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
8.(2分)意在表现悲凉凄怆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
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
③南流数十步 南:__________ ④不可名状 名: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2、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
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3.湖北省天门市中考语文试卷(11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
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每空0.5分)
13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4.湖北仙桃江汉油田中考语文卷
三、阅读与探究(共40分)
(一)(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zhēnɡ):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______________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____________。
答案:
8.(1)格外(或:特别、尤其) (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
9.D(2分)
10.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1.(1)第一空:一(或:1) 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每空1分。)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3分。酌情评分。)
5.湖南永州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新课程)
(三)阅读柳宗元《小石潭记》,完成19-24题。(17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
1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伐竹取道
十年春,齐师伐我
B.参差披拂
参差不齐
C.全石以为底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D.乃记之而去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2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2分)B
21.(4分,每句2分)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鱼)时而静上卜不动,时而 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2.(2分) 幽静。(1分)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分,语意相近即可)
23.(2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
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24.(5分)答案不唯~: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6.遵义市初中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三)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 伐:__________ ②下见小潭 见:__________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 ④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①砍伐 ②看见 ③大约 ④冷清 (每小题1分,共4分)。
17、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对一句给2分,共4分。)
18、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②,沈鳞③竞跃。实是欲界④之仙都,自
康乐⑤以来,未复有能与⑥其奇者。
(注释:①选自《陶隐居集》。②颓:坠落。③沈鳞:潜游水中的鱼。沈同
“沉”。④欲界:佛教中三界之一,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之意。⑤康乐:谢灵
运。灵运袭封康乐公,故云。⑥与:参与其间。这里指欣赏。)
(1)解释加点字。
四时俱备( ) 夕阳欲颓 ( )
沈鳞竞跃( ) 自康乐以来( )
(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绘了作者隐居之地的景色,你觉得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四)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湖心亭一( ),与余舟一( ),舟中人两三( )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⑴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
A.人鸟声俱绝 B.拥毳衣炉火
C.雾凇沆砀 D.客此
⑵ “是日”中的“是”与“是金陵人”中的“是”字用法不一样,前一个“是”作 ;后一个 “是”作
⑶ “余”表古时第一人称“我”,此外,还有 、 在古文中也作第一人称讲。
⑷下列句中的“一”,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一童子烧酒 B.上下一白 C.惟长堤一痕
⑸根据文意,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适当的量词;并说说这些量词用得好的理由:
⑹“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的“上”指 ,“下”指 。
⑺文中“见余大喜”一句中的“喜”的语言表现有 ;行为表现有 。“喜”的原因是 。文中写“金陵人”的目的是 。
⑻翻译句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二组题: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 )
(3)惟长堤一痕( )(4)焉得更有此人( )
2.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绘西湖雪景采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观潮
①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②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③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艨艟数百( ) (2)则一舸无迹( )
(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2.翻译下列句子。
(1)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既不写水军的演习,也不写吴儿弄潮的英姿,它写了什么?对表达文意起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阅读《桃花源记》中一段文字,完成下面三题。(2005年中考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2分)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
3.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时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丰碑。请你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2分)
作品《 》 作者
答案:
(二)《答谢中书书》答案:(1)四季、要、争着、从; (2)① 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水,清澈见底。②晓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百鸟的啼叫声交织成一片 ③再也没能欣赏到奇妙的山水的人了。(3)热爱自然 自得其乐 表现清高 超脱的情怀。
(三)《记承天寺夜游》答案:1、 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
(四)《湖心亭看雪》答案:⑴A.消失 B.围着 C.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 D.客居; ⑵指示代词“这”; 判断动词“是”。⑶吾、予。⑷ B A.一童子烧酒 B.上下一白 C.惟长堤一痕。⑸量词:痕、点、芥、粒。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现出了雪夜中景物的真实形象,而且以亭、舟、人的细小反衬整个西湖雪景的广阔、空旷,反映了特定时代中作者的真切感受——茫茫人生天地中,个人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流露出作者落寞孤寂的避世幽愤。 ⑹天,云、山、水。 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拉余同饮 。 想不到有与自己情趣相同之人,这是幸逢知己之乐 。 以他人的热情衬自己的孤独,更突出作者内心孤独难以排遣的情怀 。⑻ 不要说我们的相公痴,还有与我们相公一样痴的人。
第二组题答案:1. (1)全,都 (2)完了,结束。 (3)只 (4) 哪能 (2分);2.(1) 译文: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2) 译文: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4分);3.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3分)
(六)《观潮》答案:1.(1)战船 (2)船 (3)巨浪 (4)岸(2分);2.(1)译文: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了。(2)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4分) 3.第③段写观潮人的多,观潮场面的盛大。说明钱塘潮和水上的表演吸引了广大百姓,也是从侧面衬托了钱塘潮确是天下伟观,水上表演确是十分精彩。(3分)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1 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3、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
《桃花源记》答案: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错1字扣1分;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3.例如:《红楼梦》曹雪芹(每答对一处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