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舒城中学 2020 届高三年级仿真卷(三)
语 文
命题: 审题 磨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
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不少电
视栏目以“快乐”“欢乐”“喜剧”冠名,综艺娱乐节目成为全国各大卫视比拼实力的主战
场。喜剧电影日趋繁荣,近年更有电视、电影联姻诞生的“综艺喜剧电影”。在戏剧演出市
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此外,各地方言喜剧市场红火、风格各异的喜剧脱口秀的流行、喜
剧小品的持续实践与探索,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
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当今时代,
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愚乐。
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
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
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
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
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
临”。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喜剧是嘲讽
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喜剧就是以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
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
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传达民众心声、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
- 2 -
真理、维护正义、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可是,多年来,已经
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有追求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笑剧,
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
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有“巨无霸”式的大制作,却没有灵魂的大震撼。
当代的喜剧精神内涵容易被一种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所取代。如果将喜剧
等同于平庸浅薄的逗乐、搞笑,那将是喜剧的矮化和异化,是喜剧的悲剧。真正的喜剧是理
性和智慧的产物。果戈理曾指出,真正喜剧的笑,“不是那种由轻松的效果、浅薄的俏皮话
和滑稽的双关语引起的笑,也不是那种让社会上的俗众开心的笑……而是那种像通了电流一
样,使人精神焕发的笑,它是情不自禁、毫无拘束、突然间直接从被智慧的强烈闪光触动的
心灵里爆发出来的,是由平静的愉悦产生的,只有具备很高的智慧才会发出这种笑”。当代
民众所热爱的喜剧正是那种贴近民间、直面现实、嘲讽邪恶与丑陋、维护真理与正义的喜剧。
只有这样的喜剧才会是出自智慧的心灵,并能产生犀利的嘲笑和沉思的微笑。
(摘编自胡德才《平庸浅薄的逗乐是“喜剧”的悲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全国各大卫视的综艺娱乐节目都以“快乐”“喜剧”等冠名,进行着实力的大比拼。
B. 剧作家过度追求名利,视各种搞笑、逗乐、嬉闹为喜剧,使喜剧陷入了低俗愚乐。
C. 使人对自己、对环境保持清醒认识并能乐观地面对生活考验,是喜剧应有的功能。
D. 真正的喜剧不追求轻松和滑稽,而应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维护正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层层深入地论证了平庸浅薄的逗乐是“喜剧”的悲剧。
B. 文章第二段陈述电视娱乐化现象,深刻地揭示了当今喜剧文化被严重扭曲的现状。
C.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指出喜剧艺术作品应当高扬喜剧精神。
D. 文章引果戈理的话解释何为真正喜剧的笑,表明真正的喜剧是理性和智慧的产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喜剧文化作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促使综艺喜剧电影、各地方言喜剧等喜剧艺术共
同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B. 人们看喜剧多是要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但喜剧不能止于逗乐,还须嘲讽愚陋、
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
C. 若缺乏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即使巨无霸式的喜剧大制作,也会
因没有灵魂而无法被广大观众认可。
- 3 -
D. 只有高扬起喜剧精神,不让其内涵被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所取代,喜剧才能
产生一种可以令观众精神焕发的笑。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
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
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
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各大卫视的综艺娱乐节目都以‘快乐’‘喜剧’等冠名”错,是不少电视栏目以“快
乐”“欢乐”“喜剧”冠名,而非所有的综艺节目都这样。
B项,“剧作家”范围缩小,喜剧陷入低俗愚乐,不只是剧作家的事。
D项,“不追求轻松和滑稽”错,是不能一味追求轻松,不能追求浅薄庸俗的滑稽。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B项,“文章第二段……深刻地揭示了当今喜剧文化被严重扭曲的现状”错,文章第二段确实
陈述了电视娱乐化现象,但是论证的是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当今喜
剧文化被严重扭曲,是在后文指出来的。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
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喜剧文化作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促使……”错,“促使”表示的前后关系不
成立;另外,是“日益成为”,而非已经“作为”。
故选 A。
【点睛】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
- 4 -
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
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
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
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
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
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怎样界定公共健康这一概念?1920 年,美国公共健康专家温思路提出:“公共健康是通
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与艺术。这些有组织的
社区努力包括改进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
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制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
的生活标准。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来的健康和长寿权利。”
这一定义为世界卫生组织所接受,并沿用至今。
(摘自龚群:《公共健康及其优先性》,《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17 日)
材料二
公共健康以个人健康为前提和基础,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问题,而个人健康指的
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健康问题。从个体角度看,除去遗传因素,每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
以及性格等因素往往影响其健康状况。一般而言,个人健康是个人自主的领域。然而,从公
共健康的角度看,个人健康不仅是个人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责任。公共健康不仅在于保护个
- 5 -
人不受他人不卫生或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更在于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住卫生环境,维护
和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素质。影响公共健康的因素,往往就是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同
时也可以反过来看,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往往会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因素。如吸烟,即使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对他人有健康影响,但由此导致众多个人健康出现问题,也将从整体上
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
公共健康所要保护的是每个人的健康,当某个社会成员染上了某种传染病,社会有责任
对他进行医治。然而,仅仅进行医治是不够的,如果任其自由行动,其疾病将会传染给他人,
从而严重危害公共健康,所以,还要从保护其他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限制传染病人
的行动自由。
(摘自龚群《公共健康及其优先性》,《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17 日)
材料三
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免费帮采买,配送无接触;居家勤消毒,筷子分
“公”“私”……疫情当前,一些“新规矩”“好习惯”,重塑着公众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疫情防治成果的稳固,也有利于未来的社会治理,减少公共健康等领域的
隐患。
事实上,许多“新规矩”“好习惯”并非无根之木,本来就具备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居家消毒、公筷就餐,本就是多年推行的公共健康的要求;而诸如“拒绝野味”等倡导,则
因为疫情加速进入法治轨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
条例(草案)》规定感冒时需戴口罩等,彰显了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进步……种种“好习
惯”“新规矩”,立足于现实,谋划于未来。一些过去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治理理念,
因为疫情因素全面落地。
“新规矩”是否全部保留和持续,要以是否便利民众生活、符合公共健康利益为判断标
准。把符合公共健康利益的“新规矩”和“好习惯”延续下去,补上曾经落下的“功课”,
是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同样离不开各界民众和各个社会领域的
支持和配合。
(摘编自林风《让符合公众利益的“新规矩”留下来》,《中国青年报》2020 年 3 月 13 日)
4. 下列对材料中“公共健康”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共健康可以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而达成,如改进卫生环境、防控传染病、展开卫生教
育、组织医疗服务等。
B. 公共健康需要建立社会机制,以保证社区个体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使得公民享
- 6 -
有健康和长寿的权利。
C. 个体的健康状况受到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公共
健康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是有限的。
D. 公共健康以个人健康为前提和基础以及终极目标,因为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也往往影响公
共健康,公共健康是为了维护和提升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素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共健康重于个人行动自由,所以社会不仅要对所有传染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同时要限制
所有传染病人的个人行动自由。
B. 烟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虽然对个人健康会产生影响,但不会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
的下降。
C. 因为疫情因素,一些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新规矩”“好习惯”和治理理念,现在
全部实现了。
D. 把利于民众生活、符合公共健康利益的“新规矩”和“好习惯”延续下去,这是对公众生
活和工作方式的重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必要内容。
6. 作者认为“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个人健康不仅是个人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责任”,在理
解材料的基础上,分条写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
(1)个人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 C 5. D
6. (1). 个人责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不卫
生或传染性疾病的影响;确保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不危害公共健康。 (2). 社会责任: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护社会成员不受他人不卫生或传染病影响;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
住卫生环境;提供医疗服务,积极医治传染病人;做好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
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中‘公共健康’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
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个体的健康状况受到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遗传因素的影响”错误,
材料二说的是“从个体角度看,除去遗传因素,每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因
- 7 -
素往往影响其健康状况”,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不是遗传因素;“公共健康
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是有限的”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
行比对。
A项,“对所有传染病人进行积极治疗”错误,“所有”扩大范围,材料二说的是“当某个社
会成员染上了某种传染病,社会有责任对他进行医治”,文中说的是“某种传染病”;
B项,“烟民……但不会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如
吸烟,即使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对他人有健康影响,但由此导致众多个人健康出现问题,也
将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可见烟民个人健康也会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
的下降;
C项,“现在全部实现了”错误,材料三说的是“一些过去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治理理
念,因为疫情因素全面落地”,文中是说治理理念“全面落地”,这不等于“新规矩”“好
习惯”全面实现。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
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认为‘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个人健康不仅是个人责任,同时也
是社会责任’,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分条写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然后浏览
材料,找到设题的区域,筛选出相关的信息,最后按照要求作答。
首先找到设题的区域,借助题干中的引文可以找到设题的区域在材料二中。
然后浏览材料二,找到与个人之间的关联,如“从个体角度看,除去遗传因素,每个人的生
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因素往往影响其健康状况”,这就要求个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如“公共健康不仅在于保护个人不受他人不卫生或传染性疾病的
影响”,这就作为个人,既要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传染,也要确保不把疾病传给他人。
最后寻找社会在个人健康方面要承担的责任,如“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住卫生环境,维
护和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素质”,这属于社会的责任;如“公共健康所要保护的是每个
- 8 -
人的健康,当某个社会成员染上了某种传染病,社会有责任对他进行医治”,这属于社会的
责任;如“更在于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住卫生环境,维护和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素
质”,这属于社会的责任;如“仅仅进行医治是不够的,如果任其自由行动,其疾病将会传
染给他人,从而严重危害公共健康,所以,还要从保护其他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限
制传染病人的行动自由”,这也属于社会责任。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来概括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程 白 药
程韬光
按辈分来说,我该叫他“八爷”。在我的印象里,他会喊祈雨和祭神的号子,会耍魔术
和甩鞭子。他还会算卦看相,会使银针驱鬼,甚至村民的命运他无所不知。在被冠以“程白
药”的绰号后,他就和一批“神汉巫婆”一起,被革命群众押着,游遍了邓州城北十里八乡。
从此他无颜回村,置身山后一座破败的茅舍里。
小时候,祖母总给我们讲他的故事。说是邓州城东有一座土丘“太子冈”,四围杂草丛
生,顶部寸草不生。一个春夏之交的早晨,有人看见冈上白光突起,竟是一条白蛇笔直而立,
向东而祷,吸纳晨露,那人吓得魂不附体——这是白蛇成精的征兆!人们冷汗如雨,惶惶然无
计可施,只好去后山请来程白药。程白药饮了两碗雄黄酒,摇摇晃晃走上太子冈,对着天地
指手画脚、念念有词,顷刻间乌云翻滚,一道闪电劈空而至,将白蛇击成粉末。
这件事儿许多人不信,但村民若有头疼发烧或劳损之疾,必会翻过一道土岭一片麦田,
悄悄去程白药居住的后山诊治。因为,他有神通!
我考上大学离开村庄时,挨家给邻人告别。最后,祖母让我随她去后山向八爷辞行。路
上,祖母说起我小时候八爷为我喊魂儿的事儿。
我六岁时的夏天,一个晚上,天气闷热,我跟着哥哥们一起在河堤上铺着凉席睡觉。忽
然大雨来临,哥哥们被喊去收拾晾晒在麦场上的新麦,而把我遗在了雨中的河堤上。电闪雷
鸣中,我独立河边,看着黑色的河流哑然失声。之后接连数天,我昏睡不醒。程白药被父亲
夜里请来,他摸了摸我的脉搏,说:“文曲星被吓掉魂儿了。”他给我喂药后,让家人随他
一起为我叫魂儿。于是,父亲跟着他于深夜提一盏灯笼,沿乡间小路边走边喊:“光娃儿,
回来了吗?”母亲和祖母就站在村边的十字路口,随声应道:“回来了!”声音凄惶,连绵起
伏,如是者三。
- 9 -
祖母感叹:“要好好感谢你八爷!要不是他为你喊魂儿,你早成失魂鬼了!”听着这话,
我对八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
说话间已到八爷房前。他的草舍为竹林所簇拥,像一颗麦粒嵌在山腰。八爷正手搭凉棚
看远处山下的流水和庄稼。见我们前来,他激动地向祖母拱了拱手:“嫂子有功,咱程家又
出学问人了!”又笑着上下看我。“果然,我没看错。”祖母也笑:“是啊,好眼力!”
当八爷折身去厨房烧茶时,我瞥见院里青石桌上放着的几本古书:《本草纲目》《针灸学》
《南华经》《周易》等,不由一怔。八爷看见,说:“这些书是‘文革'时舍命留下的。当年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我偷偷把这些书藏在了这里。”话一出口,八爷已是满目含泪:“光娃
儿,八爷不是神汉,早晚你主事儿,要为我平反!”八爷一声轻叹,仿佛忆起旧事。
八爷自小随父学医。小日本打进邓州城后,八爷就在村口大榆树下辞别双亲和乡邻。背
着一箱药,投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救死扶伤,屡立战功。1948 年冬,八爷实在看不下
去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邓州多日苦战的惨象,就换上百姓的服装,于月黑风高之夜悄然返回
乡里。此时,八爷的双亲已经辞世,埋在后山。八爷痛哭数日,就于后山双亲墓前搭下草舍,
开垦荒地,种地为生。村人皆知八爷中医世家,每有小病小灾皆往后山寻八爷出诊。八爷很
受乡邻敬重。日子水一样流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就因为当过国民党军的军医,八爷风雨里被游斗五年。最令八爷痛苦的是,他再也不能
为乡邻看病!八爷出于对村里赤脚医生医术的怀疑,气郁不畅,一病不起。死里逃生之后,他
有些疯傻,被人污以神汉。只是当乡邻们暗地里找他看病时,他才又清醒。祖母说:“你走
遍九乡十里去打听,程白药救过多少人!他为人看病收过谁家的钱!你八爷的医术说了你也不
信,高着呢。那年你七爷在地里忙活,你八爷走过来时看见几只乌鸦围着你七爷叫着,你八
爷就伤心地说:七哥,去吧。七爷很惶惑,就问八爷去哪儿,你八爷就哭了:回家去,回到
黄土里去,咱们早晚都得去。七爷不高兴,就骂八爷神汉鬼话。当夜,哀哀的风声传着你七
爷去世的消息……”
是传说还是事实,没有人去求证。就像八爷念着咒语请来雷电击死白蛇的故事一样,无
非是村人们在努力证明一个深受爱戴的医生的高明医术和眼力!
想想那么多年八爷戴着沉重的镣铐,压着人格,为了乡邻的健康和生命无私地奉献,我
顿觉没有必要去证实那些传说的真伪。
八爷却不依不饶地说:“别人的话你别信,没有白蛇和乌鸦。”
没想到八爷就在我离开村庄不久的一个雪天辞世。那一天,方圆数十里的乡人为他送葬,
众人抬着一具漆黑棺木缓缓移向落山的太阳……像所有的农人一样,八爷的墓前没有碑文,
- 10 -
也许,他的碑文就是老家人仍在传颂的故事。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程白药到太子冈灭白蛇精的情节,暗示他确实有凡人所不具的神通,增强了主人公
的传奇色彩,使后文凸显其本领的情节显得真实自然。
B. “革命群众”“赤脚医生”“文革”等词语,“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说法,以及程白药
被游街示众的情节,都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C. 小说写程白药家的石桌上摆着《本草纲目》《针灸学》等书,暗示了程白药对中国传统医
学进行过研究,这为程白药身怀高超医术提供了依据。
D. 小说以“也许,他的碑文就是老家人仍在传颂的故事”结尾,意味深长,既含蓄地点明八
爷的价值与影响,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重、爱戴与怀念。
8. 祖母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叙事有什么好处?请具体分析。
【答案】7. A 8. ①祖母与“我”、七爷等,与主人公同村,构成人物活动的环境,是故
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祖母是小说主人公故事的主要叙述者,其叙述和议论
侧面表现了主人公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③推进情节发展,祖母让我去辞行,引出了后
面的情节。
9. ①多视角叙事。从“我”、祖母等不同视角叙述,既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也使人物形象
更丰满。②运用插叙手法。通过插叙,丰富了小说内容,从不同侧面描写主人公,使人物形象
更立体。③以“我”的见闻、 经历为线索,串连起八爷的故事,让叙事更有条理性,让情节
更集中。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暗示他确实有凡人所不具的神通”说法错误,这只是个别村民的认识,不是作者的认
识。作者认为“想想那么多年八爷戴着沉重的镣铐,压着人格,为了乡邻的健康和生命无私
地奉献,我顿觉没有必要去证实那些传说的真伪”。
故选 A。
【8 题详解】
- 11 -
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性格上对比差
异);深化主题(次要人物性格与主题间联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站在次要人物角度推动
故事发展); 烘托气氛。
从祖母与主人公的关系来看,祖母与七爷、八爷同村,祖母同其他村人一起构成故事的社会
环境;八爷的故事祖母或是亲历,或是亲耳听到、看到,比如八爷唤来雷电斩杀白蛇的故事
就是祖母为“我”讲述的;“我”六岁那年八爷为“我”招魂的事是祖母亲身经历的;八爷
为七爷的死预言的事也是祖母为“我”讲述的。因此祖母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
实性。
从祖母对八爷故事的讲述中,读者看到了八爷的人物形象。比如“程白药饮了两碗雄黄酒,
摇摇晃晃走上太子冈,对着天地指手画脚、念念有词,顷刻间乌云翻滚,一道闪电劈空而至,
将白蛇击成粉末”,这样一位有些“道行”,为了村人敢于同白蛇斗争的高大形象就矗立在
读者面前;“祖母感叹:‘要好好感谢你八爷!要不是他为你喊魂儿,你早成失魂鬼
了! ’”“祖母说:‘你走遍九乡十里去打听,程白药救过多少人!他为人看病收过谁家的钱!
你八爷的医术说了你也不信,高着呢。’”,通过祖母的描述和评价,读者看到了一位医术
高超、医德高尚的八爷的形象。因此,祖母这一人物对主人公八爷的形象塑造起到了关键作
用。
从情节的发展角度看,正是祖母的讲述丰富了故事情节;“我考上大学离开村庄时,挨家给
邻人告别。最后,祖母让我随她去后山向八爷辞行。路上,祖母说起我小时候八爷为我喊魂
儿的事儿”,这样就推动了情节发展,引出后面祖母讲述的八爷为“我”招魂的事,以及
“我”见到八爷后的一系列情节。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的叙事特点。叙事特点包括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和叙述手法。叙述视角包括作
者参与的视角、作者旁观的视角和全知视角;叙述人称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手
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线索、抑扬、铺垫、照应、悬念等情节设置手法等。
分析此题可从叙述视角的多角度、插叙手法运用以及叙述线索的角度分析。
从叙述视角看,本文采用了两种视角。一是从“我”的视角来看,二是从“祖母”的视角来
看。这样叙述的好处是,以“我”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属于作者参与的有限视角,读者跟
随“我”来一步一步看到故事的全貌,这样写能让读者感觉真实可信;但是就本文来讲,因
为有很多事不是“我”亲历的,因此安排“祖母”这样一个人物出现,通过她的视角来看八
爷以及八爷的故事,这样就避免了“我”的局限性,且“祖母”这一身份具有亲切、可信的
- 12 -
特点,通过她的讲述,既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从叙述手法看,文章
用到了很多插叙手法,比如插叙八爷唤来雷电斩杀白蛇的故事,插叙“我”小时候八爷为
“我”招魂的事,插叙八爷的人生经历以及八爷为七爷的死预言等,这些插叙的内容丰富了
小说内容,从不同侧面描写主人公,使人物形象更立体。从情节设置手法来看,“我”是文中
的线索人物,“我”的见闻串起了八爷的故事,使得这些故事散而不乱,叙述条理清晰;且
以这样的方式叙述,避免时间跨度太大,使情节更集中、紧凑。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
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
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
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
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
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
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
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
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
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
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
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
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
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
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
轩。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
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 13 -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
疾
B.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
疾
C.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
疾
D.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
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坎、离是八卦中的两卦。八卦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
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B. 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一种全权印信,
受有此印信者,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 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东吴、东晋、南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是
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D. 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
制度。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辛弃疾雄豪英迈,叛徒义端窃印投金,辛弃疾陷于被杀的危险之中,最终辛弃疾斩义端之
首,完成壮举。
B. 辛弃疾义气干云,耿京被张安国杀害,辛弃疾义不容辞为耿京报仇,直入金营,趁张安国
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斩杀。
C. 辛弃疾对南北时局有着深刻认识,写出了多篇有价值的分析形势的文章,因为当时朝廷的
方针问题,最后没被采纳。
D. 辛弃疾注重农业生产,他论说南北方的贫富差距问题即是从农业问题入手,他的号“稼
轩”也是由此而得名。
1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 14 -
(2)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我因主帅而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南方有许多商业工作来祸乱农民,再加上兼并的祸患兴起,就有贫富不均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及在京军中”承前省略主语“弃疾”,是说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京军”是偏正结构,即
“耿军的军队”,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两项;
“一夕窃印以逃”的主语是“义端”,所以“义端”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 B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建康是……东吴、东晋、南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错误,建康是东吴、
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南宋”应为“刘宋”,南宋的京师之地是
临安,现在的杭州。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斩杀”错误,文中说的是“献俘行在,斩
安国于市”,杀张安国是回到宋朝,而不是在金营。
故选 B。
【13 题详解】
- 15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
中,缘,因为;归朝,归顺朝廷;不期,没想到、没料到;何以,拿什么,凭什么,宾语前
置句。(2)中,末作,工商业;病,祸乱、危害;患,祸患;斯,就;不侔,不均衡、不等
同。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
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
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
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
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
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
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
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
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
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
辛弃疾。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
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
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
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
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
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检
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 16 -
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
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
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
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
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
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
馆。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他曾说:
“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属求他人,故无大富大贫之家。南
方有许多商业工作来祸乱农民,再加上兼并的祸患兴起,就有贫富不均了。”故以“稼”名
轩。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
给他的两个书斋题名。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
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一向擅长写作长短
句,词作悲壮,情感表达激烈昂扬,留有《稼轩集》传于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商妇吟①
林景熙②
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
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
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
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
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
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
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
【注】①以夫妇喻君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②林景熙在南宋时官礼部架阁。
宋亡不仕,以义行著称。在杨琏真伽发掘宋陵时,他化妆成乞丐,收高、孝二陵的遗骨于竹
箩中,移葬东嘉,受到世人敬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之”二字道尽南宋恭帝去后的黯淡前程,诗中又用“孤帆”、“渺”加以渲染,使“思
君之意”一开始就来得格外强烈。
- 17 -
B. “长忆”两句写送人,不说君去,单言我归;从不忍说“良人”离去的情态和送行人掩泣
而归的形象中反映了思念者的痴情。
C. “良人”一去十年,音信渺邈,然而这位思妇还以“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自誓,表
现作者的“思君之意”,透入纸背。
D. 本诗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兴和顶真修辞手法,形成诗歌回肠荡气的独特风格,对表达难以
割舍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15. 结合全诗内容,对最后两句“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进行赏析。
【答案】14. D 15. ①尾句中的“身”“梦”,是从形体说到精神,由实到虚,虚实相生;
②“不出帏”寄托了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怀抱;③“万里驰”则表达了对宋君的耿耿忠心。
④用这样两句结尾,深沉凝重,余味无穷,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含量,产生较强的感染力。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本诗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兴和顶真修辞手法,形成诗歌回肠荡气的独特风格”错误,
诗歌中没有使用起兴手法,所谓“起兴”是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
章或各节的开头,而这首《商妇吟》开篇即直陈对良人的思念,并没有先言他物;从下文来
看,“缺月”“月缺”“回期”“回期”“孤帏”“出帏”等使用的是反复和顶真的手法,
形成诗歌回肠荡气的独特风格,对表达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技巧,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
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诗内容,对最后两句‘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进行赏析”,
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分析尾联使用的技巧、表达的情感,从这些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这两句明志,是说自己不会走出帏帐闺
阁,会在梦中追随良人到万里之外,表达对良人至死不渝的忠贞和坚定不移的追随。
然后结合全篇赏析其中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如注释①“以夫妇喻君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常
- 18 -
用表现手法”表明这首“商妇吟”并非仅仅表达商妇对良人的情感,应该是诗人以商妇自比
而寓思君之意;如注释②“林景熙在南宋时官礼部架阁。宋亡不仕,以义行著称。在杨琏真
伽发掘宋陵时,他化妆成乞丐,收高、孝二陵的遗骨于竹箩中,移葬东嘉,受到世人敬重”
表明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真正用意,从注释可以看出诗人对南宋朝廷忠贞,诗歌尾联中“不
出帏”是说自己不会走出闺阁,而联系诗人的经历可知,这里并非是表达不走出闺阁的意思,
而是说不想和元朝统治者合作,而“万里驰”则表达了对宋君的耿耿忠心;而从结构上来看,
尾联先说“身”“不出帷”,接着说“梦里””万里驰”,前为实,后为虚,从形体说到精
神,虚实相生;同时,结尾这种虚实相生的方式也就扩展了诗歌的内涵。考生可以围绕这些
方面答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并无什么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屈原《离骚》中,诗人表达了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 ”。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回朕车以复路兮 (4).
及行迷之未远 (5). 凄神寒骨 (6). 悄怆幽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本题注意“生”“朕”“凄”“怆”“邃”等字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1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可谓家喻户晓,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首
诗作于湖北襄阳的鹿门山,当时,诗人是一位山中隐士。难怪,也只有身处“慢生活”中的
隐者,才有那样闲适的心境,去对大自然“侧耳倾听”。
走进鹿门山,仿佛 了尘世的喧器。远眺山峦环抱,( 甲 );近看溪流潺湲,
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乙 )。在这大自然的音响中,脚步不觉放慢了许多,每隔一段路
程,都可邂逅一段典故、一处风景,让你驻足流连, 在更纯净 、幽雅的精神世界中。
孟浩然一直生活在政治清明的天宝末年以前,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
不仅仅使他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浩然书院是他日
常读书的地方。现在的书院为后人在故居旧址上复建而成,坐西面东,四进院落。院中种有
诗人敬仰效法的松竹梅,松下有一石雕,孟公手握长卷,醉卧山林,畅怀淡然, ,
名为“白首卧松云”。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深入人心 隔离 陶醉 惟妙惟肖
B. 路人皆知 隔离 陶醉 栩栩如生
C. 路人皆知 隔绝 徜徉 惟妙惟肖
D. 深入人心 隔绝 徜徉 栩栩如生
18. 下面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括号内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②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③满目只见苍翠欲滴,两耳只闻鸟鸣不绝
④两耳只闻鸟鸣不绝,满目只见苍翠欲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留静的自然环境,他不仅仅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
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
B. 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使他不仅仅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
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
C. 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不仅仅使他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而且成为了
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
- 20 -
D. 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由静的自然环境,使他不仅仅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而且成为了唐朝
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
【答案】17. D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
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
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
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
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
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
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
知的野心。语境是孟浩然的《春晓》大家都深切了解,故选“深入人心”。
第二组,隔离:使隔绝往来,不让聚在一起。隔绝:隔断(联系、音信、信息等)。语境是鹿
门山没有尘世的喧器,故选“隔绝”。
第三组,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语
境是在精神世界中闲游,故选“徜徉”。
第四组,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杀生动形象。语境是石雕像活的一样,故选“栩栩如生”。
故选 D。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甲处考虑空间位置;乙句考虑前后照应。甲处前面提到“远眺山峦环抱”,是写“山峦”,
后句应是和“山峦”相关的“层林”,所以甲处应选②;乙句后提到“在这大自然的音响
中”,所以乙的后半句应是“音响”相关,后半句应是“两耳只闻鸟鸣不绝”,所以乙处应
选③。
故选 C。
【19 题详解】
- 21 -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原句语病为主语残缺和语序不当。介词“由于”放在句首造成主语残缺,应删除,排除 AC 两
项。
原句中“不仅仅使他”语序不当,应改为“使他不仅仅”,且“不仅仅……而且”是更进一
步的关系,应该是“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在前,“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在
后,排除 B 项。
故选 D。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
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我国国民阅读数量较少,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功利观念有关。孩子们从小_____,如“读书
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为了升学目标,学校教师、家长是不
让学生_____。这种读书导向,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些成绩不好,觉得考进好学
校无望的学生,_____,认为读了书也改变不了命运;而那些通过读书考进好学校的学生,认
为已经达到功利目标,于是不读书,这也难怪在我国一些学生中,就有读书读到高中毕业就
结束的说法。
【答案】 (1). 就被灌输功利的读书意识/观念 (2). 读与升学无关的“闲书”的
(3). 就会觉得读书无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
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一空:依据前文“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功利观念有关”,后文“如‘读书改变命运’‘书中
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知,这里可填:就被灌输功利的读书观念。
第二空:依据前文“为了升学目标”可知,这里可填:读与升学无关的“闲书”的。
第三空:依据后文“认为读了书也改变不了命运”可知,这里可填:就会觉得读书无用。
- 22 -
21.下面这份请柬在用语和格式方面共有五处不当,指出并加以修改。
请柬
康一老师: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
我校定于五月二十日上午八时召开高三“停课不停络课程教学研讨会,届时请您拨冗光
临,移步就教。
2020 年 5 月 18 日
桃胡中学办公室
【答案】①格式不对,开头称呼语要顶格写。②请柬不需要问候语,删掉“您好!工作一定
很忙吧!”。③开会地点没有说明,应具体交代。④删掉“移步就教”或将“移步就教”改
为“提出建议”“指导工作”等。⑤落款格式不对,邀请单位应在时间的上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格式要正确,语言要简明得体。请柬
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构成。请柬的篇幅有限,书写时应根据具体场合、内
容、对象,认真措词,行文应达、雅兼备。语句要庄重、明白,使人一看就懂,切忌语言的
乏味和浮华。
题中①⑤属于格式的问题,开头称呼语要顶格写,落款邀请单位应在时间的上面。
③属于请柬的内容问题,开会地点没有交代要清楚。
②④属于语言应简明得体。“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多余,且表述啰嗦,应该删掉。“拨
冗光临”,是指推开繁杂事务,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的意思;“移步”,挪动脚步,与前句重
复。“就教”,意为向人请教,谦敬不当。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
——《礼记·礼运》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早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
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
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
- 23 -
的考验。”
——习近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
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
内容拟写篇文章,向(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
题达成共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同心圆,爱之链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 ,串一个同心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共处一个世界,你、他、他,我们手拉手,便结成一条爱之链。
新冠肺炎如同恶魔般席卷全球,给各国带来无数灾难,面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任何国
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仅是肺炎,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我们应携手面对,
我们是同心圆,传递着爱之链。
同心圆,让我们密不可分,坚不可摧。
《流浪地球》中“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而随着事态的演变,直到这场灾难
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们才恍然大悟。如今的新冠肺炎亦是如此,当疫情露出苗头,黑暗即
将来临时,每个人都将其置之脑后。等到它危急全球时才追悔莫及。我们生在同一个地球村,
倘若将地球看作一个圆,我们便是这一个个同心圆,无论大小,无论成色。若有一个圆消失,
那么其它的圆也会受到影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知道我们共处同一个地球,那么无论面
对何种灾难的侵袭,我们定当坚不可摧。因此我们要爱其身更要爱其人,共同面对所有的困
难,将这同心圆越做越大。
爱之链,让我们携手共进,传递美好。
《礼记•礼运》曾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说法,从古至今,无论遇到战争还是危
机,我们总能看到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中国亚丁湾和索马里护航编队支援非洲各国,维护和
平;日本、巴基斯坦在疫情的紧急关头,给中国送来物资;各国人民互帮互助,形成一条爱
之链。每个国家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互助也是其中一项。面临着
重大的突发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肩负起重任,每个人都应怀有一颗爱之心去帮助在痛
苦中挣扎的人。如同著名小说《爱之链》中所描述的一般,将美好的接力棒不断地传递下去,
- 24 -
这样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它会洋溢着温暖。而你我便是守护笑容的重要一环,让我们携手
共进,传递着爱之链。
新时代领路人说道:“这样的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密
不可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你我都身处其中。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
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一同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连成同心圆。这个同心圆,亦是爱之链,更是国之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如何“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
件”,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
意作文。
【审题】从材料的内容来看,材料一指向个人层面,可以理解为,个人与集体祸福与共,每
个人都要控制私欲,尽力承担公众事务。材料二指向自然生态层面,人与自然休戚相关,人
们要共同应对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守护我们的家园。材料三主要指向国际层面,国与国之间,
是合作共赢而非相互敌对的关系,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国家之间要互通信息,守望相助。
整体立意时,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出发,从材料给出的不同角度来分析人
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荣辱与共,福祸相依。在灾难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以此呼吁各国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本题要求考生就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思考,给《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
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题达成共识。这里包含三大任务指令:一是内
容指令——必须联系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来写自己的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或方案;二是体式指令——给《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一定要了解该报的办报宗旨与接稿
偏好,写作时必须使用符合“投稿”和“呼吁”这一双重情境的得体语言和言说方式;三是
对象指令——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题达成共识,言说对象为“世界
各国”,而不是编辑部的编辑。三大指令不能混淆,且在行文中要一一落实。
本题要求考生站在全球的高度,结合流浪地球和全球抗击疫情的事实,充分认识到应对重大
突发事件,需要凝聚世界共识和人类力量,充分体现当代青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
下展现出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发展意识,同时应告诫青年学子:面对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
- 25 -
全问题带来的考验,人类命运愈发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愈发凸显出其现实意义
和时代价值。
参考立意:
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建人类美好家园;把孤岛连成大陆,把地球变成村庄;守望相助,共
克时艰——写给各国政府首脑的倡议书;同在一片屋檐下,正是共担风雨时;携手栉风沐雨,
共看明月一乡;本是同舟共济时,岂能各扫门前雪等。
行文结构:
巧用比喻拟题,如“孤岛连成大陆,携手共迎未来”。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面对纷繁
杂乱的世界局势,各国应共行艰难曲折之路,携手共进”。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
孤岛连成大陆,需要我们珍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携手迎接未来,需要我们满怀希望,却负
重前行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退群利己非长久,携手共进乃正道”“只有
我们深悟命运共同体的真义,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将孤岛连成大陆,才能共享未来的黎
明”等。
素材:
1.当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内目睹燃烧的亚马逊雨林,他看到的是地球母亲的哭泣;当人类疫
情爆发而居家隔离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全球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任
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唯有将一个个孤岛连成大陆,方可在携手共进中迎来美好的
未来。
2.何为携手共进?古有《礼记》提出“天下为公”,强调私己不如济世;今有热门影片《流
浪地球》感叹每一个灾难,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以我观之,若只顾个人需求,以致“小我”
横行,哪来大道之行的康庄盛世?若不相向而行,拒绝强力合作,哪来命运共同体的牢不可
破?故曰:面对纷繁杂乱的世界局势,各国应深谙休戚与共之道,共行艰难曲折之路,方可
谓真正的携手共进。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在《离骚》的古雅声韵中,各国已携手同行百年。
我们为奥运五环的闪光照亮紫禁城而备受鼓舞,亦因巴黎圣母院的尖塔被大火吞噬而伤心流
泪,我们称抗击疫情的医护者为英雄,亦把“9•11”救援前线的纽约消防局视为楷模。正是
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催促着各国放下矛盾与分歧,感召着不同信仰汇聚成河,共同涌向人
类大同的一泻汪洋!
4.携手迎接未来,需要我们满怀希望,却负重前行。“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无数仁人志士满怀“欲回天地”之志,更
- 26 -
有“相信未来”的希望。诚然,当代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大,悲观情绪横行,保护主义抬头,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依旧在逆风之中高奏凯歌,在狂浪暗礁间中流击
水,不仅稳住本国疫情,更向弱者伸出援手。所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我与你就行驶
在前往未来的航线上。
5.试想,风浪再高,雷雨再大,固然可以吞噬孤岛,但当乌云散去,连片的大陆之上依旧会
鸟语花香。所以请允许我奉劝个别国家:退群利己非长久,携手共进乃正道!
6.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
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
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
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
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
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
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
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
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
空间。
- 27 -
相关文档
-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2021-06-0622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2021-06-0516页
- 安徽蚌埠市教师2020届高三仿真模拟2021-06-0521页
- 【语文】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1-06-0514页
- 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仿2021-06-0527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2021-06-0515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2021-06-0515页
-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0届高2021-06-0414页
-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27页
-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仿真2021-06-0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