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 MB
- 2021-07-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最新考纲展示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
(
列举法或描述法
)
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3.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
在具体情境下,了解全集和空集的含义.
5.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
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和运算.
第一节 集合
1
.集合元素的特性:
、
、无序性.
2
.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若
a
属于
A
,记作
;若
b
不属于
A
,记作
.
3
.
集合的表示方法:
、
、图示法.
元素与集合
确定性
互异性
a
∈
A
b
∉
A
列举法
描述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关方略
]____________________
1
.集合中含有参数的问题,解题时要用互异性对所求参数进行检验.
2
.无序性常用来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
集合间基本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关方略
]____________________
1
.集合的子集和真子集具有传递性,即若
A
⊆
B
,
B
⊆
C
,则
A
⊆
C
;若
A
B
,
B
C
,则
A
C
.
2
.对于集合
A
,
B
若
A
∩
B
=
A
∪
B
,则
A
=
B
.
3
.要注意
∅
的特殊性,在写集合的子集时不要忘记空集和它本身.
4
.若集合
A
中有
n
个元素,则其子集个数为
2
n
,真子集个数为
2
n
-
1
,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2
n
-
2.
2
.已知集合
M
=
{0,1,2,3,4}
,
N
=
{1,3,5}
,
P
=
M
∩
N
,则
P
的子集共有
(
)
A
.
2
个
B
.
4
个
C
.
6
个
D
.
8
个
解析:
P
=
M
∩
N
=
{1,3}
,故
P
的子集有
2
2
=
4
个.
答案:
B
3
.已知集合
A
=
{2,3}
,
B
=
{
x
|
mx
-
6
=
0}
,若
B
⊆
A
,则实数
m
=
(
)
A
.
3 B
.
2
C
.
2
或
3 D
.
0
或
2
或
3
解析:
当
B
为空集时,
m
=
0
;当
2
∈
B
时,
m
=
3
;当
3
∈
B
时,
m
=
2.
答案:
D
集合的基本运算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关方略
]____________________
1
.
集合运算的方法
(1)
对连续数集间的运算,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对已知连续数集间的关系,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单独考察符号.
(2)
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
Venn
图.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又一体现.
2
.常用结论
(1)
A
∩
∅
=
∅
,
A
∪
∅
=
A
,
A
∩
A
=
A
,
A
∪
A
=
A
.
(2)
A
⊆
B
⇔
A
∩
B
=
A
⇔
A
∪
B
=
B
⇔∁
U
A
⊇∁
U
B
⇔
A
∩(
∁
U
B
)
=
∅
.
3
.
∁
U
(
A
∩
B
)
=
(
∁
U
A
)
∪
(
∁
U
B
)
,
∁
U
(
A
∪
B
)
=
(
∁
U
A
)∩(
∁
U
B
)
.
4
.
(2014
年哈师大附中
)
设全集
U
=
R
,集合
A
=
{
x
|
x
≥2}
,
B
=
{
x
|0≤
x
<5}
,则集合
(
∁
U
A
)∩
B
=
(
)
A
.
{
x
|0<
x
<2} B
.
{
x
|0<
x
≤2}
C
.
{
x
|0≤
x
<2} D
.
{
x
|0≤
x
≤2}
解析:
先求出
∁
U
A
=
{
x
|
x
<2}
,再利用交集的定义求得
(
∁
U
A
)∩
B
=
{
x
|0
≤
x
<2}
.
答案:
C
5
.设集合
U
=
{1,2,3,4}
,
M
=
{
x
∈
U
|
x
2
-
5
x
+
p
=
0}
,若
∁
U
M
=
{2,3}
,则实数
p
的值为
________
.
解析:
由条件可得
M
=
{1,4}
,把
1
代入
x
2
-
5
x
+
p
=
0
,可得
p
=
4.
再检验可知结论成立.
答案:
4
【
例
1
】
(1)
(2013
年高考山东卷
)
已知集合
A
=
{0,1,2}
,则集合
B
=
{
x
-
y
|
x
∈
A
,
y
∈
A
}
中元素的个数是
(
)
A
.
1
B
.
3
C
.
5
D
.
9
(2)
(2013
年高考江西卷
)
若集合
A
=
{
x
∈
R
|
ax
2
+
ax
+
1
=
0}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a
=
(
)
A
.
4 B
.
2 C
.
0 D
.
0
或
4
集合的基本概念
[
解析
]
(1)
逐个列举可得.
x
=
0
,
y
=
0,1,2
时,
x
-
y
=
0
,-
1
,-
2
;
x
=
1
,
y
=
0,1,2
时,
x
-
y
=
1,0
,-
1
;
x
=
2
,
y
=
0,1,2
时,
x
-
y
=
2,1,0.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集合
B
的元素为-
2
,-
1,0,1,2.
共
5
个.
(2)
由
ax
2
+
ax
+
1
=
0
只有一个实数解,可得当
a
=
0
时,方程无实数解;当
a
≠
0
时,则
Δ
=
a
2
-
4
a
=
0
,解得
a
=
4(
a
=
0
不合题意舍去
)
.
[
答案
]
(1)C
(2)A
反思总结
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时,若已知集合用描述法给出,且元素易列举,可一一列举后比较判断,否则,需验证对象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满足即
“
属于
”
,不满足即
“
不属于
”
.
答案:
B
【
例
2
】
设全集
U
=
R
,集合
M
=
{
x
|
x
>1}
,
P
=
{
x
|
x
2
>1}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
M
=
P
B
.
P
M
C
.
M
P
D
.
(
∁
U
M
)∩
P
=
∅
[
解析
]
对集合
P
:由
x
2
>1
,知
x
>1
或
x
<
-
1
,借助数轴,故
M
P
,选
C.
[
答案
]
C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反思总结
1
.
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化简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间的关系;二是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
2
.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需要合理利用数轴、
Venn
图帮助分析.
变式训练
2
.
(2014
年云浮模拟
)
若集合
P
=
{
x
|3<
x
≤22}
,非空集合
Q
=
{
x
|2
a
+
1≤
x
<3
a
-
5}
,则能使
Q
⊆
(
P
∩
Q
)
成立的所有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
A
.
(1,9) B
.
[1,9]
C
.
[6,9) D
.
(6,9]
答案:
D
集合的基本运算
[
解析
]
(1)
由题意可知,集合
A
=
{
x
|
x
≥0}
,
B
=
{
x
|2≤
x
≤4}
,所以
∁
R
B
=
{
x
|
x
<2
或
x
>4}
,此时由借助数轴可得,
A
∩
∁
R
B
=
{
x
|0
≤
x
<2
或
x
>4}
,故选
C.
(2)
由韦恩图可得,
A
∩
B
=
{2}
,且全集
U
=
{1,2,3,4}
,所以
∁
U
(
A
∩
B
)
=
{1,3,4}
.
[
答案
]
(1)C
(2)A
反思总结
在进行集合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韦恩
(Venn)
图、数轴和坐标平面等工具,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韦恩
(Venn)
图表示;集合元素为连续实数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
以集合为背景的创新性问题是命题的一个热点,这类题目常以问题为核心,考查考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新定义、新运算与性质等.
——
集合的创新性问题
【
典例
1
】
(2014
年广东省实验中学测试
)
若
X
是一个集合,
τ
是一个以
X
的某些子集为元素的集合,且满足:
①
X
属于
τ
,
∅
属于
τ
;
②
τ
中任意多个元素的并集属于
τ
;
③
τ
中任意多个元素的交集属于
τ
.
则称
τ
是集合
X
上的一个拓扑.已知集合
X
=
{
a
,
b
,
c
}
,对于下面给出的四个集合
τ
:
①
τ
=
{
∅
,
{
a
}
,
{
c
}
,
{
a
,
b
,
c
}}
;
②
τ
=
{
∅
,
{
b
}
,
{
c
}
,
{
b
,
c
}
,
{
a
,
b
,
c
}}
;
③
τ
=
{
∅
,
{
a
}
,
{
a
,
b
}
,
{
a
,
c
}}
;
④
τ
=
{
∅
,
{
a
,
c
}
,
{
b
,
c
}
,
{
c
}
,
{
a
,
b
,
c
}}
.
其中是集合
X
上的拓扑的集合
τ
的序号是
________
.
集合新定义问题
[
解析
]
①
中,
{
a
}
∪
{
c
}
=
{
a
,
c
}
,但
{
a
,
c
}
不属于
τ
,所以
①
不是集合
X
的一个拓朴;
③
中,
{
a
,
b
}
∪
{
a
,
c
}
=
{
a
,
b
,
c
}
,但
{
a
,
b
,
c
}
不属于
τ
,所以
③
不是集合
X
的一个拓朴;
②④
均符合,故填
②④
.
[
答案
]
②④
由题悟道
该题是集合新定义的问题,定义了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时只需准确提取信息并加工利用,便可解决.
【
典例
2
】
设集合
A
=
{1,2,3}
,
B
=
{2,3,4,5}
,定义
A
⊙
B
=
{(
x
,
y
)|
x
∈
A
∩
B
,
y
∈
A
∪
B
}
,则
A
⊙
B
中元素的个数是
(
)
A
.
7
B
.
10
C
.
2
5
D
.
5
2
[
解析
]
A
∩
B
=
{2,3}
,
A
∪
B
=
{1,2,3,4,5}
,由列举法可知
A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3,1)
,
(3,2)
,
(3,3)
,
(3,4)
,
(3,5)}
,共有
10
个元素,故选
B.
[
答案
]
B
集合新运算与性质
由题悟道
解决创新集合新运算问题常分为三步
(1)
对新定义进行信息提取,确定化归的方向;
(2)
对新定义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探求解决方法;
(3)
对定义中提出的知识进行转换,有效地输出.其中对定义信息的提取和转化与化归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题的难点.
解析:
∵
S
=
{
a
,
b
,
c
,
d
}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当
a
=
1
时,
b
=-
1
,
c
2
=-
1
,
∴
c
=
±i
,由“
对任意
x
,
y
∈
S
,必有
xy
∈
S
”
知
±i
∈
S
,
∴
c
=
i
,
d
=-
i
或
c
=-
i
,
d
=
i
,
∴
b
+
c
+
d
=
(
-
1)
+
0
=-
1.
答案:
B
2
.已知集合
A
=
{(
x
,
y
)|
x
=
n
,
y
=
na
+
b
,
n
∈
Z
}
,
B
=
{(
x
,
y
)|
x
=
m
,
y
=
3
m
2
+
12
,
m
∈
Z
}
.若存在实数
a
,
b
使得
A
∩
B
≠
∅
成立,称点
(
a
,
b
)
为“£”点,则“£”点在平面区域
C
=
{(
x
,
y
)|
x
2
+
y
2
≤108}
内的个数是
(
)
A
.
0 B
.
1
C
.
2 D
.无数个
答案:
A
本小节结束
请按
ESC
键返回
相关文档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2-13 定积分2021-07-0134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3-8 正弦定理2021-07-0134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8-4 直线与圆2021-07-0138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7-5 直线、平2021-06-3043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7-2 空间几何2021-06-3042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2-1 函数及其2021-06-3029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2-11 导数在2021-06-3038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10-6 几何概2021-06-3027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5-3 等比数列2021-06-3039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4-4 数系的扩2021-06-30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