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6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复习教案区域经济发展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个性化辅导教案 ‎ ‎ ‎ 第八讲 区域经济发展 一 区域农业:以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北部为我国纬度最高地区,东部为我国经度最东地区(135°E多)。‎ ‎ 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的地区,南面为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③政治地缘位置:东、北、西三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具有明显的边贸优势。‎ ‎2.气候条件 ‎ 图示东北地区位置与气候的内在联系 ‎3.地形和土壤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对东北地区地形和土壤的高度概括。具体而言: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系呈马蹄形环绕在广阔的东北大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在平原上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 ‎4.社会、经济条件 ‎ ‎ 图示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农业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 ‎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表解如下:‎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1)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2)林业和特产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人参、鹿茸、柞蚕、苹果 ‎(3)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千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马、牛、羊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四、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西部平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工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例题(2012福建卷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7题。 .‎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答案】C ‎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等值线图判读、农业的区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本题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光热条件优越,A错;本地区同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性质一致,B错;甲地区为平原,两侧为山地,平原地区比山地高原地区光热条件好,C正确;距海远近对光热条件的影响不大,D错。‎ ‎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答案】A ‎ ‎【解析】对玉米生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中热量条件。‎ ‎ 3.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答案】B ‎ ‎ 二 区域工业:以珠三角为例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四大条件表解:‎ 二、问题与对策 主要问题 原因 主要表现 调整和治理的对策 具体措施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使得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均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其他地区 产业结构调整 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对落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使得城市竞争力明显下降;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生产和生活设施比较简陋,治安状况较差,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对外来人口加强管理 ‎ ‎ 例题2012广东卷(28分)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 材料一: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图9)。‎ 图9‎ 材料二: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图10)。‎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 和 处,水深大于5m的是 和 ‎ 处。(4分)‎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和 。(4分)‎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 ;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 。(6分)‎ ‎(4)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 简要分析临港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8分)‎ ‎(1)乙 丁 甲 丙 ‎(2)旱地 建筑用地 ‎(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 技术与高素质人才 ‎(4)①滨海地带,用地充足、环境条件好;②靠近装备产业基地、临近洋山港,有产业支撑与居住需求;③交通条件好,对外联系方便。‎ ‎(5)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三 产业转移 ‎(一)、产业概述 ‎1.三类产业的划分 ‎ 第—产业:—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即广义的农业。‎ ‎ 第二产业:一般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 第三产业:一般包括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务(其他公益事业)等,是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 ‎ ‎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形成的原因 ‎ (1)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 (2)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受到影响。‎ ‎ (3)为了降低生产、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2.影响因素 ‎(1)劳动力因素 ‎①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 ‎②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 ①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 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内部交易成本的差异及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成为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的因素之一。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 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 ‎①市场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 ‎②市场变化导致产业转移方向变化。‎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周期:如信息产业,现在正处于 开发期和增长期;再如纺织企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而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或地区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和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会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对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的影响 ‎ 由于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对于转移国或地区面临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过剩,失业人口增加的困境;而对于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则由于大量国际产业的移人而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例题2010广东卷(30分)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1)。‎ ‎1990年面积 ‎2005年面积 ‎1990~2005年变化幅度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0‎ ‎10000‎ 面积(km2)‎ ‎60‎ ‎50‎ ‎40‎ ‎30‎ ‎20‎ ‎0‎ ‎10‎ 变化幅度(%)‎ ‎-10‎ 材料二: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 12)。‎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耕地 图 11‎ 煤炭开采业 纺织业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炼焦及石油加工业 燃气生产供应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其他工业 ‎8%‎ ‎3%‎ ‎6%‎ ‎4%‎ ‎6%‎ ‎10%‎ ‎3%‎ ‎60%‎ 图12‎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 。(6分)‎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5分)‎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 。(4分)‎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12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9分)‎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41.(1)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带 ‎(2)增加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3)原料 煤炭开采业 ‎(4)三类工业部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理由: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②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向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③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 ‎(5)①城市规划超前;②配套设施不足;③交通不便;④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 四 知识同步练习 ‎ (2012上海卷地理、(二))上海宝钢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在韩国京畿道投资新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提供汽车板材仓储、剪切、配送等服务。回答下列2小题。  . 宝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环境 B.扩大市场 C.降低运费 D.输出技术 【答案】B ‎【解析】宝钢为“临海型”超大钢铁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投资新建钢铁深加工和配送,很显然是为扩大市场。    .‎ ‎ 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降低钢铁生产能耗      ②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    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④提高进口燃料比重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宝钢为“临海型”超大钢铁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投资新建钢铁深加工和配送,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诸如降低生产能耗、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因国际燃料市场波动很大,如果提高进口燃料比重而不是降低钢铁生产能耗的话,影响生产成本的降低,其竞争力未必加强。所以选A.‎ ‎(2012海南卷地理、3~4)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3~4题。  .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种退化     ②产量过大      ③品质较差      ④销售渠道不畅  A.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A.提高产量 B.改善运输条件 C.推广良种 D.扩大销售渠道 【答案】C    (2012安徽卷文综、23~25)图7 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23~25 题。 ‎ ‎  ‎ ‎ . 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 ‎ .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水源 B.市场 C.土壤 D. 机械化 ‎【答案】B ‎ ‎ .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 ‎ (2012新课标全国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答案】B ‎ ‎【解析】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本题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 .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答案】A ‎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 .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答案】D ‎【解析】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2012海南卷地理、8~10)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据此完成8~10题。 ‎ ‎ .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A.劳动力价格较低 B.技术水平较高 C.消费市场较广 D.资金较雄厚 ‎【答案】:A  ‎ ‎【解析】图文可知,甲为墨西哥、乙为美国,一个是发展中正在工业化国,一个则为发达后工业化国。由此对比选A.‎ ‎.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 D.环境质量 ‎【答案】:B ‎【解析】甲国北部“边境工业区”的发展,强调边境位置,因此该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就是“交通运输”选B。 ‎ ‎【商榷】:在对“边境工业区”重心理解上有歧义:被认为“2012最流氓的高考地理题”。10题答案可能选A.要是组织一个双重选项就好了。‎ ‎.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B.甲国的环境质量  C.乙国的就业率  D.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边境工业区发展评价,经四个选择项目比较,只有选对“甲国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了。‎ ‎ (新课标全国卷、8~9)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8~9题。‎ ‎ . 由图中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 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答案】C ‎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曲线判读、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本题从图中可以看出T1到T2剩余劳动力大减,人均工资猛增,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低于乙类企业(甲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乙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这证明该地区在T1到T2阶段经历了产业升级,故选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 .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答案】B ‎【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故本题选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二、双选题 下图(2012江苏卷地理、21~22)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读图回答21~22题。‎ ‎   .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  A.靠近原料产地  B.邻近城区市场  C.生态环境优美  D.对外交通便捷 ‎【答案】CD ‎【解析】从题目所给的图形材料来看,该区域多为高新技术产业,图中有风景区,环境优美,区域内还有高速公路、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快捷,其他选项中的区位条件无法从图中获知且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比较有没得环境和便捷的交通对原料产地要求不高。‎ ‎ .该科技产业园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A.促进产业升级  B.减轻交通压力  C.缓解用地紧张  D.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AD ‎【解析】由于科技产业园为技术指向型产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且能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三、综合题 ‎.(2012新课标全国卷、)(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答案】‎ ‎⑴ 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⑵ (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⑶ 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解析】 (1)根据经纬网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岸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气候干旱。(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沿岸地区芦笋种植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再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农作物的用水来源。‎ ‎ .(2012上海卷地理、)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经济重心亦然。 ⑴1995年至2009年期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 (2分) ⑵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 ⑶简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4分〉  ⑷研究发现,2005年至2007年经济重心总体向西移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在其后2007年至2009年总体也呈现出向西移动;2006年至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先向北后向南移动,经济重心在其后的2007年至2009年也出现先向北后向南移动。根据这两个事实分别说明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牵引关系。(4分)  ⑸近十年来,经济重心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空间移动特点与我国推出的重大区域开发战略相关。列举一项我国重大区域开发战略。(2分〉【答案】(15分)‎ ‎(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2). 基本特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 判断依据: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 ‎(3). 区位条件: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交通便捷;环境较好。(任答两点即可)‎ ‎(4). 经济重心以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西移;同理,高新技术产业重心以南或以北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经济重心向南或向北移动。‎ ‎(5).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任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