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1 KB
  • 2021-11-16 发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加减混合) ▏沪教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加减混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今天阳光明媚,老师准备带同学们去森林探险。‎ ‎ 1.瞧,森林的传信者小鸟来了,说想进去要对口令。‎ ‎ 3+2+1= 5+3+2= 8-2-3= 10-5-3= 9-4-4= 5+4+1= 3+1+5= ‎ 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10-5-3=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进入森林,我们需要等会儿车,坐一段路的车进入森林深处。‎ ‎2.多媒体演示两个情境。‎ 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 ‎ 乘客上车、下车井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每一次上 、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有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 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 多媒体演示动画短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 ‎(2)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说说刚才乘车的情况吗?‎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学生列式: 7-2+3=□‎ ‎ 2.揭示课题。 ‎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 讲述:连加、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 ‎3.探究算法。‎ ‎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 学生讨论后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巩固练习 ‎ 师:老师为大家请了个导游:小明,看小明在干什么呢(植树)。‎ ‎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 ‎2.师:劳动这么久我们找个亭子休息一会儿吧。‎ ‎“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交流图意,再填空。 小结:看来,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有数学知识。我们可要留心观察哟! ‎ ‎3.下面我们来比赛谁能第一个进入森林深处一看究竟。‎ 男生和女生比赛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 ‎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 板书:8-3-1=4   2+2+3=7  3+1+4=8 4+3+2=9   9-4-3=2  9-3-2=4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 ‎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总体环节设计尚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但是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现在总结反思如下:‎ ‎1.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欠详细。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在后续的练习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出现讲离开的部分不算在总数内,做减法的情况,反思,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对题意的理解,在新授时利用情景演示,来帮助学生题解图意。最终达到看图能直接理解题意的能力。‎ ‎2.计算过程的教学的强调。多位数的加减涉及到计算顺序的问题,此问题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已做强调,学习混合加减仍须再做强调。计算过程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 ‎3.提问的选择在代表性的选取上还需斟酌,本他给可提问过于细化,且自己本身说的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反思本堂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做加减,不如在学完新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再自己回答如何解答,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4.练习需要在展台上作及时反馈,且层次有些不清,题目梯度不明显。课堂上,对每种类型的题目的练习一到两道即可,有基础,有提高,才能充分利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