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00 KB
  • 2021-06-16 发布

高考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徽理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 学(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至第 2 页,第Ⅱ卷第 3 至 第 4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并认真核对答题 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座位号、姓名、科类”与本人座位号、姓名、科类是否一致。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A+B)=P(A)+P(B) S=4Πr2 如果事件 A、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P(A·B)=P(A)+P(B) 球的体积公式 1+2+…+n 2 )1( nn V= 3 3 4 R 12+22+…+n2= 6 )12)(1(  nnn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13+23++n3= 4 )1( 22 nn 第Ⅰ卷(选择题共 5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函数中,反函数是其自身的函数为 (A)   ,0,)( 3 xxxf (B)   ,,)( 3 xxxf (C) ),(,)(  xcxf x (D) ),0(,1)(  xxxf (2)设 l,m,n 均为直线,其中 m,n 在平面  内,“l   ”是“l  m 且 l  n”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若对任意 x R,不等式 x ≥ax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A)a<-1 (B) a ≤1 (C) a <1 (D)a≥1 (4)若 a 为实数, i ai 21 2   =- 2 i,则 a 等于 (A) 2 (B)- 2 (C)2 2 (D)-2 2 (5)若  22 2 8xA x     ,  2R | log | 1}B x x   ,则 )(CR BA  的元素个数 为 (A)0 (B)1 (C)2 (D)3 (6)函数 π( ) 3sin(2 )3f x x  的图象为 C,: ①图象C 关于直线  12 11x 对称; ②函数 )(xf 在区间 )12 π5,12 π( 内是增函数; ③由 xy 2sin3 的图象向右平移 3 π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图象C . 以上三个论断中正确论断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7)如果点 P 在平面区域       02 012 022 yx yx yx 上,点Q 在曲线 1)2( 22  yx 上,那么 QP 的最小值为 (A) 15  (B) 1 5 4  (C) 122  (D) 12  (8)半径为 1 的球面上的四点 DCBA ,,, 是正四面体的顶点,则 A 与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 为 (A) )3 3arccos( (B) )3 6arccos( (C) )3 1arccos( (D) )4 1arccos( (9)如图, 1F 和 2F 分别是双曲线 )0,0(12 2 2 2  ba b r a x  的两 个焦点, A 和 B 是以 O 为圆心,以 1FO 为半径的圆与该双曲 线左支的两个交点,且△ ABF2 是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 心率为 (A) 3 (B) 5 (C) 2 5 (D) 31 (10)以 )(x 表示标准正态总体在区间( x, )内取值的概率,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 分布 ),( 2N ,则概率 ( )P     等于 (A) )(   - )(   (B) )1()1(  (C) )1(    (D) )(2   (11)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xf 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T 是它的一个正周期.若将方程 0)( xf 在闭区间  TT, 上的根的个数记为 n ,则 n 可能为 (A)0 (B)1 (C)3 (D)5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学(理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5 分) 注意事项: 请用 0.5 毫米黑色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书写作答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2)若(2x3+ x 1 )n 的展开式中含有常数项,则最小的正整数 n 等于 . (13)在四面体 O-ABC 中, , , ,OA a OB b OC c D        为 BC 的中点,E 为 AD 的中点, 则OE = (用 , ,a b c    表示). (14)如图,抛物线 y=-x2+1 与 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 A,将线段 OA 的 n 等分点从左至右依 次记为 P1,P2,…,Pn-1,过这些分点分别作 x 轴的垂线,与抛物 线的交点依次为 Q1,Q2,…,Qn-1,从而得到 n-1 个直角 三角形△Q1OP1, △Q2P1P2,…, △Qn-1Pn-1Pn-1,当 n→∞时,这 些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的极限为 . (15)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 4 个顶点,它们可能是如下各种几 何 形 体 的 4 个 顶 点 , 这 些 几 何 形 体 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①矩形; ②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 ③有三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 ④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 ⑤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9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 0<a< )82cos()(,4   xxf为 的最小正周期, ),1),4 1(tan(  aa 求   sincos )(2sincos2 2   . (17) (本小题满分 14 分) 如图,在六面体 ABCD-A1B1C1D1 中,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四边形 A1B1C1D1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DD1⊥平面 A1B1C1D1,DD1⊥平面 ABCD,DD1=2. (Ⅰ)求证:A1C1 与 AC 共面,B1D1 与 BD 共面; (Ⅱ)求证:平面 A1ACC1⊥平面 B1BDD1; (Ⅲ)求二面角 A-BB1-C 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18) (本小题满分 14 分) 设 a≥0,f (x)=x-1-ln2 x+2a ln x(x>0). (Ⅰ)令 F(x)=xf'(x),讨论 F(x)在(0.+∞)内的 单调性并求极值; (Ⅱ)求证:当 x>1 时,恒有 x>ln2x-2a ln x+1. (19)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曲线 G 的方程为 y2=20(y≥0).以原点为圆心,以 t(t >0)为半径的圆分别与曲线 G 和 y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 A 与点 B.直线 AB 与 x 轴相交于点 C. (Ⅰ)求点 A 的横坐标 a 与点 C 的横坐标 c 的关系式; (Ⅱ)设曲线 G 上点 D 的横坐标为 a+2,求证:直线 CD 的斜率为定值. (20) (本小题满分 13 分) 在医学生物学试验中,经常以果蝇作为试验对象,一个关有 6 只果蝇的笼子里,不慎混 入了两只苍蝇(此时笼内共有 8 只蝇子:6 只果蝇和 2 只苍蝇),只好把笼子打开一个小孔, 让蝇子一只一只地往外飞,直到..两只苍蝇都飞出,再关闭小孔.以ξ表示笼内还剩下的果蝇.....的 只数. (Ⅰ)写出ξ的分布列(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Ⅱ)求数学期望 Eξ; (Ⅲ)求概率 P(ξ≥Eξ). (21) (本小题满分 14 分) 某国采用养老储备金制度.公民在就业的第一年就交纳养老储备金,数目为 a1,以后每 年交纳的数目均比上一年增加 d(d>0),因此,历年所交纳的储务金数目 a1,a2,…是一 个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与此同时,国家给予优惠的计息政策,不仅采用固定利率,而且计 算复利.这就是说,如果固定年利率为 r(r>0),那么,在第 n 年末,第一年所交纳的储备 金就变为 a1(1+r)a-1,第二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 a2(1+r)a-2,……,以 Tn 表示到 第 n 年末所累计的储备金总额. (Ⅰ)写出 Tn 与 Tn-1(n≥2)的递推关系式; (Ⅱ)求证:Tn=An+Bn,其中{An}是一个等比数列,{Bn}是一个等差数列.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学(理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 5 分,满分 5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A B B C C A C D B D (1) 在下列函数中,反函数是其自身的函数为 ),0(,1)(  xxxf ,选 D。 (2) 设 l,m,n 均为直线,其中 m,n 在平面  内,“l   ”,则“l  m 且 l  n”,反之若“l  m 且 l  n”,当 m//n 时,推不出“l   ”,∴ “l   ”是“l  m 且 l  n”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 A。 (3)若对任意 x R,不等式 x ≥ax 恒成立,当 x≥0 时,x≥ax,a≤1,当 x<0 时,-x≥ax, ∴a≥-1,综上得 1 1a   ,即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a ≤1,选 B。 (4)若 a 为实数, i ai 21 2   =- 2 i,则 2 2 2ai i   ,a=- 2 ,选 B。 (5)  22 2 8xA x     ={0,1},  2R | log | 1}B x x   = 1{ | 2 0 }2x x x  或 , ∴ )(CR BA ={0,1},其中的元素个数为 2,选 C。 (6)函数 )3 π2sin(3)(  xxf 的图象为 C ①图象C 关于直线 2 3 2x k    对称,当 k=1 时,图象 C 关于  12 11x 对称;①正 确;②x∈ )12 π5,12 π( 时,2 3x  ∈(- 2  , 2  ),∴ 函数 )(xf 在区间 )12 π5,12 π( 内是 增 函 数 ; ② 正 确 ; ③ 由 xy 2sin3 的 图 象 向 右 平 移 3 π 个 单 位 长 度 可 以 得 到 23sin(2 )3y x   ,得不到图象,③错误;∴ 正确的结论有 2 个,选 C。 (7)点 P 在平面区域       02 012 022 yx yx yx 上,画出可 行域如图,点 Q 在圆 1)2( 22  yx 上, 那么 QP 的最小值为圆心(0,-2)到直线 x -2y+1=0 的距离减去半径 1,即为 5 -1, 选 A。 (8)半径为 1 的球面上的四点 DCBA ,,, 是正四 面体的顶点,设 AB=a,P 为△BCD 的中心,O 为球心,则 OB=1,OP= 3 1 ,BP= 3 3 a, 由 2 2 2OB OP BP  解得 2 6 3a  ,∴ 由余弦定理得∠AOB=arcos(- 3 1 ),∴ A 与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3 1arccos( ,选 C。 (9)如图, 1F 和 2F 分别是双曲线 )0,0(12 2 2 2  ba b r a x  的两 个焦点, A 和 B 是以O 为圆心,以 1FO 为半径的圆与该双曲 线左支的两个交点,且△ ABF2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 AF1,∠ AF2F1=30°,|AF1|=c,|AF2|= 3 c,∴ 2 ( 3 1)a c 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31 ,选 D。 (10)以 )(x 表示标准正态总体在区间( x, )内取值的概率,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 分 布 ),( 2N , 则 概 率 ( )P     = ( ) ( )P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选 B。 (11)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xf 是奇函数, (0) 0f  ,又是周期函数,T 是它的一个正周期, ∴ ( ) ( ) 0f T f T   , ( ) ( ) ( ) ( )2 2 2 2 T T T Tf f f T f       ,∴ ( ) ( ) 02 2 T Tf f   , 则 n 可能为 5,选 D。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 4 分,满分 16 分.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7 1 1 1 2 4 4a b c    1 3 ①③④⑤ (12)若(2x3+ x 1 )n 的展开式中含有常数项, 3 1 1(2 ) ( )n r n r r r nT C x x      为常数项,即 73 2 rn  =0,当 n=7,r=6 时成立,最小的正整数 n 等于 7. (13)在四面体 O-ABC 中, , , ,OA a OB b OC c D        为 BC 的 中 点 , E 为 AD 的 中 点 , 则 OE = 1 1 ( )2 2OA AE OA AD OA AO OD            = 1 1 1 1 1( )2 4 2 4 4OA OB OC a b c          . (14)如图,抛物线 y=-x2+1 与 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 A(1,0),将线段 OA 的 n 等分点从左 至右依次记为 P1,P2,…,Pn-1,过这些分点分别作 x 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依次为 Q1, Q2,…,Qn-1,从而得到 n-1 个直角三角形△Q1OP1, △Q2P1P2,…, △Qn-1Pn-2Pn-1, ∴ 1 1( ,0)k kP n  , 2 1 2 1 ( 1)( ,1 )k k kQ n n   , 2 1 1| |n nP P n   ,当 n→∞时,这些三角形的面积 之和的极限为 2 2 2 2 2 1 1 1 2 ( 1)lim [(1 ) (1 ) (1 )]2n n n n n n       . 整理得 2 2 1( 1) ( 1)( 2)(2 3)1 6lim [ ]2n n n n n n n n      = 3 1 。 (15)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上任意选择 4 个顶点,它们可能是如下各种几何形体 的 4 个顶点,这些几何形体是①矩形如 ACC1A1;. ③有三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 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如 A-A1BD;④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如 ACB1D1; ⑤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如 AA1DC,所以填①③④⑤。 .三、解答题 16.本小题主要考查周期函数、平面向量数量积与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考查运算能力和推 理能力.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因为  为 π( ) cos 2 8f x x     的最小正周期,故 π  . 因 m·a b ,又 1cos tan 24         a b· · . 故 1cos tan 24 m        · . 由于 π0 4   ,所以 2 22cos sin 2( ) 2cos sin(2 2 π) cos sin cos sin               22cos sin 2 2cos (cos sin ) cos sin cos sin              1 tan π2cos 2cos tan 2(2 )1 tan 4 m             · . 17.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等 有关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应用向量知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本小题 满分 14 分. 解法 1(向量法): 以 D 为原点,以 1DA DC DD, ,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 xyz 如图, 则有 1 1 1 1(2 0 0) (2 2 0) (0 2 0) (1 0 2) (11 2) (01 2) (0 0 2)A B C A B C D,,, ,,, ,,, ,,, ,,, ,,, ,, . (Ⅰ)证明: 1 1 1 1( 11 0) ( 2 2 0) (11 0) (2 2 0)AC AC D B DB        ,,, ,,, ,,, ,,∵ . 1 1 1 12 2AC AC DB D B    ,∴ . AC ∴ 与 1 1AC  平行, DB  与 1 1D B  平行, 于是 1 1AC 与 AC 共面, 1 1B D 与 BD 共面. (Ⅱ)证明: 1 (0 0 2) ( 2 2 0) 0DD AC     ,, ,,· · , (2 2 0) ( 2 2 0) 0DB AC     ,, ,,· · , 1DD AC ∴ , DB AC  . 1DD 与 DB 是平面 1 1B BD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AC ∴ 平面 1 1B BDD . 又平面 1 1A ACC 过 AC . ∴平面 1 1A ACC  平面 1 1B BDD . (Ⅲ)解: 1 1 1( 1 0 2) ( 1 1 2) (0 1 2)AA BB CC        ,,, , ,, , , . 设 1 1 1( )x y z , ,n 为平面 1 1A ABB 的法向量, 1 1 12 0AA x z    n· , 1 1 1 12 0BB x y z     n· . 于是 1 0y  ,取 1 1z  ,则 1 2x  , (2 01) ,,n . 设 2 2 2( )x y z , ,m 为平面 1 1B BCC 的法向量, 1 2 2 22 0BB x y z     m· , 1 2 22 0CC y z    m· . 于是 2 0x  ,取 2 1z  ,则 2 2y  , (0 21) ,,m . 1cos 5  , m nm n m n · . A B CD 1A 1B 1C1D x y z ∴二面角 1A BB C  的大小为 1π arccos 5  . 解法 2(综合法): (Ⅰ)证明: 1D D ∵ 平面 1 1 1 1A B C D , 1D D  平面 ABCD . 1D D DA∴ , 1D D DC ,平面 1 1 1 1A B C D ∥平面 ABCD . 于是 1 1C D CD∥ , 1 1D A DA∥ . 设 E F, 分别为 DA DC, 的中点,连结 1 1EF A E C F, , , 有 1 1 1 1 1 1A E D D C F D D DE DF , , ,∥ ∥ . 1 1A E C F∴ ∥ , 于是 1 1AC EF∥ . 由 1DE DF  ,得 EF AC∥ , 故 1 1AC AC∥ , 1 1AC 与 AC 共面. 过点 1B 作 1B O  平面 ABCD 于点O , 则 1 1 1 1B O A E B O C F, ∥ ∥ ,连结OE OF, , 于是 1 1OE B A ∥ , 1 1OF B C ∥ , OE OF∴ . 1 1 1 1B A A D∵ , OE AD∴ . 1 1 1 1B C C D∵ , OF CD∴ . 所以点O 在 BD 上,故 1 1D B 与 DB 共面. (Ⅱ)证明: 1D D ∵ 平面 ABCD , 1D D AC∴ , 又 BD AC (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D D 与 BD 是平面 1 1B BD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AC ∴ 平面 1 1B BDD . 又平面 1 1A ACC 过 AC ,∴平面 1 1A ACC  平面 1 1B BDD . (Ⅲ)解:∵直线 DB 是直线 1B B 在平面 ABCD 上的射影, AC DB , 根据三垂线定理,有 1AC B B . A B CD 1A 1B 1C1D M OE F 过点 A 在平面 1 1ABB A 内作 1AM B B 于 M ,连结 MC MO, , 则 1B B  平面 AMC , 于是 1 1B B MC B B MO , , 所以, AMC 是二面角 1A B B C  的一个平面角. 根据勾股定理,有 1 1 15 5 6A A C C B B  , , . 1OM B B∵ ,有 1 1 2 3 B O OBOM B B  · , 2 3BM  , 10 3AM  , 10 3CM  . 2 2 2 1cos 2 5 AM CM ACAMC AM CM     · , 1π arccos 5AMC   , 二面角 1A BB C  的大小为 1π arccos 5  . 18.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的概念与计算,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证明不等 式的方法,考查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小题满分 14 分. (Ⅰ)解:根据求导法则有 2ln 2( ) 1 0x af x xx x     , , 故 ( ) ( ) 2ln 2 0F x xf x x x a x    , , 于是 2 2( ) 1 0xF x xx x     , , 列表如下: x (0 2), 2 (2 ), ∞ ( )F x  0  ( )F x  极小值 (2)F  故知 ( )F x 在 (0 2), 内是减函数,在 (2 ), ∞ 内是增函数,所以,在 2x  处取得极小值 (2) 2 2ln 2 2F a   . (Ⅱ)证明:由 0a≥ 知, ( )F x 的极小值 (2) 2 2ln 2 2 0F a    . 于是由上表知,对一切 (0 )x , ∞ ,恒有 ( ) ( ) 0F x xf x  . 从而当 0x  时,恒有 ( ) 0f x  ,故 ( )f x 在 (0 ), ∞ 内单调增加. 所以当 1x  时, ( ) (1) 0f x f  ,即 21 ln 2 ln 0x x a x    . 故当 1x  时,恒有 2ln 2 ln 1x x a x   . 19.本小题综合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知识,主要涉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直 线的方程与斜率、抛物线上的点与曲线方程的关系,考查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Ⅰ)由题意知, ( 2 )A a a, . 因为 OA t ,所以 2 22a a t  . 由于 0t  ,故有 2 2t a a  . (1) 由点 (0 ) ( 0)B t C c, , , 的坐标知, 直线 BC 的方程为 1x y c t   . 又因点 A 在直线 BC 上,故有 2 1a a c t   , 将(1)代入上式,得 2 1 ( 2) a a c a a    , 解得 2 2( 2)c a a    . (Ⅱ)因为 ( 2 2( 2))D a a , ,所以直线CD 的斜率为 2( 2) 2( 2) 2( 2) 12 2 ( 2 2( 2)) 2( 2)CD a a ak a c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所以直线CD 的斜率为定值. 20.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可能场合下的事件概率的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数学期望 的概念及其计算,考查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小题满分 13 分. 解:(Ⅰ) 的分布列为:  0 1 2 3 4 5 6 P 7 28 6 28 5 28 4 28 3 28 2 28 1 28 (Ⅱ)数学期望为 2 (1 6 2 5 3 4) 228E        . x y B A O a 2a  C D 2: 2G y x (Ⅲ)所求的概率为 5 4 3 2 1 15( ) ( 2) 28 28P E P        ≥ ≥ . 21.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考查学生阅读资料、提取 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考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小题满分 14 分. 解:(Ⅰ)我们有 1(1 ) ( 2)n n nT T r a n   ≥ . (Ⅱ) 1 1T a ,对 2n≥ 反复使用上述关系式,得 2 1 2 1(1 ) (1 ) (1 )n n n n n nT T r a T r a r a            1 2 1 2 1(1 ) (1 ) (1 )n n n na r a r a r a          , ① 在①式两端同乘1 r ,得 1 2 1 2 1(1 ) (1 ) (1 ) (1 ) (1 )n n n n nr T a r a r a r a r           ② ②  ①,得 1 2 1(1 ) [(1 ) (1 ) (1 )]n n n n nrT a r d r r r a           1[(1 ) 1 ] (1 )n n n d r r a r ar        . 即 1 1 2 2(1 )n n a r d a r ddT r nr r r      . 如果记 1 2 (1 )n n a r dA rr   , 1 2n a r d dB nr r    , 则 n n nT A B  . 其中  nA 是以 1 2 (1 )a r d rr   为首项,以 1 ( 0)r r 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nB 是以 1 2 a r d d r r   为首项, d r 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