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6 KB
- 2021-11-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认识立体图形》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一年级
相关
领域
图形与几何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6月第4次印刷
是否已实施
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吴正宪老师说:“如果孩子都能感受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使孩子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探索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它是认识的欲望,是学习者参加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自觉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学生如果对数学发生兴趣,他就会酷爱数学的学习,就可以持续的集中精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再有,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变数学课上的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10
《认识立体图形》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一般儿童对于物体形状的认识,大体经过从平面到立体,或者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如积木、楼房、包装盒、球等给他给了他们直观的形象。特别是积木,是他们小时候接触最多的玩具,通过搭积木、对比等活动,学生可以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抽象出立体图形,之后再从不同角度观察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
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年级以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但是并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还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分,特别是生活中对一些变形后的立体图形如:上粗下细的杯子、敲的鼓是不是圆柱的判断等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教学方式: 动手操作 小组探究 直观演示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实践操作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具体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经历实物抽象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参与
你家里有积木吗?在家里试试你能用积木搭出什么作品?
10
【教学意图】课前给学生布置在家搭积木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调动原认知,来初步感知图形。
你们是不是也像乐乐一样喜欢玩玩具?老师呀也给带来了一些用积木搭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积木图
漂亮吗?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板书:立体图形
【教学意图】通过展示用积木所搭的实物图,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中研讨
(一)、分类活动中感知图形的形状
快看看老师在学具框里也给你们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积木,就是这么多不一样的积木放在一起,想迅速找什么形的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分分类。
1、小组活动分类
活动要求:
1)4人一组,组长负责组织。
2)先商量好把什么样的放在一起,再动手分。
3)分完后说说,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形状的放在一起。
2、全班汇报交流
哪个组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你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的放在一起
10
预设:
可能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四类
可能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两类
可能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三类
可能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类
可能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
可能按他们的样子,长得像的放在一起。
【教学意图】分类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重要活动,再通过生生交流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初步认识立体图形。
(二)比较活动中认识图形
刚才在你们分类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现象,我想采访一下他。
1、区分球和圆柱
问:为什么你的手一直不敢放下来,在哪捂着呢?
预设:
生1:球总是跑来跑去,特别爱滚。
生2:球是到处乱滚。
师:每个人都拿一个这样形状的,向老师这样在桌上滚一滚,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像这样圆圆又爱滚的图形就叫球。(板书:球)
生活中还有什么和它的形状是一样的?
小结:不论我们刚才说的大大的篮球还是小小的乒乓球,只要它的形状是圆圆的就都是球,你认识球了吗,快闭上眼睛想想球是什么样子的。快把这些形状圆圆又爱滚的球在框里放好。
10
除了这些球(老师手里拿起圆柱)这个形状的好像也爱滚你们怎么不把它放在框里呢?
在桌上滚滚这两个图形,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意图】通过动手在桌子上滚球和圆柱,使学生体会到球的特征是圆圆的,特别爱滚。
预设:
生1:(球)这个圆圆的特别爱滚。
生2:(圆柱)这个上下都很平。
刚才我们发现了,(老师手里拿起圆柱)正是因为这个形状的两边都有一个平平的面,我们就可以把它立在桌子上。
每人拿一个这样形状的,快用手摸一摸这两个平平的面,在桌上立一立。
再放倒在桌子上滚一滚。
小结:像这样两边有两个平平的面,又爱滚的就叫圆柱。(板书:圆柱)
【教学意图】通过对球和圆柱特征的区分,进一步认识球和圆柱。
看清圆柱是什么形状了吗?快把桌上的圆柱都放在框里。
生活中这样形状的物体也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认一认。
出示图
追问:这个水杯是圆柱吗?说说你的想法。
师:看来圆柱不但是要两边有两个平平的面,而且两边这两个圆圆的面还要一样大呢。
你记住什么样形状的圆柱了吗?
出示图,谁来说说它们有的那么长有的又那么扁,都是圆柱吗?
10
记住它的样子,把桌上的圆柱也放在学具框里。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变形的立体图形是不是所学图形的判断,进一步加深对球和圆柱特征的进一步理解、掌握。
2、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我们把爱滚的球和圆柱都放到框里了,现在看看这些稳稳放在桌子上的形状?
仔细观察它们为什么不爱滚?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它们都是平平的。
预设:没有发现。
引导学生动手摸摸、试试。
我们发现了,它们都有平平的,这些平平的也叫面,每人拿一个,你也来摸摸这个平平的面。
虽然它们都有平平的面,拿起来仔细观察,这些形状的积木都一样吗?
预设:
生1:这是扁的,这是长的,(正方体积木)这个都是方方的
生2:这个是长方形的
追问: 你们提到了方方的?那谁能指一指你们觉得这些积木哪儿是方方的?
预设:
生1:(正方体)它这儿是方的、还有这儿、这儿,都是方的
生2:(正方体)它的面都一样大
追问:哪是它的面,谁能指给大家看一看。都拿出这块积木,用手摸一摸这些平平的面。
10
师:他猜测这个图形的面大小都一样,你们觉得这些面一样大吗?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我们比比,它的每一个面?(一样)
请你们也向老师这样比这个图形的每个面,看你能发现什么?
(两人一组开始比较、验证)
谁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真会观察,这个图形每个面都一样大。像这样方方正正的物体叫什么名字有谁知道吗?
【教学意图】通过让学生在纸上照着画下来一个面,在用每个面去和画下来的正方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的探究认识正方体的六个面都一样大。
对,像这样方方的就叫正方体。(板书:正方体)
过渡语:(指着正方体)它们怎样看都是方方的,它们(长方体)呢?
生1:(长方体)它也有点方,但它这个地方比较长、这比较瘦
生2:它从不同的方向看都不一样,这样看就比较高,这样看比较长比较矮,正方体怎样看都方方的。
(1) 像这样形状的物体你们觉得叫什么名字?(板书:长方体)
【教学意图】通过对比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要是有一个面不是方方的,变长了或变扁了的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和长方体形状一样呢?
出示图:
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长方体,你能挑出来吗?
(学生挑出长方体后,动画演示把这些生活中的物品抽象成立体图形。)
要是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认识他们吗?
先观察,再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
10
过渡语: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你都认识了吗?
三、拓展练习
1、我来摸,你来猜。
说图形的特征,请同学猜猜是什么图形。
口袋里里放了一些图形,老师摸边摸边说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请同学根据描述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图形。
2、辨别易错的长方体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水立方是什么形状的?
预设:正方体或长方体
大家拿出来仔细看看,同桌说一说它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呀?
3、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有两个面是方方的,但其他的面都不一样大,是比较矮的。
生2:不是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不是怎么看都是方方的。
汇报结果说清理由。
【教学意图】通过缩小模型的观察、分析、比较,区分学生最容易把他认成正方形的长方形。
3、在容易滚的图形下面画“○”,容易摞的图形下面画“△”
出示图
请学生讲清理由。
10
四、小结:这节课学完了,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图形中感受价值
过渡语:其实这些图形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图片欣赏:美丽的北京
小结: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一、生活中找到灵感,巧用学具激发兴趣
首先图形的分类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简单,学具的选取非常重要,生活中的物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但这些物体不是规范的立体图形,会影响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同时学生还会受到物体的材质、大小一些不必要因素的干扰。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找到学生熟悉,又比较规范,还不会受到其它因素干扰的学具。因此,本课我没有选取教材中呈现的生活物品。而是选取了每个孩子小时候都玩过的积木,有些积木的形状非常规范,而且材质一样,这样有利于学生分类以及后面对图形的认识。
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对比中学习图形
在“13334”教学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想只有努力落实“双主”、“双动”和“双百”才能更大限度的落实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新授过程中,学生如果单独认识形体不好表述它们的样子。因此,教学中我从学生的不同分类结果入手,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球和圆柱对比着来认识,“我们把爱滚的球和圆柱都放到框里了,现在看看桌上还放着的这两个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还爱滚吗?仔细观察这些形状的图形为什么不爱滚?你有什么发现?”老师的问题一抛,顿时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们先是自己滚一滚、摸一摸反复观察;接下来小组内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发现的结果与同伴间的分享“这个不圆”“有棱硌手不好滚”;最后全班同学交流发现结果时,学生们更是积极踊跃,说道兴奋之处还会来到讲台前拿着图给大家演示地摸一摸“它们有平平的面,所以不好滚。” 并且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一起对比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交流与表述,在寻找相同与不同中加深认识。还有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很容易找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使学生逐步感受到正方体和长方体虽然都方方的,但长方体长一些、宽一些、矮一些,正方体不论怎样都是方方的,发现这两种形状是不一样的。进一步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
三、调动学生多种经验,在活动中感受特征
10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如皮亚杰),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旋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加强直观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丰富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支持,有利于学生掌握图形特征,了解图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感,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由于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有自己的经验,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借助直观模型,在摆一摆、滚一滚、摸一摸等动手活动中,通过感受、对比直观感知图形特征,弱化了纯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玩中去发现,亲自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例如:搭积木的活动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发现长、正方体面的特征,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这些方方的形状很好搭,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又对下面学习球和圆柱的特征进行了铺垫。
四、不足之处
由于课上学生的动手活动比较多,再加上学生很兴奋,活动时显得有些乱。因此我觉得自己对课堂的掌控力上还要加强,在学生活动之前要把要求提细、提具体,学生们活动时会安静、有序一些。还有在立体图形概念的处理上,表述得不够准确,处理的不是很到位。因此,今后还要加强学习,夯实基础,上好每节数学课,切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0
相关文档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认位置丨苏2021-11-194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较大小和轻2021-11-196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加几 北京版 2021-11-196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整理与提高2021-11-194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北京版2021-11-195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9和10 北2021-11-194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8、7、6加2021-11-195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2021-11-194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以内的退2021-11-197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2021-11-19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