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M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秋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1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学习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获取概念: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对应角: 、对应边: 。
(3)“全等”符号: 读作“全等于”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5)如下图: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则△ABC △ A1B1C1..点A与 A点是对应顶点;点B与 点 是对应顶点;点C与 点 是对应顶点. 对应边:
对应角: 。
二 观察与思考:
1.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将△ABC旋转180°得△AED.
19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即 ≌△DEF,△ABC≌ ,△ABC≌ .(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2 . 说出乙、丙图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三、自学检测
1、如图1,△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则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 。相等的角 。
2如图2,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它的对应角
对应边:AB AE BE
3.已知如图3,△ABC≌△ADE,试找出对应边
对应角 .
4.如图4,AB与DB,AC与DE是对应边,已知:,求。
解:∵∠A+∠B+∠BCA=180 ( ),( )
∴∠BCA=
19
∵( )
∴∠BED=∠BCA= ( )
四、评价反思 概括总结
找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2.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
3.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4.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五.作业
19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学习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
4.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学习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难点: 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二、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
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总结:通过我们画图 可以发现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给出两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
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
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有一边.
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
3、如图2,AC、BD相交于O,AO、BO、CO、DO的长度如图所标,△ABO和△CDO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
AO=CO,
∠AOB= ∠COD,
BO=DO.
如果把△OAB绕着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OA=OC,所以可以使OA与OC重合;又因为∠AOB =∠COD, OB=OD,所以点B与点D重合.这样△ABO与△CDO就完全重合.
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需要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而且,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引起我们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
(1)读句画图:①画∠DAE=45°,②在AD、AE上分别取 B、C,使 AB=3.1cm, AC=2.8cm.③连结BC,得△ABC.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B'C'.
(2)如果把△A'B'C'剪下来放到△ABC上,想一想△A'B'C'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5.“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书写格式: 在△ABC和△ A1B1C1中
19
∴ △ABC≌△ A1B1C1(SAS)
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SAS”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如图3,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2)如图4,已知AB=AC,AD=AE,∠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
四、阅读例题:
五、评价反思 概括总结:
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六、作 业:
七、深化提高
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
求证:△ABE≌△ACF.
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 AF=CE,BE∥DF,BE=DF.
求证:△ABE≌△CDF.
3、已知: AD∥BC,AD= CB,AE=CF(图3).
求证:△ADF≌△CBE
19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条件.
2.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学习重点
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二种: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AS”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二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
3.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
①.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②.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二、阅读教材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第二种方法“角边角”定理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书写格式: 在△ABC和△A1B1C1中
∴ △ABC≌△ A1B1C1(ASA)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如下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
求证:AD=AE.
19
证明:在△ 和△ 中
∴△ADC≌△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 AD=AE.(_________ )
2.观察下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它们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11、如图:在△ABC和△DBC中,∠1=∠2,∠3=∠4,P是BC上任一点。
求证:PA=PD。
证明:在△ABC和△DBC中
∠1=∠2( )
∵ BC=BC ( )
∠3=∠4( )
△ABC ≌ △DBC( )
∴AB =__________( )
在△ABP和△DBP中
AB=______ ( )
∵ ∠1 = ∠2 ( )
BP = BP ( )
∴ △ABP ≌ △DBP( )
∴_________=________( )
四、阅读例题:
五.评价反思 概括总结
至此,我们有三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判定定理: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推证两三角形全等时,要善于观察,寻求对应相等的条件,从而获得解题途径.
六、作 业:
19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学习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学习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难点
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回顾思考:
1.(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三种: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AS”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SA”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
1. 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
已知△ABC≌△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图中相等的边是:AB=A′B、BC=B′C′、AC=A′C.
相等的角是:∠A=∠A′、∠B=∠B′、∠C=∠C′.
2.已知三角形△ABC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样画?
阅读教材
归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书写格式: 在△ABC和△A1B1C1中
∴ △ABC≌△A1B1C1(SSS)
3. 小组合作学习
(1)如图,△
19
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BD≌△ACD.
证明:∵D是BC的中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ABD和△ACD中
∴△ ≌△ ( ).
(2)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D=FB.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AB=AC, AD是BC边上的中线P是AD 的一点,求证:PB=PC
4.三角形的稳定性: 生活实践的有关知识:用三根木条钉成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而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日常生活中常利用三角形做支架.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屋顶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等.
三、阅读教材例题:
四.自学检测课本练习.1.2
五.评价反思 概括总结
1. 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又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SSS.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AS”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SA”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SSS”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业
19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
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条件.
2.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学习重点
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我们已经学习过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2.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
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二、新课
1.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
阅读教材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书写格式: 在△ABC和△A1B1C1中
∴ △ABC≌△A1B1C1(AAS)
2.定理证明
已知: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ABC与△DEF
19
证明:∵∠A+∠B+∠C=∠D+∠E+∠F=180°
∠A=∠D,∠B=∠E
∴∠A+∠B=∠D+∠E
∴∠C=∠F
在△ABC和△DEF中
∴△ABC≌△DEF(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三、例题:
阅读教材例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如下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
求证:AD=AE.
2下图中,若AE=BC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3.课本练习1、2.3
五.评价反思 概括总结
1. 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又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AAS.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2.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①“SAS”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SA”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SSS”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AAS”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业
19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五)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推理。
学习重点
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Ⅰ.想一想,填一填: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常用的方法: 、 、 、
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 、 ,
斜边是
3、如图,AB⊥BE于C,DE⊥BE于E,
(1)若∠A=∠D,AB=DE,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2)若∠A=∠D,BC=EF,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3)若AB=DE,BC=EF,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4)若AB=DE,BC=EF,AC=DF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Ⅱ.探究学习
(一)探索新知:
1.阅读教材并作出三角形(动手操作):
2、与教材中的三角形比较,是否重合?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二)自学检测:
1. 如图,△ABC中,AB=AC,AD是高,
则△ADB与△ADC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2. 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
19
(1)若AC//DB,且AC=DB,则△ACE≌△BDF,
根据
(2)若AC//DB,且AE=BF,则△ACE≌△BDF,根据
(3)若AE=BF,且CE=DF,则△ACE≌△BDF,根据
(4)若AC=BD,AE=BF,CE=DF。则△ACE≌△BDF,根据
(5) 若AC=BD,CE=DF(或AE=BF),则△ACE≌△BDF,根据
3、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4、如图,B、E、F、C在同一直线上,AF⊥BC于F,DE⊥BC于E,
AB=DC,BE=CF,你认为AB平行于CD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
理由:∵ AF⊥BC,DE⊥BC (已知)
∴ ∠AFB=∠DEC= °(垂直的定义)
在Rt△ 和Rt△ 中
∴ ≌ ( )
∴∠ = ∠ ( )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例题: 阅读教材例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
判断题:
(1)一个锐角和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2)一个锐角和锐角相邻的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3)一个锐角与一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4)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5)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6)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7)一个锐角与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8)一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Ⅲ.评价反思 概括总结
六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3.HL(仅用在直角三角形中)
Ⅳ.作业
19
§12.3 角平分线的性质(1)
一、学习目标
1、能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二、温故知新
如图1,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取OM=ON,MC⊥OA,NC⊥OB.MC与NC交于C点.
求证:(1) Rt△MOC≌Rt△NOC
(2) ∠MOC=∠NOC.
图1
三、自主探究 合作展示
探究(一)
1、依据上题我们应怎样平分一个角呢?
2、思考:把上面的方法改为“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M=ON,使MC=NC,连接OC,则OC即为∠AOB的平分线。”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
图2
3、受上题的启示,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如图2所示的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探究(二)
思考:如何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呢?
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
B
O
A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请同学们依据以上作法画出图形。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19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探究(三)
如图3,OA是∠BAC的平分线,点O是射线AM上的任意一点.
操作测量:取点O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过点O作OE⊥AB,OD ⊥AC,点D、E为垂足,测量OD、OE的长.将三次数据填入下表:
观察测量结果,猜想线段OD与OE的大小关系,写出结论:
OD
OE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图4
下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发现:
已知:如图4,AO平分∠BAC,OE⊥AB,OD⊥AC。
求证:OE=OD。
四、双基检测
1、如图5所示,在△ABC中,∠C=,BC=40,AD是∠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DC:DB=3:5,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__。
2、如图6所示,∠AOC=∠BOC,CM⊥OA,CN⊥OB,垂足分别为M、N,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CM=CN B. OM=ON C. ∠MCO= ∠NCO D. ON=CM
图7
图6
A
B
C
D
图5
3、如图7,在Rt△ABC中,BD平分∠ABC,DE⊥AB于E,则:
⑴图中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呢?
⑵哪条线段与DE相等?
五、学习反思
请你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19
§12.3 角平分线的性质(2)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温故知新
1、写出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逆命题.
1、 写出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的逆命题.
三、自主探究 合作展示
(一)思考: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是否是真命题?若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1,
图2
图1
求证:
证明:
结论:
(二)思考:
如图2所示,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
图3
(三)应用举例
例: 如图3,△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19
例题反思:
四、双基检测
图4
1.如图4,在中,, 平分,,那么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cm.
2.如图5,已知在Rt△ABC中,∠C=90°, BD平分∠ABC, 交AC于D.
图5
(1) 若∠BAC=30°, 则AD与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2) 若AP平分∠BAC,交BD于P, 求∠BPA的度数.
A
B
O
E
D
C
图6
3、如图6,所示,在△ABC中,AB=AC,BD⊥AC,CE⊥AB,垂足分别为D、E,BD、CE相交于点O。求证:AO⊥BC。
五、学习反思
请你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19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会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3、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二、知识再现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全等三角形性质:
(1) (2) (3)周长相等 (4)面积相等
图1
例1.如图1, ≌,BC的延长线交DA于F, 交DE于G, ,,求、的度数.
例题反思:
图2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例2.如图2,AD与BC相交于O,OC=OD,OA=OB,求证:
例题反思:
例3.如图3,在中,AB=AC,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D=DE
图3
求证:≌.
例题反思:
3、角平分线
例4.如图4,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EB=FC
图4
例题反思:
三、双基检测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 )
19
A.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 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D.已知三边
3、完成下列证明过程.
如图5,中,∠B=∠C,D,E,F分别在,,上,且,
A
D
E
C
B
F
图5
求证:.
证明:∵∠DEC=∠B+∠BDE( ),
又∵∠DEF=∠B(已知),
∴∠______=∠______(等式性质).
在△EBD与△FCE中,
∠______=∠______(已证),
______=______(已知),
∠B=∠C(已知),
∴( ).
∴ED=EF ( ).
四、拓展提高
如图6⑴,AB=CD,AD=BC,O为AC中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M、N,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若过O点的直线旋转至图⑵、⑶的情况,其余条件不变,那么图⑴中的∠1与∠2的关图6
系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五、学习反思
请你对照复习目标,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19
相关文档
- 2019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2021-11-012页
- 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4章 勾股定2021-11-015页
-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8-2-1 第1课时2021-11-012页
-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复习试2021-11-0123页
- 八年级上数学课件八年级上册数学课2021-11-0120页
-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19-2020学年2021-11-0111页
-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2 第1课时 2021-11-012页
- 初中数学8年级教案:第15讲 四边形中2021-11-019页
- 初中数学8年级教案:第6讲 列方程(组)2021-11-018页
- 八年级下数学课件练习2_反比例函数2021-11-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