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 M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习题课件-1第七章-第3节 重力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 力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重力的产生 1. 由于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重力的 符号为_______,单位是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_,重力的受力物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的吸引 地球 G 牛顿 地球 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 知识点2:重力的三要素 2.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__________ 成正比. 即G=mg.[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为牛顿 (N);m表示质量,单位为千克(kg)] 3. 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 4. 重力的作用点: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 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质的 _________,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 在它的__________上. 质量 竖直向下 重心 几何中心 课堂演练 知识点1:重力的产生 【典例1】有关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 B. 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C. 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D. 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C 【变式拓展1】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水不会往低处流 B. 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 C. 做“引体向上”运动时很吃力 D. 茶杯中的水无法倒进嘴里 C 思路点拨:重力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在地球附近的物体均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也就是 都受到重力. 知识点2:重力的三要素 【典例2】(2019青岛)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某同学用已知质量的钩码进行实验,根据测得 的数据作出的G-m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a.由 此得出结论: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__________比. 正 (2)他又正确测量了一个木块的质量和重力,并 在同一坐标系中正确描点得到点A,如图7-3-1所 示.点A不在直线a上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天平测量木块质量时存在误差 【变式拓展2】 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 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分别测出钩码的质量和 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在图7-3-2中画出钩码的G-m关系图象. m/g 100 200 300 400 500 G/N 1 2 3 4 5 如答图7-3-1所示. (2)根据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________. (3)实验中得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__________ N/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正比 10 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10 N 【典例3】(2018湘西州)关于小球的重力示意图, 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C 【变式拓展3】 (2018黔南州)如图7-3-3所示,一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你画出该物体所受重力的示 意图.如答图7-3-2所示. 思路点拨: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重量大小与物体 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课堂检测 1.(3分)下列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10 N的是(  ) A. 一本物理书 B. 一颗樱桃 C. 一瓶1 L的矿泉水 D. 一只成年狼狗 C 2. (3分)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心的足球没有重心 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将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就 消失了 D.物体受到的力全部都作用在重心上 B 3. (3分)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铅垂线来检查 墙砌得是否竖直,如图7-3-4甲所示,一堵南北走向 的墙上,所挂铅垂线如图7-3-4乙所示,则这堵墙一 定是 (  ) A. 向东倾斜 B. 向南倾斜 C. 向西倾斜 D. 向北倾斜 C 4. (3分)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 力均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 B. 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 C. 船质量将减小 D. 船的质量将增大 A A5. (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G=mg”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 比 B. “m=—”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的重力成正比 C. “g=—”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体受的重力跟它 质量的比值,且是一个恒定的值 D. 上述说法都正确 G g G m 6. (3分)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B. 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的 C. 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D. 因为g=9.8 N/kg,所以1 kg就等于9.8 N D 7. (4分)用一根细线的一端系一个小钢球就做成 了一个摆.悬挂的小钢球摆动到图7-3-5所示位置时, 请画出小钢球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如答图7-3-3所示. 8. (8分)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小考同学 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 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如图7-3-6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 数,该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N,分度值是 __________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 格处. 0~5 0.2 次数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______ 3 42 (2)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7-3-6乙中 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 如答图7-3-4所示. (3)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 __________. (4)若干年后,小考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 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__________( 填“能”或 “不能”)完成该探究. 正比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