采用简笔画,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 的整合。 《风向袋的制作》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的是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属于说明书类型的文章。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中讲到的制作风 向袋需要的材料做好准备。接下来在课上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边进行制作。 上课伊始我先把学生进行分组,这遵循的是合作学习的策略。每一个小组 指定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做组长,统筹掌握一个小组的进度及学习情况,然后 让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分工。 40 课上,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入手学习风向袋的制作过程。这也是本课的 重点部分。先让学生用心阅读课文,对风向袋的制作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然 后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风向袋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这样就避免了 有的同学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被动学习,为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动手作好铺垫。 接下来让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作本小组的风向袋,比一比哪个小组 制作得最快、最好。引入了竞争机制,保证了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 果。 风向袋制作成功后,全班同学来到操场上,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 制作的风向袋效果最佳。如果制作的不好,反思一下自己在制作的时候有哪个 环节有问题,然后再一次回顾课文内容进行修改。 本节课上,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每个人都成为了学 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是对于课文第一自然段有所忽视。在下一次再上这节课的时候一 定要进行弥补。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熟悉的课文引入说明文这一体裁,明白说明 文的写作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方法。同时通过两篇文章的 对比,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这样学生们会对说明文有一个完整 而清晰的认识。作业的设置,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2.在教学过程中,我用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层层深入地了解说明文。这 样既环环相扣,又非常紧凑。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初试身手”这个环节,我只是让几个同学交 流了自己的作品,没有进行大量练习,因此没能及时掌握全体学生的掌握情况。 习作五《介绍一种事物》教学反思 41 “介绍一种事物”是部编版第九册第五组教材的作文题。本组教材选编了 三篇说明文和一份说明书,分别是《太阳》《松鼠》《鲸》和《风向袋的制作》。 通过学习这几篇课文,学生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了 一定的了解,为学生的具体运用做好知识准备。 要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种蔬菜或一 样电器。为了让孩子们既能生动形象地把事物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 方面有顺序地介绍清楚,又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 比较、分类别、假设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同时让孩子们有章可循,我 反复阅读习作要求后,眼睛落在书上的这样一句话上: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 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 于是,我想把一种新型而又易操作的蒸蛋器带到课堂,通过看与说相结合、演 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把文字变成实际的操作能力,并把说转化成 习作的互换能力。 的确,新型而又易操作的蒸蛋器通过教师情景化的引入,孩子们的眼球立 刻被抓住了,好奇心也被吊了起来。阅读说明书后,说明书提供的内容让孩子 们有话可说。依据说明书,再加上一两个学生的操作,孩子们较快地明白了物 品的使用方法。他们课后进行的习作,写得充实而又有条理。 本节课还通过补充了句子:远远望去,小熊蒸蛋器像( )。这样的句 子补充,孩子们在实物前的说话训练,让他们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了真刀 真枪的实战训练,这比再三口头强调要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要实在得多。 另外,本节课的下水文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求孩子们用本课学到 的方法自主选材习作,只为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实现习作的个性化。 但是,本节课也出现了前面的部分教学环节所占时间较多,而后面的内容 匆匆拉过的现象,由此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这种急功 近利的做法要不得。 42 18.《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新编实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梁晓声。孩提时代, 家境贫困,作者渴望得到《青年近卫军》,找母亲要钱。开明达理的母亲不顾 周围大婶的劝阻,用龟裂的手指掏出了一大把毛票。作者深为不安,第一次意 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用这一块五毛钱给母亲买回了一瓶水果罐头,结果遭到一 顿数落。尔后母亲又凑齐了一元五角,作者拥有了平生第一本小说。文章采用 了水墨写意的手法,情深意切,寥寥几句外貌、语言的描写就让我们的心为之 一颤。这是那个困难的年代精神战胜物质的一场决战。 教学效果 名言导入,铺垫情感。 课前预习环节我布置孩子们运用四单元学到的查阅资料的方法,搜集有关 母爱的名言和抒发母爱的诗句。课上交流,学生非常积极,他们的情感一下子 被调动起来,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让他们对书展开交流:有 多少本书?怎么来的?有哪些收获?初步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感受 当时环境下买一本书是多么的艰难埋下伏笔。 潜心阅读,感知内容。 在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接着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默 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场景,把你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在旁白处写一 写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明朗了母爱情深的语句,母亲挣钱的艰难 的场景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3、品词析句,感悟深情。 课件出示细节描写:|“龟裂的手”“皱皱的毛票”“疲惫的眼神|”“|塞 |”“酸”等词语和两个表达很特别的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 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 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抓住 重点句子,引导去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进而读懂作者的内心那份深情。 43 学生在多次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感受到母亲的伟大,艰辛、宽容、无私与奉献…… 母亲塞给我的还是钱吗?那是母亲的胸怀,这一细节深深烙在孩子们脑海!真 正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一片深情! 4、丰富积累,迁移运用。 为了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我设计让他们比赛背诵的环节,在背诵中内化 语言,培养语感。接着,引导学生写一写生活中鼻子酸过的场景,让课堂更贴 近生活! 二、成功之处 虽然年代不同了,但课前的查阅资料小环节一下子解决了时代差,小练笔 更让他们在对比中成长了不少。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上有声朗读预设较少,整堂课显得冷清,语文味不浓。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朗读的形式,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19.《父爱之舟》教学反思 《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 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 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成功之处: 一、读题释题,激发情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引领学生认真读课题,把题意引向文意,让课题成 为导引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我在“舟”字下做 了着重号,向学生提问“舟”是什么?题目为什么是“父爱之舟”?“父爱” 和“舟”有什么必然联系呢?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读课文。 二、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44 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 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往事潜入梦中,说明往事难忘,更 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让学生去读,去思考、 去体验感悟;学生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也感悟 到了作者对父亲的那份敬重。 三、品词斟句,深情感激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父亲的慈祥与善良、伟大与无私,体会父亲对儿 子的深情,体会“我”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在这节课上我的引导起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对“他平时节省到极点”“钱 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等语句的引导,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领悟 和感动,学生情动而辞发,受到感染并与作者吴冠中产生共鸣,对自己父亲的 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四、拓展思维,抒发真情 整堂课,我力求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 触摸文本,感受文字背后所隐藏着的这份父子深情!在学生情感融进文本时, 我又适时加入“爸爸,我想对您说”的写话训练。因为有了前面情感朗读和父 亲关爱自己的故事作铺垫,学生感情的闸门已经被打开,学生写作的欲望被自 然地调动起来,写几句对父亲说的话自然水到渠成。读写训练连接顺畅,同时 在写话过程中也向学生渗透写文章要饱含真情的理念。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自己的情感投入得还不够,对本 文中写法的指导还不够。评价的语言不是很丰富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 断反思,不断成长!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4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 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 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 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 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自读自悟,注重个性化阅读,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浓浓的父母之爱 对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 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 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又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其贴近的文章。因此我把本节 的的阅读定位在个性化阅读上,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去感悟。 比如学生在汇报作者童年和成年对两种评价的不同理解时,有的说:“小巴 迪才七八岁,就想写诗,而且去写了,这样的行为当然值得‘精彩极了'的夸奖。” 有的说:“作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父亲,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打是疼,骂 是爱嘛。”有的说:“作者长大后,认为自己很幸运,能拥有这两种截然不同 的评价,是成长的经历告诉他,这两相极端的断言都是爱孩子,希望孩子健康 成长。”……这样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说得有情有 理,而且个性飞扬。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我在这个环节上是这样来设计的:假如同学们就是文中的小巴迪,当你面 对父母对你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时候,你会怎样想?然后明确要学生们联 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千万不要杜撰。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学 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对文章的感悟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碰撞,促使孩子 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46 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良好的表现的时候或者是说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的时候,我没有给予鼓励与评价。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继续探 索的欲望。这应该是一堂课或者说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致命的弱点。 口语交际六:父母之爱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在开课导入的环节,我利用充满感情的描述将学生导入情景,激发学生 的交流欲望,让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自然地和同学们去进行交流。在指导 交流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自己的所想说具体。我也将本环节作为了教 学的重点,不仅出示了交际要求,还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 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 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2.我对课文中出示的三个小故事的讨论、交流做了重点训练。围绕以情为 主线,以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恩父母为目标,采用多项互动的交际形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课堂上,针对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同学们各抒 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汇报交流。 美中不足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只用几句话简单地描述了自己的看法,叙述 还不够具体。通过反思我认为,问题可能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问题预设不够充 分,针对问题设计突破方法不够具体有效。我将会在以后的课堂中投入更大的 精力钻研学生,将问题预设得更充分些,将要求提得更细一些。 习作六:我想对您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引 导他们从选材入手,以具体事例为载体,融入作者的情感。同时,还引导学生 注重细节描写,这样更能打动人。 2.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在听了别人作 47 品后,对自己的作品做出修改,不断完善。 美中不足的是对书信的格式没有做出细致地讲述。今后一定要有所改进。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为例告诉学生在 阅读的时候要关注课文中抒情的语句,品味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 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在 练习课文内容的情况下体会结尾点题的结尾的特点。②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两个片段并练习课文内容体会在课文中的作用。③通过品读题目中的两 个片段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次。“日积月累”安排了 四句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几段文字,了解本组课文中 每一篇课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法,并且学会在阅读的时候体会作者思想感 情的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 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 是学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回顾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的 主旨,然后品读三个结尾体会结尾的作用。②引导学生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然后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语段中有感情地朗读语段,最后联系课文的主旨 边想象场景描绘的场景边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③引导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引导 下回顾自己的第一次然后把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说一说,再写一写。 这次的“日积月累”是四句关于节俭的名言。我先引导学生了解每句话的 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48 第一句的意思是: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 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第二句的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 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第三句的意思是:先过简朴的生活,然后再过富裕的生活,这样人会感觉很自 然,相反人就会感觉很困难。第四句的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 该想想这粥饭的来之不易;穿戴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 中包含多少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然后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 说自己的做法。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 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 外和生活中。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 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 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正迁移保证学生的语文 素养的螺旋式上升与可持续性发展同步进行。 21.《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山居秋暝》这首律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诗人描绘了山中 秋夜优美的景色,清新幽丽,富于诗情画意,其中寄托着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怀 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枫桥的夜景。从其中的 “泊”字我们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长相思》纳兰性德的《长 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 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 唐后主。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之舌言情。” 教学效果 49 依据每首诗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能力,我设计了由扶到半扶半 放到全放的教学流程,收获还是蛮大的,现总结如下: 1、聚焦第一首诗《山居秋暝》。 教学这首诗时我分三步走,一步一个台阶,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吟诵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第一步,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先交流对王维 的认识,知道他被称为“诗佛”;接着交流题目,从题目中感受时间地点意境, 整体上把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感受意境的美。第二步,自读自悟,标 画描写了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点?试着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创设班内交流的 氛围,在思维碰撞中去深刻感受。最后让学生画一画,并在背诵这首诗后,默 写这首诗,使创新和内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2、聚焦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这首诗的学习我是半扶半放,也用三步走的方法使学生学习逐步深入。先 引导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拉近和文本的距离,在试着交流对题目的理解,指导 理解课题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借助资料理解每句话的意境,抓住关键词“愁” “寒冷”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感悟诗歌的灵魂。最后也是让生背诵并配画, 将积累与创造有效融合。 3、聚焦第三首诗词《长相思》。 这首诗词学习时直接放给学生自学,以检查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并引 向深入。 4、合作交流,探究共赢。 学完三首诗后,让他们观察: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进一步去体会他们 的性情,感悟他们的情怀。 二、成功之处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环节有效地为本文的学习降低了难度,自学能力提升明 显,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不足之处 50 第三首诗词放手对优等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是中下等的学生则有点茫然。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照顾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程度,让所 有学生都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充满活力,都能学有所获。另 外,我还会增加吟诵的环节,在指导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之后再引导他们思考 领悟! 22.《四季之美》教学反思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 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 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春天——黎明” 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夏天——夜晚”迷 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月夜、暗夜、雨夜都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 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 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 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四时琐屑, 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 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执教本课 之后,我反思如下: 一、以读带讲,促使学生感悟 作者清少纳言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 四季的美。我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 读,想一想: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你的理由是什么?然后给学 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独立思考。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 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 要性。最后全班交流。此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 5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那么,我设计了一 个这样的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在你的眼里四季最美的是哪些 时刻?请你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文中的语言去说一说,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观察自然的习惯。 不足之处: 1.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环节上做得还不是非常到位。当学生美 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的时候,就应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 受。还比如,让学生互相评价一下自己的朗读有哪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 这时如果能够在学生和老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范读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感悟作者眼里四季之美,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 到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实”。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当时我应该引导学 生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合作, 体会四季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一课,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 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宽阔清 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 画。 在本课教学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 段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例如:在教学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做 的。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 52 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 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开始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体会, 但是每个孩子在表述的时候总是不能把文字中所蕴含的那份宁静之美说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飞速的思考之后,马上想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我再次提 示孩子们: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这段话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场景, 然后用自己的话把你想象到的场景说出来好吗?为了能给学生营造气氛,我边 动情地朗读这一段话,边播放《高山流水》这首古筝名曲作为背景音乐。当我 读完课文,他们开始踊跃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有的孩子说:我看到一 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有的孩 子还说: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 刺得我们眼睛都睁不开。…… 通过孩子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不但理解了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而 且体会到了在文字中蕴含的那份宁静之美,那么我的教学目标完成了。虽然说 孩子们还不能够用语言明确地表述或者说从理性上表达那份宁静之美,但是他 们已经深深地领悟到了——有这就足够了。 本节课最大的败笔是在教学第十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再次想引导孩子们想 象鸟的天堂里,百鸟起飞的热闹场面,但是在开始有序的活动中突然出现了一 个不和谐的声音。“老师,我觉得这些鸟儿是想飞出来拉屎。”这句话无疑给 课堂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孩子们哄堂大笑,我也被弄得晕头转向。课堂瞬间 失去了控制。 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差距。虽然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想法是好的,但是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就让本 来很完美的课堂乱成了一锅粥。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要不断地向老教师请教,多学习他们的调 控课堂经验,增长自己的教学智慧。 53 24.《月迹》教学反思 《月迹》是一篇充满童趣的优美散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 平凹先生。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 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课 文以“月迹”为题,既是月亮的运行足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寻月的 过程就是孩子们寻美的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借助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中 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节课一开始我播放了一段音频,在播放音频之前,我告诉孩子们闭起眼 睛边听边想音频中描绘的情境是什么。这样既营造了浪漫的氛围,又能拓展学 生思维的空间,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然后我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 验为他们展示了在科学课上曾学过的月相图。不但告诉孩子们科学和语文有着 相通的地方,而且拉近了孩子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以问题为引领,层层深入地进行探究 例如,在组织学生探讨“拥有月亮就是拥有美”这个问题上 ,我选择了六 句话作为探讨的重点。这六句话可以分为三个层次:A、B 两句为第一层次,是 浅层次地认识美;C、D 两句为第二层次,为较深层次地追寻美;E、F 两句为第 三层次,是深层次地发现美和创造美。问题层次分明,感悟由浅入深,学生各 抒己见,谈及各自的理解,不乏妙语神思,令人惊叹。 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的时候,不可能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全部的 东西,只能够有所侧重地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以教师用书为依据,以课 程标准为准绳,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取舍,给孩子们留下自己认为最 有用的东西。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日后加强改进的。比如, ①虽然多媒体手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 54 但是我在展示图片的时候没有进行精心的挑选,过多的画面展示让孩子们产生 视觉疲劳。这是一大败笔。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这一环节一定要慎之又慎,去 伪存真,宁缺毋滥,不能让孩子们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②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对孩子们在小组讨论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没有进行应急预 案,以至于差点影响到了全班交流这一环节的正常进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 定要加强教师的巡视,提前做好预案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防止类似 的情况再次出现。 习作七:________即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中,我先出示了几个体现优美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通过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写作,从而消除他们在写作上的 畏难情绪。 2.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探究精神,让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较少,希望在今后 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为例告诉学生在 阅读的时候要品读并积累值得我们品味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设计一份图文并茂的“元旦联欢会” 海报。②前两组中每一组中的两句话,边读边想象句子描写的场景,体会第二 句话把场景描写具体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完成下面三组练习题。“日积月 累”安排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篇《渔歌子》。 55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几段文字,然后联系课文内 容体会每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积累这些优美的语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 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 是学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最喜欢的海报是什么样的, 喜欢这种海报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份自己最满意的图文 并茂的“元旦联欢会”海报。②引导学生比较前两组中的两句话在意思上有什 么异同,再比较一下这两句话,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接下来体会 第二句话是怎样写具体的。最后用自己体会到的方法完成下面三个练习题。 这次的“日积月累”提供的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篇《渔歌子》。这首词 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 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 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 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 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 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 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 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 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 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56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 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 外和生活中。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 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 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正迁移保证学生的语文 素养的螺旋式上升与可持续性发展同步进行。 25.《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一课,选择了《论语》中三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朱熹的《训 学斋规》中关于读书的名句。本课选取的两篇都是文言文,执教本课后,我感 觉自己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读为主,以读促悟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距离很大。五年级的小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课上是这样来安排的:首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强 调让学生读流利,因为学生在没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时候是不可能把语句读 流利的。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中关键词的 意思。 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先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 学习上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只有借助集体的力量才能够事半功倍地解决困难, 获取更多的知识。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并适时地予以 指导,这样又凸显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因为老师就是一节课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解惑者。但是老师决不能够越俎代庖,采用满堂灌的方式 来完成文言文的教学,那是事倍功半的,是受累不讨好的。因为那样做的话, 老师一堂课下来累得要死要活,学生学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学会, 57 什么方法也没有记住。即使有一两位学生记住了一点儿那也是鹦鹉学舌根本无 从谈起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进行完之后,我又组织了全班交流的环节,这样做 是有利于全班同学共享学习经验的。大家把自己小组里的学习所得拿出来与同 学们共享。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的过程的基础上牢牢掌握了学 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经 验和学习情况想一想这两篇节选的内容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在感悟 到课文的主旨之后再启发学生想一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才能 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失误是没有 充分利用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教学资源。这些突发性的教学资源是可遇而不可 求的,因为自己的忽视大大降低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再就是对课堂上动态的 生成的处理预设不够。不过就算是这样,学生出现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谬 的答案,教师也不能发火,而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师生和谐,才 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6.《忆读书》教学反思 《忆读书》一文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 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 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 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 泉水,缓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终身难忘。 在备课的时候,我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师用书为依据,深入研究教材, 最后确定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 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等为教学重点。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58 并能够真正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为教学难点。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梳理课文内容,打乱课文的段落排序,以问题引领理解课文内容,感 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想要学生明确三个问题。①本文的主 要内容: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 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②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 少时读过哪些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 “多读书”这一中心。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 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课文中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 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二、课内外相结合,把课堂延伸 课文中两次提到了作者读《三国演义》的事。我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 《三国演义》。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读《三国演义》把自己的体验和作者读《三 国演义》时的体验相对照,发现些什么,并把自己的体会与发现及时地记录下 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做符和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 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再者,通过学生阅读原著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教学之后反思,我认为,如果能适当地和现实社会相结合来让学生理解和 接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长期效果应更好,尤其在我校,让“书香 溢满校园”还要扎扎实实开展下去。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①忽视了本文的中心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 书”这三个问题的先后顺序,没有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因为只 有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在多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读好书。这是冰心奶奶通过 自身的读书感受给孩子们总结出来的经验,而我却在教学中给忽视了。这是致 命的弱点。 如果我再执教这节课的话,我一定会对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引导 59 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尽 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 生共鸣。 27.《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本课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他的读物由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 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 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 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地方包括: 一、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问题为引领放手让学生去自读 因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我采 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按阅读提示,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把握主 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 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 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二、展示课题,谈话导入 因为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课题中的“长生果”又对孩子们极具诱 惑力。因此我在出示课题之后,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长生果吗?你们想 知道长生果该怎样来吃吗?你们想知道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吗?这时候孩子们 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起来。他们可能会联想到《西游记》中描述的唐僧师徒 在五庄观里吃人参果的情节。 在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让他们根据阅读提示去读课文,到文中去找一 找长生果是什么、怎样吃长生果和吃了长生果之后会怎样的答案。这时候,孩 子们一个个就像是一只只饥饿的狼扑在了面包上一样迫不及待地去读书,去寻 60 找。 三、趁热打铁,小组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用心地阅读课文之后,让孩子们交流长生果是什么?长生果指的是 书。长生果怎样吃?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出了作者读书的过程:从小画片到连 环画、文艺书籍,最后是中外名著。吃了长生果会怎样?于是,我悟出了一点 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 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从孩子们得出的这些答案中,我知道他们已经读懂了课文,已经不需要我 再啰里啰嗦地多少写什么啦。 四、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激励孩子们要多读书、读好 书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提示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积累。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本课出现的好词佳句有很多,如“别出心裁,如痴 如醉,呕心沥血,如饥似渴”等,文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描写生动具体,写得 很真实——文中还有一句莎士比亚的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但是, 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这些词句的积累作为重点来提示孩子们。在以后的教学 中我会想办法弥补这一不足的。 口语交际八: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用问题引 导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阐明理由,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高涨。 2.这节课中,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勇于发言,对别人说的话及时做出 评价,使说话者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听话者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说话的声音较低,自信心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 61 要多关注这些同学,让他们提升自信。 习作八《推荐一本书》教学反思 “推荐一本书”是部编版第九册第八组教材的作文题。本组教材选编了三 篇和读书有关的课文。通过学习这几篇课文,学生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了 让学生交流自己读书的经验,分享读书的成果,安排了本次习作。 执教本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设计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懂得什么样的书是好书,让学 生能开口说话,向同学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畅谈在读书中的乐趣,懂得在交 流中尊重他人,从而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以带动更 多的同学加入到“自主读书活动”中来。浸润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提倡学生多读书,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道德品质的熏陶,有很多好处。 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整堂课给我个人的感觉是: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没有完 成其中的教学目标,特别是第二个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度不高,参与热情不浓。 知道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只是停留于书面上的理解,是肤浅的。学生推荐书的 形式过于单一,只是一味地重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原先设计有四种推荐 方式,考虑再三,只向学生推荐三种方式。我在学生间巡回时观察到小组交流 情况是——几乎选第三种方式“讲故事”(重复书中的内容)形式。既然这样, 我就按学生的意愿进行,并点名请了六名学生上台为大家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 书。今天口语交际课的形式简单,却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我班学生已经在将课 余时间安排一部分为读书时间了。读书的意义教师用不着“说出来”,让学生 在阅读中,通过文字的慢慢浸润来体会吧。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关键在于让学生能说说自己读书的感受, 和大家一起读书。但是交流过程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没 62 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参与人数不够,并且教师的主导性太强,影响了学生 的口语交际活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我深深认识到:要注重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不仅关注知识技能方面的, 更要教给学生交流方法,注重口语交际中的学生情感态度,以学生为本,让教 学目标在实施中灵活处理,既考虑短期目标,又要兼顾长远目标。要让学生多 拥有课堂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教师细心捕捉学生的精彩之点为我所 用。在考虑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励,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不同 的方式、途径达成教学设计中的各项目标,促进教学更优化。 今后,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要过多,简单一点或许更好。每一节课能 够实实在在地完成一个或两个教学目标,“抓住重点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来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教 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用的。这是最应引起我的重视与思考的。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在习作的基础上再次交流每 个人的读书的方法和成果。“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方法说一说 书是什么。②把一组排列错乱的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书写提示”是让学 生欣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感受书法艺术的美。“日积月累”安排了宋 代文学家朱熹的《读书有感》二首。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几段文字,然后感悟一下这 三个例子中的同学读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这几种方法的优缺 点,并说一说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 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 63 是学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这几句话分别把“书” 比作了什么,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想一想自己会把书比作什么。②引导学 生边读这五个句子边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每句话的意思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本次“书写提示”是共同欣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名作《九成宫醴泉铭》。 通过阅读文字介绍了解欧阳询的书法艺术的特点——用笔方正,笔力刚劲、点 画的点起、收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 整体上既平整端庄,又险劲生动。从而体会书法艺术的美。 这次的“日积月累”提供的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名篇《观书有感》二首。 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 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 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 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 趣,一直为人传诵。第一首诗中“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 它是一个代词,相当于“它”,“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 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 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 “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 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 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 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 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 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 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 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 64 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 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 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艨艟”也写作“蒙 冲”。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 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 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 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 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 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 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 外和生活中。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 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 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正迁移保证学生的语文 素养的螺旋式上升与可持续性发展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