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1-06-16 发布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过关检测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区别,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第 1 页 /共 8 页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过关检测 ——决胜高考 数学基本公式、概念全掌握 第一部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子集个数: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 个子集,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子集, 有 个非空真子集 2.常见数集:自然数集: ; 正整数集: 或 ;整数集: ;有理数集: ; 实数集: 3.空集: 是任何集合的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 4.元素特点: 、 、 确定性 5.集合的的运算: 集运算、 集运算、 集运算 6.四种命题:原命题:若 p ,则 q ;逆命题:若 ,则 ;否命题:若 ,则 ;逆否 命题:若 ,则 ; 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 ;原命题与否命题、逆命 题与逆否命题互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互为 。互为逆否的命题 7.充要条件的判断: p q , p 是 q 的 条件; p q , q 是 p 的 条件; p q , ,p q互为 条件;若命题 p 对应集合 A ,命题q 对应集合 B ,则 p q 等 价于 , p q 等价于 注意区分:“甲是乙的充分条件(甲乙)”与“甲的充分条件是乙(乙甲)”; 8.逻辑联结词:或命题: p q , ,p q有一为真即为 , ,p q均为假时才为 ; 且命题: p q , ,p q均为真时才为 , ,p q有一为假即为 ; 非命题: p 和 p 为一真一假两个互为对立的命题 9.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 p: )(, xpMx ;全称命题 p的否定 p: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 p: )(, xpMx ;特称命题 p的否定 p: ; 第二部分:函数与导数及其应用 1.函数的定义域:分母 0;偶次被开方数 0;0 次幂的底数 0 ; 对数函数的真数 0;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底数 0 且 1 2.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 、值域是各段值域的 3.函数的单调性:设 1x , 2 [ , ]x a b ,且 1 2x x ,那么: (1) 1 2 1 2( )[ ( ) ( )] 0x x f x f x     1 2 1 2 ( ) ( ) 0 ( ) , f x f x f x a b x x     在 上是 函数; (2) 1 2 1 2( )[ ( ) ( )] 0x x f x f x     1 2 1 2 ( ) ( ) 0 ( ) , f x f x f x a b x x     在 上是 函数; (3)如果 0)(  xf ,则 )(xf 为 函数; 0)(  xf ,则 )(xf 为 函数; (4)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根据“同 异 ”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 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 ⑵ )(xf 是 函数 )()( xfxf  ; )(xf 是 函数 )()( xfxf  . ⑶奇函数 )(xf 在 0处有定义,则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 的单调性,偶函数有 的单调性 ⑸偶函数图象关于 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坐标 对称 5.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有关的结论:(约定 a>0) (1) )()( axfxf  ,则 )(xf 的周期 T= ; (2) )()( xfaxf  ,或 )0)(( )( 1 )(  xf xf axf ,或 1 ( ) ( ) f x a f x    ( ( ) 0)f x  , 则 )(xf 的周期 T= (3) )()( axfaxf  或 )0)(()2(  axfaxf  )(xf 的周期为 (4) ( ) ( )f x m f x n    )(xf 的周期为 6.函数的对称性: ① ( )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 ( )f a x f a x    (2 ) ( )f a x f x   ; ② ( )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 ( )f a x f b x    ( ) ( )f a b x f x    ; ③ ( )y f x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 ( ) ( )f a x f b x     ④ * ( )y f x 的图象关于点 ( , ) 2 a b c  对称 ( ) 2 ( )f a x c f b x     你流的汗水会折射出你的光芒! 2 7.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 (1) m na  ________( 0, ,a m n N   ,且 1n  ). (2) 1 1 m n m n m n a a a    ( 0, ,a m n N   ,且 1n  ). (3) ( )nn a a . (4)当 n 为奇数时, n na a ;当n 为偶数时, , 0 | | , 0 n n a a a a a a       . 8.指数性质: (1) pa  _____ ; (2) 0a _____( 0a  ); (3) mna  _______ (4) r sa a  ________ ; (5) m na  ________ ; 9.指数函数(如右图): (1) ( 1)xy a a 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_____函数; (2) (____________)xy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减函数. 注: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定点______________. 10.对数运算规律: (1)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loga N b  ____________ ( 0, 1, 0)a a N   . (2)对数恒等式: log 1a  , loga a  , log b a a  . lg 2+ lg5  , lne = (3)对数的运算性质: ①加法: log loga aM N  ②减法: loga M N  ③数乘: log ( )n a M n R  ④恒等式: loga N a  ⑤ log m n a b  ⑥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11.对数函数(如右图): (1) log ( 1)ay x a 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 log (0 1)ay x a  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 注: 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__________. 12.反函数:函数 xy a 的反函数是____________,函数 logay x 的反函数是____________. 13.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cbxaxy  2 (a≠0)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坐标是 判别式 acb 42  ; 0 时,图像与 x 轴有 个交点; 0 时,图像与 x 轴有 个交点; 0 时,图像与 x 轴没有交点; 14. 韦达定理: 若 1 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 )0(02  acbxax 的两个根,则: 1 2x x = , 1 2x x = . 15.零点存在定理:若 ( )y f x 在[a,b]上满足 , 则 ( )y f x 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16.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 '( )C  ;② '( nx ) ; '(nx ) ③ '(sin x ) ; ④ '(cos x ) ;⑤ '( xe ) ; ⑥ '(ln x ) ; ⑦ '( xa ) ; ⑧ ' (logx) . 17.导数运算法则:    f x g x    (1) ;     2 f x g x       ( ) . 18.曲线的切线方程:函数 )(xfy  在点 0x 处的导数是曲线 )(xfy  在 ))(,( 00 xfxP 处的切线 的斜率为 )( 0xf 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 第三部分: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角度制与弧度制互化: 360°= rad,180°= rad,1°= ≈ rad,1rad= ≈ 2.若扇形的圆心角为 ( ) 为弧度制 ,半径为 r ,弧长为 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 l  ,C  ,S= = . 01 1 y=ax o y x 01 1 y=logax o y x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区别,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第 3 页 /共 8 页 3.三角函数定义式:角 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P ),( yx ,设 rOP || 则 sin  ,cos  , tan  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 (2)商数关系 . (3)三角不等式: ①sin cos sin cosx x x x 与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 (0, ) 2 x   ,则sin cos 1x x  . ③若 ( ) 2 x   , ,则sin cos 1x x  ④ | sin | | cos | 1x x  . 5.函数的诱导公式:[口诀: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   1 sin 2 sink    , , .(k∈Z) (2) , ,  tan tan    . (3) , ,  tan tan    . (4) , ,  tan tan     .  5 sin cos 2           , . (6) , cos sin 2            . 6.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角α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角α的 弧度数 Sinα Cosα tanα 7.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8.几个常见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 xy sin 与 xy cos 的周期为 . ② )sin(   xy 或 )cos(   xy ( 0 )的周期为 . ③ 2 tan x y  的周期为 . ④ xy cos 的周期为 siny x cosy x tany x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周期 奇偶性 单调性 对称性 你流的汗水会折射出你的光芒! 4 9.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 1 cos   () ;  2 cos   () ;  3 sin   () ;  4 sin   () ;  5 tan   () ;  6 tan   () . 10.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  cos2  = = tan 2  2cos  降次公式: , 2sin   , sin cos   11.引入辅助角公式: sin cosa b   . (其中,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 ( , )a b 所在的象限决定, tan b a   ). 12. 正弦定理: . ( R 是 ABC 外接圆直径) 注 : ① CBAcba sin:sin:sin::  ; ② CRcBRbARa sin2,sin2,sin2  ; ③ CBA cba C c B b A a sinsinsinsinsinsin    13. 余弦定理:  .(逆定理) (以 A 角和其对边来表示) 14. 三角形面积公式: ABCS  = = . (用边与角的正弦值来表示) 三角形面积导出公式: ABCS  ( r 为 ABC 内切圆半径)= ( R 外接圆半径) 15. 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r= 外接圆直径 2R= = = 第四部分:平面向量、数列与不等式 1. 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 设 A 1 1( , )x y ,B 2 2( , )x y ,则 ___________.AB OB OA   设 1 1( , )a x y , 2 2( , )b x y ;( 0b  ) ▲ 1/2 y x y=|cos2x+1/2|图象 = ;a b = ; a = . a b  (定义公式)= (坐标公式). 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 = (坐标公式) a b  (一般表示)  (坐标表示) . a ∥b  (一般表示) (坐标表示). cos 夹角公式: = (坐标公式). 2.若G 为 ABC 的重心,则 = 0 ; 且 G 点坐标为 ( , ) 3.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P,A,B三点共线 (1 )OP xOA x OB   4.三角形的四心 重心:三角形三条 交点. 外心:三角形三边 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 相交于一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 的相交于一点. 5. 数列{ na }中 na 与 nS 的关系 na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6. 数列相关知识 ★1.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1) na  _______________ ,其中 1a 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na 为末项. (2)推广: na  _______________ 前 n项和: n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 1a 为首项,n为项数, na 为末项. 常用性质:(1)若 m+n=p+q ,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 ; 注:若 ,m n pa a a是 的等差中项,则有 2 m n pa a a  n,m,p成等差数列.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区别,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第 5 页 /共 8 页 (2)若 na 、 nb 为等差数列,则 n na b 为等差数列. (3) na 为等差数列, nS 为其前 n项和,则 2 3 2, ,m m m m mS S S S S  也成等差数列. (4) , , 0p q p qa q a p a   则 ; ★2.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 ________ .na  ,其中 1a 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 (2)推广: _________ .na  前 n 项和: __________ ________.nS   常用性质:(1)若 m+n=p+q,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若 ,m n pa a a是 的等比中项,则有 2 m n pa a a   n、m、p成等比. (2)若 na 、 nb 为等比数列,则 n na b 为等比数列. 7.常见数列的和: ①1+2+3+……+n= ②12+22+32+……+n2= ③13+23+33+……+n3= 8.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 0 0 0 二次函数 cbxaxy  2 ( 0a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 的根0 02   a cbxax 的解集)0( 02   a cbxax 的解集)0( 02   a cbxax 9. 重要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若 0, 0a b  则  ; 11.极值定理:已知 yx, 都是正数,则有: (1)如果积 xy是定值 p ,那么当 yx  时和 yx 有最小值 ; (2)如果和 yx 是定值 s ,那么当 yx  时积 xy有最大值 . 12.均值不等式链: 如果 a,b 都是正数,那么 (当仅当 a=b 时取等号) 即: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b 为正数) 特别地, 2 2 2( ) 2 2 a b a b ab     (当 a = b 时, 2 2 2( ) 2 2 a b a b ab     ) ),,,( 33 2222 时取等cbaRcba cbacba          幂平均不等式: 2 21 22 2 2 1 )...( 1 ... nn aaa n aaa  13.均值定理:已知 yx, 都是正数,则有 (1)已知 , , ,a b x y R ,若 1ax by  则有 21 1 1 1 ( )( ) 2 ( ) by ax ax by a b a b ab a b x y x y x y              . (2)已知 , , ,a b x y R ,若 1 a b x y   则有 2( )( ) 2 ( ) a b ay bx x y x y a b a b ab a b x y x y              你流的汗水会折射出你的光芒! 6 第五部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 1. 三视图与直观图: 原图形与直观图面积之比为 2. 常见几何体表面积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 S= 圆锥的表面积 S= 圆台的表面积 S= 球的表面积 S= 3.常见几何体体积公式: 柱体的体积 V= 锥体的体积 V= 台体的体积 V= 球体的体积 V= 4. 常见空间几何体的有关结论: ⑴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 , 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 ;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 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 . ⑵长方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 a ,b,c,则体对角线长为 ,全面 积为 ,体积 V= ⑶正方体的棱长为 a,则体对角线长为 ,全面积为 ,体积 V= ⑷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长方体的 长. 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正方体的 ,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正方体的 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正方体的体 长. ⑸正四面体的性质:设棱长为 a ,则正四面体的: ① 高: ;②对棱间距离: ;③内切球半径: ;④外接球半径: 5.立体几何常用的六个定理(三种语言) (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3)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5)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 (6)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6.直线的斜率: k = = ( 为直线的倾斜角, 1 1( , )A x y 、 2 2( , )B x y 为直线上的两点) 7.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直线 l 过点 1 1 1( , )P x y ,且斜率为 k ).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b 为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 1 1 1( , )P x y 、 2 2 2( , )P x y 1 2x x , 1 2y y ).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a 、b 分别为直线在 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 0,0  ba ).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0Ax By C   (其中 A、B不同时为 0). 直线 0Ax By C   的法向量: ( , )l A B  ,方向向量: ( , )l B A 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若 1 1 1:l y k x b  , 2 2 2:l y k x b  ,则: ① 1l ∥ 2l  且 ; . (2)若 1 1 1 1: 0l A x B y C   , 2 2 2 2: 0l A x B y C   ,则: ① 1l ∥ 2l  且 ;②. 1 2l l  . 9.距离公式: (1)点 1 1 1( , )P x y , 2 2 2( , )P x y 之间的距离: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区别,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第 7 页 /共 8 页 (2)点 0 0( , )P x y 到直线 0Ax By C   的距离: (3)平行线间的距离: 1 0Ax By C   与 2 0Ax By C   的距离: 10.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 )0422  FED (3)圆的参数方程: 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与半径 R 的大小关系 (1)当 时,直线和圆 (有两个交点); (2)当 时,直线和圆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3)当 时,直线和圆 (无交点); 1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圆心距 d 与两圆半径和 1 2R R ,半径差 1 2R R ( 1 2R R )的大小 关系: (1)当 时,两圆 ,有 4 条公切线; (2)当 时,两圆 ,有 3 条公切线; (3)当 时,两圆 ,有 2 条公切线; (4)当 时,两圆 ,有 1 条公切线; (5)当 时,两圆 ,没有公切线; 13.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AB|= (d 为直线的距离 r 为半径) 若 1 1 2 2 1 2( , ), ( , )( )A x y B x y y y ,则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为: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两圆 2 2 2 2 1 1 1 2 2 20 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        与 , 则这两个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椭圆的定义: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21 FF、 的距离和等于常数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 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222 cba  ) (2)标准方程:焦点在 x轴上: ;焦点在 y 轴上: . (3)椭圆问题隐含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双曲线的定义: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21 F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的点的轨迹叫 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焦距.( 222 abc  ) (2)标准方程:焦点在 x轴上: ;焦点在 y 轴上: . (3)双曲线问题隐含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抛物线的定义: (1)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 l (点F 不在 l 上)的距离的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 曲线.这个定点是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是抛物线的准线. (2)标准方程:焦点在 x轴上: ;焦点在 y 轴上: . (3)抛物线问题隐含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离心率:e= (椭圆的离心率 (0,1) ,双曲线的离心率 ,抛物线的离心 率 ) 18.双曲线的渐近线: 2 2 2 2 1 x y a b   ( 0a  , 0b  )的渐近线方程为 ,且与 2 2 2 2 1 x y a b   具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2 2 2 2 x y a b   . 19.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 倾斜角为  的直线过抛物线 2 2y px 的焦点 F 且与抛物线交于 1 1( , )A x y 2 2( , )B x y 两点 ( 1 0y  ): |AF|= |BF|= |AB|= = x1x2= y1y2= 1 |AF| + 1 |BF| = 20.焦点三角形的面积:(1)椭圆:S= ;(2)双曲线:S= ( 1 2F PF   ) 21.几何距离: (1)椭圆双曲线特有距离:①长轴(实轴): ; ②短轴(虚轴): ; ③焦距: . (2)通径长:①椭圆、双曲线: ; ②抛物线: . 22.直线被曲线所截得的弦长公式:若弦端点为 A ),(),,( 2211 yxByx ,则 |AB|= = = 23. 中点弦问题: 椭圆:kABkOP= 双曲线:kABkOP= 第六部分:统计与概率 1.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⑴样本平均数x= ; ⑵样本方差;S2= ; ⑶样本标准差 S= . 你流的汗水会折射出你的光芒! 8 2.概率公式: ⑴互斥事件:_________________;对立事件:_________________: 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P(A+B)= ⑵古典概型:基本事件的总数数为 N ,随机事件 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M ,则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P(A)= ⑶几何概型: 等)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 积等)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AP )( 3.回归分析 (1)判断两个变量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可以用散点图; (2)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其中 b 为斜率,a 纵截距 1 1 2 2 2 1 1 ( )( ) ,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y nx y x x y y b a y bx x nx x x                  (3)相关系数的理解; 4.独立性检验:判断两个变量的依赖关系 P(K2 ≥k)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 0.005 0.001 k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2 2 ( ) ( )( )( )(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    第七部分:复数 1. 复数的基本概念: z a bi  (a,b R ) (1)实部: ;虚部: ; 虚数单位:i2= (2)模:|z|= = (3)共轭复数:- z = (4)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 (5)复数相等:a+bi=c+di(a,b,c,d∈R) 2. 复数的基本运算: (1)加减法:(a+bi)+(c+di)= (a+bi)-(c+di)= (2)乘法:(a+bi)×(c+di)= (3)除法:(a+bi)÷(c+di)= 注:对虚数单位 i ,有 1 , ,1, 4342414   nnnn iiiiii . 第八部分:选修部分(极参与不等式) 1. 极坐标→直角坐标 cos sin x y        直角坐标→极坐标 2 2 tan ( 0) x y y x x           2. 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 常见曲线 的普通方 程与参数 方程 普通方程 参数方程 直线 过点 0 0( , )x y 倾斜角为 0 0tan ( )y y x x   或者 0x x ( t 为参数) 圆 2 2 2 0 0( ) ( )x x y y r    (为参数) 椭圆 1 2 2 2 2  b y a x (a>b>0) (为参数) 双曲线 1 2 2 2 2  b y a x (a>0,b>0) (为参数) 抛物线 2 2y px (p>0) ( t 为参数) 3.不等式 | | ( 0, 0)ax b c a c    的可转化为 不等式 | | ( 0, 0)ax b c a c    的可转化为 4.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柯西不等式: .(当且仅当 ad=bc 时取等号) 5.解 | | | |x a x b c    型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 | | | |x a x b   最值得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 | | | |ax b cx d   最值得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