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2021-11-16 发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角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1)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 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因此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从生活中的角来抽象出我们数学中的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发展数学思维。 ‎ 学情分析 ‎ ‎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二年级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尤其是“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教学时应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再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角的的表象认识。‎ 教学目标 ‎ (一)知识技能 ‎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 2.学会用尺子画角。‎ ‎ (二)数学思考 ‎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 (三)问题解决 ‎ 通过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 (四)情感态度 ‎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 教学难点:‎ ‎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用重叠法,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教具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不规则的纸等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生:喜欢!‎ 师:是呀,我们的校园越来越漂亮了,所以我们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尤其是要爱惜我们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另一个美丽的校园。(出示学校的校园图片)仔细观察,你能在校园里找到哪些图形?‎ 生:大楼的窗户是长方形的;老师手中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操场上的球门是长方形的;钟面是圆形的;足球是球体……‎ 师:很好!大家都很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其实,这校园里还藏着另一种图形,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什么图形,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也形成这样的图形(出示钟面图),有人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生:叫做角。‎ ‎ 师 :板书:角,是的,关于“角”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 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说出对角的了解。(对于学生说的,教师不要给与过多的评价,教师借此获取学生的对新知的理解能力和范围)‎ 师:你们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实际上,在“角”的身上还有好多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角”的秘密。 ‎ 把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角的初步认识。大家齐读课题。‎ ‎[分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结合情境,认识角。‎ 师:其实刚才操场上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你能找到哪些角?请你先在书上圈一圈,看谁在一分钟内找到的角最多。开始,谁上来指一指哪里有角?‎ 生:教师拿着的三角板;国旗杆下面也有角;足球门框;学生做操时的手和脚等。‎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也有一块三角板,谁上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儿?你们手里都有三角板,请你们用手顶一顶、摸一摸,看看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觉?‎ 生:都是尖尖的。‎ 生: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分析: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尖尖的角。‎ 生:两条边都是直直的。‎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尖尖处的角叫做角的顶点,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 师: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 [分析: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此课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在学生找主题图的角的基础上设计了闭眼想、用手比划,观看课件动态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比较,实现了对角的正确认识。]‎ ‎3、判断角。‎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课件出示)并说说为什么?‎ ‎(2)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多少个角?‎ ‎4、找生活中的角。‎ 师:孩子们,其实啊,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教室也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哦。(学生活动,师参与。)‎ 师:小小的教室里都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出示课件)‎ ‎[分析: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感知角——认识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三)、实际操作,丰富认识。‎ ‎1、用纸折角,比较角的大小 。‎ 师:既然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真该多了解了解它。‎ 师:这圆纸片上有角吗?(出示一张圆形的纸)‎ 生:没有。‎ 师:那你们能开动你们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吗?如果你会,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如果还不知道的轻轻地打开书,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师: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学们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分析:皮亚杰曾经指出:“动作性的活动对于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师:展示学生折好的两个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 师: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你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不能。‎ 师:如果我要知道它谁大谁小,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吧。‎ 生: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这样把你们折的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折的角大,谁的小?‎ ‎[分析:角的大小比较,顺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所认识之后安排,以学生组装的活动角为学具,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群体互动与教师引导有效整合,并相机指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强化了对角的认识。]‎ ‎2、角的大小和角的什么有关? ‎ ‎(1)观察折扇。‎ 师:老师这儿有一把折扇,它有角吗?咱们来做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请仔细观察折扇的角有什么变化? ‎ 生:把边张开一点,角就可以变大点。‎ 师:咱们继续变,把扇上的角变小点,再变小点,又是怎么做的?‎ 生:把边合拢一点。‎ 师: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跟边的什么有关系?‎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生: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课件演示)请你们大声的读读这句话。‎ ‎[分析: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比较红角和蓝角。‎ 师:你觉得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出示两个同样大的角,但边的长短不一样)‎ 生:两个角同样大(动手比较下)。‎ 师:观看动画。‎ 师: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变长变短无关。‎ ‎(3)验证小结。‎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 ‎(四)、教学例3:画角 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呢?那应该怎样画角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应该怎样画角,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自己先尝试着画出一个角(引导学生突出角的构成特点)。‎ 师:从刚才画角的情况看出,有的同学还不太会,下面请你们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师:教师边示范画角边说明: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重点突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并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画角的方法,之后学生再自己画角。‎ 师:我们再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师:你们会画角了吗?再试试看。生画,师巡视(教师挑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展示)。‎ ‎[分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五)、拓展与延伸。‎ 师:如果在这个角里添上一条线,这时变成几个角了?再添上一条线呢?‎ 勇夺智多星:张开你理想的翅膀,想一想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看谁的剪法多。(课后思考题)‎ 三、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孩子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呢?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学习的。‎ 板书设计:‎ ‎ 角的初步认识 ‎ ‎ ‎ 边 顶点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有两条边。‎ 边 ‎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 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 ‎ 角的两边张开越小,角就越小; ‎ ‎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 ‎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这两点要求在本课教学中均有体现:‎ 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本课中,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当学生初识角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其次,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要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我按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