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3.18 KB
- 2021-06-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数
课标版
第一节 集合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元素的特性:①
确定性
、②
互异性
、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
a
属于集合
A
,记作③
a
∈
A
;若
b
不属于集合
A
,记作④
b
∉
A
.
教材研读
(3)集合的表示方法:⑤
列举法
、⑥
描述法
、图示法.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
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⑦
N
⑧
N
*
或N
+
⑨
Z
⑩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文字语言
记法
集合
间的
基本
关系
子集
集合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
A
⊆
B
或
B
⊇
A
真子集
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并且
B
中至
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
A
⫋
B
或
B
⫌
A
相等
集合
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集合
B
中的每一个元
素也都是集合
A
中的元素
A
⊆
B
且
B
⊆
A
⇔
A
=
B
注意
空集是
任何
集合的子集
⌀⊆
A
空集是
任何非空
集合的真
子集
⌀⫋
B
(其中
B
≠
⌀
)
3.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并集
集合的交集
集合的补集
符号
表示
A
∪
B
A
∩
B
若全集为
U
,则集合
A
的补集为
∁
U
A
图形
表示
意义
A
∪
B
=
{
x
|
x
∈
A
,或
x
∈
B
}
A
∩
B
=
{
x
|
x
∈
A
,且
x
∈
B
}
∁
U
A
=
{
x
|
x
∈
U
,且
x
∉
A
}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并集的性质:
A
∪
⌀
=
A
;
A
∪
A
=
A
;
A
∪
B
=
B
∪
A
;
A
∪
B
=
A
⇔
B
⊆
A
.
(2)交集的性质:
A
∩
⌀
=
⌀
;
A
∩
A
=
A
;
A
∩
B
=
B
∩
A
;
A
∩
B
=
A
⇔
A
⊆
B
.
(3)补集的性质:
A
∪
(
∁
U
A
)=
U
;
A
∩
(
∁
U
A
)=
⌀
;
∁
U
(
∁
U
A
)=
A
.
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1){
x
|
y
=
x
2
+1}={
y
|
y
=
x
2
+1}={(
x
,
y
)|
y
=
x
2
+1}.
(
×
)
(2)若{
x
2
,1}={0,1},则
x
=0,1.
(
×
)
(3){
x
|
x
≤
1}={
t
|
t
≤
1}.
(√)
(4)对于任意两个集合
A
,
B
,(
A
∩
B
)
⊆
(
A
∪
B
)恒成立.
(√)
(5)若
A
∩
B
=
A
∩
C
,则
B
=
C
.
(
×
)
(6)含有
n
个元素的集合有2
n
个真子集.
(
×
)
1.若集合
A
={
x
∈N|
x
≤
},
a
=2
,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a
}
⊆
A
B.
a
⊆
A
C.{
a
}∈
A
D.
a
∉
A
答案
D 因为
a
=2
∉
N,
A
={
x
∈N|
x
≤
},所以
a
∉
A
.
2.(2016课标全国Ⅰ,1,5分)设集合
A
={1,3,5,7},
B
={
x
|2
≤
x
≤
5},则
A
∩
B
=
( )
A.{1,3} B.{3,5} C.{5,7} D.{1,7}
答案
B ∵
A
={1,3,5,7},
B
={
x
|2
≤
x
≤
5},∴
A
∩
B
={3,5},故选B.
3.(2016课标全国Ⅲ,1,5分)设集合
A
={0,2,4,6,8,10},
B
={4,8},则
∁
A
B
=
( )
A.{4,8} B.{0,2,6}
C.{0,2,6,10} D.{0,2,4,6,8,10}
答案
C 由补集定义知
∁
A
B
={0,2,6,10},故选C.
4.设集合
A
={2,3,4},
B
={2,4,6},若
x
∈
A
且
x
∉
B
,则
x
=
( )
A.2 B.3 C.4 D.6
答案
B 因为
x
∈
A
,故
x
=2或3或4,又因为
x
∉
B
,故
x
≠
2且
x
≠
4且
x
≠
6,故
x
=3.
5.若全集
U
={0,1,2,3},且
∁
U
A
={2},则集合
A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答案
7
解析
∵
U
={0,1,2,3},
∁
U
A
={2},
∴
A
={0,1,3},
∴集合
A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2
3
-1=7.
考点突破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典例1
(1)设集合
A
={1,2,3},
B
={4,5},
M
={
x
|
x
=
a
+
b
,
a
∈
A
,
b
∈
B
},则
M
中的
元素个数为
( )
A.3 B.4 C.5 D.6
(2)若集合
A
={
x
∈R|
ax
2
-3
x
+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a
=( )
A.
B.
C.0 D.0或
(3)已知集合
A
={
m
+2,2
m
2
+
m
},若3∈
A
,则
m
的值为
.
答案
(1)B (2)D (3)-
解析
(1)因为集合
M
中的元素
x
=
a
+
b
,
a
∈
A
,
b
∈
B
,所以当
b
=4,
a
=1,2,3时,
x
=5,6,7.
当
b
=5,
a
=1,2,3时,
x
=6,7,8.
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
x
=5,6,7,8.
即
M
={5,6,7,8},共有4个元素.
(2)当
a
=0时,显然成立;当
a
≠
0时,
Δ
=(-3)
2
-8
a
=0,即
a
=
.
(3)因为3∈
A
,所以
m
+2=3或2
m
2
+
m
=3.
当
m
+2=3,即
m
=1时,2
m
2
+
m
=3,
此时集合
A
中有重复元素3,
所以
m
=1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2
m
2
+
m
=3时,
解得
m
=-
或
m
=1(舍去),
此时
m
+2=
≠
3符合题意.
所以
m
=-
.
易错警示
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元素,看元素应满足的属性,对于含有字母
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
2.对于集合相等,首先要分析集合中的已知元素与另一个集合中哪一个
元素相等,当不能确定时,要分几种情况列出方程(组)进行求解,要注意
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
1-1
已知集合
A
={1,2,4},则集合
B
={(
x
,
y
)|
x
∈
A
,
y
∈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 )
A.3 B.6 C.8 D.9
答案
D 集合
B
中的元素有(1,1),(1,2),(1,4),(2,1),(2,2),(2,4),(4,1),(4,2),
(4,4),共9个.
1-2
设
a
,
b
∈R,集合{1,
a
+
b
,
a
}=
,则
b
-
a
=
( )
A.1 B.-1 C.2 D.-2
答案
C 因为{1,
a
+
b
,
a
}=
,
a
≠
0,
所以
a
+
b
=0,则
=-1,
所以
a
=-1,
b
=1.所以
b
-
a
=2.
1-3
已知
P
={
x
|2<
x
<
k
,
x
∈N},若集合
P
中恰有3个元素,则
k
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5,6]
解析
因为
P
中恰有3个元素,所以
P
={3,4,5},故
k
的取值范围为5<
k
≤
6.
考点二 集合的基本关系
典例2
(1)已知集合
A
={
x
|
y
=
,
x
∈R},
B
={
x
|
x
=
m
2
,
m
∈
A
},则
( )
A.
A
⫋
B
B.
B
⫋
A
C.
A
⊆
B
D.
B
⊆
A
(2)已知集合
A
={
x
|
x
2
-3
x
+2=0,
x
∈R},
B
={
x
|0<
x
<5,
x
∈N},则满足条件
A
⊆
C
⊆
B
的集合
C
的个数为
( )
A.1 B.2 C.3 D.4
(3)已知集合
A
={
x
|-2
≤
x
≤
5},
B
={
x
|
m
+1
≤
x
≤
2
m
-1},若
B
⊆
A
,则实数
m
的
取值范围为
.
答案
(1)B (2)D (3)(-
∞
,3]
解析
(1)由题意知
A
={
x
|-1
≤
x
≤
1},
∴
B
={
x
|
x
=
m
2
,
m
∈
A
}={
x
|0
≤
x
≤
1},∴
B
⫋
A
,故选B.
(2)由
x
2
-3
x
+2=0得
x
=1或
x
=2,∴
A
={1,2}.
由题意知
B
={1,2,3,4},
∴满足条件的
C
为{1,2},{1,2,3},{1,2,4},{1,2,3,4}.
(3)∵
B
⊆
A
,
∴①若
B
=
⌀
,则2
m
-1<
m
+1,此时
m
<2.
②若
B
≠
⌀
,则
解得2
≤
m
≤
3.
由①、②可得,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3].
方法技巧
(1)解答集合间的关系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正确理解两个集合的含义,认
清集合元素的属性,再依据元素的不同属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①若给定的集合是不等式的解集,则用数轴求解;
②若给定的集合是点集,则用数形结合法求解;
③若给定的集合是抽象集合,则用Venn图求解.
2-1
若集合
A
={
x
|
x
≥
0},且
A
∩
B
=
B
,则集合
B
可能是
( )
A.{1,2} B.{
x
|
x
≤
1} C.{-1,0,1} D.R
答案 A 因为
A
∩
B
=
B
,所以
B
⊆
A
,结合选项,因为{1,2}
⊆
A
,所以选A.
变式2-2
在本例(3)中,若将集合
A
更换为
A
={
x
|
x
<-2或
x
>5},求
m
的取值
范围.
解析 ∵
B
⊆
A
,
∴①当
B
=
⌀
时,2
m
-1<
m
+1,
m
<2,符合题意.
②当
B
≠
⌀
时,
或
解得
或
即
m
>4.
综上可知,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2)
∪
(4,+
∞
).
变式2-3
若将本例(3)中的集合
A
,
B
分别更换为
A
={1,2},
B
={
x
|
x
2
+
mx
+1=
0},求
m
的取值范围.
解析
①若
B
=
⌀
,则
Δ
=
m
2
-4<0,解得-2<
m
<2;
②若
B
={1},则1
2
+
m
+1=0,解得
m
=-2,此时
B
={1},符合题意;
③若
B
={2},则2
2
+2
m
+1=0,解得
m
=-
,此时
B
=
,不合题意;
④若
B
={1,2},显然不成立.
综上所述,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2,2).
考点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
典例3
(1)(2016课标全国Ⅱ,1,5分)已知集合
A
={1,2,3},
B
={
x
|
x
2
<9},则
A
∩
B
=
( )
A.{-2,-1,0,1,2,3} B.{-2,-1,0,1,2}
C.{1,2,3} D.{1,2}
(2)(2015课标Ⅱ,1,5分)已知集合
A
={
x
|-1<
x
<2},
B
={
x
|0<
x
<3},则
A
∪
B
=
( )
A.(-1,3) B.(-1,0) C.(0,2) D.(2,3)
(3)(2015课标Ⅰ,1,5分)已知集合
A
={
x
|
x
=3
n
+2,
n
∈N},
B
={6,8,10,12,14},
则集合
A
∩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
A.5 B.4 C.3 D.2
(4)(2016浙江,1,5分)已知全集
U
={1,2,3,4,5,6},集合
P
={1,3,5},
Q
={1,2,4},
则(
∁
U
P
)
∪
Q
=
( )
A.{1} B.{3,5}
C.{1,2,4,6} D.{1,2,3,4,5}
答案
(1)D (2)A (3)D (4)C
解析
(1)由已知得
B
={
x
|-3<
x
<3},∵
A
={1,2,3},∴
A
∩
B
={1,2},故选D.
(2)因为
A
=(-1,2),
B
=(0,3),所以
A
∪
B
=(-1,3),故选A.
(3)由已知得
A
={2,5,8,11,14,17,
…
},又
B
={6,8,10,12,14},所以
A
∩
B
={8,1
4}.故选D.
(4)∵
U
={1,2,3,4,5,6},
P
={1,3,5},
∴
∁
U
P
={2,4,6},∵
Q
={1,2,4},∴(
∁
U
P
)
∪
Q
={1,2,4,6}.
规律总结
解决集合运算问题需注意以下三点:
(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
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
(2)看集合能否化简,集合能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
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求解.
(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1
(2016河南洛阳模拟)设全集
U
=R,集合
A
={
x
|0<
x
<2},
B
={
x
|
x
<1},则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
A.{
x
|
x
≥
1} B.{
x
|1
≤
x
<2}
C.{
x
|0<
x
≤
1} D.{
x
|
x
≤
1}
答案
B 解法一: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集合(
∁
U
B
)
∩
A
,(
∁
U
B
)
∩
A
={
x
|
x
≥
1}
∩
{
x
|0<
x
<2}={
x
|1
≤
x
<2}.故选B.
解法二:题图中空白表示集合
B
∪
(
∁
U
A
)={
x
|
x
<1}
∪
{
x
|
x
≤
0或
x
≥
2}={
x
|
x
<1或
x
≥
2},∴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x
|1
≤
x
<2}.
3-2
(2016贵州贵阳模拟)设集合
A
={
x
|1<
x
<4},集合
B
={
x
|
x
2
-2
x
-3
≤
0},则
A
∩
(
∁
R
B
)=
( )
A.(1,4) B.(3,4)
C.(1,3) D.(1,2)
∪
(3,4)
答案
B 由题意得
B
={
x
|-1
≤
x
≤
3},∴
∁
R
B
=(-
∞
,-1)
∪
(3,+
∞
),又
A
={
x
|1
<
x
<4},∴
A
∩
(
∁
R
B
)={
x
|3<
x
<4}.故选B.
3-3
设全集
S
={1,2,3,4},且
A
={
x
∈
S
|
x
2
-5
x
+
m
=0},若
∁
S
A
={2,3},则
m
=
.
答案
4
解析
因为
S
={1,2,3,4},
∁
S
A
={2,3},所以
A
={1,4},即1,4是方程
x
2
-5
x
+
m
=0
的两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
m
=1
×
4=4.
相关文档
-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备课课件:第二节 2021-06-2321页
-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备课课件:第一节 2021-06-2330页
-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备课课件:第一节 2021-06-2128页
-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备课课件:第四节 2021-06-2133页
-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备课课件:第一节 2021-06-2025页
-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备课课件:第二节 2021-06-1930页
-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备课课件:第三节 2021-06-1725页
-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备课课件:第二节 2021-06-1624页
-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备课课件:第二节 2021-06-1626页
-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备课课件:第八节 2021-06-16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