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 MB
  • 2021-06-24 发布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卷(九)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届模拟09‎ 文科数学 测试范围:学科内综合.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复数满足(为虚数单位),则( )‎ A. 0 B. C. 2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复数的除法求出,由复数和共轭复数的关系进而可求出.‎ ‎【详解】解:注意到,则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共轭复数,考查了复数的运算.‎ ‎2.在数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数学家发现在数学中存在着神秘的“黑洞”现象.数学黑洞:无论怎样设值,在规定的处理法则下,最终都将得到固定的一个值,再也跳不出去,就像宇宙中的黑洞一样.目前已经发现的数字黑洞有“123黑洞”、“卡普雷卡尔黑洞”、“自恋性数字黑洞”等.定义:若一个位正整数的所有数位上数字的次方和等于这个数本身,则称这个数是自恋数.已知所有一位正整数的自恋数组成集合,集合,则的真子集个数为( )‎ A. 3 B. 4 C. 7 D. 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自恋数的定义,求出;用列举法表示出,求出交集后,由交集中元素个数,即可求出真子集个数.‎ ‎【详解】解:依题意,,‎ - 22 -‎ 故,故的真子集个数为7‎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运算,考查了真子集的涵义.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有 个,则其子集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有个.‎ ‎3.已知,则“”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以为条件,判断能否推出;反之以为条件,判断能否推出,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详解】解:由,得 即,,从而.以上推导过程均是可逆的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充分和必要条件.判断两个命题的关系时,通常分两步,若,则 是 的充分条件, 是的必要条件;反之,若则 是 的必要条件, 是的充分条件.‎ ‎4.用表示中的最大值,若,则的最小值为( )‎ A. 0 B. 1 C. 2 D.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令,求出分界点,结合函数的图像进行讨论,求出,进而可求最小值.‎ ‎【详解】解:可知当时,,此时.‎ - 22 -‎ 当时,可得,此时 当时,,此时.综上,‎ 可得当或时取得最小值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最值,考查了分段函数.求函数最值时,常用的方法有图像法,单调性法,导数法.对于分段函数求最值时,往往画出函数图像进行分析求值.‎ ‎5.如图,圆过正六边形的两个顶点,记圆与正六边形的公共部分为,则往正六边形内投掷一点,该点不落在内的概率为(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不妨设,求出正六边形的面积以及的面积,结合几何概型,可求所求的概率.‎ ‎【详解】解:依题意,不妨设,故正六边形的面积 公共部分为的面积.故所求概率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概型.当题目已知为平面区域,在求概率时,往往用面积之比;当已知为射线问题时,往往用角度之比;当已知为区间时,往往用长度之比;当已知为几何体时,往往用体积之比.‎ - 22 -‎ ‎6.已知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若,,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求出公比,进而可求,明确,即可比较大小.‎ ‎【详解】解依题意,,故,‎ 则,因为,‎ 故.‎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考查了等比数列前 项和,考查了指数函数的性质,考查了对数函数的性质.对于两个 型的数值在比较大小时,若底数相同,则结合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若指数相同则可结合幂函数的图像、性质进行判断;若底数、指数均不相同,则可找到中间量进行比较.‎ ‎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根据图中三视图,求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 22 -‎ ‎【分析】‎ 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半球体与圆柱体拼接而成,且半径为2, 高为2.进而可求表面积.‎ ‎【详解】解:将三视图还原,可知原几何体由半球体与圆柱体拼接而成 其中半球体半径为2,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2,高为2.‎ 故所求几何体的表面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考查了圆柱的表面积,考查了球的表面积.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时,需要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本题的难点也正是几何体的还原.本题的易错点是求表面积时,多加、少加了底面的面积.‎ ‎8.已知单位向量夹角为,若向量,且,则( )‎ A. 2 B. 4 C. 8 D. 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可知,进而可求出,从而明确了,即可求其模.‎ ‎【详解】解:依题意,,故,故,故.‎ 解得,故,故,故.‎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考查了向量模的求法.对于向量问题,若已知两个向量垂直,则可知.求解向量的模时,可代入进行求解.‎ ‎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的值是35,则判断框内应补充的条件为( )‎ - 22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由开始,分别进行若干循环,探究跳出循环时的值,从而可得正确答案.‎ ‎【详解】当,可得;当,可得;‎ 当,,可得;当,可得;‎ 当,可得;当,可得;‎ 当,可得;当,可得;‎ 当,可得;当,可得.‎ 故判断框内应补充的条件为.‎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流程图.对于已知结果补充流程图问题,常考的为循环框图,往往采用代入选项进行验证的方法.此类题型的易错点为:临界点能正确求出,但不能正确写出判断条件.‎ ‎10.过椭圆一个焦点且垂直于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是原点,若是等边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 - 22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焦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中可求出交点坐标,结合是等边三角形,可知,结合椭圆中 的取值范围,可求椭圆的离心率.‎ ‎【详解】解:不妨设题中的焦点为椭圆的右焦点,将焦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中 得两交点坐标分别为.由于是等边三角形,则可得 从而,即,解之得或(舍去)‎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离心率的求解.本题的关键是由等边三角形求出 的关系式.本题的易错点是忽略椭圆中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没能进行正确取舍.‎ ‎11.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解析式可能是 (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由图象可得当 , ,故可排除C,因为当 时, .当 ,可得 ,而当 时, ,故可排除D选项,当 时, ,故可排除A选项,‎ 本题选择B选项.‎ - 22 -‎ ‎12.设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任意都有,且时,,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先确定是周期为4的函数,进而可得,,,再构造函数,结合条件判断其单调性,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函数满足任意都有,所以,则是周期为4的函数.则有,,.‎ 设,则导数为,‎ 又由时,,则,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有,即,即 - 22 -‎ ‎,‎ 变形可得.‎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周期性和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结合题意构造函数,对新函数求导,判断出其单调性,即可求解,属于常考题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已知函数,则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进而由诱导公式及二倍角公式可知, .令,从而可求函数的对称轴.‎ ‎【详解】解:依题意,‎ 由得,故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诱导公式,考查了二倍角公式,考查了三角函数对称轴的求法.对于,采用整体的思想,令 可求对称轴,令 ‎,可求对称中心的横坐标.本题的易错点有两个,一是最后答案未写成 的形式;二是解时,未除以.‎ ‎14.已知直线与直线相互垂直,点到圆的最短距离为3,则______________.‎ - 22 -‎ ‎【答案】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设条件可得关于的方程组,求出其解后可得的值.‎ ‎【详解】依题意,,解得,或,(舍),‎ 故.‎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两直线的垂直以及定点到圆上动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本题属于基础题.‎ ‎15.已知点满足,求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 将看作阴影部分区域内的点与点连线的斜率,通过分析可求 的最值,从而可求的最值.‎ ‎【详解】解: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 ‎(包括边界),其中为直线的交点, 计算可得三点坐标分别为 表示阴影部分区域内的点与点连线的斜率 由图象可得的最大值为 - 22 -‎ 的最小值为,故,从而.‎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问题.在求目标函数最值时,常见的目标函数有三种形式,一是 型,此时将 当做直线与 轴的截距相关的量;二是,此时将看作是可行域内一点与 连线的斜率;三是,此时将看作是可行域内一点与的距离的平方.‎ ‎16.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数列对,有,求______________.‎ ‎【答案】 ‎ ‎【解析】‎ 由条件 可得 ,当 , ,从而数列 的通项公式 .‎ 当 时,由得 ,将此二式相减,可得 , .当 时,得 ,‎ 符合表达式 ,故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从而 .‎ 点睛: 数列的递推关系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根据给出的初始值和递推关系可以依次写出这个数列的各项,由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常用的方法有:①求出数列的前几项,再归纳猜想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②将已知递推关系式整理、变形,变成等差、等比数列,或用累加法、累乘法、迭代法求通项.‎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 22 -‎ ‎(2)若,求.‎ ‎【答案】(1)2;(2).‎ ‎【解析】‎ ‎【分析】‎ ‎(1)由整理可知,进而求出的值,结合正弦定理即可求出.‎ ‎(2)由整理可知,进而由余弦定理可求、,从而可求 .‎ ‎【详解】解:(1)由得 即,解得或(舍去)‎ 由正弦定理得.‎ ‎(2)由余弦定理得,将代入 得,解得.由余弦定理得,‎ 又为三角形内角,故,‎ 又,‎ 从而.‎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考查了余弦定理,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若题目已知角的等式求边的关系时,常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已知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常选择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或者已知三边时,常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18.如图,正三棱柱中,为中点,为上的一点,‎ - 22 -‎ ‎.‎ ‎(1)若平面,求证:.‎ ‎(2)平面将棱柱分割为两个几何体,记上面一个几何体的体积为,下面一个几何体的体积为,求.‎ ‎【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可得四点在同一个平面上,则易知.‎ ‎(2)由题意转化顶点可求得棱锥的体积,.‎ 试题解析:‎ ‎(1)如图,取中点,连接.‎ 棱柱为正三棱柱,‎ ‎ 为正三角形,侧棱两两平行且都垂直于平面.‎ ‎ ,‎ ‎ 平面,, 平面,‎ ‎ 平面, ,四点在同一个平面上.‎ ‎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 , , ,为中点,即.‎ ‎(2)正三棱柱的底面积,则体积.‎ - 22 -‎ 下面一个几何体为四棱锥,底面积,因为平面平面,过点作边上的高线,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可得此高线垂直于平面,故四棱锥的高,则,从而.‎ ‎19.为了调查某厂工人生产某件产品的效率,随机抽查了100名工人某天生产该产品的数量,所取样本数据分组区间为,由此得到如图所示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的值并估计该厂工人一天生产此产品数量的平均值;‎ ‎(2)从生产产品数量在的四组工人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3人,则每层各应抽取多少人?‎ ‎【答案】(1);57.35;(2)6人,4人,2人,1人.‎ ‎【解析】‎ ‎【分析】‎ ‎(1)由长方形的面积和为1,可求的值.求出各长方形的面积与中点积的和即为平均值.‎ ‎(2)100与四组频率之积,即可分别求出四组分别有多少人,结合总的抽取人数,即可求出每组抽取的人数.‎ ‎【详解】解:(1)由于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则,‎ - 22 -‎ 由此可得.该厂工人一天生产此产品数量的平均值 为.‎ ‎(2)生产产品数量在的工人有人,‎ 生产产品数量在的工人有人,‎ 生产产品数量在的工人有人,‎ 生产产品数量在的工人有人.‎ 则四组工人抽取人数分别为人,人,‎ 人,人.‎ ‎【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查了由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平均数,考查分层抽样.对于频率分布直方图,常用的的公式即为长方形的面积为该组频率,所有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1.对于分层抽样的题型,关键是求出抽样比.‎ ‎20.已知是曲线上的动点,且点到的距离比它到x轴的距离大1.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 ‎(1)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2)已知是曲线上不同的两点,线段的垂直垂直平分线交曲线于两点,若的中点为,则是否存在点,使得四点内接于以点为圆心的圆上;若存在,求出点坐标以及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2)存在,,.‎ ‎【解析】‎ ‎【分析】‎ ‎(1)由点到的距离比它到轴的距离大1可知, 点的轨迹为抛物线,即可求出轨迹方程.‎ ‎(2) 设,点差法结合中点,可求出,从而可求直线 - 22 -‎ 的方程是,直线的方程是,分别与联立,求出交点的坐标,求出到四点距离均相等的点即为圆心,该距离即为半径,即可求出圆的方程.‎ ‎【详解】解:(1)因为点到的距离比它到轴的距离大1,‎ 则点到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相等.故点的轨迹为抛物线 焦点为,则.即曲线的轨迹方程为.‎ ‎(2)联立,解得,故.‎ 设,则,根据点差法,两式相减整理得 ‎.所以直线的方程是 直线的斜率为 ,则直线的方程是 联立,解得 从而有.联立,得,则 设的中点为,则,从而有 故四点共圆且为圆心,故圆的方程是.‎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考查了直线与抛物线的相交问题,考查圆的方程,考查了弦长问题.求解点的轨迹方程时,常用的方法是设出点的坐标,由题意找到横纵坐标的等量关系,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但对于某些题,当点的轨迹是特殊图形时,如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我们可先判断出点的轨迹形状,再根据具体形状的定义等求方程.‎ ‎21.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若在区间上有两个零点,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详解见解析;(2)‎ - 22 -‎ ‎【解析】‎ ‎【分析】‎ ‎(1)首先求得函数的导函数,然后分类讨论求得函数的单调区间即可;‎ ‎(2)结合(1)的结论,利用导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整理可得的取值范围是.‎ ‎【详解】(1)的定义域为,,‎ 令可得或.下面分三种情况.‎ 当时,可得,由得,由得,‎ 此时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当时,由得或,由得,‎ 此时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当时,,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2)由(1)得,当时,在处取得最小值,且在区间内先减后增,又,‎ ‎,要使得在区间上有两个零点,‎ 必须有且,由此可得.‎ 当时,,显然在区间上不存在两个零点.‎ 当时,由(1)得在区间内先减后增,‎ - 22 -‎ 又,,‎ 故此时在区间上不存在两个零点. ‎ 当时,由(1)得在区间内先增,先减,后增.‎ 又,,‎ 故此时在区间上不存在两个零点.‎ 当时,由(1)得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在区间上不存在两个零点.‎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本题考查含参数的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函数的零点,前者需结合导数的符号来讨论,后者应利用函数的单调性以及零点存在定理来讨论,本题属于难题.‎ 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 ‎22.在极坐标系中,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现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轴的非负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1)求曲线的直角坐标系方程和直线的普通方程;‎ ‎(2)点在曲线上,且到直线的距离为,求符合条件的点的直角坐标.‎ ‎【答案】(1),;(2), ,,.‎ - 22 -‎ ‎【解析】‎ ‎【分析】‎ ‎(1) 两边同时乘以,结合 即可求解;对于直线,消除参数即可得普通方程.‎ ‎(2)由题意求出曲线的参数方程为,由到直线的距离为,可知,整理后可求出 的值,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1)由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则 即,得其标准方程为.‎ 直线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则其普通方程为.‎ ‎(2)由(1)得曲线为圆心为,半径为5的圆,曲线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则,化简为 可得或.‎ 当时,注意到,联立方程组得 或,此时对应的点坐标为.‎ 当时,同理可得或,即点坐标为.‎ 综上,符合条件的点坐标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的转化,考查了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转化,考查了参数的应用.极坐标方程向普通方程转化时,代入公式 - 22 -‎ ‎;反之,由普通方程转化为极坐标方程时,代入公式;参数方程转化为普通方程时,关键是消参.‎ ‎23.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 ‎(1)当时,解不等式;‎ ‎(2)若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 ,则临界点为,分别讨论,,,去掉绝对值号,即可求解.‎ ‎(2) 当时可知对任意恒成立;当时, 通过讨论 的不同取值,,去掉绝对值号,求出的最小值,从而可求 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1)当时,.‎ 当时,原不等式可化为,解得.结合得,此时.‎ 当时,原不等式可化为,解得,结合得,此时不存在.‎ 当时,原不等式可化为,解得,结合得,此时.‎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由于对任意恒成立,故当时 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此时.‎ 当,即或时,由于,记 下面对分三种情况讨论.‎ 当时,,在区间内单调递减.‎ 当时,,在区间内单调递增.‎ 当时,,在区间内单调递增.‎ - 22 -‎ 综上,可得.要使得对任意恒成立,只需 即,得.结合或,得.‎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解法,考查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时,常用的方法有分类讨论法、几何意义法、图像法等.对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转化为函数的最值,若 恒成立,则求 的最小值,使;若恒成立,则求的最大值,使.‎ - 22 -‎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