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9.00 KB
- 2021-06-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 题: 7.2直线的方程(二)
教学目的:
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满足已知条件的直线方程
2.通过让学生经历直线方程的发现过程,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的推导及运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小节所介绍的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两点式、截距式给出了根据常见的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直线方程的截距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导出.讲解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着重于两点式的推导、应用以及斜率不存在的或为零时对两点式方程的讨论及变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直线的方程: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直线的斜率时,直线方程为;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求它的方程,这时的直线方程为.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经过点P(0,b),并且它的斜率为k,直线的方程:为斜截式.
⑴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殊情况,某些情况下用斜截式比用点斜式更方便.
⑵斜截式在形式上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样,它们之间只有当时,斜截式方程才是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⑶斜截式中,,的几何意义
应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求经过下列两点的直线方程:
⑴A(2,1),B(6,-3);⑵A(0,5) B(5,0);⑶A(-4,-5) B(0,0).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直线的方程的点斜式,求过两已知点的直线的方程出发,让学生“悟”出学习两点式的必要性,同时也“悟”也两点式的推导方法,以此导入新课,目的在于学生既加深学过知识的理解,又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讲解新课:
3.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已知直线上两点,B( ,求直线方程.
首先利用直线的斜率公式求出斜率,然后利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为:
由可以导出,这两者表示了直线的范围是不同的.后者表示范围缩小了.但后者这个方程的形式比较对称和美观,体现了数学美,同时也便于记忆及应用.所以采用后者作为公式,由于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所以,当,时,经过 B(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以写成:
探究1:哪些直线不能用两点式表示?
答:倾斜角是或的直线不能用两点式公式表示
探究2:若要包含倾斜角为或的直线,应把两点式变成什么形式?
答:应变为的形式
探究3:我们推导两点式是通过点斜式推导出来的,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来进行推导呢?
答:有,利用同一直线上三点中任意两点的斜率相等
4.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定义:直线与轴交于一点(,0)定义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轴交于一点(0,)定义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
在例1(4)中,得到过A(,0) B(0, ) (,均不为0)的直线方程为,将其变形为:
以上直线方程是由直线在轴和轴上的截距确定的,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有截距式画直线比较方便,因为可以直接确定直线与轴和轴的交点的坐标
探究4:,表示截距,是不是表示直线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到原点的距离?
答:不是,它们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也可以为0.
探究5:有没有截距式不能表示的直线?
答:有,当截距为零时.故使用截距式表示直线时,应注意单独考虑这几种情形,分类讨论,防止遗漏
三、讲解范例:
例1 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再化为斜截式方程.
(1)A(2,1),B(0,-3);(2)A(-4,-5),B(0,0)
(3)A(0,5),B(5,0);(4) A(,0) B(0, )(,均不为0)
设计意图:为更好地揭示直线方程两点式公式的内涵,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本环节通过创设不同角度的四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另外,通过学生完成练习,既巩固了两点式的应用,又产自然地引导出下一环节讲解的截距式
例2 说出下列直线的方程,并画出图形.
⑴倾斜角为,在轴上的截距为0;
⑵在轴上的截距为-5,在轴上的截距为6;
⑶在轴上截距是-3,与轴平行;
⑷在轴上的截距是4,与轴平行.
设计意图:在讲完两点式后,紧接着讲解截距式,有利于比较两种形式的方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应用截距式时能考虑到截距为0与不为0的两种情况,并建立完善的知识的结构
四、课堂练习:
(1)过点P(2,1)作直线交正半轴于AB两点,当取到最小值时,求直线的方程.
解:设直线的方程为:
令=0解得;令=0,解得
∴A(,0),B(0,),
∴=
当且仅当即时,取到最小值.
又根据题意,∴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评述:此题在求解过程中运用了基本不等式,同时应注意结合直线与坐标轴正半轴相交而排除=1的情形
(2)一直线被两直线:,: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恰好是坐标原点,求该直线方程.
解:设所求直线与,的交点分别是A、B,设A(),则B点坐标为()
因为A、B分别在,上,所以
①+②得:,即点A在直线上,又直线过原点,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3)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是-1,而且它的倾斜角是直线的倾斜角的2倍,则( )
A. A=,B=1 B.A=-,B=-1
C.A=,B=-1 D.A=-,B=1
解:将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
因为=-1,B=-1,故否定A、D.
又直线的倾斜角=,
∴直线的倾斜角为2=,
∴斜率-=-,
∴A=-,B=-1,故选B
(4)若直线通过第二、三、四象限,则系数A、B、C需满足条件( )
A.A、B、C同号 B.AC<0,BC<0 C.C=0,AB<0 D.A=0,BC<0
解法一:原方程可化为(B≠0)
∵直线通过第二、三、四象限,
∴其斜率小于0,轴上的截距小于0,即-<0,且-<0
∴>0,且>0
即A、B同号,B、C同号.∴A、B、C同号,故选A
解法二:(用排除法)
若C=0,AB<0,则原方程化为=-.
由AB<0,可知->0.
∴此时直线经过原点,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排除C.
若A=0,BC<0,则原方程化为.由BC<0,得->0.
∴此时直线与轴平行,位于轴上方,经过一、二象限.故排除D.
若AC<0,BC<0,知A、C异号,B、C异号
∴A、B同号,即AB>0.
∴此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排除B.故A、B、C同号,应选A
(5)直线(=0)的图象是( )
解法一:由已知,直线的斜率为,在轴上的截距为
又因为=0.
∴与互为相反数,即直线的斜率及其在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
图A中,>0,>0;图B中,<0,<0;图C中,>0,=0
故排除A、B、C.选D.
解法二:由于所给直线方程是斜截式,所以其斜率≠0,于是令=0,解得.又因为=0,∴,∴
∴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1,由此可排除A、B、C,故选D
五、小结 :通过列表从名称、形式、已知条件、使用范围、示意图等方面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四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进行填表比较:
直线名称
已知条件
直线方程
使用范围
示意图
点斜式
斜截式
两点式
(
截距式
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学习知识,又能把四种形式的直线方程加以区别,以便更好地运用它们,本环节主要采用比较法的形式小结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一章(第1课时)2021-06-256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二章(第3课时)映2021-06-254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九章直线平面2021-06-253页
- 2019高三数学(人教A版 文)一轮课时分2021-06-256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教案: 直线的方程2021-06-254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四章(第9课时)正2021-06-257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1_3_1-1函数的单2021-06-257页
- 专题9-1+直线的方程(测)-2018年高考2021-06-259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三章(第9课时)等2021-06-247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三章(第13课时)2021-06-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