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2 MB
- 2022-0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欧阳修借阅典籍
宋濂深夜苦读
张曜拜妻为师
车胤勤学不辍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同学们,你
们还
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古人
不仅
喜欢读书,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
我们就
来
学习
《古人谈读书》
这篇
课文
,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
读书
的
。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5
古人谈读书
明确要求,练习读课文。
①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②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初
读课文 扫清障碍
第一课时
敏而好学,不
耻
下问
耳
+止=耻
。
chǐ
组词
:
“羞耻、耻辱”。
意思:“羞辱、侮辱”
学认字
心既到
矣
,眼口
岂
不到乎?
yǐ
熟字去
偏旁:挨
-
扌=矣。
qǐ
组词:岂敢、岂有此理
意思:难道、哪里
学认字
敏而
好
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喜好。
hào
同
“智”,智慧的意思。
诵读句子,正确断句。
却
/
只
/
漫浪
/
诵读。
有志
/
则
/
断不
/
甘为下流。
耻
诲
谓
诵
岂
观察下面的生字,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些什么,并交流怎样把
生字
写正确、美观。
学写字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岂
指导书写“岂”。
竖弯钩的竖要短,弯钩要长,托住上部
。
qǐ
浏览课文,圈出两则文言文片段的
出
处或作者等信息。
第一则出自
《
论语
》
。
第二则是朱熹的名言。
整体感知
补充资料
《
论语
》
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典籍。孔子是一位大学问家,十分重视学习,
《
论语
》
中多处讲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朱熹
:
南宋
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他编写的
《
童蒙须知
》
,对儿童的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按要求自读第一则文言文,再小组讨论。
(
1
)默读第一则文言文,结合注释,
试着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课后第二题)
(
2
)小组交流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并做好小组
汇报
准备。
(
3
)把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互动课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也。
“这” 的意思。
大意:知道
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反复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语感。
大意: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此处指聪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组词
:
默读
、默写、
默默
在
这句话中解释为“默默”更为合适
。
大意: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大意: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大意:我不是
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
,
勤勉
去
求取知识的人
。
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大意
: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赶上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大意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
,用来思考
问题,(但并)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用来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知之为
_______
,不知为
______
,
。
知之
不知
是知也
__________
,学而
______
,诲人
。
默而识之
不厌
不倦
试
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背诵
指导
(课后第一题)
我非
,好古,
_____________
。
生而知之者
学如
_______
,犹恐失之。
不及
吾尝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不如学也
。
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试
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背诵
指导
(课后第一题)
敏以求之者也
无益
说一说
:
通过阅读这段文章,
你
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
我们
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
不懂装
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
要时刻保持一
颗求知向学的心。
一、说说第一部分都
有哪
些成语?
课堂演练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
.
第一个加点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
第二个加点的“知”,同“智”,智慧。
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告诉我们
,
只需要
思考不需要学习,就足够了。
B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是一种智慧。
C
.“
诲人不倦
”
,是对传授知识的人说的。
A
字词听写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
论语
》
,知道了论语告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看一看
朱熹又要
告诉我们什么吧。
第二课时
先根据要求自学二则文言文,然后小组讨论。
(
1
)默读第二则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课后第二题)
(
2
)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互动课堂
余
尝谓读
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
矣
,眼口岂不到
乎
?
“亦、矣、乎”是文言文的常用词,没有实际意义。
“我”的意思。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要紧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
想一想
:
“
读书有三到
”
点
明了读书需要哪几种态度?
重点是
什么?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最重要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课后第三
题
)
读书
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
们在读
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请同桌每人一句交替着诵读这段古文。然后换过来再读。这样多读几遍。
余
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
____
,
____
,
____
。
________
,
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
________
,
却只漫浪诵读
,
________
,
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
____
。
心既到矣
,
____________
?
试
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背诵
指导
(课后第一题)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不在此
既不专一
决不能记
最急
眼口岂不到乎
试
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背诵
指导
(课后第一题)
余
尝谓
,
__________
,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则
__________
,
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
__
______
,
决不能记
,
____________
。
________
,
心到最急
。
________
,
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有三到
眼不看仔细
浪
诵读
漫
记亦不能久也
心既到矣
三到之中
结构梳理
古人谈读书
论语
读书有三到
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心到
眼到
口到
求实
谦虚
勤奋
这两篇
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就是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
,只有态度端正,才能学有所成。
主题概括
学习态度
不耻下问:
一、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诲人不倦:
不
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
形容谦虚好学。
教导
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课堂演练
想
要做到心到
,
先要放平心态
,
确定心无杂念
,
没有别的事情困扰着自己
,
读进去即可。可以用笔辅助读书
,
也可以在安静的地方读书
,
读书时要做到心无杂念
,
自然会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了。
二、说一说,读书如何
做到“心到”
?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三、讲讲名人读书故事。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忆读书》2022-02-1026页
- 【精选】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2022-02-1017页
- 2020年秋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022-02-1017页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 等式的性质 2022-02-1014页
- 2020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在天2022-02-1015页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分数除法2022-02-1013页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维护2022-02-107页
-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7平移-人教版 2022-02-1035页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022-02-1016页
-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52022-02-10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