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5 KB
  • 2021-11-20 发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8)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学主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部编版小语教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先将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好句。‎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阅读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在多媒体世界中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难点: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十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朗读方式是多样的,有个别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读,还有配乐读,教师手势指导读等。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朗读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内容,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的东西,产生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这课里,教师尽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问难。例如,学生提出:我不明白渔业工人为什么要把海龟翻一个身?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教师都巧妙地通过呈现多媒体,机智地使问题由难变易了。‎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各种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最后,学生还利用电脑收集和积累了优美词句。这一切,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此外,教师还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论坛发帖子,让学生在课后交流读后感,这是我们运用的既重文本、又超文本,既重课堂、又超课堂的教学策略的一个举措,是我们贯彻课改精神的又一收获。‎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利用多媒体,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1.观看地图,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媒体展示地图)。‎ 观看地图 朗读 Ppt展示 视频演播 ‎2.全文朗读视频演播,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抒发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和品味课文内容 ‎  你们有这么多的感慨,一定想到课文里去亲自领略西沙群岛的独特魅力吧。请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细细读一读,动手画一画。‎ ‎(巧妙地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渔业工人是不是把海龟抓回家了呢?”‎ 师:“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岛上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养育了这些鸟儿,鸟儿的粪便也成了养育这片树林的宝贵肥料。‎ 生:“我喜欢课文的第5自然段。”(读第5自然段)“我觉得这个自然段描写海龟的句子很有趣。”‎ 生:“我也喜欢这个自然段,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渔业工人要把海龟翻一个身,抓回家去,而不让海龟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Ppt展示 Ppt展示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们暂时放一放,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展示课件)‎ ‎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xx同学说她特别喜欢海里的这些鱼,李老师也很喜欢这些鱼,李老师把海里的部分鱼儿请到了我们这儿来做客,也请你们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师:“我还知道,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海鱼,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请大家互相欣赏欣赏。”(学生与电脑互动)‎ 师:“我们现在来读读这两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出示课件)‎ ‎“我喜欢第4自然段”(读)。“我喜欢这一段的理由很多:第一,这个自然段的好词好句很多;第二,我很喜欢鱼,很想把他们抓回来养在自己家里,不过我知道他们在海里生活更幸福,因为它们在那里有许多朋友;第三,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学生纷纷上台面对课件指着自己喜欢的鱼练习说话)‎ 生:“因为西沙群岛的鱼很多,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ppt展示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人们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课文里说,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人们才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 ‎(三)借助电脑,积累美词佳句 好的文章,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深深地感悟,细细地品味;好的词句,我们也要积极地去积累,去运用,去发展。”‎ 学生运用电脑,把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打在电脑上,然后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电脑展示 ‎ 四、课后的拓展 运用校园网发帖子,交流读后感 校园网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堂课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 传统教学过程 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讲解既定的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内容是预设的,教学过程 也是预设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情境中,教学过程 则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现多向互动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同时,学生与电脑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更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美轮美奂的幻灯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加以机智点拨,巧妙引导,再来品味“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就水到渠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意义建构,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我体会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进情感体验,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见,学生是“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然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教师也是“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我深深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