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72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公共卫生主治医师基础知识-6-(2)1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总题数:20,score:40 分)
1.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
A.随机偏倚、混杂偏倚、系统偏倚
B.随机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
C.选择偏倚、信息偏倚、系统偏倚
D.混杂偏倚、选择偏倚、随机偏倚
E.混杂偏倚、信息偏倚、选择偏倚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在流行病的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的结
果系统地偏离其真实值,称为偏倚。偏倚有两个特
点:一是,具有单方向性,有正、负;二是,可高于
真值,也可低于真值。偏倚分为三类:选择偏倚、信
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2.关于哨点监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哨点监测需要定点、定时、定量地进行
B.哨点监测的对象主要是高危人群
C.根据监测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确定监测哨点
D.相对于常规报告,哨点监测耗费低、效率高
E.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属于哨点监测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属于常规报
告。
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是
A.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
B.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因素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传染源、传播途径、社会因素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流行过程的 3 个基本条件即流行过程三环
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4.分子流行病学是阐明疾病和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志
(或分子事件)在人群和生物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
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
学。根据定义,分子流行病学的组成学科为
A.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
B.分子病原学和分子免疫学
C.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
D.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
E.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原生物学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分子流行病学是应用先进的技术测量生物
学标志的分布情况,结合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从
分子或基因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及其相关的致病过
程,并研究疾病的防治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
学。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传统流行病学和分
子生物学。
5.遗传流行病学中,不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分析方法
是
A.分离分析
B.通经分析
C.养子和半同胞分析
D.连锁分析
E.多因子遗传病的分析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单基因遗传病的分析方法包括:①分离分
析;②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单基因遗传病的分析和
多因子遗传病的分析分别是遗传流行病学的两种分析
方法。
6.提出健康新概念的认识基础是
A.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
B.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与社会适
应良好
C.健康是基本人权
D.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
要的社会目标
E.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把个体与社会结合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与
社会适应良好。
7.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
A.社会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自然环境
因素
B.社会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自然环境
因素、生活方式因素
C.社会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自然环境
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遗传因素
D.社会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
因素、遗传因素、卫生服务因素
E.社会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
因素、遗传因素、卫生服务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8.健康教育使用的手段是
A.宣传、行政、法规
B.行政、法规、技能
C.传播、行政、技能
D.传播、教育、干预
E.法规、传播、干预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健康教育使用的手段是传播、教育、干
预。
9.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
A.帮助人们获得健康知识
B.帮助人们树立健康观念
C.帮助人们自愿采纳健康行为
D.帮助人们获得健康
E.帮助人们获得高质量生活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获得健康。
10.关于人类的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行动
B.机体在心理反应下的生理反应
C.本能的生理反应
D.机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
理变化的反应
E.机体在先天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内在生理和心理
变化的反应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引起的生
理和心理反应。人类行为由其生物性和社会性所决
定,可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人类行为有
五个基本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
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11.不属于人类行为发展阶段的是
A.被动发展阶段
B.主动发展阶段
C.自主发展阶段
D.完善巩固阶段
E.固定阶段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固定阶段不属于人类行为发展阶段。
12.在卫生费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卫生部门在费用分
配时应首先注意的指标是
A.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B.人均卫生费用
C.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D.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E.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卫生部门在费用分配时应首先注意的是费
用在各类部门间的配比。
13.食品生产车间与食品库房如采用机械通风方式,
要求换气量应达到
A.3 次/h
B.5 次/h
C.7 次/h
D.8 次/h
E.10 次/h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每小时应不低于
3 次。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
处,离地 2m 以上。
14.下列定义不正确的是
A.化学物质引起试验对象中的个别成员死亡的最低
剂量称为最小致死剂量
B.化学毒物不引起试验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称
为最大耐受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死亡的剂量称为致死剂量
D.外源性化学毒物能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
的最低剂量称为最小致死剂量
E.化学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
量称为半数致死剂量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最小致死剂量是指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
实验中,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以毫克/千克(体
重)表示。
15.评价化学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LD100
B.LD50
C.LD0
D.LD01
E.LD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评价化学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为半数致死量。
16.下列代谢反应为Ⅱ相代谢反应的是
A.氧化反应
B.水解反应
C.脱氢反应
D.还原反应
E.乙酰化结合反应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Ⅱ相代谢反应又称结合反应,包括糖苷结
合、硫酸化、甲基化、乙酰化等反应。
17.生物转运是指
A.化学物质由与机体接触部位进入血液的过程
B.化学物质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的过程
C.化学毒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
D.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
E.化学毒物由酶催化的代谢过程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8.急性毒性观察实验期一般为
A.28d
B.10d
C.14d
D.7d
E.21d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9.对吸烟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属于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一级、二级预防均可
E.二级、三级预防均可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二级预防指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
期治疗,防患于开端。常用的二级预防方法有筛检普
查。
20.在卫生经济评价分析中,如利用医疗工作中某种
疾病的治愈率指标,该指标属于
A.效果指标
B.效益指标
C.效用指标
D.成本指标
E.效应指标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效果(effectiveness):指卫生服务产出
的一切结果,包括可以用各种指标表示的结果。通常
指有用的效果,是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效果,如疫苗
接种工作中的保护率,抗体阳转率;干预研究中降低
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危险因素暴露率,提高的知晓
率;临床试验中的治愈率、好转率、症状或体征消失
率,降低的致残率、不良反应率等。
二、(总题数:8,score:40 分)
A.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下的罚款
B.对公民处以 100 元以上的罚款
C.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上的罚款
D.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 1000 元以上的罚款
E.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 1000 元以下的罚款
【score:4 分】
(1).对公民法律规定可以当场作出罚款决定的情况是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对于案情简单;后果轻微;有明确法定依
据的案件采取简单程序处理,给予警告和一定数额罚
款(公民 50 元以下,法人或组织 1000 元以下)。
(2).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法律规定可以当场做出罚款决
定的情况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对于案情简单;后果轻微;有明确法定依
据的案件采取简单程序处理,给予警告和一定数额罚
款(公民 50 元以下,法人或组织 1000 元以下)。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宪法
E.地方政府规章
【score:4 分】
(1).具有最高层次法律效力的是【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任何与只相抵触
的法律法规都无效。
(2).具有最低层次法律效力的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政府规章效力上低于法律、国家行政法
规、地方行政法规,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P=0
B.P=1
C.P≤0.05
D.α
E.1-β
【score:6 分】
(1).表示小概率事件的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在假设检验中,α 代表第一类错误发生
的概率,β 代表第二类错误发生的概率,1-β 代表
假设检验的检验效能,P 代表检验得到的概率值,若
P≤α(α=0.05)即可判定发生小概率事件。
(2).表示假设检验中第一类误发生的概率的是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表示假设检验的检验效能的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A.T 检验
B.方差分析
C.正态性检验
D.配对四格表的卡方检验
E.秩和检验
【score:6 分】
(1).配伍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二个样本均数比较是采用 T 检验;多个样
本均数比较是采用方差分析;2×2 列联表资料的分
析采用配对四格表的卡方检验;未知分布的采用秩和
检验。
(2).2×2 列联表资料的分析采用【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检验连续性资料的分布采用【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A.发病率
B.患病率
C.保护率
D.接种后反应率
E.发病密度
【score:6 分】
(1).某特定时间内的总人口中,患有某病的病例所占
的比例称为【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
旧病例所占比例。
(2).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
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的发病
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称为发病密度。发病密度最常用
的人时单位是人年,以此求出人年发病(死亡)率。
(3).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保护率是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之
一。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似然比
E.患病率
【score:6 分】
(1).一项筛检试验中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患
者的比例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
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2).通过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筛检的【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串联是指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
定为阳性。该法可以提高特异度,但使灵敏度降低。
(3).反映一个筛检项目收益的指标是【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A.天然形成、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B.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
C.环绕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D.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
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
E.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的物质交换、信息传递等
重大变化
【score:4 分】
(1).次生环境是指【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次生环境是指因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
造成的环境,又称二环境。如耕地、人工湖、牧场、
工业区、城市、集镇等。
(2).社会环境是指【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
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的社会环境包括整个
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
度、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
A.控制研究
B.内容研究
C.媒介研究
D.受众研究
E.效果研究
【score:4 分】
(1).针对信息的研究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针对信息的研究是内容研究;针对传播者
的研究是媒介研究。
(2).针对传播者的研究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三、(总题数:10,score:20 分)
21.根据《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属于新资源食品的
是
【score:2 分】
【A】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从动物、植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有食用习惯的
食品原料
【C】从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
原料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
种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
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新
资源食品包括:①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②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
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
生物新品种;④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
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22.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卫生要求,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
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
作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临时参加工作的不需要健康证明
【C】患有伤寒、痢疾的病人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
口食品的工作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每年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E】在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
具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
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
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
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
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
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3.关于总体和样本,不正确的说法是
【score:2 分】
【A】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
【B】总体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不同质
的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总体是所有观察单位的所有变量值的集
合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
【E】可以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本题思路: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
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24.实验设计中的基本要素是
【score:2 分】
【A】实验因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非实验因素
【C】实验效应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实验操作人员
【E】受试对象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5.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严禁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是预防计算机病毒侵
入的唯一措施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计算机病毒使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转
【C】计算机病毒只破坏磁盘上的程序和数
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计算机病毒只破坏内存中的程序和数
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计算机病毒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本题思路:
26.E-Mail 用户名必须遵循的规则是
【score:2 分】
【A】用户名中一般不允许出现中文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B】用户名可以是任意字符
【C】用户名一般由大小写英文字母和数字组
成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用户名不能有空格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用户名必须是英文字母
本题思路:
27.流行病学的病因研究过程包括
【score:2 分】
【A】根据病因模型构想可能病因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B】通过描述性研究验证病因假设
【C】通过描述性研究提出病因假设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D】利用分析性研究验证病因假设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E】根据病因判定标准综合判定病因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应利用分析性研究验证病因假设,而不是
描述性研究。
2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特点包括
【score:2 分】
【A】需随机化分组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必须有干预措施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实验对象数量不受限制
【D】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E】是前瞻性研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流行病学研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描述性
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实验法、数理流行病研究等。
实验分组的基本原则是观察样本要随机分组,而描述
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则具有干预性和前瞻性。
29.卫生服务的需求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
【score:2 分】
【A】不考虑消费者的购买愿望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B】考虑消费者的购买愿望
【C】不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D】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E】医务人员的判断
本题思路:
30.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的基本含义是
【score:2 分】
【A】共享性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垄断性
【C】非排他性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信息不对称性
【E】供方主导性
本题思路: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
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
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众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
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
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
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
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