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3.50 KB
- 2021-06-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8课 函数建模问题(二)——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最新考纲]
内容
要求
A
B
C
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
1.仰角和俯角
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俯角.(如图①).
① ②
图281
2.方位角和方向角
(1)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等.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 )
(2)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 )
(3)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
(4)如图282,为了测量隧道口AB的长度,可测量数据a,b,γ进行计算.( )
图282
[答案] (1)× (2)× (3)√ (4)√
2.(教材改编)如图283,已知A,B两点分别在河的两岸,某测量者在点A所在的河岸边另选定一点C,测得AC=50 m,∠ACB=45°,∠CAB=105°,则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m.
图283
50 [因为∠ACB=45°,∠CAB=105°,所以∠B=30°.由正弦定理可知=,即=,解得AB=50 m.]
3.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________米.
[如图所示,山的高度MN=200米,塔高为AB,CN=MB=,AC===.所以塔高AB=200-=(米).]
4.如图284,为了研究钟表与三角函数的关系,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秒针尖位置P(x,y).若初始位置为P0,当秒针从P0(注:此时t=0)正常开始走时,那么点P的纵坐标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图284
y=sin [设点P的纵坐标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y=sin(ωt+φ).由题意可得,函数的初相位是.又函数周期是60(秒)且秒针按顺时针旋转,即T==60,所以|ω|=,即ω=-,所以y=sin.]
5.(教材改编)点P在直径AB=1的半圆上移动(如图285所示),过P作圆的切线PT且PT=1,∠PAB=α,则α=________时,四边形ABTP面积最大.
图285
[∵AB是圆的直径,∴∠APB=90°,
又AB=1,故PA=cos α,PB=sin α.
∴S四边形ABTP=S△PAB+S△TPB=sin αcosα+sin2α
=sin 2α+
=sin+.
∵α∈,-<2α-<,
∴当2α-=,即α=时 S四边形ABTP最大.]
测量问题
角度1 测量距离
如图286,A,B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B两点均不可到达,要测出AB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若测得CD= km,∠ADB=∠CDB=30°,∠ACD=60°,∠ACB=45°,求A,B两点间的距离.
图286
[解] 在△ADC中,CD=,∠ACD=60°,∠ADC=30°+30°=60°,
∴△ADC为正三角形,即AC=CD=.
在△BDC中,∠DBC=180°-30°-45°-60°=45°.
由正弦定理得,
=,
∴BC==.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AB2=+-2×××=,
∴AB=(km).
所以A,B的距离为km.
角度2 测量高度
如图287,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m.
图287
100 [由题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45°.
又AB=600 m,故由正弦定理得=,解得BC=300 m.
在Rt△BCD中,CD=BC·tan 30°=300×
=100(m).]
角度3 测量角度
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处(-1)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离A处2海里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同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多长时间? 【导学号:62172152】
[解] 设缉私船t小时后在D处追上走私船,则有CD=10t,BD=10t.
在△ABC中,AB=-1,AC=2,∠BAC=120°.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BC=
=,
由正弦定理,得sin∠ABC=sin∠BAC=×=,∴∠ABC=45°,因此BC与正北方向垂直.
于是∠CBD=120°.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BCD===,
∴∠BCD=30°,又=,
即=,得t=.∴当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小时.
[规律方法] 1.研究测量距离(高度)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2.测量角度问题应关注以下三点
(1)测量角度时,首先应明确方位角及方向角的含义.
(2)求角的大小时,先在三角形中求出其正弦或余弦值.
(3)在解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示意图,通过这一步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解题中也要注意体会正、余弦定理“联袂”使用的优点.
方案设计的问题
(2017·苏州期中)如图288,在海岸线l一侧C处有一个美丽的小岛,某旅游公司为方便游客,在l上设立了A,B两个报名点,满足A,B,C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为10 km.公司拟按以下思路运作:先将A,B两处游客分别乘车集中到AB之间的中转点D处(点D异于A,B两点),然后乘同一艘轮游轮前往C岛.据统计,每批游客A处需发车2辆,B处需发车4辆,每辆汽车每千米耗费2元,游轮每千米耗费12元.设∠CDA=α,每批游客从各自报名点到C岛所需运输成本为S元.
图288
(1)写出S关于α的函数表达式,并指出α的取值范围;
(2)问:中转点D距离A处多远时,S最小? 【导学号:62172153】
[解] (1)由题知在△ACD中,∠CAD=,∠CDA=α,AC=10,∠ACD=-α.
由正弦定理知==,
即CD=,AD=,
所以 S=4AD+8BD+12CD=12CD-4AD+80=+80
=20+60.
(2)S′=20,
令S′=0得cos α=.
当cos α>时,S′<0;当cos α<时,S′>0,
所以当cos α=时,S取得最小值,
此时sin α=,AD==5+,
所以中转点C距A处 km时,运输成本S最小.
[规律方法] 此类问题常以正、余弦定理为解题切入点,通过引入参变量“α”建立关于三角函数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借助最值工具(如: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导数或基本不等式)求解函数最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变式训练1] 如图289,两座建筑物AB,CD的底部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且均与水平面垂直,它们的高度分别是9 m和15 m,从建筑物AB的顶部A
看建筑物CD的视角∠CAD=45°.
图289
(1)求BC的长度;
(2)在线段BC上取一点P(点P与点B,C不重合),从点P看这两座建筑物的视角分别为∠APB=α,∠DPC=β,问点P在何处时,α+β最小?
[解] (1)作AE⊥CD,垂足E,则CE=9,DE=6,设BC=x,
则tan∠CAD=tan(∠CAE+∠DAE)===1,
化简得x2-15x-54=0,
解得x=18或x=-3(舍).
所以,BC的长度为18 m.
(2)设BP=t,则CP=18-t(00,f(t)是增函数,
所以,当t=15-27时,f(t)取得最小值,即tan(α+β)取得最小值,
因为-t2+18t-135<0恒成立,所以f(t)<0,
所以tan(α+β)<0,α+β∈,
因为y=tan x在上是增函数,所以当t=15-27时,α+β取得最小值.
答:当BP为(15-27)m时,α+β取得最小值.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如图2810,一个水轮的半径为4 m,水轮圆心O距离水面2 m,已知水轮逆时针旋转且每分钟转动5圈.如果当水轮上点P从水中浮现时(图中点P0)开始计算时间.
图2810
(1)将点P距离水面的高度z m表示为时间t s的函数,求其解析式;
(2)求点P第一次到达最高点时所需要的时间.
[解] (1)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略),设角φ是以Ox为始边,OP0为终边的角,OP每分钟内所转过的角为5×2π,OP每秒钟内所转过的角为=,
得z=4sin+2,
当t=0时,z=0,得sin φ=-,
即φ=-,故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z=4sin+2.
(2)令z=4sin+2=6,
得sin=1,
所以t-=,得t=4,
故点P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大约需要4 s.
[规律方法] 1.三角函数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已知的模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把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三角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其关键是合理建模.
2.建模的方法是认真审题,把问题提供的“条件”逐条地“翻译”成“数学语言”,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变式训练2] 某实验室一天的温度(单位:℃)随时间t(单位:h)的变化近似满足函数关系:f(t)=10-cost-sint,t∈[0,24).
(1)求实验室这一天的最大温差;
(2)若要求实验室温度不高于11 ℃,则在哪段时间实验室需要降温?
[解] (1)因为f(t)=10-2
=10-2sin,
又0≤t<24,
所以≤t+<,-1≤sin≤1.
当t=2时,sin=1;
当t=14时,sin=-1.
于是f(t)在[0,24)上取得最大值12,取得最小值8.
故实验室这一天最高温度为12 ℃,最低温度为8 ℃,最大温差为4 ℃.
(2)依题意,当f(t)>11时实验室需要降温.
由(1)得f(t)=10-2sin,
故有10-2sin>11,
即sin<-.
又0≤t<24,因此<t+<,即10<t<18.
故在10时至18时实验室需要降温.
[思想与方法]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两种情形
(1)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易错与防范]
1.“方位角”与“方向角”的区别: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一般是.
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出现错误.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八)
A组 基础达标
(建议用时:30分钟)
1.(2017·淮海中学模拟)如图2811,有一块半径为R的半圆形空地,开发商计划征地建一个矩形游泳池ABCD和其附属设施,附属设施占地形状是等腰△CDE,其中O为圆心,A,B在圆的直径上,C,D,E在圆周上.
图2811
(1)设∠BOC=θ,征地面积记为f(θ),求f(θ)的表达式;
(2)当θ为何值时,征地面积最大? 【导学号:62172154】
[解] (1)连结OE,OC,可得OE=R,OB=Rcos θ,BC=Rsin θ;θ∈.
∴f(θ)=2S梯形OBCE=R2(sin θcos θ+cos θ)θ∈.
(2)f′(θ)=-R2(2sin θ-1)(sin θ+1).
令f′(θ)=0,
∴sin θ+1=0(舍)或者sin θ=.
∵θ∈,
当θ∈时, f′(θ)>0;当θ∈时,f′(θ)<0,
∴当θ=时,f(θ)取得最大值.
答:θ=时,征地面积最大.
2. (2017·镇江期中)
广告公司为某游乐场设计某项设施的宣传画,根据该设施的外观,设计成的平面图由半径为2m的扇形AOB和三角区域BCO构成,其中C,O,A在一条直线上,∠ACB=,记该设施平面图的面积为S(x) m2,∠AOB=x rad,其中<x<π.
图2812
(1)写出S(x)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如何设计∠AOB,使得S(x)有最大值?
[解] (1)由已知可得∠CBO=x-,S扇形AOB=lr=2x,
在△BCO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所以CO=2(sin x-cos x),
从而S△CBO=BO·CO·sin∠BOC=2sin2x-2sin xcos x,
所以S(x)=2sin2x-2sin xcos x+2x=2sin x(sin x-cos x)+2x.
(2)S′(x)=2(sin 2x-cos 2x)+2=2sin+2,
由S′(x)=0,解得x=,
令S′(x)>0,解得<x<,所以增区间是;
令S′(x)<0,解得<x<π,所以减区间是;
所以S(x)在x=处取得最大值是2+ m2.
答:设计成∠AOB=时,该设施的平面图面积最大是2+ m2.
B组 能力提升
(建议用时:15分钟)
1.(2017·无锡期中)如图2813,某自行车手从O点出发,沿折线O-A-B-O匀速骑行,其中点A位于点O南偏东45°且与点O相距20千米.该车手于上午8点整到达点A,8点20分骑至点C,其中点C位于点O南偏东(45°-α)(其中sin α=,0°<α<90°)且与点O相距5千米(假设所有路面及观测点都在同一水平面上).
图2813
(1)求该自行车手的骑行速度;
(2)若点O正西方向27.5千米处有个气象观测站E,假定以点E为中心的3.5千米范围内有长时间的持续强降雨.试问:该自行车手会不会进入降雨区,并说明理由. 【导学号:62172155】
[解] (1)由题意知,OA=20,OC=5,∠AOC=α,sin α=.
由于0°<α<90°,所以cos α==.
由余弦定理,得AC==5.
所以该自行车手的行驶速度为=15(千米/小时).
(2)如图,设直线OE与AB相交于点M.在△AOC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OAC===,
从而sin∠OAC===.
在△AOM中,由正弦定理,得:
OM===20.
由于OE=27.5>20=OM,所以点M位于点O和点E之间,且ME=OE-OM=7.5.
过点E作EH⊥AB于点H,则EH为点E到直线AB的距离.
在Rt△EHM中,
EH=EM·sin∠EMH=EM·sin∠EMH=EM·sin(45°-∠OAC)=7.5×=<3.5.
所以该自行车手会进入降雨区.
2.(2017·启东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如图2814,某广场中间有一块边长为2百米的菱形状绿化区ABCD,其中BMN是半径为1百米的扇形,∠ABC=.管理部门欲在该地从M到D修建小路:在弧MN上选一点P(异于M,N两点),过点P修建与BC平行的小路PQ.问:点P选择在何处时,才能使得修建的小路与PQ及QD的总长最小?并说明理由.
图2814
[解] 连结BP,过P作PP1⊥BC垂足为P1,过Q作QQ1⊥BC垂足为Q1.
设∠PBP1=θ,=-θ
若0<θ<,在Rt△PBP1中,PP1=sin θ,BP1=cos θ,
若θ=,则PP1=sin θ,BP1=cos θ,
若<θ<,则PP1=sin θ,BP1=cos(π-θ)=-cos θ,
∴PQ=2-cos θ-sin θ.
在Rt△QBQ1中,
QQ1=PP1=sin θ,CQ1=sin θ,CQ=sin θ,
DQ=2-sin θ.
所以总路径长
f(θ)=-θ+4-cos θ-sin θ,
f′(θ)=sin θ-cos θ-1=2sin-1
令f′(θ)=0,得θ=.
当0<θ<时,f′(θ)<0,
当<θ<时,f′(θ)>0.
所以当θ=时,总路径最短.
答:当BP⊥BC时,总路径最短.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试题3_2导数的应2021-06-243页
-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第2部分 专题二 2021-06-245页
-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第1部分 专题一 2021-06-244页
-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试题12_1算法初步2021-06-244页
-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试题6_4数列求和2021-06-243页
-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第1部分 专题一 2021-06-245页
-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试题4_3三角函数2021-06-244页
-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第1部分 专题六 2021-06-244页
-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试题6_2等差数列2021-06-232页
-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试题7_1不等关系2021-06-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