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1.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级考点
二级考点
三级考点
分值
比例
物质
物态变化
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2
1.67%
1D: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1.67%
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7
5.83%
物质的属性
23:质量的估测
2
1.67%
2M: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8
6.67%
运动和相互作用
运动和力
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1.67%
力和机械
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3
2.50%
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6
5.00%
7P:力臂的画法
3
2.50%
压强和浮力
85: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2
1.67%
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8
6.67%
88: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2
1.67%
8B:连通器原理
2
1.67%
声现象
91:声音的产生
3
2.50%
92:声音的传播条件
2
1.67%
光现象
A6:光的反射
2
1.67%
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6
5.00%
透镜及其应用
B6:透镜的光路图
3
2.50%
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
3.33%
电和磁
CV: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3
2.50%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D3: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2
1.67%
能量
能量
EC:功的计算
6
5.00%
内能
GA: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3
2.50%
GM: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2
1.67%
GW:扩散现象
4
3.33%
欧姆定律
IH:欧姆定律的应用
2
1.67%
IM: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9
7.50%
IV:安全用电原则
3
2.50%
电功和电功率
JA:电功率的计算
11
9.17%
JH:焦耳定律
4
3.3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K5: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
1.67%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7单选,每小题2分;8-10多选,每小题2分,共23分.多选题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得0分)
1、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B、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为80℃
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D、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50cm
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电压.
专题:应用题.
分析:结合生活中物体的实际物理量逐一分析后,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解: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不符合题意;
B、人淋浴时合适的水温约37℃至38℃,不符合题意;
C、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符合题意;
D、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9cm,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对生活中物体的数据进行估测,往往能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多思考.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几个基本知识的判断.
(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按人教版教材的说法是: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墙是固体,故可以传声;
(3)在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前提下,人们还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那是音色不同;
(4)生活中人们常把声音的大小说成声音的高低,如:禁止高声喧哗、放声高歌、低声细语等语句中的高低都是指声音的大小.
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了,故A错误;
B、作为固体的墙可以传声,所以在墙另一侧的人可能会听到说话声,故B正确;
C、这里要辨清主要的不同点,不同的人说话主要是音色不同,故C错误;
D、此句中的“高声语”意思是大声说话,属于人们把大小说成高低了,应是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多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点,注意分清易错易混之处.如:生活中说的高低有时是指大小,即响度;不同的人说话声主要是音色不同.
3、下列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日食的形成
B、水中的倒影
C、海市蜃楼
D、 光的色散
考点: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气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折射率大的,偏折角大.
解答:解:A、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错误;
B、物体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水面反射形成的物体的虚像,该选项正确;
C、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错误;
D、光的色散是一种折射现象,与反射无关,该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合理的是( )
A、冰、固态水银、沥青是晶体
B、蜡、玻璃、铁是非晶体
C、人体、塑料、铅笔芯是导体
D、陶瓷、橡胶、玻璃是绝缘体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导体;绝缘体.
专题: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有熔点的是晶体,没有熔点的是非晶体;常见的晶体包括:金属、冰等物质;常见的非晶体包括:塑料、橡胶、陶瓷、沥青、玻璃等物质;
(2)导体是善于导电的物体,比如:金属、石墨、人体等;绝缘体是不善于导电的物体,比如:陶瓷、橡胶、玻璃等都是是绝缘体.
解答:解:A、沥青是非晶体,故A不正确;
B、铁是晶体,故B也不正确;
C、塑料是绝缘体,故C不正确;
D、陶瓷、橡胶、玻璃是绝缘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要会正确的区分.
5、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铁轨铺在一根根路枕上
B、斧头具有很窄的刃
C、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
D、啄木鸟有个细长而坚硬的尖喙
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减小压强的方法有两种:
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再判断出正确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A、铁轨铺在路枕上,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达到减小压强的目的,符合题意;
B、斧头的刀刃很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达到增大压强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C、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D、啄木鸟的缘很尖,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从而为解答此类题积累经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动机是热机的一种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主要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主要是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点
D、汽车司机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刹车时人的惯性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惯性.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A、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化机械能,而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关系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水的比热容较大,等质量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小;
D、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解:A、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电动机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常用来作为冷却液使用,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知识点的综合选择题,需要结合各知识点进行分析判断,属于基础题目,但容易出错.
7、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无间隙
B、飞机升空是因为飞机受到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重力
C、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D、人潜入水面下越深,呼吸越困难是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A、很难被压缩,重在体现的是难压缩,由此入手分析.
B、由于机翼上下两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同,导致了空气对其上下两表面的压强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压力.这个压力差是使飞机升空的力.
C、超声波清洗眼镜,应该从能量的角度去分析.
D、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中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即可解决此现象.
解答:解:A、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当压缩铁块时,要克服分子间的斥力,所以用较大的力.物体可以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故A错误.
B、飞机机翼的上下两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下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上下两表面的压强差产生的压力差提供了飞机升空的升力.不是飞机受到的空气浮力.故B错误.
C、超声波清洗眼镜,对眼镜上的尘埃做功,此时超声波传递的是能量,不是信息.故C错误.
D、人越下潜,所处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液体压强越大,所以呼吸越困难.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综合了分子动理论、液体压强的特点、超声波的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知识,题目的难度不大,将基础知识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在一起即可.
8、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在电线上晾湿衣服
B、使用试电笔时,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尖
C、发生雷电时,不能在高大的建筑物下躲避
D、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该迅速用水来灭火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分析:电有二重性,它为你服务,也会给人们带来新的灾害--触电伤亡.所以,现代化的生活迫切需要有人身触电的防护知识,预防人身触电就成为安全用电工作的主要内容.
解答:解:A、湿衣服是导体,不能在电线上晾晒,不符合题意;
B、使用测电笔时,手指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导线,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尖,符合题意;
C、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发生雷电时,不能躲避到高大建筑物下面,符合题意;
D、水是导体,家用电器或电线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点评:本题是安全用电、试电笔、防雷知识的综合考题,对三个知识点要有综合运用的能力.
9、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夏天,柏油马路在烈日下会被晒热
B、冬天,两手相互搓一搓就会暖和
C、用热水泡脚,脚会感觉暖和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会发光发热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改变了.
解答:解:A、柏油路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是因为太阳光的温度高于路面,从而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柏油路的内能;故A正确;
B、搓手时感到暖和是因为手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用热水泡脚,热水的能量转移给温度较低的脚,故C正确;
D、流星在大气层中由于受到摩擦力,从而消耗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解答本题应牢记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区别.
10、小灯泡L上标有“2.5V”字样,它的电阻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将小灯泡L和电阻R0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L恰好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S断开时,小灯泡L的电阻为0Ω
B、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L的电阻为10Ω
C、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0.625W
D、电阻R0的阻值为14Ω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A、当S断开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由图甲可知电压为0时的电阻;
B、当S闭合时,小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恰好正常发光的含义是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
C、由公式即可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D、先根据公式算出串联电路的电流,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算出电阻R0两端的电压,最后根据公式算出电阻R0的阻值.
解答:解:A、当S断开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由图甲可知:当电压为0时,对应的电阻为2Ω,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B、当S闭合时,小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2.5V,由图甲可知:当电压为2.5V时,对应的电阻为10Ω,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C、灯泡的额定功率:,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D、电路中的电流:,
R0两端的电压:U0=U-UL=6V-2.5V=3.5V,
R0的电阻:,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 B、C、D.
点评:灯泡的电阻与灯泡的温度有关,而灯泡的温度与灯泡的电功率有关,电功率又与灯泡的实际电压有关,所以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图甲.
二、填空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1、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 ____;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 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 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音调由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
解答:解:(1)扬声器发声是纸盆在振动;
(2)快放时振动的振幅不变,声音的大小不变,所以响度不变;
(3)快放时振动的快慢变快了,即频率变高,所以音调变高.
故答案为:振动;不变;升高.
点评:掌握声音产生的条件、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区分.
12、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 ____(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具有 _______,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 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惯性.
分析:将题目中告诉的措施: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结合起来即可得到答案;
通过题目中关于汽车运动状态的描述,结合惯性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要判断树木是运动还是静止,就要看其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解答:解:汽车轮胎外表面的花纹,增加了汽车轮胎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刹车时,汽车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这种现象是一种惯性现象,这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造成的;
以汽车为参照物,汽车就静止不动,路旁的树木相对于汽车,其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可知,树木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增大;惯性;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惯性、机械运动的定义等知识点.题目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题目的难度不大,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是此题的考查目的.
13、为了解决酷暑季节的控温、降温问题,在上海世博园区内使用了如冰墙、喷雾机器人等设施.“冰墙”是利用冰的 _______吸热,“喷雾”是利用雾的 ______吸热(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
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熔化、汽化是吸热的.
解答:解:“冰墙”吸收热量变成水,是物体的熔化过程;雾吸收热量会蒸发成水蒸气,蒸发是物体汽化的一种方式.由于“冰墙”的熔化过程和雾的汽化过程都是吸热的,所以在上海世博园区内使用了如冰墙、喷雾机器人等设施,能解决酷暑季节的控温、降温问题.
故答案为:熔化,汽化(蒸发).
点评:此题考察的是汽化和熔化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这在中考时经常会考到.
14、小明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此时他对桌子的推力______桌子所受到的阻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过程中小明 ______(填“有”或“没有”)做功.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分析:(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力平衡,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即可判定阻力和推力大小的关系;
(2)根据功的概念,看一下物体在力的的作用下移动了多少距离,利用W=Fs求推力做的功即可.
解答:解:∵桌子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力是平衡力;
即阻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阻力和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他对桌子的推力等于桌子所受到的阻力.
∵桌子始终没动,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0;
此过程中小明没有做功.
故答案为:等于;没有.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学生对功的公式W=Fs的掌握和运用.关键知道物体在静止时推力等于阻力.
15、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可用来矫正 _______眼(填“近视”或“远视”);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____cm.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如何来矫正.
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凸;会聚;远视;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对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作用,凸透镜的三种成像特点和应用.
16、2009年1月,我国正式进入移动通信的3G时代.移动通信实际上是利用 ____传递信号的.某手机发射的信号频率是1000MHz,该信号的波长为 _______m.
考点: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移动通信.
分析:信息的传递,电磁波传递信息时,具有携载信息的作用,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携载的信息容量越大.
解答:解:由于电磁波具有携载信息的作用,不论是普通手机还是3G手机,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3×108m/s,而频率为1000MHz,根据c=λf,;
故答案为:电磁波、0.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人类进入高信息时代,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将显得更加重要,对于c=λf这个公式要熟练运用.
17、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中无气泡),两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做出标记.这样做利用了 ____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 ______.
考点:连通器原理.
专题:应用题.
分析:本题考查连通器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顶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并且静止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解答:解:(1)由于塑料软管中装有水,两管子两端开口,并且相连通,符合连通器的结构特征;
(2)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自由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因此,标记下此时两液面的高,一定在同一水平面上.
故答案为:连通器;同一水平面上(或同一高度上;或同一水平线上).
点评:记住连通器的结构特征,能在具体的模型中辨认出连通器,还要记住连通器的特点.
18、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
(1)打开醋瓶闻到醋香,这是 ______现象;
(2)排风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 ______能;
(3)筷子实际上是一种 ___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
(4)光滑墙壁上的吸盘式挂钩是在 _______的作用下被压在墙壁上的.
考点:扩散现象;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能量转化的现象.
专题:应用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这种运动属于扩散;
(2)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确定杠杆的种类,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
(4)生活中很多的现象都是利用大气压,例如:呼吸、注射器、钢笔吸墨水、吸盘式挂钩等
解答:解:(1)醋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人们能闻到醋香,这是扩散现象.
(2)排风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排风扇才能转动.
(3)因为用筷子夹菜时,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所以是一个费力杠杆.
(4)用力压吸盘使它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故答案为:扩散,机械,费力,大气压.
点评:综合考察了扩散现象、能量的转化、杠杆的分类及大气压的应用,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已成为中招的热点考题.
19、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露事故.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 _____(填“聚变”或“裂变”)释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以及核能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______.
考点: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方式发电的;像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动、植物等这类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
像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这类化石或矿物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像生物质能这类可以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裂变,生物质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核能利用的两种方式的判断及能源分类的判断,属于基础性的知识.
20、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 _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当开关断开时,电阻和灯泡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总电流,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只有电阻,灯泡被短路,电流表测量电阻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总电流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始终等于电阻的阻值.
解答:解:当开关断开时,电阻和灯泡串联,电流表测量总电流,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只有电阻,灯泡被短路,电流表测量电阻的电流,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不管开关断开还是闭合,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始终等于电阻的阻值,所以不变.
故答案为:变大;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开关断开与闭合时电路的连接情况以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关键知道开关断开与闭合时,电路的连接情况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作图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1、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1)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3)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
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变,由此可以画出其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点评:透镜作图,一般分为两大类:
(1)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凹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2、如图:这是用螺丝刀撬起图钉的示意图,O为支点,A为动力作用点,F2为阻力.请在图中画出阻力F2的力臂l2及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
考点:力臂的画法;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专题:作图题.
分析:(1)力臂即点到线的距离.先找点(支点),再作线(F2的作用线),最后作点到线的距离.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当动力臂最大时,动力最小,即最省力.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A即是最大动力臂,当作用力与之垂直时,作用力最小.
解答:解:(1)作出力F2所在的直线,由支点O向这条线作垂线标出力臂l2.
(2)力臂越长越省力,最长的力臂即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出垂直于OA的作用力即可.故答案为:
点评:求最小的力是常见的题型,关键是要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从而做出最长的力臂.
23、根据图中磁感线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及小磁针的N、S极,并用“+”、“-”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右手螺旋定则.
专题:作图题.
分析:根据图中磁感线方向,先判断螺线管的两个磁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再判断小磁针的磁极.最后根据右手定则判断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所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出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右手定则,伸出右手,使右手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N极(右端),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即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的.所以电源的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既考查了通电螺线管、小磁针磁极的判断又考查了电流方向的判断,一环扣一环也是易错题,要求学生步步仔细才行.
四、简答题(4分)
24、盛夏“酷热难耐”,人们家中的电风扇、空调都在工作,导致电路火灾时有发生.调查发现,起火原因如出一辙:电线超负荷,使电线内的金属导线发热,引燃了外面的绝缘皮.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电线超负荷引起火灾的原因,并就电路安全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考点:焦耳定律;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焦耳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专题:简答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本题由焦耳定律Q=I2Rt进行分析,并通过减小电流的方式提出预防的措施.
解答:解:原因:家庭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过多(或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造成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使通过电线的电流过大,根据焦耳定律(或Q=I2Rt)可知,导线中产生热量过多,引燃电线外面的绝缘皮.
建议: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能太多(或不能同时使用大功率的用电器,或把电线换成更粗的).(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焦耳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平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用物理知识分析解答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五、计算题(共3小题.共2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
25、现有一重为3000N的包装箱,工人师傅想把它搬到1.2m高的车厢上,他们用木板在车厢与地面之间搭成一个长度约为4m的简易斜面,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站在地上用1200N的推力沿斜面把包装箱匀速推上车.求:
(1)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包装箱在斜面上运动时所受摩擦力多大?
考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将包装箱直接提升1.2m做的功为有用功,利用W有用=Gh计算;沿斜面推上去推力做的功为总功,利用W总=Fs计算,再利用效率公式求斜面的机械效率;
(2)因为W总=W有用+W额外,据此求出额外功,而利用斜面做的额外功就是克服摩擦做的功,利用W额=fs求摩擦力大小.
解答:解:(1)W有用=Gh=3000N×l.2m=3.6×103J,
W总=Fs=1200N×4m=4.8×103J,
;
(2)∵W总=W有用+W额外,
∴W额外=W总-W有用=4.8×103J-3.6×103J=1.2×103J,
∵W额外=fs,
∴摩擦力大小:.
答:(1)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
(2)包装箱在斜面上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为300N.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斜面时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区分有用功和总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具体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26、一辆汽车,总重为1.2×104N,四个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12m2,该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h,消耗汽油10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转化为机械能.(汽油的热值为4.6×10 7J/kg,密度为0.7×103kg/m3,g=10N/kg)求:
(1)该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
(2)10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这段时间内该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少千瓦?(功率的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功率的计算;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
专题:计算题.
分析:
(1)知道汽车总重,又在水平路面上,可求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又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2)知道汽油的体积和汽油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汽油的质量,再利用燃料完全燃烧公式Q放=mq求10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根据“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转化为机械能”求出有用能量(发动机做的功),再利用功率公式求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解答:解:(1)∵汽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
∴汽车对路面的压力:F=G=1.2×104N,
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2)v=10L=0.01m3,
汽油的质量:m=ρv=0.7×103kg/m3×0.01m3=7kg,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7kg×4.6×107J/kg=3.22×108J;
(3)∵,
∴发动机做的有用功:W=Q放×30%=3.22×108J×30%=9.66×107J,
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答:(1)该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是1×105Pa;
(2)10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22×108J;
(3)这段时间内该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26.8kW.
点评:本题是力学和热学的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功率公式、效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利用所学知识,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27、婷婷家有一电热水壶,铭牌如表所示.求:
产品型号××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频率 50Hz
额定功率 1100W
(1)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2)壶中装有质量为1kg,温度为20℃的水,1标准大气压下,将壶中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水=4.2×103J/(kg•℃)]
(3)当电热水壶接入电路中且正常工作时,她家标有“3000r/kW•h”的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60r,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婷婷家是否还有其它用电器在同时工作?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热量的计算;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已知电热水壶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公式可求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根据公式Q吸=c水m(t1-t0)可求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3)已知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就转动3000转,可求转动60转消耗的电能,利用公式求出此时消耗的总功率,再与电热水壶的额定功率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电阻.
答: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电阻为44Ω.
(2)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Q吸=c水m(t1-t0)=4.2×103J/(kg•℃)×1kg×(100℃-20℃)=3.36×105J.
答: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3.36×105J.
(3)1min转60r消耗总电能: ,
t=1min=60s
此时消耗总功率 ,
电热水壶正常工作:P壶=P额=1100W
因为P总>P壶,
所以电路中有其它用电器在工作.
点评:本题考查电阻、吸收热量、消耗电能、电功率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理解电能表的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六、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共36分)
28、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请你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 _______.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①第2min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_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___℃,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_______.
(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各种器材的使用规则,知道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之前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要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知道“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来的.
解答:解:(1)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这样测量的温度不是液体的温度了,同时还容易损坏温度计.
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①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4℃.
故答案为:94.
②根据表格中数据,从4到8分钟,谁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同时还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当时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98;低于;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大量的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点评:此题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其中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所以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及读数.同时考查了沸点的概念及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并就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考查了液化的概念.
2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 __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 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点:
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
分析:本题将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成像进行比较.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同大、等距、垂直、虚像.
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关键是确定像的位置,蜡烛A与B等大,A放在玻璃板前,A在像成在玻璃板后,让B蜡烛与A的像完全重合,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这样既确定的像的位置,又利用等效替代法比较出了像与物的大小.
(2)凸透镜成的像取决于物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当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验;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
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离变大时,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
解答:解:(1)根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经验可知,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又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大小;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变化规律,物距变近,像距变远,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此时像的大小变大;
(3)本题是比较图中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不同:甲图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乙图中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
(1)确定像的位置;相等(或相同).
(2)远离;变大.
(3)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凸透镜成的是实像;②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像,凸透镜成的是放大的像;(或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橡,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点评:把所学知识进行对比记忆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平面镜直立放置时,成像是正立的,平面镜水平放置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注意区分;
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30、下图是小宇“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实验时,小宇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甲图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_______N.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__________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 _______有关.
(4)实验时,小宇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摩擦力.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1)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铁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拉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乙两图,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得出结论;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控制了压力相同,通过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结论;
(4)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调零时,弹簧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要比水平使用时弹簧的长度大,导致调零指针不指在零刻度.
解答:解:(1)甲图中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相同,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指针指在1N下面第3个小格上,示数为1N+0.2N×3=1.6N,因此受到的摩擦力为1.6N;
(2)甲、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同,可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控制了压力大小相同,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不同,粗糙程度不同,摩擦力大小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实验时,小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弹簧测力计要在水平方向上使用就要调零,因为在竖直方向上由于弹簧重力弹簧比在水平方向上要长,若不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导致测量结果小于摩擦力.
故答案为:(1)1.6;
(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
(4)小于.
点评:(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探究摩擦力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一定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
(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的实验,归纳结论时的一般形式是:在( )相同时,( )越( ),( )越( )
31、物理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选器材测量物体的密度.小雨选择了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上图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____(填序号).
(2)由图可知,橡皮泥的质量m= ______g,橡皮泥的体积V= ____cm3,则橡皮泥的密度ρ= _______kg/m3
.
(3)测量完密度后,小雨还想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再给你一只弹簧测力计,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他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过程及分析论证)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质量的测量与天平;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实验题;设计与制作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用天平和量程来测量固体的密度时,要先测量固体的质量,再利用量筒和水测量固体的体积,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固体上沾有水,测量的质量不准确,给实验带来误差.
根据砝码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计算物体的质量,读出物体浸没水前后水面到达的刻度,求出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探究浮力和重力是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采用水做实验保证液体密度相同,采用橡皮泥浸入前后水面到达的刻度相同保证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把橡皮泥分成重力大小不同两块,分别测量重力和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出浮力,比较浮力和重力,得出结论.
解答:解:(1)首先测量橡皮泥的质量,然后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再把橡皮泥用细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
故答案为:CAB.
(2)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4.4g.
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20g+4.4g=24.4g.
物体的体积=V-V'=80ml-60ml=20ml=20cm3.
.
故答案为:24.4;20;1.22×103;
(3)实验过程:
①将橡皮泥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将小块橡皮泥用细线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小块橡皮泥受重力为G1,再将小块橡皮泥浸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1.
②取出小块橡皮泥,用同样方法测出大块橡皮泥受重力为G2,将大块橡皮泥浸入量筒中使水面到达刻度V,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
分析论证:
分别求出小块、大块橡皮泥所受浮力F浮1=G1-F1,F浮2=G2-F2
比较F浮1与F浮2,
若F浮1=F浮2,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无关.
若F浮1≠F浮2,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有关.
点评:探究浮力大小和重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尤其是采用量筒内水升高的液面相同,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容易忽略并且不容易想到,这是设计实验的关键.
32、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婷婷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定值电阻阻值为 _____Ω.
(2)婷婷仅把这一次实验测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合适吗?________,理由是 ______
.
(3)测出电阻后,婷婷将电路中的定值电阻换成了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图乙是婷婷重新连接的不完整的电路,请你用笔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
(4)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 ____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如果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______W.
(5)另一实验小组同学,按正确方法完成实验后,分别绘制了“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U-I图象如丁图所示,则表示“定值电阻”的U-I图象的是 ____(填“甲”或“乙”),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_____.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实物的电路连接;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专题:实验题;作图题;信息给予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首先确定使用的量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知道电压和电流,根据计算电阻.
(2)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只有一次实验得出的最后结果,误差太大.
(3)滑片右移,灯泡变亮,电路电流变大,电路电阻变小,来确定滑动变阻器接入的下面接线柱.
(4)灯泡正常工作的电压为额定电压,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P=UI计算额定功率.
(5)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的比值是不变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 的比值是变化的,电阻不能确定,电流跟电压不成正比.
解答:解:(1)电压表选择0~3V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1V,每一个小格代表0.1V,电压为2V,
.
(2)只把一次实验测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结果是不合适的,因为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3)滑片右移,灯泡变亮,电路电流变大,电路电阻变小,滑动变阻器要接入右半段,滑动变阻器要接B接线柱,把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如图.
(4)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灯泡正常工作.
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电流为0.3A,
P=U'I'=2.5V×0.3A=0.75W.
(5)甲图不变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甲是定值电阻.
乙图的的 的比值是逐渐增大,乙图表示灯泡电阻.
故答案为:(1)10;(2)不合适;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实验误差大;(3)如图;(4)2.5;0.75;(5)甲;定值电阻阻值一定,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点评:本题还考查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如何减小误差,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功率的计算,图象问题,涉及到的知识很多,综合性很强,增大了解题的难度.
本题的难点是通过图象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来确定电阻是否变化,通过电阻是否变化判断定值电阻和灯泡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