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7 KB
- 2021-11-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重叠问题
学科 数学 学段: 中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
领域
综合与实践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以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能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
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本次活动从创设认知冲突培养问题意识
为切入点,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途径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
学习活动中从多角度、多策略等方式中得到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
的信心。
2.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重叠问题”是北京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册“数学百花园”中的第一课时,内容的设计是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
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教材内容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来引出探究话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质疑、解疑中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不同角度研究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
途径,体会重叠问题所隐含的集合思想。为后续学习集合思想奠定基础,积累解决问题的经
验。
学生情况分析:
《课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四基的培养,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
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标志,二者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学
习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动手摆一摆、画一
画、计算等解决策略),在低年级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集合的认识是比较粗浅的,例如在分
类过程中将同类事物放在一起圈起来,初步感知了集合的表象,随着年段的升高,学习知识
的深入,对于一种事物重复出现时,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对集合又有了新的认识,
但这种认识也只是直观表征的一种体现,为后续学习集合概念奠定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帮助学生建立集合思想,并通过集合图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解决这一类问题积累学
习经验。
技术准备:
PPT 课件、名片、学习单。
3.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并掌握解决简单重叠问题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并用简洁的语
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活动初步体会集合思想及重叠问题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概括和抽
象的能力打下基础。
3、体验借助直观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叠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感受数学的实
际价值。
教学重点
借助直观图,能够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重叠部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叠问题
4.教学过程
一、制造冲突,推波助澜,引出话题。
师:出示运动会跑步场景图:今年运动会 100 米和 200 米两个项目同学踊跃报名,老师精心
筛选挑选出以下同学参加,学校要统计一共有多少人报名呢?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100 米 200 米
丽丽 明明 红红 芳芳 兰兰 璐璐 强强 丽丽 红红 亮亮
预设:10、9、8
师: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答案?
预设:有两名同学参加了两个项目;2 名同学重复了。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一眼就发现这两个项目的人员有“重复”的现象,在数学上,我们把
这种重复出现的问题叫做“重叠问题”,今天我们就围绕“重叠”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重叠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研究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动手操作,明晰重叠问题
(1)观察信息,提出研究的问题:怎样更加直观的看出有 8 个人参加比赛呢?拿出信封,取
出用里边的小卡片,动手摆一摆,先独立想一想,再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预设:
100 米 200 米
明明 芳芳 兰兰 丽丽 红红 强强 璐璐 亮亮
(2)教师巡视听取学生的意见,搜集素材。
(3)展示交流,让学生到台前动手摆一摆、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4)圈一圈,渗透集合思想。
理解圈画部分表示的意义
师:看着咱们画的这幅图,你能不能说一说这幅图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参加 100 米的有 5 个人,参加 200 米的有 5 个人,既参加 100 米又参加 200 米有 2 个
人。
(5)介绍韦恩图,渗透集合思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符号来表示事物,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验证的过程表达出自
己的想法。认识韦恩图及理解不同集合圈所表达的含义。
2、沟通图形与符号语言之间联系。
师:刚才我们说一共有 8 个人,那你们能用算式把这幅图表示出来吗?
预设:5+5—2=8 (提问:5、5、2 都是什么意思?)
3+2+3=8 (提问:这 3、2、3 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借助图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叠问题,并说出算式的
意义,将图形语言转换为符号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到利用图像解决问题的价值,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三、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练一练:三(1)班有13名同学参加数学社团,有15名同学参加语文社团,其中有8名同学既
参加了数学社团又参加了语文社团,那么三(1)班参加数学和语文社团的一共有多
少名同学?
要求:1、你能用集合图来表达出对这道题的理解过程吗?
2、根据你对题目的理解,列式并解答。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习中,发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遇到困难无从下手时,让学生
经历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体会到借助直观图能够化繁为简帮助理解题意,
进而解决一般的重叠问题。
四、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生活中的重叠问题还有很多,当我们遇到较为麻烦的问题时,可以将题目、图像、算式
互相转换,选取最适合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重叠问题
100 米 200 米
明明 芳芳 兰兰 丽丽 红红 强强 璐璐 亮亮
参加 100 米的有 5 个人,参加 200 米的有 5 个人,既参加 100 米又参加 200 米有 2 个人。
5+5—2=8
3+2+3=8
相关文档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整理与提高(2021-11-232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口算除法 ︳青2021-11-2318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线段、射线2021-11-234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分数的初步2021-11-239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积的变化规2021-11-234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方阵问题 北2021-11-232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平均数丨苏教2021-11-235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除数是两位2021-11-234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条形统计图 2021-11-2310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角的度量|冀教2021-11-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