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16 KB
  • 2021-06-30 发布

2018年甘肃省张掖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 年甘肃省张掖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 M={x|4<x<8},N={x|x2-6x<0},则 M∩N=( ) A.{x|0<x<4} B.{x|6<x<8} C.{x|4<x<6} D.{x|4<x<8} 解析:分别求出集合 M,N,由此能法出 M∩N. ∵集合 M={x|4<x<8}, N={x|x2-6x<0}={x|0<x<6}, ∴M∩N={x|4<x<6}. 答案:C 2.若(2-i)2=a+bi3(a,b∈R),则 a+b=( ) A.7 B.-7 C.1 D.-1 解析:自己由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再由复数相等的条件求解即可. ∵(2-i)2=3-4i=a+bi3=a-bi, ∴a=3,b=4. ∴a+b=7. 答案:A 3.如表是我国某城市在 2017 年 1 月份至 10 月份各月最低温与最高温(°C)的数据一览表. 已知该城市的各月最低温与最高温具有相关关系,根据该一览表,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最低温与最高温为正相关 B.每月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平均值在前 8 个月逐月增加 C.月温差(最高温减最低温)的最大值出现在 1 月 D.1 月至 4 月的月温差(最高温减最低温)相对于 7 月至 10 月,波动性更大 解析: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 对于 A,知该城市的各月最低温与最高温具有相关关系,由数据分析可得最低温与最高温为 正相关,则 A 正确; 对于 B,由表中数据,每月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平均值依次为:-3.5,3,5,4.5,12,20.5, 23,26.5,28,15.5,在前 8 个月不是逐月增加,则 B 错误; 对于 C,由表中数据,月温差依次为:17,12,8,13,10,7,8,7,6,11;月温差的最 大值出现在 1 月,C 正确; 对于 D,有 C 的结论,分析可得 1 月至 4 月的月温差相对于 7 月至 10 月,波动性更大,D 正确. 答案:B 4.已知 tan( 2  -θ )=4cos(2π -θ ),|θ |< 2  ,则 tan2θ =( ) A. 15 7  B. 15 7 C. 15 8  D. 15 8 解析:由已知利用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求 sinθ ,进而可求 cosθ ,tan θ ,根据二倍角的正切函数公式即可计算得解. ∵tan( -θ )=4cos(2π -θ ), ∴ cos 4 cos sin     , 又∵|θ |< ,cosθ ≠0, ∴sinθ = 1 4 , 2 15cos 1 sin 4    , sin 15tan cos 15   , ∴ 22 1522 tan 1515tan 2 1 tan 7151 15            . 答案:B 5.已知双曲线 22 2 1 12 5 1 xy mm   的实轴长为 8,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斜率为( ) A. 5 3  B. 3 5  C. 3 4  D. 4 3  解析:求出双曲线的实轴长,得到 m,然后求解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得到渐近线的斜率即 可. 双曲线 22 2 1 12 5 1 xy mm   的实轴长为 8, 可得:m2+12=16,解得 m=2,m=-2(舍去).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0 43 xy. 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斜率: 3 4  . 答案:C 6.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程序后,输出的结果等于( ) A.2 B.3 C.4 D.5 解析:由已知中的程序语句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 S 的值,并输出相应的 n 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循环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可得答案. 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 a=2,s=0,n=1, s=2,a= 1 3 , 满足条件 s<3,执行循环体,n=2, 1 3 2 7 3 s    ,a= 3 4 , 满足条件 s<3,执行循环体,n=3, 73 34 7 12 s ,a= 4 7 , 此时,不满足条件 s<3,退出循环,输出 n 的值为 3. 答案:B 7.若实数 x,y 满足约束条件 2 2 0 2 6 0 03 xy xy y          ,则 z=4x-y 的最大值为( ) A.3 B.-1 C.-4 D.12 解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4x-y 表示直线在 y 轴上的 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最小值即可. 实数 x,y 满足约束条件 2 2 0 2 6 0 03 xy xy y         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当直线 z=4x-y 过点 A 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 由 0 2 6 0 y xy      解得 3 0 x y    ,即 A(3,0), 在 y 轴上截距最小,此时 z 取得最大值:zmax=4×3-0=12. 答案:D 8.设 A,B 是椭圆 C: 22 1 12 2 xy的两个焦点,点 P 是椭圆 C 与圆 M:x2+y2=10 的一个交点, 则||PA|-|PB||=( ) A.2 2 B.4 3 C.4 D.6 解析:求出椭圆的焦点坐标,利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转化求出||PA|-|PB||即可. A,B 是椭圆 C: 的两个焦点,可知:A( 10 ,0)、B( 10 ,0), 圆 M:x2+y2=10 恰好经过 AB 两点,点 P 是椭圆 C 与圆 M:x2+y2=10 的一个交点, 可得 PA⊥PB, 所以  22 2 43 2 40 PA PB PA PB c         , 可得:2|PA||PB|=8,||PA|-|PB||2=32, ||PA|-|PB||=4 2 . 答案:C 9.设 w>0,函数 y=2cos(wx+ 7  )-1 的图象向右平移 4 3  个单位后与原图象重合,则 w 的最 小值是( ) A. 3 2 B. 2 3 C. 4 3 D. 3 4 解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图象重合,得到平移长度和周期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函数 y=2cos(wx+ )-1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后与原图象重合, ∴ 42 3    ,则ω = . 答案:A 10.f(x)=   2 8 sin 2 xx xx   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解析:通过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函数的奇偶性的性质,函数的图象经过的特殊点判断函数的 图象即可. ∵f(-x)=-f(x)∴函数 f(x)为奇函数,排除 A, ∵x∈(0,1)时,x>sinx,x2+x-2<0,故 f(x)<0,故排除 B; 当 x→+∞时,f(x)→0,故排除 C; 故结果应该选 D. 答案:D 11.如图,网格纸上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粗实线画出的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外 接球的表面积为( ) A.52π B.45π C.41π D.34π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个四棱锥,底面 ABCD 是矩形,其中 AB=4,AD=6,侧面 PBC⊥底面垂 ABCD. 设 AC∩BD=O,则 OA=OB=OC=OD= 13 ,OP 2223 13   , ∴O 该多面体外接球的球心,半径 R= ,∴该多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S=4π R2=52π . 答案:A 12.已知函数 f(x)=e4x-1,g(x)= 1 2 +ln(2x),若 f(m)=g(n)成立,则 n-m 的最小值为( ) A.1 ln 2 4  B.1 2 ln 2 3  C. 2 ln 2 1 3  D.1 ln 2 4  解析:根据 f(m)=g(n)=t 得到 m,n 的关系,利用消元法转化为关于 t 的函数,构造函数, 求函数的导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即可得到结论. 不妨设 f(m)=g(n)=t, ∴e4m-1= 1 2 +ln(2n)=t(t>0), ∴4m-1=lnt,即 m= 1 4 (1+lnt),n= 1 21 2 t e  , 故 n-m=   1 211 24 1 ln t e t    (t>0), 令 h(t)= (t>0), ∴h′(t)= 1 211 24 t e t   ,易知 h′(t)在(0,+∞)上是增函数,且 h′( )=0, 当 t> 时,h′(t)>0, 当 0<t< 时,h′(t)<0, 即当 t= 时,h(t)取得极小值同时也是最小值, 此时 1 ln 21l1 1 1 1 2 2 4 2 n 4 h              ,即 n-m 的最小值为1 ln 2 4  . 答案:D 二、填空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已知向量 a r =(6,-2),b r =(1,m),且 ab rr ,则 2ab rr . 解析:∵ =(6,-2), =(1,m),且 , ∴ 6 2 0a b m   rr g , 解得 m=3, ∴ 2ab rr =(6,-2)-2(1,3)=(4,8), ∴ 222 4 8 4 5ab    rr . 答案: 45 14.若(1-3x)6=a0+a1x+a2x2+a3x3+…+a6x6,则 3 2 a a  . 解析:若(1-3x)6=a0+a1x+a2x2+a3x3+…+a6x6, 则(1-3x)6 的通项公式为  163 rr rT C x ,r=0,1,2,…,6, 可得 2 269 135aC, 3 3627 540aC    , 可得 3 2 4a a  . 答案:-4 15.如图,E 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 C1D1 上的一点,且 BD1∥平面 B1CE,则异面直线 BD1 与 CE 所成成角的余弦值为 . 解析:连结 BC1,交 B1C 于点 O,连结 OE, ∵E 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 C1D1 上的一点, ∴BCC1B1 是正方形,∴O 是 BC1 中点, ∵BD1∥平面 B1CE,∴BD1∥OE, ∴E 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 C1D1 的中点, 以 D 为原点,DA 为 x 轴,DC 为 y 轴,DD1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2, 则 B(2,2,0),D1(0,0,2),C(0,2,0),E(0,1,2), 1BD uuur =(-2,-2,2),CE uur =(0,-1,2), 设异面直线 BD1 与 CE 所成成角为θ , 1 1 6 15cos 512 5 BD C E BD C E      g g . ∴异面直线 BD1 与 CE 所成成角的余弦值为 15 5 . 答案: 15 5 16.在△ABC 中,AC=3,CB=4,边 AB 的中点为 D,则 sin sin AC D D C B    . 解析: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转化出结论. △ABC 中,AC=3,CB=4,边 AB 的中点为 D, 则:S△ACD=S△BCD, 所以: sin sin11 22 AC DC ACD BC CD DCB  g g g g , 整理得: sin 4 sin 3 ACD BC DCB AC    . 答案: 4 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小题 12 分,共 60 分;第 22、23 题为选考题,有 1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Sn=2an-2,{bn}为等差数列,b3=a2,b2+b6=10.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解析:(1)在等比数列{an}的递推公式 Sn=2an-2 中,令 n=1 可得 S1=2a1-2=a1,解可得 a1=2, 当 n≥2 时,由 an=Sn-Sn-1 分析可得 an=2an-1,解可得等比数列{an}的公比,由等比数列的通 项公式可得数列{an}的通项公式,对于{bn},求出 b3、b4 的值,计算其公差,由等差数列的 通项公式可得数列{bn}的通项公式. 答案:(1)根据题意,等比数列{an}中 Sn=2an-2, 当 n=1 时,有 S1=2a1-2=a1,解可得 a1=2, 当 n≥2 时,an=Sn-Sn-1=(2an-2)-(2an-1-2),变形可得 an=2an-1, 则等比数列{an}的 a1=2,公比 q=2, 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2×2n-1=2n, 对于{bn},b3=a2=4,b2+b6=2b4=10,即 b4=5, 则其公差 d=b4-b3=1, 则其通项公式 bn=b3+(n-3)×d=n+1. (2)求数列{an(2bn-3)}的前 n 项和 Tn. 解析:(2)由(1)的结论可得 an(2bn-3)=(2n-1)·2n,由错位相减法计算可得答案. 答案:(2)由(1)的结论:an=2n,bn=n+1, an(2bn-3)=(2n-1)·2n, 则有 Tn=1×2+3×22+5×23+…+(2n-1)×2n,① 则有 2Tn=1×22+3×23+5×24+…+(2n-1)×2n+1,② ①-②可得:-Tn=2+2(22+23+…+2n)-(2n-1)×2n+1, 变形可得:Tn=(2n-3)·2n+1+6. 18.“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某校为帮扶困难同学,采用如下方式进行一次募 捐:在不透明的箱子中放入大小均相同的白球七个,红球三个,每位献爱心的参与者投币 20 元有一次摸奖机会,一次性从箱中摸球三个(摸完球后将球放回),若有一个红球,奖金 10 元,两个红球奖金 20 元,三个全为红球奖金 100 元. (1)求献爱心参与者中奖的概率. 解析:(1)设“献爱心参与者中奖”为事件 A,利用互斥事件概率能求出献爱心参与者中奖 的概率. 答案:(1)设“献爱心参与者中奖”为事件 A, 则献爱心参与者中奖的概率   1 2 2 1 3 3 7 3 7 3 3 10 85 17 120 24 C C C C CPA C    . (2)若该次募捐有 900 位献爱心参与者,求此次募捐所得善款的数学期望. 解析:(2)设一个献爱心参与者参加活动,学校所得善款为 X,则 X=20,10,0,-80,由此 能求出 X 的分布列和学校所得善款的数学期望,由此能求出募捐所得善款的数学期望. 答案:(2)设一个献爱心参与者参加活动,学校所得善款为 X,则 X=20,10,0,-80, 则   3 7 3 10 720 24 CPX C    ,   12 37 3 10 2110 40 CCPX C    ,   21 37 3 10 70 40 CCPX C    ,   3 3 3 10 180 120 CPX C     , ∴X 的分布列为: 若只有一个参与者募捐, 学校所得善款的数学期望为   7 21 7 1 12520 10 0 80 24 40 40 120 12 EX         (元), 所以,此次募捐所得善款的数学期望为125 12 ×900=9375(元), 答:此次募捐所得善款的数学期望是 9375 元. 19.如图,四边形 ABCD 是矩形,AB=3 3 ,BC=3, 2ED EC uuur uuur ,PE⊥平面 ABCD,PE= 6 . (1)证明:平面 PAC⊥平面 PBE. 解析:(1)连接 BE 交 AC 于 F,证明△ABC∽△BCE,推出∠BEC=∠ACB,证明 AC⊥BE,AC⊥PE, 即可证明 AC⊥平面 PBE,进一步得到平面 PAC⊥平面 PBE. 答案:(1)证明:连接 BE 交 AC 于 F,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AB= 3 ,BC=1, , ∴CE= ,则 CE BC BC AB  , ∵∠ABC=∠BCD= 2  , ∴△ABC∽△BCE,则∠BEC=∠ACB, ∵∠BEC+∠ACE=∠ACB+∠ACE= , ∴AC⊥BE, ∵PE⊥平面 ABCD,∴AC⊥PE, ∵PE∩BE=E,∴AC⊥平面 PBE, ∵AC  平面 PAC, ∴平面 PAC⊥平面 PBE. (2)求二面角 A-PB-C 的余弦值. 解析:(2)取 PB 中点 G,连接 FG,AG,CG,证明 CG⊥PB,然后证明 PB⊥平面 ACG,推出 AG ⊥PB,说明∠AGC 是二面角 A-PB-C 的平面角,然后通过求解三角形得 tan∠AGC,利用同角 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得二面角 A-PB-C 的余弦值. 答案:(2)取 PB 中点 G,连接 FG,AG,CG, ∵PE⊥平面 ABCD,∴PE⊥DC, ∵PE= 6 ,∴PC=3=BC,得 CG⊥PB, ∵CG∩AC=C,∴PB⊥平面 ACG,则 AG⊥PB, ∴∠AGC 是二面角 A-PB-C 的平面角, ∵AB∥CD,AB=CD,DE=2EC, ∴ 1 3 CE EF CF AB FB FA , ∵CE= 3 ,AC=6,∴CF= 3 2 ,AF= 9 2 , ∵BC⊥CD,BC⊥PE,∴BC⊥平面 PCD, ∴BC⊥PC, ∴PB=3 2 ,则 CG= 32 2 , ∵FG⊥AC,∴FG=FC= 3 2 , 在 Rt△AFG 和 Rt△CFG 中,求得 tan∠AGF=3,tan∠CGF=1, ∴   tan tantan tan 2 1 tan tan AGF CGFAGC AGF CGF AGF CGF             g , ∴ 2 15cos 1 tan 5 AGC AGC       . ∴二面角 A-PB-C 的余弦值为 5 5  . 20.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x=m(y+2)+5,该直线交抛物线 C:y2=4x 于 P,Q 两个不同的点. (1)若点 A(5,-2)为线段 PQ 的中点,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析:(1)联立方程组   2 25 4 x my m yx       ,消去 x 得 y2-4my-4(2m+5)=0,设 P(x1,y1),Q(x2, y2),则 y1+y2=4m,y1y2=-8m-20,利用韦达定理转化求解即可. 答案:(1)联立方程组   2 25 4 x my m yx       ,消去 x 得 y2-4my-4(2m+5)=0 设 P(x1,y1),Q(x2,y2),则 y1+y2=4m,y1y2=-8m-20, ∵A 为线段 PQ 的中点,所以 1222 2 yy m    ,解得 m=-1, ∴直线 l 的方程为 x+y-3=0. (2)证明:以线段 PQ 为直径的圆 M 恒过点 B(1,2). 解析:(2)通过 x1+x2=m(y1+y2)+2(2m+5)=4m2+4m+10,     222 21212 12 25 4 4 16 yyyyx x m   g , 结合向量的数量积为 0,推出结果. 答案:(2) 证明:∵ x1+x2=m(y1+y2)+2(2m+5)=4m2+4m+10 , , ∴ BP BQ u g ur uuur =(x1-1)(x2-1)+(y1-2)(y2-2), 即 BP BQ u g ur uuur =[x1x2-(x1+x2)+1]+[y1y2-2(y1+y2)+4], ∴ =[(2m+5)2-(4m2+4m+10)+1]+[-8m-20-2(4m)+4]=0, 因此 BP⊥BQ,即以线段 PQ 为直径的圆恒过点 B(1,2). 21.已知函数 f(x)=ax2-ex(a∈R). (1)若曲线 y=f(x)在 x=1 处的切线与 y 轴垂直,求 y=f′(x)的最大值. 解析:(1)求出导函数,求出函数值,切线的斜率,判断导函数的单调性,然后求解最值即 可. 答案:(1)由 f′(x)=2ax-ex,得,f(1)=2a-e=0 a= 2 e , 令 g(x)=f′(x)=ex-ex,则 g′(x)=e-ex, 可知函数 g(x)在(-∞,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所以 g(x)max=g(1)=0. (2)若对任意 0≤x1<x2 都有 f(x2)+x2(2-2ln2)<f(x1)+x1(2-2ln2),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2)函数 h(x)=f(x)+x(2-2ln2)=ax2+x(2-ln2)-ex 在[0,+∞)上单调递减,求出导函数, 构造函数,F(x)=2ax+(2-2ln2)-ex,再求解 F′(x)=2a-ex,通过当 a≤ 1 2 时,当 a> 1 2 时, 判断导函数的符号,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然后求解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2)由题意得可知函数 h(x)=f(x)+x(2-2ln2)=ax2+x(2-ln2)-ex 在[0,+∞)上单调递减, 从而 h′(x)=2ax+(2-2ln2)-ex≤0 在[0,+∞)上恒成立, 令 F(x)=2ax+(2-2ln2)-ex,则 F′(x)=2a-ex, 当 a≤ 1 2 时,F′(x)≤0,所以函数 F(x)在[0,+∞)上单调递减, 则 F(x)max=F(0)=1-2ln2<0; 当 a> 时,F′(x)=2a-ex=0,得 x=ln2a,所以函数 F(x)在[0,ln2a)上单调递增, 在[ln2a,+∞)上单调递减, 则 F(x)max=F(ln2a)=2aln2a+2-2ln2-2a≤0, 即 2aln2a-2a≤2ln2-2, 通过求函数 y=xlnx-x 的导数可知它在[1,+∞)上单调递增, 故 <a≤1. 综上,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1]. 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已知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为ρ 2cos2θ =8,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θ = 6  ,曲线 C1、C2 相 交于 A、B 两点.(p∈R) (1)求 A、B 两点的极坐标. 解析:(1)由 2 28 6 cos       得:ρ 2cos 3  =8,即可得到ρ .进而得到点 A,B 的极坐标. 答案:(1)由 得:ρ 2cos =8, ∴ρ 2=16, 即ρ =±4. ∴A、B 两点的极坐标为:A(4, 6  ),B(-4, 6  )或 B(4, 7 6  ). (2)曲线 C1 与直线 3 2 1 2 1xt yt      (t 为参数)分别相交于 M,N 两点,求线段 MN 的长度. 解析:(2)由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ρ 2cos2θ =8 化为ρ 2(cos2θ -sin2θ )=8,即可得到普通方 程为 x2-y2=8.将直线 3 2 1 2 1xt yt      代入 x2-y2=8,整理得 t2+2 3 t-14=0.进而得到|MN|. 答案:(2)由曲线 C1 的极坐标方程ρ 2cos2θ =8 化为ρ 2(cos2θ -sin2θ )=8, 得到普通方程为 x2-y2=8. 将直线 代入 x2-y2=8, 整理得 t2+2 t-14=0. ∴     2 2 3 4 14 2 17MN      .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函数 f(x)=|x-a|-|x+3|,a∈R. (1)当 a=-1 时,解不等式 f(x)≤1. 解析:(1)当 a=-1 时,不等式为|x+1|-|x+3|≤1;去掉绝对值符号,转化求解即可. 答案:(1)当 a=-1 时,不等式为|x+1|-|x+3|≤1; 当 x≤-3 时,不等式转化为-(x+1)+(x+3)≤1,不等式解集为空集; 当-3<x<-1 时,不等式转化为-(x+1)-(x+3)≤1,解之得 5 2  ≤x<-1; 当 x≥-1 时,不等式转化为(x+1)-(x+3)≤1,恒成立; 综上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 5 2  ,+∞). (2)若 x∈[0,3]时,f(x)≤4,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2)若 x∈[0,3]时,f(x)≤4 恒成立,即|x-a|≤x+7,即-7≤a≤2x+7 恒成立,通过 x 的范围求解 a 的范围. 答案:(2)若 x∈[0,3]时,f(x)≤4 恒成立,即|x-a|≤x+7,亦即-7≤a≤2x+7 恒成立, 又因为 x∈[0,3],所以-7≤a≤7, 所以 a 的取值范围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