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11-16 发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认识角|冀教版 (2)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 ‎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30—32页 ‎ 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操作做角、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 ‎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 ‎ ‎ 3、在用小棒拼角、做活动角、用纸折角等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 难点是发现“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没有关系”。 ‎ 教学准备:教师: 课件 两条硬纸板、图钉、红领巾、表盘、折扇等。 ‎ 学生:小棒、两条硬纸板、图钉、任意形状的纸、折扇。‎ ‎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1、拼一拼 ‎“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接下来利用书中拼图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操作,(操作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要把小棒的连接部分挨紧)然后展示、交流。‎ ‎(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三角形。)‎ 在交流用两根小棒拼出的图形时,我从拼出角的同学手中拿起角,向同学们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这个图形和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进而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角,并板书-角,使学生把角这个名称和它看到的图形联系起来。‎ 2、 比一比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2条边拼成的角与四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 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在充分感知、比较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受用两条边拼成的角都是“开口”的,再次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 ‎ (二)初步感知,认识角 ‎ 1、找一找 ‎ 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请你找找看。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随机指点、指角方法。让学生充分交流,不准确的教师要及时纠正。‎ ‎ 通过找熟悉物品中的角,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角,角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 2、做一做、画一画? ‎ ‎ 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做成活动角 ,老师示范利用活动角画角,画的时候,重点说明先点出图钉的这一点,再从这个点分别画两条直线,画完后,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 全班交流,总结出都有两条直直的线和一个点,教师指出:尖尖的这一点角叫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两条“边”,并板书角的各部分名称。‎ ‎ 在学生做活动角、画角、交流角的过程中,经历认识角的全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关角的空间观念。‎ ‎ (三)闯关游戏 ‎ 第一关 火眼金睛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 ‎ 第二关 动脑数角 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 (四)比一比 ‎ (1)转动活动角,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请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角有大小。‎ ‎ (2)利用活动角,教师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请学生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提出问题:这些角,哪个大,哪个小?小组讨论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师还可以有意的选择一个较小的角,把它的两条边延长,请学生观察,这个角变大了没有?说明了什么?‎ ‎ 在充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体验和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 (3)用纸折角。‎ ‎ 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同桌比一比,谁折的角大。‎ ‎ 学生在折纸、比较,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角的顶点和边,再一次直观认识到角的大小,增强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 (五)画角 ‎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 学生读儿歌,说说从儿歌中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说想法。然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画角,学生观察。‎ ‎ 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画角,同桌交流互相评价,教师巡视。‎ ‎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 1、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生答)‎ ‎ 2、 师: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娃娃非常高兴,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认识角》的教学反思 ‎《认识角》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结合教学前对学生的学习了解,我抓住积累感性经历。‎ 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感知角,丰富学生的感知;二是在生活中找角,巩固对角的认识;三是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四是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五是演示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思维;六是总结欣赏角,提升学生能力。通过这样的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 二、教学意图  ‎ ‎1、从感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通过让学生感知角——找角——画角——做角——演示角——欣赏角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在感知角之后,学生基本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体会到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再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书空画角之后,及时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由感知建立完整表象的过程。‎ ‎3、“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里,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小棒、吸管、毛线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通过合作交流做出角,这中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也让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数学情感。在学生展开活动时,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这部分是我觉得处理比较得当的地方,学生通过制作角这一活动,由对角表象的认识,抽象出角概念。‎ 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在过程中我也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辩一辩、找一找、做一做、想一想、比一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 三、教学不足 总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角的大小比较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二是个别同学比较活动角时学生思考、交流组织不够高效,以后需加强;三是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以后多学习加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