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2.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2)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答案】C
2、1878年10月,帝国议会通过了宰相俾斯麦提出的《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是进行社会主义宣传的团体、报刊和集会,都要受到封禁;政府可以不经任何法律程序逮捕和放逐被它认为是危及社会治安的“危险”分子。这表明( )
A.帝国议会实际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B.宰相对议会负责,拥有内阁绝对权力
C.德国仍是容克贵族专政的封建国家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工人运动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德国的帝国议会从属于联邦议会,没有什么权力,故A项错误;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管理议会,故B项错误;德国统一后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有深厚的封建性,故C项错误;法令的内容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限制和镇压,由此可见德国工人运动有一定的发展,故D项正确。
3、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曾致电中共中央:“我们认为,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这个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在现阶段,一切都应服从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共产国际的指示( )
A.未认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有利于促进中共中央的政策调整
D.认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严重后果
【答案】C
4、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道:“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
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 )
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
C.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D.演员地位逐渐提高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从“打千礼”到“鞠躬礼”再到“握手礼”的变化,表明平等意识逐渐增强,A项正确。
5、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来源:学_科_网]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答案】C
【解析】A项与“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中美关系改善的信息,B项排除;“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完全保障”表明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C项正确;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排除。
6、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 )[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Z§X§X§K]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源:Z|xx|k.Com]
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答案】A
【解析】图一反映的是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图二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时期,苏联没有建立起工业化,而美国在罗斯福新政前已经完成工业化,罗斯福新政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实行的,苏联当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故两国没有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故C项错误;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
7、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该观点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B.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
C.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故A项错误;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给政治领域带来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与加强地区联系的区域集团化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经济全球化“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可知经济全球化加强世界经济联系的同时,削弱了国家、民族的影响力,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故D项正确。
8、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材料 1937年“七七事变”后,侯德榜带领永利碱厂技术人员西迁重庆。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1938年初,侯德榜决定在四川建厂,生产纯碱。可是当地深井中盐卤浓度低,如用苏尔维法制碱食盐利用率仅70%。8月,侯德榜率团到柏林考察,拟买下德国人改造的察安法专利。但谈判时,德方多方刁难,谈判被迫终止。侯德榜决心要走自己的路,开创制碱新路。1939年春,他在采购、通讯条件较好的香港设立实验室并深入研究了两份关于察安法的专利说明书,规划了新法制碱实验的全部内容。经过500多次循环试验,2 000多个样品分析,新的工艺流程终于在1940年完成。
侯德榜的新工艺使得食盐利用率可达98%;食盐中的氯不再生成无用的氯化钙,而是制成农业用的氮肥氯化铵;而且制碱与合成氨的联合,简化了生产流程,节省了设备,大大减少了投资。1941年3月,在这国难深重的时刻,人们决定将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据李祉川《侯德榜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侯氏制碱法”发明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侯氏制碱法”发明的历史意义。(9分)
【答案】(1)背景:抗日救亡的紧迫需要;传统工艺与实际条件的矛盾;向国外购买专利技术愿望落空。(6分,若答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亦可给2分)
(2)意义:自主掌握先进制碱工艺,打破外国技术的垄断,推动了我国化工事业的进步;创新制碱技术,是世界纯碱工业技术进步的新高峰,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杰出贡献;弘扬民族精神,振奋民众抗日志气,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每点3分,共9分)
[来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