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42 KB
- 2021-10-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易金卷:2020-2021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01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
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要求;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 27 道小题,考试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叱咤.(zhà) 姹紫嫣红 藤蔓.(màn) 轻歌漫舞
B.熨.帖(yù) 尉然成风 惶.恐(huáng) 富丽堂皇
C.亢.奋(kàng) 引吭高歌 蹒跚.(shān) 姗姗来迟
D.拾掇.(duo) 勤学不缀 绯.红(fěi) 妄自菲薄
【答案】C
【详解】A.“藤蔓”中“蔓”应读“wàn”,“轻歌漫舞”的“漫”应为“曼”;B.“尉然成风”的“尉”
应为“蔚”,“惶恐”中“惶”应读“huáng”;D.“勤学不缀”的“缀”应为“辍”,“绯红”中“绯”
应读“fēi”;故选 C。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 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 在
京剧斑斓的脸谱中, 在书法醇美放入墨香中, 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绽放 闪烁 跳动 飘散
B.绽放 闪烁 飘散 跳动
C.闪烁 跳动 绽放 飘散
D.飘散 绽放 跳动 闪烁
【答案】B
【解析】配组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春节缤
纷的花炮”与搭配“绽放”,“书法醇美放入墨香”与搭配“飘散”,故选 B。
3.下面四句话,均来自某班“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手抄报,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 分)
A.短短两天,“向英雄致敬”为话题的网络点击量就超过了一亿次左右。
B.为了防止英雄不再流泪,英雄烈士保护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C.仰望英雄,总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净化内心,见贤思齐的动力。
D.铭记历史,就要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
【答案】D
【详解】A.语意矛盾,去掉“左右”;B.搭配不当,去掉“防止”后边的“不”字;C.缺成分,在“见
贤思齐”前边加上“平添”;故选 D。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饮茶之时有儿童在旁哭闹,或粗蠢妇人在旁大声说话,或自命不凡者在旁高谈国是,十分败兴,也
正如在雨天或阴天去采茶一般糟糕。
②德昆西说的话很对,他说:“茶永远是聪明的人们的饮料。”但中国人更进一步,视它为风雅隐士
的珍品。
③照道家的说法,露水实在是天地在夜间和融后的精英。
④因为必须天气清明的清早,当山上的空气极为清新,露水的芬芳尚留于叶上时,所采的茶叶方称上品。
⑤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
⑥一个人在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
须热闹。
A.②⑤①④③⑥ B.⑥⑤①④③② C.②⑥⑤①③④ D.⑥①④③⑤②
【答案】B
【详解】通读所给六句话,找出首句,⑥围绕“茶”的话题展开。接着介绍茶的作用:⑤茶……能引导我
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由①饮茶时的几种情况,引出“雨天或阴天去采茶”;④阐明原因。③“露
水实在是天地在夜间和融后的精英”紧承④句其后,最后②句引用德昆西的话做总结。据此顺序为:
⑥⑤①④③②。故选 B。
5.下面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雨水是立春过后的第一个节气,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此时的降雨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
所以俗话云“春雨贵如油”。
B.清明节,又称踏春节、三月节、祭祖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
涵,古时,清明节的习俗有祭祖、喝雄黄酒、踏青等。
C.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都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体裁。其中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战国策》;纪传体是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如《史记》,国别体则以国家为单位,
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左传》。
D.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孕育出了无数伟大的诗人。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诗人,同时也是我国文学
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
他被称为“诗仙”。
【答案】D
【详解】A.错误,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此时的降雨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
很有作用,所以俗话云“春雨贵如油”;B.错误,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C.错误,《战国策》是
国别体,《左传》是编年体;故选 D。
6.古诗文默写填空。(共 6 分,每空 1 分)
(1)诗人总是把自己真诚的愿望寄寓在诗词中,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 ,________。”
抒发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良好愿望。
(2)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还是“ , 。”(《过
零丁洋》)的赤胆忠诚,都说明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新生事物必将取代
旧事物,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答案】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婵娟、畔。
7.综合性学习。(6 分)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
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
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中国梦”的含义。(2 分)
(2)同学们围绕“中国梦”拟出了上联,请你在田字格里用行楷字体补全下联。(2 分)
上联:神州盛世放飞中国梦
下联:华夏伟业
(3)请根据示例,阐述你的“中国梦”。(2 分)
示例:
工人:工作稳定,生活安宁,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农民:种好田地,有个好收成,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土地,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学生:
【答案】
(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示例:开拓复兴路、唱响复兴曲、奏响民族歌……
(3)示例:学习成绩优异,学到真本领,造福社会,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句式相近,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
(1)此类题要认真审读原文,边读边思考,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弄明白文中的信息,区分开观点性和阐述
性的句子,最好进行概括,语言要求简练。如可分析“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
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补全下联。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
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注意上下联最后一字仄起平收。上下联要有逻辑关系,
或“正对”或“反对”或“串对”。上联“神州盛世放飞中国梦”中的“放飞中国梦”是动宾结构,“中
国梦”是偏正结构。在内容上要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如可拟为“共谱盛世歌”等。
(3)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要根据示例,阐述自己的“中国梦”。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是学生,就
要结合学生这一身份特点来阐述“中国梦”,可以围绕目前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贡献力量这一思路来表
述。句式结构为“学生:……,……,……,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二、阅读与鉴赏(共 58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8-9 题。(共 6 分)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茅坤,明代散文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这首诗主要叙述诗人夜间游览钱塘县的经过及所见景物。
8.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B.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
乡愁之绵长。
C.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9.结合全诗分析“微吟寄短愁”的“愁”的内涵。(4 分)
【答案】
8.C
9.一愁羁旅途中,漂泊孤苦,孤独悲凉,从“日已暮”“何处可维舟”“孤灯”“一雁”可以看出;二愁
背井离乡,欲归不得,思念家乡,从“离心”“乡梦”可以看出;三愁各般愁绪萦绕心头,难以驱散,“剪
不断,理还乱”的苦痛之情,从“问”“微吟”“寄”看出。
【解析】
8.C.“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错误,“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诗人寻“酒市”,是想借酒消愁,
可是“何处可维舟”,诗人没有找到可以靠岸的地方,没有买到酒,无法借酒消愁,只能吟唱思乡曲排遣
思乡之情。故选 C。
9.考查对诗歌“愁”字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来理解。第一联“何处可维舟?”想要落脚休
息,可是“何处可维舟”,这句话写出了飘荡在外的游子对于无家可归的凄凉心情;第二联“树里孤灯雨,
风前一雁秋”中“孤灯”与“一雁”相对,摇曳的灯火恰如诗人漂泊不定的旅途,失群的孤雁恰如诗人孤
独的身影,这两个意象深刻表达了诗人羁旅不定,凄苦悲凉的之愁;这是一愁。第三联“离心迸落叶,乡
梦入寒流。”在作者的眼里,树叶也因难以承载离别之情而坠落,连“寒流”也载不动思乡之梦。这是二
愁:背井离乡,欲归不得的思乡之愁。第四联“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寻“酒市”,是想“借酒消
愁”,可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杯酒”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欲借酒消愁而不得,则诸般苦痛,
愁上加愁。这是三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共 14 分)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
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②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
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
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
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注解]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
10.下列字词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亡”是会意字,小篆字从入,从 。“入”是人字,“ ”是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
本义为逃离、出走。“亡命奔涿郡”中的“亡”即为此义。
B.“既而辽以问羽”中的“既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很久。
C.“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与“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马说》)中虚词“之”的用
法是不同的。
D.“羽尝为流矢所中”中的“为”与“愿为市鞍马”中的“为”意思是一样的。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B.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C.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D.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
(1)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2)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13.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关羽身上有哪些让人敬佩的优秀品质。(4 分)
【答案】
10.A
11.C
12.(1)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
(2)我(关羽)终究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恩德后才离开。
13.示例:①忠诚: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主周旋,不避艰险,为其忠:②知恩图报:不念荣华,不背
旧主,白马解围,见其义;③武艺超群、神勇:力斩颜良犹如探囊取物,刮骨疗毒仍能言笑自若,知其勇。
(任选两点分析)
【解析】
10.A.正确;B.“既而”是副词,表示一会儿,即距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C.“之”均为代词;D.“羽
尝为流矢所中”中的“为……所……”,表示被动:“愿为市鞍马”中的“为”则是“为了”的意思;
故选 A。
11.此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有:一参考意义,二参考音节,三参考表达习惯,四参
考特殊读法。这里可以参考句子的意思来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
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
白马之围。据此可断句为: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故
选 C。
12.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
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
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
词等特殊现象。本题重点:归:回。拜,任命;礼,以礼相待。去:离开。
13.此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需要联系文章情节及人物描写,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作答。关羽集忠、
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体现了他的忠;不被名利所动,不背弃
刘备,知恩图报体现他的义;力斩颜良,刮骨疗伤言笑自若,体现了他的勇。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
备与他们二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群众多的场合,他们二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
接,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
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
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
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
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道:“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
发誓与他同生共死,不能背弃他。我终究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恩德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
的话告诉了曹操,曹操认为关羽是义士。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过他的左臂。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深入到了骨头里面,应当割开手
臂到受伤处,刮去骨头上的余毒,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当时关羽正好
请了将领们宴饮,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满了盘器,而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共 8 分)
提到饮食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驻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
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但这种合食的饮食方式并不
十分古老。在合食制出现前,我们的祖先一直都采用分食的饮食方式。
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人们席地而坐,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
之,类似于现在的自助餐。上层社会使用贵重金属、美玉制作的食具或制作精美的漆器,下层社会则是陶
或木制品。在分食制下,统治者通过制定食礼来规定食器的使用规则,严格等级秩序,以此达到表现尊荣
与亲疏关系的目的。在周代,青铜器是统治阶层所专用的,被广泛用于祭祀、饮食活动之中。即使在统治
阶层内部,以鼎为核心,不同等级所使用的饮食器在效量上也有着严格的等差原则,其组配制度是周人政
治等级观念在饮食上的反映。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是政治权利的象征,通过制定食器和食物类别的规制来表
达礼义,区别尊卑贵贱,保证上下有序,贵贱不逾,让贵族获得身份认同。
周代的分食还体现在男女不同席进食。尤其是社交场合,关中、中原地区的男女在进食时都要分开,
遵循男女有别之礼。不过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南地楚国男女却可以在一起进食。
汉代依旧承袭了周时的分餐饮食风格,成语“举案齐眉”中妻子孟光为表达对丈夫梁鸿的尊敬,在侍
奉夫君进食时将食案举至与眉毛平齐,就是汉代实行分食制的例证。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
食场景。
汉代人宴饮时非常重视座次安排,一般情况下主人居中,客人分坐两边。室内宾主宴席,以东向最尊
贵,其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再次为西向。这种礼制方面的等级限制,是辨别分层生活方式的最有效要
素。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饮食这一活动成为一种礼制活动,它要求参与者严格按照礼制的规定进行。从
食具的选择、食物的类别到饮食中座次的安排,无一不受礼的制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是分食到合食的过渡阶段。
总的来说,魏晋时期多为分餐,南北朝尤其是北朝合食较多,但仍以分食制为主流进食方式。
饮食方式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唐朝时,合食制已基本普及,到宋朝则最终
定型。不过,宋以后分食的习惯也没有完全消失,如《红楼梦》描写了大量围坐合食的场景后,在第四十
回里写到,贾母等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说:“既没有外客,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
各人爱吃的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可见,在出现合食制千年后的清代,某
些场合(如家宴),依然有分食的习惯。
由于朱元璋出身贫民,明朝的一些餐具则有比较鲜明的从下层影响上层的特点。如筷子就是从平民下
层普及到上层的。明初到中国来的朝鲜人曾非常讶异:“你们怎么不用勺子吃饭了?”
饮食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新型家具的使用、餐具的改进、烹饪技术的丰富以及社会心
理、家庭伦理等的变化,部会使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并与社会变化相呼应。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先有分食制的普及,后来才有合食制流行。
B.在周代,楚地男女则是可以在一起进食的。
C.汉代所有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
D.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分食制起源于西周,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现在的自助餐。
B.周朝人以占有鼎的多少来区分等级的高低,汉代人则轻视鼎而非常重视座次安排。
C.由分食制到合食制,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民族接受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
D.家具、餐具、烹饪技术及社会心理、家庭伦理的变化,都会对饮食方式产生影响。
16.传统合食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改进的办法是______。(4 分)
【答案】
14.C
15.D
16.优点:彰显礼仪: 增进情感。 缺点:不卫生 改进办法:使用公用的筷子、勺子等。
【解析】
14.C.“汉代所有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的“所有”太绝对,与文本“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
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的意思不相符。故选 C。
15.A.“分食制起源于西周”有误。与文本“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不相符;
B.“周朝人以占有鼎的多少来区分等级的高低”的说法与原文“上层社会使用贵重金属、美玉制作的食具
或制作精美的漆器,下层社会则是陶或木制品”不相符;C.“由分食制到合食制,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耕民族接受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的说法与原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
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不相符;D.正确;故选 D。
16.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分析,然后填空即可。传统合食制的优点,根据“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
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驻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
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分析得出:彰显礼仪、增进情感。“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
其缺点是:不卫生。据此可以提出改进方法可以增加公勺,公筷,晚辈或主人用公勺,公筷夹菜敬菜,既
能体现餐桌上的礼仪,也能增进彼此间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19 题。(共 6 分)
要争气不要斗气
徐文秀
①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有的人曾家境
贫寒、出身低微,被人瞧不起、看不上,然而刻苦努力、一路打拼,最终靠苦学苦干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
在学习、工作上曾落后于人,事不遂愿,然而卧薪尝胆、奋发作为,结果弯道超车,令人刮目相看。
②懂得争气、努力争气的人,血是热的,心是澎湃的,生命是年轻的,如破土小草茁壮地生长,似破
茧之蝶顽强地展翅,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当年鲁迅先生对笔下的阿 Q 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俗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阿 Q 的“可恨之处”便是不争气。
③人,应该争气、必须争气。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雁过留声, 人过留名。”来到这个世上,大多
数人都想踏踏实实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轰轰烈烈千几件争光添彩“长脸儿”的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
佑,正是冲着有外国人称“能够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挖苦,顶着重重压力,用不到 4 年
的时间建成了原计划 6 年完工的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还有当年曾经让无数国人扬眉吐气的女排姑娘,
以漂亮的“五连冠”打出了国威,赢得了尊严,等等。这些早已成为我们“集体记忆”的故事,生动地诠
释了争气的意义和价值。
④人靠什么争气?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争气实际上争的是志气和骨气,最
终还得靠本事和本钱,靠实力和实干。越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遭人歧视的时候,越需
要争气;越是在受制于人的时候,越需要争气。干出了成绩,取得了成功,就是最有力的争气。
⑤真正懂得争气、学会争气的人,是不会也没必要去斗气的。斗气就是赌气、撒气、怄气,往往你争
我斗说气话、发脾气。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贬损他人,伤人面子又伤人里子;或互不相让,“顶”在
那里“掰手腕”,非得争高低、论输赢、决强弱;或图自己一时痛快,“撂挑子”“卸担子”,等等。“千
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赌气、撒气、怄气,或许能解一时
心头之气,实际上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
周瑜大叹“既生瑜何生亮”,结果斗气而亡。 。斗气好比蜜蜂蜇人,“把整个生命拼在对人
的一刺之中”。赌气堵的是自己的路,斗气伤的是自家的命。人可以较真不可以较劲,可以红脸不可以翻
脸,斗气就是在较劲和翻脸。
⑥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拦路石。要争气,不要斗气。
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是中心论点是人要争气,不要斗气。
B.文章第①段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引用俗语及将所列举事例进行对比来引出话题。
C.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詹天佑、王进喜、女排姑娘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争气的意义和
价值。
D.第⑤段则从正反两面举出周瑜斗气而亡的事例进——步论证人没有必要斗气。
18.如果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下面选项不恰当的是( )(2 分)
A.而在清朝流传的“六尺巷”的故事,让后人记住了“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一化
干戈为玉帛的美谈。
B.眼下,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也是因为一时之怒、互相斗气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C.同样是遇到市井泼皮,韩信忍得一时之气,终成千军统帅;杨志,难忍心中激愤,误杀泼皮牛二落
得发配边关。
D.重庆谈判会上,周恩来总理机智地用“对,牛弹琴”回应蒋介石的“对牛弹琴”。
19.请谈谈你对结尾段画线句子“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拦路石”的理解。(2 分)
【答案】
17.B
18.D
19.有争气之念的人,是生活的強者,也是他取得成功最好的劫力。而心胸狭隘喜炊斗气的人,斗气勢必
会成为他的掣肘,沚他在生活很难取得成就。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B.文章开篇引用俗语“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引出本文的论题;这属
于道理论证,接着通过列举事例论述了争气的意义和价值,并未用到对比论证;选项错误。故选 B。
18.本题考查文章的论据。这里的论据主要是为了论证“赌气、撒气、怄气,或许能解一时心头之气,实
际上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的观点。选项 A 通过六尺巷的示例说明了不怄气
赌气的好处;选项 BC 分别列举事例说明了斗气的危害;都可以作为论据,D 项的“周恩来总理机智地用‘对,
牛弹琴’回应蒋介石的‘对牛弹琴’”并不是赌气、撒气、怄气,而是为了维护共产党的尊严,不能作为
此观点的论据。故选 D。
19.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根据前文对争气的意义、方法,以及斗气的危害等内容,可以看出这句
话是对全文的总结,“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拐杖”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
指出了争气能让坚强的人获得成功,而斗气是弱者的表现,也是他们无法成功的关键原因。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3 题。(共 18 分)
母亲
莫言
①我出生在山东高密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我 5 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
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
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
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
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
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
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
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③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
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
时间,村子里有几个女人先后自杀了,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
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
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
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
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
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
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
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
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
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
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
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
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⑥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
本质的某些方面,许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
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
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
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
堕落的根本保障。
20.文章回忆了有关母亲的 两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 分)
2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4 分)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
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文章以“母亲”为题,但文中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这样内容更显丰富,也更全面地揭示了普
通人身上可贵的品质。
B.文中“有一段时间,村子里有几个女人先后自杀了,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这句
话照应了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同时主要意在表现我当时的胆怯懦弱。
C.文章开头写到我最初的记忆,是为了突出“我”独特的感受生活的方式,为后文表达我“立体的记
忆”的特点埋下伏笔。
D.文中写到“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目的在于批判那些孩子
没有廉耻之心,没有骨气,批判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
E.本文视野开阔,结构严谨。语言独具特色,看似平淡、简洁的语言中,包含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
韵味,平淡中见警策,平凡中显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23.请概括文章中母亲的形象。读了文章和链接材料,请你说说“文学的灵魂”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你怎
样的感悟?(8 分)
(链接材料)陈世旭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如下一段经历:那年参加北方边境的笔会,在那里第一次见
识了鄂伦春民俗。那是一个黄昏,潮湿的凉意从四面八方袭来。鸟悄悄地离开被太阳晒得温暖的树梢,振
起翅膀,飞进树林深处。雾在林中飘荡。被树枝分割的天空特别明亮。一切浮躁都被洗净,仿佛远离尘世,
心灵恢复了本来面目,被弥漫在原野上的沉寂滋润。眼前的美好成为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充满摄人魂魄的
威力,这就是文学的灵魂。
【答案】
20.(1)母亲辛苦劳作时,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哼着小曲。
(2)母亲承诺勇敢活下去,使我不再担心她自杀。
21.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苦涩的气味、沉闷潮湿的声音渲染了沉重的氛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压抑恐
惧(害怕)的心理。
22.BD
23.(1)母亲形象:坚强乐观,勇敢坚忍;(2)文学的灵魂:一是人们面对人生苦难时坚强乐观、勇敢自
尊、尊重和热爱生命等可贵的精神品质,一是生活中的美好;(3)启示:一是我们要勇敢坚强地面对人生
中出现的一切困苦;二是我们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三是我们要重视培养自
身的优良品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美德。
【解析】
20.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
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
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
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
去的”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
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运用了环境描写,
“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运用了心理描写,渲染了母亲劳作时气氛的凝重、静寂,抒发了“我”内
心的不安与恐惧。
2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项有误,这句话的作用要放到整个文段中来理解,这里
主要体现了母亲的坚强勇敢给了我直面苦难的勇气;D 项有误,这个情景目的不在批判那些孩子和中国社
会,只是为了体现父亲与爷爷对我的教导,教导我要做一个有尊严有风度的人。故选 BD。
23.(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
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
知人物形象。从“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
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可以看出母亲的坚强与乐观;从“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可以看出母亲
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
(2)从“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眼前的美好成为一
种看不见的力量,充满摄人魂魄的威力”可知,“文学的灵魂”不仅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还包括人们面
对不幸时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
(3)启示类主要是现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
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
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此题作答时应该围绕“善于发现”“坚强乐
观”等关键词来回答。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回
答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
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
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六)名著阅读(共 6 分)
阅读《水浒传》,回答 24-25 题。
24.基于对《水浒》的阅读体悟,甲、乙、丙所代表的人物,正确的应该是哪一项?( )(2 分)
茅盾曾经对《水浒》中一些人物作过深刻的评价:“对于 甲 ,我们虽可怜其遭遇, 却鄙薄其为
人;对于 乙 ,我们既寄以满腔的同情,又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 丙 ,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
A.甲:宋江乙:吴用丙:林冲
B.甲:时迁乙:武松丙:戴宗
C.甲:杨志乙:林冲丙:李逵
D.甲:高俅乙:李逵丙:杨志
【答案】C
【解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
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
即可。
25.“以诗解文”是古典名著的一大特点。下面这首诗出自《水浒传》,请简述其故事情节。(4 分)
若非吴用施奇计,焉得公明离法场。古庙英雄欢会处,彩旗金鼓势鹰场。
【答案】宋江被抓,吴用让萧让模仿太师的笔迹写了封回信给知府,却因为印章的疏漏导致戴宗也入狱。
几日后两人要被押往法场,梁山好汉连夜赶到江州。问斩当天,梁山好汉趁乱劫了法场,最后将宋江和戴
宗救走。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根据“吴用施奇计”“公明离法场”可判断这段故事情节是梁山好汉劫
法场救宋江。这段故事出自《水浒传》第四十回。宋江要被处斩是因为他怒杀阎婆惜而发配江州,之后喝
醉酒在浔阳楼上写下了反诗,被人发现并抓住判了死罪,打入了死牢。戴宗帮宋江给梁山送信,吴用等人
准备伪造成蔡京的书信来救宋江,但因为失误上面留了纰漏,导致戴宗送到时被官府发现问题也打入了死
牢,和宋江一同处斩。而吴用等到发现问题时,知道自己害了他们,于是就与晁盖商议,设计劫法场救宋
江二人。结果在问斩当天,梁山好汉趁乱劫了法场,将宋江和戴宗救走。
三、表达与写作。(共 70 分)
26.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消费逐步增加,导致垃圾不断增多,对环境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为改善这一状况,某校初三(1)班正在汇源社区进行“垃圾分类,你我同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
们列出了垃圾的四种类别和投放标准:
类别 内容 垃圾桶颜色
可回收垃圾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 蓝
厨房垃圾 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绿
有害垃圾 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红
其他垃圾
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
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灰
请你根据以上内容中的有效信息,以社区居委会的名义向汇源社区居民写一封倡议书。(10 分)
要求:①信息全面、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得体;③符含文体要求;④只需写倡议书的正文内容,字数
不超过 200 字。
【答案】示例:
倡议书
亲爱的汇源社区居民们:
为了改善环境,减少垃圾带来的不良影响,特此发出“垃圾分类,你我同行”的号召:①将可回收垃
圾及材料等放入蓝色垃圾桶;②将厨余垃圾即食品类废物放入绿色垃圾桶;③将有害垃圾如电池等放入红
色垃圾桶;④将其他垃圾即难以回收的废弃物放入灰色垃圾桶。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垃
圾分类活动。
汇源社区居委会
2019 年 5 月 30 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写倡议书的能力。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
用书信。写倡议书时要注意格式和内容上的具体要求。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
分组成。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关于 xxx 的倡议书”。在第二行开头顶格写称呼,倡议书的称呼
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要写清楚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并
分条写出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落款在正文右下方,
写明倡议者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署上发倡议的日期。这里的倡议书,要结合“垃圾内容”
投进对应垃圾桶颜色,结合倡议书的格式来进行。
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2020 这个春节是在疫情中度过的,在这场打赢疫情的阻击战里,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全国各
地的人们支援武汉:钟南山、李兰娟、王辰等顶级专家率队紧急奔赴武汉,用最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武汉“问
诊把脉”;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从四面八方紧急驰援武汉,共战疫情,原本还是孩子的 90 后、00 后披上白
大褂就成了守护武汉的抗疫英雄。他们奋不顾身,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感天动地,他们的行为感
动世人,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
为表达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学校团委决定开展一次书信征文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写一封信,来
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一封感恩的信
致最勇敢最可爱最美的逆行者们:
只有身处暖冬,才会怕冷。
这个季节的天空总是很高,清透辽远。海风潮湿,带着淡淡的凉意,顺着一绺长云直落天边。往年的
时节,总是阖家欢乐的气氛,似乎连大街上都弥漫着淡淡的年味儿。可今年似乎格外不同。空气中似乎是
淡淡的灰色,天空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往日车水马龙的城市像被按了静音键。人们也都足不出户,路上的
人寥寥无几。
发生了什么?是战争——一场没有硝烟,没有炮灰的“战争”。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如同汹涌的潮水,
像一只脱缰而出的野兽,咆哮着,嘶吼着,肆虐地吞噬了一座座城市,渗透了往日傲视众生的“雄鸡”。
随着病毒的蔓延,人们陷入了恐惧,仿佛早已被野兽吞噬。在这危急时刻,一群向光而生,逆水而行的人
出现了——就是你们,最令人敬佩,最美的逆行者。
为了患者的生命,你们毫不犹豫地签下请战书,不怕病毒向你们发出的挑衅,不顾生命危险,在生死
线与死神斗争,挽回一条条生命。为了更好地工作,你们剪去了头发。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你们不得不
睡在走廊,地板上,吃饭时还在研究如何消灭病毒。为了节省资源,不得不生平第一次穿上成人纸尿裤,
每天连续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不喝水。为的就是再多帮助一个人,多挽回一条生命。
你们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来。还要戴上一层又一层的口罩。连续工作十
多个小时没有休息,没有间歇。防护服里满是汗液的味道,厚厚的口罩在你们留下一道道疤痕。但我们都
说,这是天使留下的吻痕,这是你们累累战绩的功勋。你们在团圆夜不能和亲人团聚,再相见时也不能给
他们一个拥抱。你们奉献了自己,换来的是患者和全国人民的安心。你们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在他们生命
垂危时毅然决然地挡在他们身前,为跌入深渊的人们送去希望的光芒。曾经被病痛折磨的人不再绝望,他
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因为你们还挡在他的身前,他想,他见过一个光明炽热的人,靠着这个,他可以走
过所有的寒冬。
当感染人数清零那一刻,中国胜利了,我们战胜了病毒,因为有你们在前方开辟道路,为沉睡的“雄
鸡”送来光芒。硝烟散尽后不知多远之外的夜空,星星点点,有模糊的亮色直铺到天边,那是这场战役里
永远看不到的景色,是万家灯火,是喧嚣人间。
久违的太阳喷薄而出,给这条强行开出的海路引航,白雾喷涌,天使归乡。
如果有春暖花开,万物归来,愿我们在硝烟散尽的世界重逢。最美的逆行者们,世界灿烂盛大,欢迎
回家。愿你们平安!
此致
敬礼
你们十四亿分之一的后盾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读透材料。可以抓住所给材料的关键词“紧急奔赴”“紧急驰
援”“共战疫情”“抗疫英雄”“奋不顾身,看淡生死”“最美的‘逆行者’”等,然后,进行总结:无
论是驰援武汉的专家,还是奔赴武汉的普通医护人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奋不顾身、勇于担当、
无私奉献、积极坚强、给人以希望。他们的精神和信念给了我们信心和希望,给了中国人战胜疫情的勇气
和力量,所以,他们成了我们生活中的英雄,困难前的最美逆行者,在写作过程中、要体现出医护人员的
这种精神,选择符合赞美、讴歌的素材来组织文章,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同时,注意题目要求以书信
体的形式叙说对广大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
第二,思路。题目明确要求以书信体格式写作,在构思行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构思文章时要格
式规范,符合书信的基本格式,即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等要素要齐全;其次,书信体作文要区
别于平时的书信,要避免随意性,一般来讲,在文章开篇不久就要直奔主题,切忌用无目的的方式开头,
冲淡文章的主题,行文间注意讲究文采,切忌文章语言平淡乏味;最后,选取的素材要真实可靠,要精心
构思,抓住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细节。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要积极向上、以情动人。
第三,立意。本文在主题思想的确定上有很多思路,如向医护人员学习,热心公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学会奉献,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热爱祖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等等,需注意的是此次书信体作文在叙述
的同时要对某些细节展开精当的议论,议论时既要有的放矢,也要注重思辨。要紧扣主题,注重条理,行
文如清水红蕖,不蔓不枝。此外,立意上想展现亮点,内容上可引用古诗词,通贯古今,增加文采;语言
上可庄重与诙谐并用,求些变化,增加语句的表现力。力求以小见大,以我手写我心,以真挚感情,凸显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