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0 KB
  • 2021-11-07 发布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3相似三角形23-3-4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3.3.4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会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测量简单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自己设计方案测量高度,体会相似三角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构建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解决.‎ 一、情境引入 复习 ‎1.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2.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AB⊥BF,DE⊥BF,AC∥DF.‎ ‎(1)△DEF与△ABC相似吗?为什么?‎ ‎(2)若DE=1,EF=2,BC=10,那么AB等于多少?‎ ‎[(1)△DEF∽△ABC.(2)AB=5.]‎ 二、探究新知 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分析.‎ 第二题我们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计算出AB的长.人们从很早开始,就懂得应用这种方法来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 教师课件展示例1,可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例1 古代的数学家想出了一种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为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OB,先竖一根已知长度的木棒O′B′,比较木棒的影长A′B′与金字塔的影长AB,即可近似算出金字塔的高度OB,如果O′B′=1米,A′B′=2米,AB=274米,求金字塔的高度OB.‎ ‎【分析】因为太阳光是互相平行的,易得△A′O′B′∽△AOB,从而求得OB的长度.‎ 解:∵太阳光是平行光线即O′A′∥OA,‎ ‎∴∠OAB=∠O′A′B′.‎ 又∵∠ABO=∠A′B′O′=90°,‎ ‎∴△OAB∽△O′A′B′.‎ ‎∴=,‎ ‎∴OB==137(米).‎ 4‎ 答:金字塔的高度OB为137米.‎ 教师多媒体展示例2,3,可由学生自主完成,点名上台展示,教师点评.‎ 例2 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边上选定点B和C,使AB⊥BC,然后选定点E,使EC⊥BC,用视线确定BC和AE的交点D,此时如果测得BD=120米,DC=60米,EC=50米,求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 解:∵∠ADB=∠EDC,‎ ‎∠ABC=∠ECD=90°,‎ ‎∴△ABD∽△ECD(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解得AB===100(米).‎ 答: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为100米.‎ 这些例题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测量的方法.‎ 例3 如图,已知点D,E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ADE=∠C.求证:AD·AB=AE·AC.‎ ‎【分析】把等积式化为比例式=,猜想△ADE与△ABC相似,从而找条件加以证明.‎ 证明:∵∠ADE=∠C,∠A=∠A,‎ ‎∴△ADE∽△ACB(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AD·AB=AE·AC.‎ 三、练习巩固 ‎1.如图,一条河的两岸有一段是平行的,两岸岸边各有一排树,每排树相邻两棵的间隔都是10 m,在这岸离开岸边16 m处看对岸,看到对岸的两棵树的树干恰好被这岸两棵树的树干遮住,这岸的两棵树之间有一棵树,但对岸被遮住的两棵树之间有四棵树,这段河的河宽是多少米?‎ ‎【教学说明】先由实际问题建立相似的数学模型,可先证得△ABE∽△ACD,‎ 4‎ 再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可求出河宽,即线段BC的长.‎ ‎2.亮亮和颖颖住在同一幢住宅楼,两人用测量影子方法测算其楼高,但恰逢阴天,于是两人商定改用下面方法:如图,亮亮蹲在地上,颖颖站在亮亮和楼之间,两人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当楼的顶部M,颖颖的头顶B及亮亮的眼睛A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两人分别标定自己的位置C,D,然后测出两人之间的距离CD=1.25 m,颖颖与楼之间的距离DN=30 m(C,D,N在一条直线上),颖颖的身高BD=1.6 m,亮亮蹲地观测时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0.8 m,你能根据以上测量数据帮助他们求出住宅楼的高度吗?‎ ‎【教学说明】过点A作MN的垂线段,构造相似三角形.‎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布置作业 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3.3”中选取.‎ 本节课以生活实例为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建立相似的数学模型,构造相似三角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相似)来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