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48 KB
  • 2021-06-16 发布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课时训练:第二章 章末复习课2 word版含答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章末复习课 课时目标 1.掌握向量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2.理解共线向量的含义、几何表示及坐标表 示的条件.3.掌握数量积的含义、坐标形式及其应用. 知识结构 一、选择题 1.若向量 a=(1,2),b=(-3,4),则(a·b)(a+b)等于( ) A.20 B.(-10,30) C.54 D.(-8,24) 2.已知平面向量 a=(1,-3),b=(4,-2),λa+b 与 a 垂直,则λ等于( ) A.-1 B.1 C.-2 D.2 3.已知 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 BC 边的中点,且 2OA→ +OB→ +OC→ =0,那么( ) A. AO→ =OD→ B. AO→ =2OD→ C. AO→ =3OD→ D.2AO→ =OD→ 4.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C→=(1,2),BD→ =(-3,2),则AD→ ·AC→等于( ) A.-3 B.-2 C.2 D.3 5.若向量 a 与 b 不共线,a·b≠0,且 c=a- a·a a·b b,则向量 a 与 c 的夹角为( ) A.0 B.π 6 C.π 3 D.π 2 6.在△ABC 中,M 是 BC 的中点,AM=1,点 P 在 AM 上且满足AP→=2PM→ ,则AP→·(PB→+PC→) 等于( ) A.4 9 B.4 3 C.-4 3 D.-4 9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二、填空题 7.过点 A(2,3)且垂直于向量 a=(2,1)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 8.已知向量 a,b 满足|a|=1,|b|=2,a 与 b 的夹角为 60°,则 b 在 a 上的投影是______. 9.设向量 a=(1,2),b=(2,3).若向量λa+b 与向量 c=(-4,-7)共线,则λ=________. 10.已知平面向量α、β,|α|=1,|β|=2,α⊥(α-2β),则|2α+β|的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1.已知 A(1,-2)、B(2,1)、C(3,2)和 D(-2,3),以AB→、AC→为一组基底来表示AD→ +BD→ +CD→ . 12.设 a,b 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t∈R. (1)若 a 与 b 起点相同,t 为何值时 a,tb,1 3(a+b)三向量的终点在一直线上? (2)若|a|=|b|且 a 与 b 夹角为 60°,那么 t 为何值时,|a-tb|的值最小? 能力提升 13.已知点 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 OA→ 2+BC→ 2=OB→ 2+CA→ 2=OC→ 2+AB→ 2,则 O 一定 是△ABC 的( ) A.外心 B.内心 C.垂心 D.重心 14. 如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OA→ 、OB→ 、OC→ ,其中OA→ 与OB→ 的夹角为 120°,OA→ 与OC→ 的夹角为 30°,且|OA→ |=|OB→ |=1,|OC→ |=2 3.若OC→ =λOA→ +μOB→ (λ,μ∈R),求实数λ、μ的值. 1.由于向量有几何法和坐标法两种表示方法,它的运算也因为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而有 两种方式,因此向量问题的解决,理论上讲总共有两个途径即基于几何表示的几何法和基于 坐标表示的代数法,在具体做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2.向量是一个有“形”的几何量,因此,在研究向量的有关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图形进行 分析判断求解,这是研究平面向量最重要的方法与技巧. 章末复习课 答案 作业设计 1.B [a·b=-3+8=5,a+b=(-2,6), ∴(a·b)(a+b)=5×(-2,6)=(-10,30).故选 B.] 2.A [(λa+b)·a=0,∴λa2+a·b=0. ∴10λ+10=0,∴λ=-1.故选 A.] 3.A [由题意 D 是 BC 边的中点, 所以有OB→ +OC→ =2OD→ , 所以 2OA→ +OB→ +OC→ =2OA→ +2OD→ =2(OA→ +OD→ )=0⇒OA→ +OD→ =0⇒AO→ =OD→ .] 4.D [AC→=AB→+AD→ =(1,2),BD→ =AD→ -AB→=(-3,2),解得AD→ =(-1,2),∴AD→ ·AC→=(- 1,2)·(1,2)=3.故选 D.] 5.D [∵a·c=a· a- a·a a·b b =a·a- a·a a·b ·(a·b)=0,∴〈a,c〉=π 2.] 6.A [易知 P 为△ABC 的重心,则PB→+PC→=-PA→=AP→,故AP→·(PB→+PC→)=AP→ 2=4 9 ,故选 A.] 7.2x+y-7=0 解析 设直线上任一点 P(x,y),则AP→=(x-2,y-3). 由AP→·a=2(x-2)+(y-3)=0,得 2x+y-7=0. 8.1 解析 b 在 a 上的投影为|b|cos θ=2×cos 60°=1. 9.2 解析 λa+b=(λ+2,2λ+3)与 c=(-4,-7)共线, ∴(λ+2)(-7)-(2λ+3)(-4)=0,得λ=2. 10. 10 解析 由α⊥(α-2β)得α·(α-2β)=0,∴α2-2α·β=0.又∵|α|=1,∴α·β=1 2.又∵|β|=2, ∴|2α+β|= 2α+β2= 4α2+4α·β+β2= 4+4×1 2 +4= 10. 11.解 ∵AB→=(1,3),AC→=(2,4),AD→ =(-3,5), BD→ =(-4,2),CD→ =(-5,1), ∴AD→ +BD→ +CD→ =(-3,5)+(-4,2)+(-5,1)=(-12,8). 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必存在唯一实数对 m,n 使得 AD→ +BD→ +CD→ =mAB→+nAC→, ∴(-12,8)=m(1,3)+n(2,4). ∴ -12=m+2n, 8=3m+4n. ,得 m=32,n=-22. ∴AD→ +BD→ +CD→ =32AB→-22AC→. 12.解 (1)设 a-tb=m[a-1 3(a+b)],m∈R, 化简得(2 3m-1)a=(m 3 -t)b, ∵a 与 b 不共线, ∴ 2 3m-1=0 m 3 -t=0 , ∴ m=3 2 , t=1 2. ∴t=1 2 时,a,tb,1 3(a+b)的终点在一直线上. (2)|a-tb|2=(a-tb)2=|a|2+t2|b|2-2t|a||b|cos 60°=(1+t2-t)|a|2. ∴当 t=1 2 时,|a-tb|有最小值 3 2 |a|. 13.C [由 OA→ 2+BC→ 2=OB→ 2+CA→ 2,得 OA→ 2+(OC→ -OB→ )2=OB→ 2+(OA→ -OC→ )2,得OC→ ·OB→ = OA→ ·OC→ .∴OC→ ·AB→=0,O 在边 AB 的高线上.同理 O 在边 AC 的高线上,即 O 为△ABC 的垂 心.故选 C.] 14.解 方法一 过点 C 分别作平行于 OB 的直线 CE 交直线 OA 于点 E,平行于 OA 的直线 CF 交直线 OB 于 点 F.如图所示. 在 Rt△OCE 中,|OE→ |= |OC→ | cos 30° =2 3 3 2 =4; |CE→|=|OC→ |·tan 30°=2 3× 3 3 =2,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OC→ =OE→ +OF→ =4OA→ +2OB→ , ∴λ=4,μ=2. 方法二 如图所示,以OA→ 所在直线为 x 轴,过 O 垂直于 OA 的直线为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B 点 在 x 轴的射影为 B′,C 点在 x 轴的射影为 C′. 易知,OC′=2 3cos 30°=3,CC′=OCsin 30°= 3,BB′=OBsin 60°= 3 2 , OB′=OBcos 60°=1 2 , ∴A 点坐标为(1,0),B 点坐标为 -1 2 , 3 2 , C 点坐标为(3, 3). ∵OC→ =λOA→ +μOB→ ∴ λ-1 2μ=3, 0·λ+ 3 2 μ= 3, ∴ λ=4 μ=2 . 方法三 ∵OC→ =λOA→ +μOB→ . ∴ OC→ ·OC→ =λOA→ +μOB→ ·OC→ OA→ ·OC→ =λOA→ +μOB→ ·OA→ , ∴ 2 3× 3 2 λ=12 λ-μ 2 =2 3× 3 2 ,解得λ=4,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