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 MB
  • 2021-06-16 发布

人教新课标A版高二数学选修21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知识点习题答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空间向量的概念:  1 在空间,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空间向量.  2 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 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 3 向量  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记作  .  4 模(或长度)为0 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  5 与向量 a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 a 的相反向量,记作 a .  6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 2、空间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 1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称为向量的加法,它遵 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即:在空间以同一点 为 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a 、b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C  ,则以起点的对角线 C 就是 a 与b  的 和,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 四边形法则.  2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称为向量的减法,它遵 循三角形法则.即:在空间任取一点  ,作 a   , b   ,则 a b    . 3、实数 与空间向量a 的乘积 a  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当 0  时, a  与 a 方向相同;当 0  时, a  与 a 方向相反;当 0  时, a  为零向量,记 为0 . a  的长度是 a 的长度的  倍. 4、设  ,  为实数, a ,b  是空间任意两个向量,则数乘运算满足分配律及结 合律. 分配律:  a b a b       ;结合律:    a a    . 5、如果表示空间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称为共线 向量或平行向量,并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共线. 6、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a ,  0b b   , //a b  的充要条 件是存在实数 ,使 a b  . 7、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称为共面向量. 8、向量共面定理:空间一点位于平面 C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 x , y ,使 x y C     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  ,有 x y C          ;或 若四点,  , ,C 共面,则  1x y z C x y z             . 9、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 和b  ,在空间任取一点,作 a   , b   ,则 称为向量 a ,b  的夹角,记作 ,a b  .两个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 0,a b    . 10、对于两个非零向量 a 和b  ,若 , 2a b    ,则向量 a ,b  互相垂直,记作 a b  . 11、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 和b  ,则 cos ,a b a b    称为 a ,b  的数量积,记作 a b  .即 cos ,a b a b a b        .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 12、 a b  等于 a 的长度 a 与b  在 a 的方向上的投影 cos ,b a b   的乘积. 13、若 a ,b  为非零向量,e 为单位向量,则有 1 cos ,e a a e a a e            ;  2 0a b a b      ; 3     a b a b a b a b a b           与 同向 与 反向 , 2a a a    , a a a    ;  4 cos , a ba b a b      ; 5 a b a b    . 14、向量数乘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    ; 2      a b a b a b           ;  3  a b c a c b c           . 15、若i , j , k  是空间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则对空间任一向量 p ,存在有序 实数组 , ,x y z ,使得 p xi yj zk     ,称 xi , yj , zk  为向量 p 在i , j , k  上 的分量. 16、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若三个向量a ,b  ,c 不共面,则对空间任一向量 p , 存在实数组 , ,x y z ,使得 p xa yb zc     . 17、若三个向量 a ,b  ,c 不共面,则所有空间向量组成的集合是  , , ,p p xa yb zc x y z R       .这个集合可看作是由向量 a ,b  ,c 生成的,  , ,a b c   称为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 ,c 称为基向量.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 量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18、设 1e  , 2e  , 3e  为有公共起点 的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称它们为单位 正交基底),以 1e  , 2e  , 3e  的公共起点为原点,分别以 1e  , 2e  , 3e  的方向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xyz .则对于空间任意一个向量 p , 一定可以把它平移,使它的起点与原点 重合,得到向量 p   .存在有序实 数组 , ,x y z ,使得 1 2 3p xe ye ze     .把 x , y , z 称作向量 p 在单位正交基底 1e  , 2e  , 3e  下的坐标,记作  , ,p x y z .此时,向量 p 的坐标是点在空间直角 坐标系 xyz 中的坐标 , ,x y z . 19、设  1 1 1, ,a x y z ,  2 2 2, ,b x y z ,则 1  1 2 1 2 1 2, ,a b x x y y z z     .  2  1 2 1 2 1 2, ,a b x x y y z z     .  3  1 1 1, ,a x y z    .  4 1 2 1 2 1 2a b x x y y z z    .  5 若 a 、b  为非零向量,则 1 2 1 2 1 20 0a b a b x x y y z z          .  6 若 0b   ,则 1 2 1 2 1 2// , ,a b a b x x y y z z           .  7 2 2 2 1 1 1a a a x y z       .  8 1 2 1 2 1 2 2 2 2 2 2 2 1 1 1 2 2 2 cos , x x y y z za ba b a b x y z x y z             .  9  1 1 1, ,x y z ,  2 2 2, ,x y z  ,则      2 2 2 2 1 2 1 2 1d x x y y z z         . 20、在空间中,取一定点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的位置可以用向量  来表示.向量 称为点的位置向量. 21、空间中任意一条直线l 的位置可以由l 上一个定点  以及一个定方向确定.点  是直线l 上一点,向量 a 表示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对于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 有 ta   ,这样点  和向量 a 不仅可以确定直线l 的位置,还可以具体表示出直 线l 上的任意一点. 22、空间中平面 的位置可以由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来确定.设这两条相交直线 相交于点,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 . 为平面 上任意一点,存在有序 实数对 ,x y ,使得 xa yb    ,这样点与向量 a ,b  就确定了平面 的位置. 23、直线l 垂直 ,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则向量 a 称为平面 的法向量. 24、若空间不重合两条直线 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则 // //a b a b   a b R   , 0a b a b a b        . 25、若直线a 的方向向量为 a ,平面 的法向量为 n ,且 a  ,则 // //a a   0a n a n        , //a a a n a n            . 26、若空间不重合的两个平面 , 的法向量分别为a ,b  ,则 // //a b    a b  , 0a b a b         . 27、设异面直线 a ,b 的夹角为 ,方向向量为 a ,b  ,其夹角为 ,则有 cos cos a b a b        . 28、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l  ,平面 的法向量为 n ,l 与 所成的角为 ,l  与 n 的夹角为 ,则有sin cos l n l n          . 29、设 1n  , 2n  是二面角 l   的两个面 ,  的法向量,则向量 1n  , 2n  的夹 角(或其补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若二面角 l   的平面角为 , 则 1 2 1 2 cos n n n n        . 30、点  与点 之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两点对应向量  的模  计算. 31、在直线l 上找一点,过定点  且垂直于直线l 的向量为 n ,则定点 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cos , n d n n            . 32、点是平面 外一点,  是平面 内的一定点, n 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则点到平面 的距离为 cos , n d n n           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练习题 1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1.如图,在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中,M 为AC 与BD的交点.若 11BA =a, 11DA =b, AA1 =c,则下列向量中与 MB1 相等的向量是 A.- 2 1 a+ 2 1 b+c B. 2 1 a+ 2 1 b+c C. 2 1 a- 2 1 b+c D.- 2 1 a- 2 1 b+c 2.下列等式中,使点 M 与点 A、B、C 一定共面的是 A. OCOBOAOM  23 B. OCOBOAOM 5 1 3 1 2 1  C. 0 OCOBOAOM D. 0 MCMBMA 3.已知空间四边形 ABCD 的每条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 1,点 E、F 分别是 AB、AD 的中点,则 DCEF  等于 A. 4 1 B. 4 1 C. 4 3 D. 4 3 4.若 )2,,1( a , )1,1,2( b ,a 与b 的夹角为 060 ,则 的值为 A.17 或-1 B.-17 或 1 C.-1 D.1 5.设 )2,1,1( OA , )8,2,3(OB , )0,1,0(OC ,则线段 AB 的中点 P 到点C 的距 离为 A. 2 13 B. 2 53 C. 4 53 D. 4 53 6.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①正方体 ②圆锥 ③三棱台 ④正四棱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9π B.10π C.11π D.12π 8.如图,ABCD-A1B1C1D1 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BD∥平面 CB1D1 B.AC1⊥BD C.AC1⊥平面 CB1D1 D.异面直线 AD 与 CB1 所成的角为 60° 9.如图,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AB=BC=2,AA1=1,则 BC1 与平面 BB1D1D 所成角 的正弦值为 A. 6 3 B. 5 52 C. 15 5 D. 10 5 10.⊿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是 )2,1,1( A , )2,6,5( B , )1,3,1( C ,则 AC 边上的高 BD 长为 A.5 B. 41 C.4 D. 52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1.设 )3,4,(xa , ),2,3( yb ,且 ba // ,则 xy . 12.已知向量 )1,1,0( a , )0,1,4(b , 29 ba 且 0  ,则 =________. 13.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设 A(-2,3),B(3,-2),沿 x 轴把直角坐标平面折 成大小为 的二面角后,这时 112AB ,则 的大小为 . 14.如图,P—ABCD 是正四棱锥, 1 1 1 1ABCD A B C D 是正方体,其中 2, 6AB PA  ,则 1B 到平面 PAD 的距离为 . 俯视图 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 2 3 2 2 三、解答题(共 80 分) 15.(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 方形,侧棱 PA 的长为 2,且 PA 与 AB、AD 的夹角都等于 600, M 是 PC 的中点, 设 cba  APADAB ,, . (1)试用 cba ,, 表示出向量 BM ; (2)求 BM 的长. 16.(本小题满分 14 分)如下的三个图中,上面的是一个长方体截去一个角所得 多面体的直观图,它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在下面画出(单位:cm).(1)在正视图 下面,按照画三视图的要求画出该多面体的俯视图;(2)按照给出的尺寸,求该 多面体的体积;(3)在所给直观图中连结 'BC ,证明: 'BC ∥面 EFG.. G E F C' B' D' C A B D M P D C B A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CB CD AD BD , ,点 E F, 分别是 AB BD, 的中点.求证: (1)直线 //EF 面 ACD ; (2)平面 EFC  面 BCD . 18.(本小题满分 14 分)如图,已知点 P 在正方体 '''' DCBAABCD  的对角线 'BD 上,∠PDA=60°. (1)求 DP 与 'CC 所成角的大小; (2)求 DP 与平面 DDAA '' 所成角的大小. D' C' B' A' P D C B A E D C B A P 19.(本小题满分 14 分)已知一四棱锥 P-ABCD 的三视图如下,E 是侧棱 PC 上 的动点. (1)求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 (2)是否不论点 E 在何位置,都有 BD⊥AE?证明你的结论; (3)若点 E 为 PC 的中点,求二面角 D-AE-B 的大小. 20.(本小题满分 14 分)如图,已知四棱锥 P ABCD ,底面 ABCD 为菱形, PA  平面 ABCD , 60ABC   , E F, 分别是 BC PC, 的中点. (1)证明: AE PD ; (2)若 H 为 PD 上的动点, EH 与平面 PAD 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 6 2 ,求二 面角 E AF C  的余弦值. P B E C D F 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1 111 BCBAAABMBBMB  =c+ 2 1 (-a+b)=- 2 1 a+ 2 1 b+c,故选 A. 2. 1),,(  zyxRzyxOCzOByOAxOMCBAM 且四点共面、、、由于 MCMBMAMCMBMACBA  0由于都不正确、、选项 .)()()( 共面使所以存在 MCMBMAMCyMBxMAyx ,,,1,1  四点共面,、、、为公共点由于 CBAMM  故选 D. 3.∵ 的中点分别是 ADABFE ,, , BDEFBDEFBDEF 2 1,2 1//  且 , 4 1120cos112 1,cos2 1 2 1 0  DCBDDCBDDCBDDCEF 故选 B. 4.B 5.B 6.D 7.D 8.D 9.D 10.由于 4,cos    AC ACAB ACABABAD ,所以 5 22  ADABBD ,故选 A 二、填空题 11.9 12.3 13.作 AC⊥x 轴于 C,BD⊥x 轴于 D,则 DBCDACAB  ∵  cos6)180cos(,0,0,2,5,3 0  DBACDBACDBCDCDACDBCDAC 0002222 22222 120,1800 .2 1cos),cos600(2253)112( )(2)(    由于 ACDBDBCDCDACDBCDACDBCDACAB 14.以 11BA 为 x 轴, 11DA 为 y 轴, AA1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平面 PAD 的法向量是 ( , , )m x y z , (0,2,0), (1,1,2)AD AP    ,∴ 02,0  zyxy ,取 1z 得 ( 2,0,1)m   , 1 ( 2,0,2)B A    ,∴ 1B 到平面 PAD 的距离 1 6 55 B A m d m       . 三、解答题 15.解:(1)∵ M 是 PC 的中点,∴ )]([2 1)(2 1 ABAPADBPBCBM  cbaacb 2 1 2 1 2 1)]([2 1  (2) 2,1,2,1  cbaPAADAB由于 160cos12,0,60, 00  cbcabaPADPABADAB由于 ),(2 1 cba BM由于 2 3)]110(2211[4 1)](2[4 1)(4 1 22222222  cbcabacbacbaBM 2 6 2 6 的长为, BMBM  . 16.解:(1)如图 (2)所求多面体体积V V V 长方体 正三棱锥 1 14 4 6 2 2 23 2            2284 (cm )3  . (3)证明:在长方体 ABCD A B C D    中, 连结 AD ,则 AD BC ∥ . 因为 E G, 分别为 AA , A D 中点, 所以 AD EG∥ , 从而 EG BC∥ .又 BC  平面 EFG , 所以 BC∥面 EFG . 17.证明:(1)∵E,F 分别是 AB BD, 的中点, ∴EF 是△ABD 的中位线,∴EF∥AD, ∵AD 面 ACD,EF 面 ACD,∴直线 EF∥面 ACD; (2)∵AD⊥BD,EF∥AD,∴EF⊥BD, ∵CB=CD,F 是BD的中点,∴CF⊥BD 又 EF∩CF=F, ∴BD⊥面 EFC, A B CDE FG A B CD ∵BD 面 BCD,∴面 EFC  面 BCD . 18.解:如图,以 D 为原点, DA 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 xyz . 则 (1 0 0)DA  ,, , (0 01)CC  ,,.连结 BD , B D  . 在平面 BB D D  中,延长 DP 交 B D  于 H . 设 ( 1)( 0)DH m m m  , , ,由已知 60DH DA   , , 由 cosDA DH DA DH DA DH         , ,可得 22 2 1m m  . 解得 2 2m  ,所以 2 2 12 2DH        , , . (1)因为 2 20 0 1 1 22 2cos 21 2 DH CC           , , 所以 45DH CC   , ,即 DP 与CC 所成的角为 45 . (2)平面 AA D D  的一个法向量是 (01 0)DC  ,, . 因为 2 20 1 1 0 12 2cos 21 2 DH DC           , , 所以 60DH DC   , ,可得 DP 与平面 AA D D  所成的角为30 . 19.解:(1)由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可知,该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 1 的 正方形,侧棱 PC⊥底面 ABCD,且 PC=2.∴ 1 2 3 3P ABCD ABCDV S PC    (2)不论点 E 在何位置,都有 BD⊥AE 证明如下:连结 AC,∵ABCD 是正方形,∴BD⊥AC ∵PC⊥底面 ABCD 且 BD  平面 ABCD ∴BD⊥PC 又 AC PC C ∴BD⊥平面 PAC ∵不论点 E 在何位置,都有 AE 平面 PAC ∴不论点 E 在何位置,都有 BD⊥AE (3)解法 1:在平面 DAE 内过点 D 作 DG⊥AE 于 G,连结 BG ∵CD=CB,EC=EC,∴ Rt ECD ≌ Rt ECB ,∴ED=EB ∵AD=AB,∴△EDA≌△EBA,∴BG⊥EA ∴ DGB 为二面角 D-EA-B 的平面角 ∵BC⊥DE,AD∥BC,∴AD⊥DE 在 Rt△ADE 中 AD DEDG AE  = 2 3 =BG A B CD PA B CD x y z H 在△DGB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1 2cos 222   BGDG BDBGDGDGB ∴ DGB = 2 3  ,∴二面角 D-AE-B 的大小为 2 3  . 解法 2:以点 C 为坐标原点,CD 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示: 则 (1,0,0), (1,1,0), (0,1,0), (0,0,1)D A B E ,从而 ( 1,0,1), (0,1,0), (1,0,0), (0, 1,1)DE DA BA BE         设平面 ADE 和平面 ABE 的法向量分别为 ( , , ), ( ', ', ')m a b c n a b c   由法向量的性质可得: 0, 0a c b    , ' 0, ' ' 0a b c    令 1, ' 1c c   ,则 1, ' 1a b   ,∴ (1,0,1), (0, 1, 1)m n     设二面角 D-AE-B 的平面角为 ,则 1cos 2| | | | m n m n          ∴ 2 3   ,∴二面角 D-AE-B 的大小为 2 3  . 20.(1)证明:由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60ABC   ,可得 ABC△ 为正三角形. 因为 E 为 BC 的中点,所以 AE BC . 又 BC AD∥ ,因此 AE AD . 因为 PA  平面 ABCD , AE  平面 ABCD ,所以 PA AE . 而 PA  平面 PAD , AD  平面 PAD 且 PA AD A , 所以 AE  平面 PAD .又 PD  平面 PAD , 所以 AE PD . (2)解:设 2AB  , H 为 PD 上任意一点,连接 AH EH, . 由(1)知 AE  平面 PAD , 则 EHA 为 EH 与平面 PAD 所成的角. 在 Rt EAH△ 中, 3AE  , 所以当 AH 最短时, EHA 最大, 即当 AH PD 时, EHA 最大. 此时 3 6tan 2 AEEHA AH AH     , 因此 2AH  .又 2AD  ,所以 45ADH   , 所以 2PA  . 解法一:因为 PA  平面 ABCD , PA  平面 PAC , 所以平面 PAC  平面 ABCD . 过 E 作 EO AC 于O ,则 EO  平面 PAC , 过O 作OS AF 于 S ,连接 ES ,则 ESO 为二面角 E AF C  的平面角, 在 Rt AOE△ 中, 3sin30 2EO AE  , 3cos30 2AO AE  , 又 F 是 PC 的中点,在 Rt ASO△ 中, 3 2sin 45 4SO AO  , 又 2 2 3 9 30 4 8 4SE EO SO     ,在 Rt ESO△ 中, 3 2 154cos 530 4 SOESO SE     , 即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5 5 . 解法二:由(1)知 AE AD AP, , 两两垂直,以 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 空间直角坐标系,又 E F, 分别为 BC PC, 的中点,所以 (0 0 0) ( 3 1 0) ( 31 0) (0 2 0)A B C D,,, , ,, ,,, ,, , 3 1(0 0 2) ( 3 0 0) 12 2P E F       ,,, ,,, ,, , 所以 3 1( 3 0 0) 12 2AE AF         ,,, ,, . 设平面 AEF 的一法向量为 1 1 1( )x y z , ,m , 则 0 0 AE AF        , , m m 因此 1 1 1 1 3 0 3 1 02 2 x x y z      , . 取 1 1z   ,则 (0 2 1) ,,m , 因为 BD AC , BD PA , PA AC A ,所以 BD  平面 AFC , 故 BD  为平面 AFC 的一法向量. 又 ( 3 3 0)BD   ,, ,所以 2 3 15cos 55 12 BDBD BD          , mm m . 因为二面角 E AF C  为锐角,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5 5 . P B E C D F A y z x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2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下列各组向量中不平行的是( ) A. )4,4,2(),2,2,1(  ba  B. )0,0,3(),0,0,1(  dc  C. )0,0,0(),0,3,2(  fe  D. )40,24,16(),5,3,2(  hg  2.已知点 ( 3,1, 4)A   ,则点 A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4,1,3(  B. )4,1,3(  C. )4,1,3( D. )4,1,3(  3.若向量 )2,1,2(),2,,1(  ba   ,且 a 与b  的夹角余弦为 9 8 ,则 等于( ) A. 2 B. 2 C. 2 或 55 2 D. 2 或 55 2 4.若 A )1,2,1(  ,B )3,2,4( ,C )4,1,6(  ,则△ABC 的形状是( ) A.不等边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 角形 5.若 A )12,5,(  xxx ,B )2,2,1( xx  ,当 BA  取最小值时, x 的值等于( ) A.19 B. 7 8 C. 7 8 D. 14 19 6.空间四边形 OABC 中,OB OC , 3AOB AOC     ,则 cos < ,OA BC   >的 值是( ) A. 2 1 B. 2 2 C.- 2 1 D.0 7.设 nm、 表示直线, 、 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  m,m ,则 //  B.m// n,   ,则 m//n C. m , //m , 则   D. n//m , m , 则 n 8.在棱长均为 2 的正四面体 BCDA  中,若以三角形 ABC 为 视角正面的三视图中,其左视图的面积是( ). A. 3 B. 3 62 C. 2 D. 22 9、如图,将无盖正方体纸盒展开,直线 AB,CD A B C D D C A B 在原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且垂直 C. 异面 D.相交成 60° 10、点 P 在平面 ABC 外,若 PA=PB=PC,则点 P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 是△ABC 的 ( ) A.外心 B.重心 C.内心 D.垂心 11、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 45°,腰和上底均 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A)2 2 (B)1 2 2  (C)2 2 2  (D)1 2 12、已知 PD⊥矩形 ABCD 所在的平面,图中相互垂直的 平面 有( ) (A)2 对 (B)3 对 (C)4 对 (D)5 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3.若向量 )2,3,6(),4,2,4(  ba  ,则(2 3 ) ( 2 )a b a b     __________________。 14 . 若 向 量 ,94,2 kjibkjia   , 则 这 两 个 向 量 的 位 置 关 系 是 ___________。 15.已知向量 ),2,4(),3,1,2( xba   ,若 a  b  ,则 x ______;若 //a b  则 x ______。 16 . 已 知 向 量 ,3,5 krjibkjima   若 //a b  则 实 数 m ______ , r _______。 17 . 若 ( 3 )a b  )57( ba   , 且 ( 4 )a b  )57( ba   , 则 a 与 b  的 夹 角 为 ____________。 18 . 已 知 空 间 四 边 形 OABC , 点 ,M N 分 别 为 ,OA BC 的 中 点 , 且 cCObBOaAO   ,, ,用 a ,b  ,c 表示 NM  ,则 NM  =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 12 分,共 36 分) P A B CD 19(08 海南宁夏卷理 18)如图,已知点 P 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 对角线 BD1 上,∠PDA=60°. (1)求 DP 与 CC1 所成角的大小; (2)求 DP 与平面 AA1D1D 所成角的大小. 20.(08 陕西卷理 20)三棱锥被平行于底面 ABC 的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如图所 示,截面为 1 1 1A B C , 90BAC   , 1A A  平面 ABC , 1 3A A  , 2AB  , 2AC  , 1 1 1AC  , 1 2 BD DC  . (Ⅰ)证明:平面 1A AD  平面 1 1BCC B ; (Ⅱ)求二面角 1A CC B  的大小.(只求余弦值的大小) A1 A C1 B1 B D C A B CD PA B CD x y z H 21.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 ABCD 的长方体被截面 1AEC F 所截面而得到 的,其中 14, 2, 3, 1AB BC CC BE    . (Ⅰ)求 BF 的长; (Ⅱ)求点C 到平面 1AEC F 的距离.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 ; 3 // ;b a a b d c d c             而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平行 2.A 关于某轴对称,则某坐标不变,其余全部改变 3.C 2 6 8 2cos , , 2,9 553 5 a ba b a b                或 4.A (3,4,2), (5,1,3), (2, 3,1)AB AC BC      , 0AB AC    ,得 A 为锐角; 0CA CB    ,得C 为锐角; 0BA BC    ,得 B 为锐角;所以为锐角三角形 5.C 2 2 2(1 ,2 3, 3 3), (1 ) (2 3) ( 3 3)AB x x x AB x x x             214 32 19x x   ,当 8 7x  时, BA  取最小值 6.D cos cos( ) 3 3cos , 0 OA OC OA OBOA BC OA OC OBOA BC OA BC OA BC OA BC                       7.B 8.C 9.D 10.A 11.A 12.D 二、填空题 13. 212 2 3 ( 10,13, 14)a b    , 2 (16, 4,0)a b   14.垂直 (2, 1,1), (4,9,1), 0a b a b a b            15 . 10 , 63  若 a  b  , 则 108 2 3 0, 3x x     ; 若 //a b  , 则 2:( 4) ( 1) : 2 3: , 6x x      16. 115, 5  5 1 1( ,5, 1), (3,1, ), , 15,3 1 5 ma m b r m rr          17.0 2 2 2 2 2 2 7 16 15 0,7 33 20 0, 49 35 ,49 35a a b b a a b b a b b a a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得 2 2 35 35 35 3549, ,cos , 149 49 49 ba ba ba b b a b b a b a 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1 ( )2 b c a    1 1( )2 2MN ON OM b c a          三、解答题 19(08 海南宁夏卷理 18)如图,已知点 P 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 对角线 BD1 上,∠PDA=60°. (1)求 DP 与 CC1 所成角的大小; (2)求 DP 与平面 AA1D1D 所成角的大小. 解:如图,以 D 为原点, DA 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 xyz . 则 (1 0 0)DA  ,, , (0 01)CC  ,,.连结 BD , B D  . 在平面 BB D D  中,延长 DP 交 B D  于 H . 设 ( 1)( 0)DH m m m  , , ,由已知 60DH DA   , , 由 cosDA DH DA DH DA DH         , 可得 22 2 1m m  .解得 2 2m  , 所以 2 2 12 2DH        , , .(Ⅰ)因为 2 20 0 1 1 22 2cos 21 2 DH CC           , , 所以 45DH CC   , .即 DP 与CC 所成的角为45 . (Ⅱ)平面 AA D D  的一个法向量是 (01 0)DC  ,, . 因为 2 20 1 1 0 12 2cos 21 2 DH DC           , , 所以 60DH DC   , . 可得 DP 与平面 AA D D  所成的角为30 . 20.(08 陕西卷理 20)三棱锥被平行于底面 ABC 的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如图所 示,截面为 1 1 1A B C , 90BAC   , 1A A  平面 ABC , 1 3A A  , 2AB  , 2AC  , 1 1 1AC  , 1 2 BD DC  . (Ⅰ)证明:平面 1A AD  平面 1 1BCC B ; (Ⅱ)求二面角 1A CC B  的大小. 解:解法一:(Ⅰ) 1A A  平面 ABC BC , 平面 ABC ,  1A A BC .在 Rt ABC△ 中, 2 2 6AB AC BC   , , , A B CD PA B CD x y z H A1 A C1 B1 B D C : 1: 2BD DC  , 6 3BD  ,又 3 3 BD AB AB BC   , DBA ABC△ ∽△ , 90ADB BAC     ,即 AD BC . 又 1A A AD A , BC 平面 1A AD , BC  平面 1 1BCC B ,平面 1A AD  平面 1 1BCC B . (Ⅱ)如图,作 1AE C C 交 1C C 于 E 点,连接 BE , 由已知得 AB  平面 1 1ACC A . AE 是 BE 在面 1 1ACC A 内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知 1BE CC , AEB 为二面角 1A CC B  的平面角. 过 1C 作 1C F AC 交 AC 于 F 点,则 1CF AC AF   ,1 1 3CF AA  , 1 60C CF   . 在 Rt AEC△ 中, 3sin 60 2 32AE AC    . 在 Rt BAE△ 中, 2 6tan 33 ABAEB AE    . 6arctan 3AEB  , 即二面角 1A CC B  为 6arctan 3 . 解法二:(Ⅰ)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1 1(0 0 0) ( 2 0 0) (0 2 0) (0 0 3) (01 3)A B C A C,,, ,,, ,,, ,, , ,, , : 1: 2BD DC  , 1 3BD BC   . D 点坐标为 2 2 2 03 3       ,, .  2 2 2 03 3AD        ,, , 1( 2 2 0) (0 0 3)BC AA   ,,, ,, . 1 0BC AA     , 0BC AD    , 1BC AA  , BC AD ,又 1A A AD A , BC 平面 1A AD ,又 BC 平面 1 1BCC B ,平面 1A AD  平面 1 1BCC B . (Ⅱ) BA  平面 1 1ACC A ,取 ( 2 0 0)AB  ,,m 为平面 1 1ACC A 的法向量, 设平面 1 1BCC B 的法向量为 ( )l m n , ,n ,则 10 0BC CC    ,n n . A1 A C1 B1 B D CF E (第 19 题,解法一) A1 A C1 B1 B D C z y x (第 19 题,解法二) 2 2 0 3 0 l m m n       , , 32 3l m n m  , , 如图,可取 1m  ,则 321 3       ,,n , 2 2 2 2 2 2 32 2 0 1 0 153cos 53( 2) 0 0 ( 2) 1 3                   ,m n , 即二面角 1A CC B  为 15arccos 5 . 21.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 ABCD 的长方体被截面 1AEC F 所截面而得到 的,其中 14, 2, 3, 1AB BC CC BE    . (Ⅰ)求 BF 的长; (Ⅱ)求点C 到平面 1AEC F 的距离. 解:(I)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0,0,0)D , (2,4,0)B 1(2,0,0), (0,4,0), (2,4,1), (0,4,3)A C E C 设 (0,0, )F z . ∵ 1AEC F 为平行四边形, .62,62|| ).2,4,2( ).2,0,0(.2 ),2,0,2(),0,2(, , 1 1 的长为即于是 得由 为平行四边形由 BFBF EF Fz zECAF FAEC      (II)设 1n 为平面 1AEC F 的法向量, )1,,(, 11 yxnADFn 故可设不垂直于平面显然           0202 0140 ,0 ,0 1 1 yx yx AFn AEn 得由            .4 1 ,1 ,022 ,014 y x x y即 111 ),3,0,0( nCCCC 与设又  的夹角为 ,则 .33 334 116 113 3 |||| cos 11 11      nCC nCC ∴C 到平面 1AEC F 的距离为 .11 334 33 3343cos|| 1  C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