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11-16 发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多得多 多一些 少得多 少一些 |冀教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多得多 多一些 少得多 少一些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6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事情,经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等 描述数据的过程。 2.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等的含义,能根据已 知的数学信息,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数据。 3.在用语言描述数据、选择数据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发展数学思维和初 步的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 得多” 等的含义 。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问题: 1、100 以内数的比较方法,并说说口诀表示的意思。 看位数:位数多的数肯定大。 比十位:都是两位数时,先比十位上的数。 比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再比个位上的数。 2、在○里填“>”、“<”或“=”。 48○45 68○78 69○69 100○99 80○90 39○9 用到的口诀: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 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两边相等用等号。 3、把 52、9、58、32、18、100 这几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说说解题 思路) 先勾关键字,确定第一个数字;两个数字确定数学符号;用了哪个数就划去哪个 数;检验。 师:其实,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或“=”这些符号来表示, 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多得多”“多一些 ”“少得多 ”“少 一些”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 (1)填“多”或“少” 40 比 10( ) 12 比 10( ) 10 比 40( ) 10 比 12( ) (2)40 比 10 多( ) 12 比 10 多( ) 分析:40、12 都在和 10 作比较,它们都比 10 多,但多的程度不一样,一个是多 很多,一个是多几个。一般来说,两个数相差很多(10 以上),我们就说大数比 小数多得多;两个数相差不多(10 以内),我们就说大数比小数多一些 10 比 40 少( ) 10 比 12 少( ) 分析:10 分别与 40、12 在作比较,10 都比它们少,但少的程度不一样,一个是 少很多,一个是少几个。一般来说,两个数相差很多(10 以上),我们就说小数 比大数少得多;两个数相差不多(10 以内),我们就说小数比大数少一些。 总结:(1)两个数相差很多(10 以上), 我们就说大数比小数多得多 (2)两个数相差很多(10 以上), 我们就说小数比大数少得多 (3)两个数相差不多(10 以内), 我们就说大数比小数多一些 (4)两个数相差不多(10 以内), 我们就说小数比大数少一些。 2.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图中他们一家人在干什么和三个人捡贝壳的数学信 息。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做简单板书: 爸爸:50 个 妈妈:22 个 丫丫:18 个 3.教师重复情境图中的故事和数学信息,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他 们捡贝壳的多少情况。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板书:妈妈比“丫丫”多。 4.认识多得多、多一些。 教师以爸爸的身份提出都用一个“多”字不合适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讨论: 怎样说才能区分爸爸、妈妈比“丫丫”多的程度呢?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 生了解,为了区别爸爸和妈妈捡的贝壳比“丫丫”多的程度,可以用“多得多”、 “多一些”来描述。 师:那怎样说才能区分爸爸、妈妈比“丫丫”多的程度呢? 结合交流,教师板书出: 爸爸比“丫丫”多得多。 妈妈比“丫丫”多一些。 师:以后生活和学习中,用语言说明两个数的大小的时候,如果两个数相差 比较多,我们就用多得多,如果两个数差得比较少,我们就用多一些。 5.认识少得多、少一些。 (1)在学生会用“多得多”、“多一些”描述多少的基础上,直接提出用“少 得多”、“少一些”来描述。 学生说,教师进行启发性提问。 归纳总结:1、勾关键字 2、标数字 3、比较大小 三、实践与应用 1、课件出示例题,巩固新知 2、“练一练”第 1 题,比多少。 3、“练一练”第 2 题,动物园的羚羊可能有多少只?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用“多得多”“多一些 ”“少 得多 ”“少一些”;如果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呢?长短呢?高矮呢?比较商品的 价格呢?(活学活用) 四、课堂小结 任选两个数,用“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或小一些”说几句话。 50、45、10、42、85、48、92(用这道题来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多得多”“多一些 ”“少得多 ”“少一些” 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今天学的知识来描述, 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比一比、说一说吧! 五、板书设计 用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40 比 10 多得多 12 比 10 多一些 10 比 40 少得多 10 比 12 少一些 六、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七、教学反思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 100 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学 习的。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这部分内容 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此类知识,但是通过本课的 学习及学生的作业情况反馈,我发现孩子们在学习这一课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 1.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语言基础并不丰厚,理解能力也有限,对“多一些、少一些、 多得多、少得多”不能够正确区分,特别是“少得多”,很多小朋友总是不自觉 地说成“少得少”。因此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很难选择正确的词语表述两数 之间的关系。 2.缺乏一定的数感。其实数感是极为抽象的,很是叫人捉摸不透。在比较两数的 时候,究竟是在怎样的范围内我们才说“多一些”“少一些”,又是达到怎样的程 度该用“多得多”“少得多”,其实这都没有一定的标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毕竟 有限,在把握数的相对大小时考虑得并不是那么多。让学生知道当两个数相差比 较近时,大数在前,用多一些;小数在前,用少一些。当两个数相差比较远时, 大数在前,用多得多;小数在前,用少得多。 3.在比较、分析、讨论中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学会正确填写。比较多少,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数相比,所用词也 会不同。回顾本课教学,我给孩子们比较、分析、讨论的时间不够多,课堂上大 多时间给了那些想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却忽略了那些没有举手发言的学生。其 实在课堂上,我应该给更多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们和同桌或者前后 左右说一说,达到人人参与课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