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50 KB
- 2021-12-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 ;采用“找”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班级做试验,让学生用模拟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学生横拼竖摆,不仅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 “脚手架”。通过“尾巴重新接回”这个游戏贯穿始终进行有效教学。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掌握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充分经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概念的产生过程,激发学习兴趣,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
在“转尾巴”游戏的探索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经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产生过程,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引导发现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仪、画有动物图案的正多边形。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索欲望
师生玩“抢倍数”游戏:
出示数字卡片(27、14、7、18、21、15、28、12、49)一人抢3的倍数,另一人抢7的倍数。
师:为什么老师两次比赛都赢了?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吧,相信等我们一起探究了最小公倍数这节课之后,一定都能破解这个游戏获胜的奥秘。(板书课题)
【评析:显而易见,教师巧妙地设计了“抢倍数”游戏,可谓一举多得:①课始游戏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②这“顺藤摸瓜”比老师“苦苦摘瓜”更胜一筹。③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二)、动手操作,发现奥秘,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师演示操作,生自主猜测:
出示课件:
师:请看大屏幕,这张图片是由正六边形和正四边形的卡片组成的,正六边形不动,开始转动正四边形,你们看,像这样叫转动一次,发现了吗?当正四边形开始转动的时候,猴子的尾巴---断开了,接着,转动2次,3次,4次,到第几次,尾巴能重新接回呢?
生:6次。
生1:12
生2: 24
生3: ······
【评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从学生的猜测开始,并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和疑问,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课件出示学具袋里的图片和汇报表:
(2)师:请各个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游戏结果(板书)
我们小组拿到
的多边形边数
首次接回
转动次数
二次接回
转动次数
三次接回
转动次数
……
次
次
次
……
小组合作转一转,填写汇报表:
第一幅图:6,4( ):12、24、36、(板书)
第二幅图5, 4 ( ):20、40、60
第三幅图8,4 ( ):8、16、24
师:如果继续转下去,还会出现第四次接回的情况吗?
生:会!
师:第五次呢?
生:会!
师:你们猜,会出现多少次尾巴接回的情况?
生:无数次。
师:无数次怎么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呢?
生:省略号。(红粉笔板书:···)
【评析:本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主动地借助动物卡片,通过小组合作转一转来验证自己内部的思维过程。】
(3)观察数据发现奥秘,引出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得到了这么一些数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物尾巴重新接回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系?
生:尾巴重新接回的次数和多边形的边数有关系。
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倍数关系。
师:你能不能结合板书给同学们解释解释?
生:比如12既是6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24也既是6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36既是6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12、24、36就是6和4的
生:公倍数。(板书:的公倍数)
第二、三组数据也请学生照样子说说。
小结:公倍数概念: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师: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
生:最小公倍数(出示课件: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找出这三组数据的最小公倍数,并用红粉笔圈出来。
师:既然我们找出了最小公倍数,那能不能找得出最大公倍数?
生:找不出来。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出示课件:公倍数的特征: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那它们之间是不是也有什么关系?
引导发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两个数的公倍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师:原来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就是两个多边形边数的
生:公倍数。
师:首次接回的次数就是它们的
生: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
【评析:可以看出,此环节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在经历了猜测—操作—比较—思考—交流等的数学活动,逐步揭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本质特征,使概念的深化从被动地“接受性学习”到主动地“探究性感悟”,学生不仅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而且获得了数学思维体验。】
(三)、不转动图片,运用“奥秘”,尝试寻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出示课件:
师:这幅图由正8边形和正6边形组成,(出示课件:
至少转几次,尾巴重新接回?(不转动图片),强调“至少” )要知道正6边形至少转动几次尾巴重新接回来,其实就是求什么?
生:8和6的最小公倍数(出示课件:8和6的最小公倍数)
【评析:还是“尾巴重新接回”的游戏,可这次是没有实物操作的,也就无形当中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四)、看书自学,质疑
师:求8和6的最小公倍数有哪些方法呢?这部分的知识在数学课本90面,请打开课本,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自学。
介绍:列举法、图示法、筛选法
师:除了数学课本上介绍的这些方法外,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介绍集合圈,分解质因数法,(板书)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3和7的最小公倍数。
师:那现在同学们知道“抢倍数”这个游戏获胜的奥秘了吗?
【评析:通过自学之后让学生再次回顾上课伊始的“抢倍数”游戏,发现其中的获胜秘诀,这就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求知欲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那你们收获了哪些知识?又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呢?
师:看来同学们还真收获了不少,下面咱们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吧。
(六)、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火眼金睛:
①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 )
② 5和20的最小公倍数是40( )
③ 两个不为0的自然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 )
2、李阿姨今天给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了水,至少多少天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月季每3天浇一次水,君子兰每5天浇一次水。
3、3路公共汽车每隔5分钟发一次车,2路公共汽车每隔8分钟发一次车,这两路公共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过多少分钟两路车才第二次同时出发?
4、咱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9人一组,都正好分完,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40以内,可能是多少人?
拓展:爸爸跑一圈用3分钟,妈妈跑一圈用4分钟,我跑一圈用5分钟,(1)如果爸爸妈妈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 此时爸爸、妈妈分别跑了多少圈?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评析: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
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通过游戏活动,发现并学会了不少的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一起做个生活有心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