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39 KB
  • 2021-11-17 发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长度单位 第1 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等物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想一想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帮帮他吗?‎ 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地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地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要用到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课本、铅笔、铅笔盒等学习用品。‎ 谈话:我们每天都要用到它们,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物体。‎ ‎(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出示数学课本)‎ 提问: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来量。‎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可以是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或者小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宽,好吗?‎ 交流: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呢?告诉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操作,课件依次呈现用小正方体、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的情况。同时,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呈现用不同的物品量数学课本的宽,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 谈话:同学们请观察这里(教师指着板书),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质疑:我们发现,同样是数学课本的宽,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小组讨论汇报。‎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3)再次测量课本的宽。‎ 谈话:原来是这样啊。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再用小正方体来量一量吧。‎ ‎3.用相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 谈话: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大家想不想再量量其他物体啊?我们一起来量数学书的长,铅笔盒的高吧。‎ 质疑: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小结: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很容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长短。所以,在测量物品的长度时,首先要有相同的标准,也就是必须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4.动手摆一摆。‎ 铅笔盒的长能摆几块橡皮?数学课本的长能摆几块橡皮?‎ ‎5.拓展延伸。‎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宽呢?先估测一下,然后再认真测量,看看自己的估测对不对。‎ 交流:和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测量的。‎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这里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品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 ‎2.联系实际,活动体验。‎ 谈话:同学们都做得很棒哦。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教室里面,找找自己喜欢的物体,先估测一下它大概多长、多宽或多高,然后再测量一下,好吗?‎ 交流: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交流: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对你们有什么帮助吗?你们觉得它有什么用呢?‎ 谈话:这节课,通过测量物品长度的活动,我们认识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把本节课所研究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五、课外作业 ‎1.完成课本第8页“练习一”第1题。‎ ‎2.完成《校家乐园——畅优新课堂》对应练习。‎ 按规律填数。‎ ‎1. 1,3,5,7,9,(  )‎ ‎2. 1,2,3,5,8,13,(  )‎ ‎【答案】 1.11 2.21‎ 第2 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直尺、钉子、纸条等。‎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测量:请同学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把自己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出的课桌的长度告诉大家好吗?‎ ‎2.提问:为什么同样是测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自由交流)‎ ‎3.引入:大家说得太好了,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所以不知道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4.谈话: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介绍: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谈话: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3)提问:‎ ‎①找找看,在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②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③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④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4)总结:‎ ‎①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②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③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教学例2,学习用厘米量。‎ ‎(1)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谈话: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们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2)提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们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3)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给同学们看一看,先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三、巩固练习 ‎1.活动: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小结:同样厘米数的绳子是一样长的;5厘米长的绳子比3厘米长的绳子长。‎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会用厘米作单位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了,那请同学们来想想,如果我们还用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去量教室的长、操场的长,你们觉得怎么样?‎ ‎(东西太大,厘米太小了。)‎ ‎2.延伸:对,量这些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再用厘米作单位就太小了,那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呢?我们下节课就来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完成课本第8页“练习一”第2题。‎ ‎3.完成《校家乐园——畅优新课堂》对应练习。‎ 有两条各长30厘米的纸条,粘贴在一起长56厘米,粘贴在一起的部分长(  )厘米。‎ ‎【答案】 4 解题过程:30+30=60(厘米)‎ ‎60-56=4(厘米)‎ 第3 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3.通过测量活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绳子等。‎ 一、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 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 讲述: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黑板的长很麻烦。谁有更好的办法呢?‎ 二、实践操作,认识米 ‎1.认识米。‎ ‎(1)谈话:我们通常用“米尺”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2)比较:(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3)提问:‎ ‎①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 ‎(10厘米)‎ ‎②在米尺上你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 ‎(4)交流: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5)操作:‎ ‎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或盒尺,找出1米的长度。‎ ‎②同桌两人合作量一量,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是1米?比划出来,再说说你的身高是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 ‎③量一量,双臂张开多大是1米?把这个长度记在你的头脑里。‎ ‎④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长约是1米。‎ ‎(门的宽……)‎ ‎2.认识厘米和米的关系。‎ ‎(1)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请你们用手比划出来。‎ ‎(2)测量:同学们,你们桌上都有一条1米长的绳子,你们能测量出它有多少厘米长吗?请选择你们最喜欢的工具去测量。‎ ‎(3)汇报:从刚才大家的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1米=100厘米)‎ ‎(4)验证: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米尺,引导学生通过数米尺上的刻度验证刚才实验的结果。‎ ‎3.用米尺量。‎ ‎(1)交流:如果让你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你要怎样量?同桌互相说一说。‎ ‎(2)讨论:尺子如果不够长,应该怎么办?‎ 学生汇报。‎ ‎(3)小结: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直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尺子不够长,量一次作一个记号,再用尺子接着量,然后把量的结果加在一起,就是这个物体的长度。所以,量的时候一定要几个同学合作,才能量 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学生分小组测量自己喜欢的教室中一个物体的长度。‎ 反馈交流,说说测量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怎样用米尺来量?你们会吗?说一说。‎ 五、课外作业 ‎1.完成课本第4页“做一做”。‎ ‎2.完成《校家乐园——畅优新课堂》对应练习。‎ 提出问题并解答。‎ 两条绳子一共长38米,其中一条长18米,____?‎ ‎【答案】 提问:另一条长多少米? 38-18=20(米) 答:另一条长20米。‎ 第4 课时 认识线段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难点:会估线段,并将此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从铁管上滑下来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上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过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1)提问: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2)交流:你们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3)谈话:请大家互相检查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1)提问: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谈话: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1)操作: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这两点连结起来。‎ ‎(2)提问: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3)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4)完成课本第5页“做一做”第1、2题。‎ ‎4.画线段。‎ ‎(1)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2)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然后派代表汇报。‎ ‎(3)小结: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4)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和“你知道吗”。‎ ‎5.量线段和估线段。‎ ‎(1)提问:线段可以测量长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例6中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2)小结: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还是同样长。‎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4)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延伸: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1.完成课本第9页“练习一”第6、7题。‎ ‎2.完成《校家乐园——畅优新课堂》对应练习。‎ 数一数图中有几条线段。‎ ‎【答案】 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