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50 KB
  • 2021-06-16 发布

人教A版高中数学3-2-2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3.2.2(1)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找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初步体会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 程和方法,体会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 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运用函数思想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问题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的处理实际问题. 难点 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问题. 一、新课引入: 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大数学家孙子在《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的一道题:“今有雏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问雏兔各几何?”这四句的意思就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 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你有什么更 好的方法? 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分析解答:介绍孙子的大胆解法: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和兔就变成了“独脚鸡”和“双脚 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脚的数量与它们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数,即:47-35=12;鸡数就是:35-12=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 用方程的思想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例 1(课本 P102 例 3).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 写出速度 v 关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 2) 写出汽车行驶路程 y 关于时间 t 的函数关系式,并作图象; 3)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关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含义; 4) 假设这辆汽车的里程表在汽车行驶这段路程前的读数为 2004km,试建立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时汽车里程表读数 s 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相应的图象. 0 1 2 3 4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探索: 1)将图中的阴影部分隐去,得到的图象什么意义? 2)图中每一个矩形的面积的意义是什么? 3)汽车的行驶里程与里程表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关于时间的函数图象又有何关系? 本例所涉及的数学模型是确定的,需要我们利用问题中的数据及其蕴含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此题的主要意 图是让学生用函数模型(分段函数)刻画实际问题. v (km/h) t(h) (1)获得路程关于时间变化的函数解析式:               .54,2299)4(65 43,2224)3(75 32,2134)2(90 21,2054)1(80 10,200450 tt tt tt tt tt s (2)根据解析式画出汽车行驶路程关于时间变化的图象. 例 2(课本 P103 例 4).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有效控制人 口增长提供依据.早在 1798,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 rteyy 0 其中t 表示经过的时间, 0y 表示t =0 时的人口数, r 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下表是 1950~1959 年我国的人口数据资料:(单位:万人) 年份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人数 55196 56300 57482 58796 60266 年份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人数 61456 62828 64563 65994 67207 1)如果以各年人口增长率的平均值作为我国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率(精确到 0.0001),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 建立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并检验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 2)如果按表中的增长趋势,大约在哪一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 13 亿? 探索: 1) 本例中所涉及的数量有哪些? 2) 描述所涉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函数模型是否是确定的,确定这种模型需要几个因素? 3) 根据表中数据如何确定函数模型? 4) 对于所确定的函数模型怎样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函数模型又应作出如何评价? 如何根据所确定函数模型具体预测我国某个时期的人口数,实质是何种计算方法? 本例中,数学模型 neyy 0 是指数型函数模型,它由 0y 与 r 两个参数决定,而 0y 与 r 的值不难得到.本题意 在让学生验证问题中的数据与所提供的数学模型是否吻合,并用数学模型解释实际问题,并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这也是此题的难点.借助计算器做出函数图象,比较与实际的吻合度. 课堂练习(课本 P104 练习 NO:1;2) 例 3:某公司生产一种电子仪器的固定成本为 20 000 元,每生产一台仪器需增加投入 100 元,已知总收益满足函 数: R(x)= 400x-1 2 x2 (0≤x≤400) 80 000 (x>400) .其中 x 是仪器的月产量. (1)将利润表示为月产量的函数 f(x); (2)当月产量为何值时,公司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元?(总收益=总成本+利润) 分析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总成本=固定成本+100x;②收益函数为一分段函数. 解答本题可由已知总收益=总成本+利润,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由于 R(x)为分段函数,所以 f(x)也要分段 求出,将问题转化为分段函数求最值问题. 解 (1)设每月产量为 x 台,则总成本为 20 000+100x, 从而 f(x)= -1 2 x2+300x-20 000 (0≤x≤400) 60 000-100x (x>400) . (2)当 0≤x≤400 时,f(x)=-1 2 (x-300)2+25 000, ∴当 x=300 时,有最大值 25 000; 当 x>400 时,f(x)=60 000-100x 是减函数, f(x)<60 000-100×400<25 000. ∴当 x=300 时,f(x)的最大值为 25 000. ∴每月生产 300 台仪器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 25 000 元. 点评 在函数应用题中,已知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依据,像此题中的利润=总收益-总成本,又如“销售额=销 售价格×销售数量”等.像几何中的面积、体积公式,物理学中的一些公式等,也常用来构造函数关系. 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 四、布置作业: A 组: 1. 一个高为 H,盛水量为 V0 的水瓶的轴截面如图所示,现以均匀速度往水瓶中灌水,直到灌满为止,如果水深 h 时 水的体积为 V,则函数 V=f(h)的图象大致是( ) 答案 D 解析 考察相同的Δh 内ΔV 的大小比较. 2 用清水洗衣服,若每次能洗去污垢的3 4 ,要使存留的污垢不超过 1%,则至少要洗的次数是( ) A.3 B.4 C.5 D.6 答案 B 解析 设至少要洗 x 次,则 1-3 4 x≤ 1 100 , ∴x≥ 1 lg 2 ≈3.32,因此至少要洗 4 次. 3(课本 P107 习题 3.2 A 组 NO:2) 4(课本 P107 习题 3.2 A 组 NO:3) 5(课本 P107 习题 3.2 A 组 NO:4)(只列出总造价的表达式,并化简即可) 6 燕子每年秋天都要从北方飞向南方过冬,研究燕子的科学家发现,两岁燕子的飞行速度可以表示为函数 v=5log2 Q 10 , 单位是 m/s,其中 Q 表示燕子的耗氧量. (1)计算:燕子静止时的耗氧量是多少个单位? (2)当一只燕子的耗氧量是 80 个单位时,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分析 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 ①已知飞行速度是耗氧量的函数; ②第(1)问知 v,求 Q;第(2)问知 Q,求 v.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给变量赋值. 解 (1)由题知,当燕子静止时,它的速度 v=0,代入题给公式可得:0=5log2 Q 10 ,解得 Q=10. 即燕子静止时的耗氧量是 10 个单位. (2)将耗氧量 Q=80 代入题给公式得: v=5log2 80 10 =5log28=15 (m/s). 即当一只燕子的耗氧量是 80 个单位时, 它的飞行速度为 15 m/s. 点评 直接以对数函数为模型的应用问题不是很多.此类问题一般是先给出对数函数模型,利用对数运算性质求 解. B 组: 1、(课本 P107 习题 3.2 B 组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