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00 KB
- 2021-06-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备课资料
[备选例题]
【例1】下面的Venn图中反映的是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这五种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问集合A、B、C、D、E分别是哪种图形的集合?
图1-1-2-6
思路分析:结合Venn图,利用平面几何中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来确定.
解: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故A={四边形};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而菱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B={梯形},C={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菱形,故E={正方形},
即A={四边形},B={梯形},C={平行四边形},D={菱形},E={正方形}.
【例2】2006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山东赛区预赛,3设集合A={x||x|2-3|x|+2=0},B={x|(a-2)x=2},则满足BA的a的值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分析:由已知得A={x||x|=1或|x|=2}={-2,-1,1,2},集合B是关于x的方程(a-2)x=2的解集,
∵BA,∴B=或B≠.
当B=时,关于x的方程(a-2)x=2无解,∴a-2=0.
∴a=2.当B≠时,关于x的方程(a-2)x=2的解x=∈A,
∴=-2或=-1或=1或=2.
解得a=1或0或4或3,综上所得,a的值共有5个.
答案:D
【例3】2005天津高考,文1集合A={x|0≤x<3且x∈N}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A.16 B.8 C.7 D.4
分析:A={x|0≤x<3且x∈N}={0,1,2},则A的真子集有23-1=7个.
答案:C
【例4】已知集合A={x|1≤x≤3},B={x|(x-1)(x-a)=0},试判断集合B是不是集合A的子集?是否存在实数a使A=B成立?
解析:先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然后化简集合B,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此时应考虑a的取值是否为1,要使集合B成为集合A的子集,集合B的元素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必须在集合A对应的线段上,从而确定字母a的分类标准.
当a=1时,B={1},所以B是A的子集;当13时,B不是A的子集.综上可知,当1≤a≤3时,B是A的子集.
由于集合B最多只有两个元素,而集合A有无数个元素,故不存在实数a,使B=A.
点评:分类讨论思想,就是科学合理地划分类别,通过“各个击破”,再求整体解决(即先化整为零,再聚零为整)的策略思想.类别的划分必须满足互斥、无漏、最简的要求,探索划分的数量界限是分类讨论的关键.
[思考]
(1)空集中没有元素,怎么还是集合?
(2)符号“∈”和“”有什么区别?
剖析:(1)疑点是总是对空集这个概念迷惑不解,并产生怀疑的想法.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没有了解建立空集这个概念的背景,其突破方法是通过实例来体会.例如,根据集合元素的性质,方程的解能够组成集合,这个集合叫做方程的解集.对于=0,x2+4=0等方程来说,它们的解集中没有元素.也就是说确实存在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那么如何用数学符号来刻画没有元素的集合呢?为此引进了空集的概念,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这就是建立空集这个概念的背景.由此看出,空集的概念是一个规定.又例如,不等式|x|<0的解集也是不含任何元素,就称不等式|x|<0的解集是空集.
(2)难点是经常把这两个符号混淆,其突破方法是准确把握这两个符号的含义及其应用范围,并加以对比.符号∈只能适用于元素与集合之间,其左边只能写元素,其右边只能写集合,说明左边的元素属于右边的集合,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如-1∈Z,Z;符号只能适用于集合与集合之间,其左右两边都必须写集合,说明左边的集合是右边集合的子集,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如{1}{1,0},{x|x<0}.
(设计者:王立青)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三章 3_1_2用2021-06-248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九章直线平面2021-06-244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8章圆锥曲线方2021-06-244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一章 1_3_1 第2021-06-249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一章 1_1_3 第2021-06-248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五章(第21-23课2021-06-245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九章直线平面2021-06-246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三章(第12课时)2021-06-244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一章 章末检测2021-06-246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四章(第35课时)2021-06-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