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7.25 KB
- 2021-07-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结论 1:过圆 222 2ayx 上任意点 P 作圆 222 ayx 的两条切线,则两条切线垂直.
结论 2:过圆 2222 bayx 上任意点 P 作椭圆 12
2
2
2
b
y
a
x ( 0 ba )的两条切线,
则两条切线垂直.
结论 3:过圆 2222 bayx ( 0 ba )上任意点 P 作双曲线 12
2
2
2
b
y
a
x 的两条切
线,则两条切线垂直.
结论 4:过圆 222 ayx 上任意不同两点 A ,B 作圆的切线,如果切线垂直且相交于 P ,
则动点 P 的轨迹为圆: 222 2ayx .
结论 5:过椭圆 12
2
2
2
b
y
a
x ( 0 ba )上任意不同两点 A , B 作椭圆的切线,如果切
线垂直且相交于 P ,则动点 P 的轨迹为圆 2222 bayx .
结论 6:过双曲线 12
2
2
2
b
y
a
x ( 0 ba )上任意不同两点 A , B 作双曲线的切线,如
果切线垂直且相交于 P ,则动点 P 的轨迹为圆 2222 bayx .
结论 7:点 M ( 0x , 0y )在椭圆 12
2
2
2
b
y
a
x ( 0 ba )上,过点 M 作椭圆的切线方
程为 12
0
2
0 b
yy
a
xx .
结论 8:点 M ( 0x , 0y )在椭圆 12
2
2
2
b
y
a
x ( 0 ba )外,过点 M 作椭圆的两条切
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则切点弦 AB 的直线方程为 12
0
2
0 b
yy
a
xx .
结论 8:(补充)点 M ( 0x , 0y )在椭圆 12
2
2
2
b
y
a
x ( 0 ba )内,过点 M 作椭圆
的弦 AB (不过椭圆中心),分别过 BA、 作椭圆的切线,则两条切线的交点 P 的轨迹方程
为直线: 12
0
2
0 b
yy
a
xx .
2
结论 9:点 M ( 0x , 0y )在双曲线 12
2
2
2
b
y
a
x ( 0,0 ba )上,过点 M 作双曲线的
切线方程为 12
0
2
0 b
yy
a
xx .
结论 10:点 M ( 0x , 0y )在双曲线 12
2
2
2
b
y
a
x ( 0,0 ba )外,过点 M 作双曲线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则切点弦 AB 的直线方程为 12
0
2
0 b
yy
a
xx .
结论 10:(补充)点 M ( 0x , 0y )在双曲线 12
2
2
2
b
y
a
x ( 0,0 ba )内,过点 M 作
双曲线的弦 AB (不过双曲线中心),分别过 BA、 作双曲线的切线,则两条切线的交点 P
的轨迹方程为直线: 12
0
2
0 b
yy
a
xx .
结论 11:点 M ( 0x , 0y )在抛物线 pxy 22 ( 0 p )上,过点 M 作抛物线的切线方
程为 )( 00 xxpyy .
结论 12:点 M ( 0x , 0y )在抛物线 pxy 22 ( 0 p )外,过点 M 作抛物线的两条切
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则切点弦 AB 的直线方程为 )( 00 xxpyy .
结论 12:(补充)点 M ( 0x , 0y )在抛物线 pxy 22 ( 0 p )内,过点 M 作抛物线的
弦 AB ,分别过 BA、 作抛物线的切线,则两条切线的交点 P 的轨迹方程为直线:
)( 00 xxpyy .
结论 13:点 M ( 0x , 0y )在椭圆 12
2
2
2
b
ny
a
mx 上,过点 M 作椭圆的切线方程
为 1))(())((
2
0
2
0
b
nyny
a
mxmx .
结论 14:点 M ( 0x , 0y )在双曲线 12
2
2
2
b
ny
a
mx 上,过点 M 作双曲线的切线
方程为 12
0
2
0
b
nyny
a
mxmx .
3
结论 15:点 M ( 0x , 0y )在抛物线 mxpny 22 上,过点 M 作抛物线的切线方
程为 mxxpnyny 200 .
结论 16:点 M ( 0x , 0y )在椭圆 12
2
2
2
b
ny
a
mx 外,过点 M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
切点分别为 A , B ,则切点弦 AB 的直线方程为 1))(())((
2
0
2
0
b
nyny
a
mxmx .
结论 17:点 M ( 0x , 0y )在双曲线 12
2
2
2
b
ny
a
mx 外,过点 M 作双曲线的两条
切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则切点弦 AB 的直线方程为
12
0
2
0
b
nyny
a
mxmx .
结论 18:点 M ( 0x , 0y )在抛物线 mxpny 22 外,过点 M 作抛物线的两条切
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则切点弦 AB 的直线方程为
mxxpnyny 200 .
结论 16:(补充)点 M ( 0x , 0y )在椭圆 12
2
2
2
b
ny
a
mx 内,过点 M 作椭圆的
弦 AB (不过椭圆中心),分别过 BA、 作椭圆的切线,则两条切线的交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直线: 1))(())((
2
0
2
0
b
nyny
a
mxmx .
结论 17:(补充)点 M ( 0x , 0y )在双曲线 12
2
2
2
b
ny
a
mx 内,过点 M 作双曲
线的弦 AB (不过双曲线中心),分别过 BA、 作双曲线的切线,则两条切线的交点 P 的轨
迹方程为直线: 12
0
2
0
b
nyny
a
mxmx .
结论 18:(补充)点 M ( 0x , 0y )在抛物线 mxpny 22 内,过点 M 作抛物线
的弦 AB ,分别过 BA、 作抛物线的切线,则两条切线的交点 P 的轨迹方程为直线:
mxxpnyny 200 .
结论 19:过椭圆准线上一点 M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B ,则切点弦 AB 的直
线必过相应的焦点 F ,且 MF 垂直切点弦 AB .
结论 20:过双曲线准线上一点 M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B ,则切点弦 AB
4
的直线必过相应的焦点 F ,且 MF 垂直切点弦 AB .
结论 21:过抛物线准线上一点 M 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B ,则切点弦 AB
的直线必过焦点 F ,且 MF 垂直切点弦 AB .
结论 22: AB 为椭圆的焦点弦,则过 A , B 的切线的交点 M 必在相应的准线上.
结论 23: AB 为双曲线的焦点弦,则过 A , B 的切线的交点 M 必在相应的准线上.
结论 24: AB 为抛物线的焦点弦,则过 A , B 的切线的交点 M 必在准线上.
结论 25:点 M 是椭圆准线与长轴的交点,过点 M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 B ,
则切点弦 AB 就是通径.
结论 26: 点 M 是双曲线准线与实轴的交点,过点 M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则切点弦 AB 就是通径.
结论 27: M 为抛物线的准线与其对称轴的交点,过点 M 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则切点弦 AB 就是其通径.
结论 28:过抛物线 pxy 22 ( 0 p )的对称轴上任意一点 )0,( mM ( 0 m )作抛物
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则切点弦 AB 所在的直线必过点 )0,(mN .
结论 29:过椭圆 12
2
2
2
b
y
a
x ( 0 ba )的对称轴上任意一点 ),( nmM 作椭圆的两条切
线,切点分别为 A , B .
(1)当 0 n , am 时,则切点弦 AB 所在的直线必过点 )0,(
2
m
aP ;
(2)当 0 m , bn 时,则切点弦 AB 所在的直线必过点 ),0(
2
n
bQ .
结论 30:过双曲线 12
2
2
2
b
y
a
x ( 0,0 ba )的实轴上任意一点 )0,(mM ( am )作
双曲线(单支)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B ,则切点弦 AB 所在的直线必过点 )0,(
2
m
aP .
结论 31:过抛物线 pxy 22 ( 0 p )外任意一点 M 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 ,
B ,弦 AB 的中点为 N ,则直线 MN 必与其对称轴平行.
结论 32:若椭圆 12
2
2
2
b
y
a
x ( 0 ba )与双曲线 12
2
2
2
n
y
m
x ( 0 m , 0 n )共
焦点,则在它们交点处的切线相互垂直.
结论 33:过椭圆外一定点 P 作其一条割线,交点为 A ,B ,则满足 BPAQBQAP
的动点Q 的轨迹就是过 P 作椭圆两条切线形成的切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上.
结论 34:过双曲线外一定点 P 作其一条割线,交点为 A ,B ,则满足 BPAQBQAP
5
的动点Q 的轨迹就是过 P 作双曲线两条切线形成的切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上.
结论 35:过抛物线外一定点 P 作其一条割线,交点为 A ,B ,则满足 BPAQBQAP
的动点Q 的轨迹就是过 P 作抛物线两条切线形成的切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上.
结论 36:过双曲线外一点 P 作其一条割线,交点为 A ,B ,过 A ,B 分别作双曲线的切线
相交于点Q ,则动点 Q 的轨迹就是过 P 作双曲线两条切线形成的切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上.
结论 37:过椭圆外一点 P 作其一条割线,交点为 A ,B ,过 A ,B 分别作椭圆的切线相交
于点Q,则动点 Q的轨迹就是过 P 作椭圆两条切线形成的切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上.
结论 38:过抛物线外一点 P 作其一条割线,交点为 A ,B ,过 A ,B 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
相交于点Q ,则动点 Q 的轨迹就是过 P 作抛物线两条切线形成的切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上.
结论 39:从椭圆 12
2
2
2
b
y
a
x ( 0 ba )的右焦点向椭圆的动切线引垂线,则垂足的轨
迹为圆: 222 ayx .
结论 40:从 12
2
2
2
b
y
a
x ( 00 ba , )的右焦点向双曲线的动切线引垂线,则垂足的
轨迹为圆: 222 ayx .
结论 41: 是椭圆 ( )的一个焦点,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则焦
半径 .
结论 42: 是双曲线 ( )的右焦点,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1)当点 在双曲线右支上,则焦半径 ;
(2)当点 在双曲线左支上,则焦半径 .
结论 43: 是抛物线 ( )的焦点, 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则焦半径
= .
结论 44:椭圆上任一点 处的法线平分过该点的两条焦半径的夹角(或者说 处的切线
6
平分过该点的两条焦半径的夹角的外角),亦即椭圆的光学性质.
结论 45:双曲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线平分过该点的两条焦半径的夹角(或者说 处的法
线平分过该点的两条焦半径的夹角的外角),亦即双曲线的光学性质.
结论 46:抛物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线平分该点的焦半径与该点向准线所作的垂线的夹角,
亦即抛物线的光学性质.
结论 47:椭圆的准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点弦 过其相应的焦点 ,且 ⊥ .
结论 48:双曲线的准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点弦 过其相应的焦点 ,且 ⊥ .
结论 49:抛物线的准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点弦 过其焦点 ,且 ⊥ .
结论 50:椭圆上任一点 处的切线交准线于 , 与相应的焦点 的连线交椭圆于 ,
则 必与该椭圆相切,且 ⊥ .
结论 51:双曲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线交准线于 , 与相应的焦点 的连线交双曲线于
,则 必与该双曲线相切,且 ⊥ .
结论 52:抛物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线交准线于 , 与焦点 的连线交抛物线于 ,则
必与该抛物线相切,且 ⊥ .
结论 53: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或焦点在 轴)上三点 , , 的焦半径成等差数列
的充要条件为 , , 的横坐标(纵坐标)成等差数列.
结论 54:焦点在 轴上的双曲线(或焦点在 轴)上三点 , , 的焦半径成等差数
列的充要条件为 , , 的横坐标(纵坐标)成等差数列.
结论 55:焦点在 轴上的抛物线(或焦点在 轴)上三点 , , 的焦半径成等差数
列的充要条件为 , , 的横坐标(纵坐标)成等差数列.
结论 56:椭圆上一个焦点 关于椭圆上任一点 处的切线的对称点为 ,则直线 必过
该椭圆的另一个焦点 .
结论 57:双曲线上一个焦点 关于双曲线上任一点 处的切线的对称点为 ,则直线
必过该双曲线的另一个焦点 .
7
结论 58:椭圆上任一点 (非顶点),过 的切线和法线分别与短轴相交于 , ,则有 ,
, 及两个焦点共于一圆上.
结论 59:双曲线上任一点 (非顶点),过 的切线和法线分别与短轴相交于 , ,则
有 , , 及两个焦点共于一圆上.
结论 60:椭圆上任一点 (非顶点)处的切线与过长轴两个顶点 , 的切线相交于 ,
,则必得到以 为直径的圆经过该椭圆的两个焦点.
结论 61:双曲线上任一点 (非顶点)处的切线与过实轴两个顶点 , 的切线相交于 ,
,则必得到以 为直径的圆经过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
结论 62:以椭圆的任一焦半径为直径的圆内切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
结论 63:以双曲线的任一焦半径为直径的圆外切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
结论 64:以抛物线的任一焦半径为直径的圆与非对称轴的轴相切.
结论 65: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或焦点在 轴上)上任一点 (非短轴顶点)与短轴的两
个顶点 , 的连线分别交 轴(或 轴)于 , ,则 (或 ).
结论 66:焦点在 轴上的双曲线(或焦点在 轴上)上任一点 (非顶点)与实轴的两个
顶点 , 的连线分别交 轴(或 轴)于 , ,则 (或 ).
结论 67: 为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上任一点(非长轴顶点),则 与边 (或 )
相切的旁切圆与 轴相切于右顶点 (或左顶点 ).
结论 68: 为焦点在 轴上的双曲线右支(或左支)上任一点,则 的内切圆与 轴
相切于右顶点 (或左顶点 ).
结论 69: 是过椭圆 ( )的焦点 的一条弦(非通径),弦 的
中垂线交 轴于 ,则 = .
结论 70: 是过双曲线 ( )的焦点 的一条弦(非通径,且为
8
单支弦),弦 的中垂线交 轴于 ,则 = .
结论 71: 是过抛物线 ( )的焦点 的一条弦(非通径),弦 的中
垂线交 轴于 ,则 = .
结论 72: 为抛物线的焦点弦,分别过 , 作抛物线的切线,则两条切线的交点 在
其准线上.
结论 73: 为椭圆的焦点弦,分别过 , 作椭圆的切线,则两条切线的交点 在其相
应的准线上.
结论 74: 为双曲线的焦点弦,分别过 , 作双曲线的切线,则两条切线的交点 在
其相应的准线上.
结论 75: 为过抛物线焦点 的焦点弦,以 为直径的圆必与其准线相切.
结论 76: 为过椭圆焦点 的焦点弦,以 为直径的圆必与其相应的准线相离(当然
与另一条准线更相离).
结论 77: 为过双曲线焦点 的焦点弦,以 为直径的圆必与其相应的准线相交,截
得的圆弧度数为定值,且为 .
结论 78:以圆锥曲线的焦点弦 为直径作圆,若该圆与其相应的准线相切,则该曲线必
为抛物线.
结论 79:以圆锥曲线的焦点弦 为直径作圆,若该圆与其相应的准线相离,则该曲线必
为椭圆.
结论 80:以圆锥曲线的焦点弦 为直径作圆,若该圆与其相应的准线相交,则该曲线必
为双曲线,此时截得的圆弧度数为定值,且为 .
结论 81: 为过抛物线 ( )焦点 的焦点弦, ( , ), ( ,
),则 = .
结论 82: 为过椭圆 ( )焦点 的焦点弦, ( , ), ( ,
9
),则 = .
结论 83: 为过双曲线 ( )焦点 的焦点弦, ( , ),
( , ).若 为单支 弦,则 = ;若 为双支 弦,则
=
结论 84: 为抛物线的焦点, , 是抛物线上不同的两点,直线 交其准线 于 ,
则 平分 的外角.
结论 85: 为椭圆的一个焦点, , 是椭圆上不同的两点,直线 交其相应的准线 于
,则 平分 的外角.
结论 86: 为双曲线的一个焦点, , 是双曲线上不同的两点(同一支上),直线 交
其相应的准线 于 ,则 平分 的外角.
结论 87: 为双曲线的一个焦点, , 是双曲线上不同的两点(左右支各一点),直线
交其相应的准线 于 ,则 平分 .
结论 88: 是椭圆 ( )过焦点 的弦,点 是椭圆上异于
的任一点,直线 、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 的准线 于 、 ,则点 与点 的纵
坐标之积为定值,且为 .
结论 89: 是双曲线 ( )过焦点 的弦,点 是双曲线上异
于 的任一点,直线 、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 的准线 于 、 ,则点 与
点 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且为 .
结论 90: 是抛物线 ( )过焦点 的弦,点 是抛物线上异于 的
任一点,直线 、 分别交准线 于 、 ,则点 与点 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
10
且为 .
结论 91: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
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 )于 , ,则 为
定值,且有 .
结论 92: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 ,
( ),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93: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 ,
( ),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94: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 ,
( ),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95: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 ,
( ),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11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96: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 ,
( ),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97: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 ,
( ),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98: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 ,
( ),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99: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 ,
(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结论 100: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 ,
(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12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01: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 ,
(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02: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 ,
(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03: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 ,
(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04: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 ,
(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05: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 ,
(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13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06: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 ,
(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07: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
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
结论 108: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
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
结论 109: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
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10: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
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14
= .
结论 111: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 ,
( ),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12: , 为椭圆 ( )的长轴顶点, , ,
( ), 为椭圆任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13: , 为椭圆 ( )的任一直径(中心弦), 为椭圆上任
一点(不与 , 点重合),则 为定值,且有 = = .
结论 114: , 为椭圆 ( )的任一弦(不过原点且不与对称轴平
行), 为弦 的中点,若 与 均存在,则 为定值,且有
= = .
结论 115: 为椭圆 ( )的任一弦(不与对称轴平行),若平行于
的弦的中点的轨迹为直线 ,则有 = = .
结论 116:过椭圆 ( )上任意一点 (不是其顶点)作椭圆的切线 ,
15
则有 = = .
结论 117:椭圆 ( )及定点 ,( ),过 的弦的
端点为 , ,过点 , 分别作直线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 ,直线
与 轴相交于 ,则直线 与 恒过 的中点,且有 .
结论 118:椭圆 ( )及定点 ,( ± ),过 任作一条
弦 , 为椭圆上任一点,连接 , ,且分别与准线 相交于 , ,则有
= .
结论 119:椭圆 ( )及定点 ,( , ),过
任作一条弦 , 为椭圆上任一点,连接 , ,且分别与直线 相交于 ,
,则有 = .
结论 120: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
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 )于 , ,则 为定
值,且有 = = .
结论 121: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
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 )于 , ,则 为定
值,且有 = .
16
结论 122: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
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 )于 , ,则 为定
值,且有 = .
结论 123: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
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 )于 , ,则 为定
值,且有 = .
结论 124: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 ,
(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25: , 为双曲线 ( )的顶点, , ,
(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26: 为双曲线 ( )的任一直径,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
(不与 , 点重合),则 为定值,且有 = = .
结论 127: 为双曲线 ( )的任一弦(不过原点且不与对称轴
17
平行), 为弦 的中点,若 与 均存在,则 为定值,且有 = .
结论 128: 为双曲线 ( )的任一弦(不与对称轴平行),若平
行于 的弦的中点的轨迹为直线 ,则有 = = .
结论 129:过双曲线 ( )上任意一点 (不是其顶点)作双曲线的切
线 ,则有 = = .
结论 130:双曲线 ( )及定点 ,( 或 ),过
的弦的端点为 , ,过 , 分别作直线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 ,直线
与 轴相交于 ,则直线 与 恒过 的中点,且有 .
结论 131:双曲线 ( )及定点 ,( ± ),过 任作一
条弦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连接 , ,且分别与准线 相交于 , ,
则有 = .
结论 132:双曲线 ( )及定点 ,( 或 ),过
任作一条弦 , 为双曲线上任一点,连接 , ,且分别与直线 相交于 ,
,则有 = .
结论 133:抛物线 ( )及定点 ,( ),过 的弦的端点为 ,
,过 , 分别作直线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 ,直线 与 轴相交
18
于 ,则直线 与 恒过 的中点,且有 .
结论 134:抛物线 ( )及定点 ,( ),过 任作一条弦 ,
为抛物线上任一点,连接 , ,分别与准线 相交 , ,则 = .
结论 135:抛物线 ( )及定点 ,( ),过 任作一条弦 ,
为抛物线上任一点,连 , ,分别与直线 相交 , ,则 = .
结论 136:过抛物线 ( )的焦点 ( ,0)的弦(焦点弦)与抛物线相
交于 , ,过 作直线 与 轴平行,且交准线于 ,则直线 必过原点(即其准
线与 轴交点 与焦点 的线段的中点).
结论 137: 为椭圆 ( )的焦点 的弦,其相应的准线与 轴交
点为 ,过 , 作 轴的平行线与其相应的准线分别相交于 , ,则直线 ,
均过线段 的中点.
结论 138: 为双曲线 ( )的焦点 的弦,其相应的准线与
轴交点为 ,过 , 作 轴的平行线与其相应的准线分别相交于 , ,则直线 ,
均过线段 的中点.
结论 139:过圆锥曲线(可以是非标准状态下)焦点弦的一个端点向其相应的准线作垂线,
垂足与另一个端点的连线必经过焦点到相应的准线的垂线段的中点.
结论 140: AB 为垂直于椭圆 长轴上的动弦,其准线与 轴
相交于 ,则直线 AF 与 BQ(或直线 BF 与 AQ)的交点 M 必在该椭圆上.
结论 141: AB 为垂直于双曲线 实轴的动弦,其准线与 轴相交于 ,
则直线 AF 与 BQ(直线 BF 与 AQ)的交点 M 也恒在该双曲线上.
19
结论 142: AB 为垂直于抛物线 对称轴的动弦,其准线与 轴相
交于 ,则直线 AF 与 BQ(直线 BF 与 AQ)的交点 M 也恒在该抛物线上.
结论 143:AB 为垂直于圆锥曲线的长轴(椭圆)(或实轴(双曲线)或对称轴(抛物线))
的动弦,其准线与 轴相交于 ,则直线 AF 与 BQ(直线 BF 与 AQ)的交点 M 也恒在该
圆锥曲线上.
结论 144:圆锥曲线的焦点弦 AM(不为通径,若双曲线则为单支弦),则在 x 轴上有且只
有一点 Q 使 .
结论 145:过 F 任作圆锥曲线的一条弦 AB(若是双曲线则为单支弦),分别过 A B 作准线
l 的垂线( 是其相应准线与 轴的交点),垂足为 ,则直线 与直线 都经过
QF 的中点 K,即 及 三点共线.
结论 146:若 AM、BM 是圆锥曲线过点 F 且关于长轴(椭圆)对称的两条动弦(或实轴(双
曲线)或对称轴(抛物线)),如图 5,则四线 共点于 K.
结论 147: , 分别为椭圆 ( )的右顶点和左顶点, 为椭圆任
一点(非长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于 , ,则以线段 为直
径的圆必过二个定点,且椭圆外定点为 ( ,0)及椭圆内定点为
( ,0).
结论 148: , 分别为双曲线 ( )的右顶点和左顶点, 为双
曲线上任一点(非实轴顶点),若直线 , 分别交直线 ( )于 , ,
则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必过二个定点,且双曲线内定点为 ( ,0)及
双曲线外定点为 ( ,0).
20
结论 149:过直线 ( )上但在椭圆 ( )外一点 向椭
圆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 ,则直线 必过定点 ,且有
.
结论 150:过直线 ( )上但在双曲线 ( )外(即双曲
线中心所在区域)一点 向双曲线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 ,则直线 必过定点
,且有 .
结论 151:过直线 ( )上但在抛物线 ( )外(即抛物线准线
所在区域)一点 向抛物线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 ,则直线 必过定点
,且有 .
结论 152:设点 是圆锥曲线的准线上一点(不在双曲线的渐近线上),过点 向圆锥曲
线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 ,则直线 必过准线对应的焦点 ,且 ⊥ .
结论 153:过直线 上但在椭圆 ( )外一点 向椭圆引
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 ,则直线 必过定点 .
结论 154:过直线 上但在双曲线 ( )外(即双曲线中
心所在区域)一点 向双曲线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 ,则直线 必过定点
.
结论 155:过直线 ( )上但在抛物线 ( )外(即抛物线
准线所在区域)一点 向抛物线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 ,则直线 必过定点
21
.
结论 156: , 是椭圆 ( )的左右顶点,点 是直线 ( ,
)上的一个动点( 不在椭圆上),直线 及 分别与椭圆相交于 , ,则直
线 必与 轴相交于定点 .
结论 157: , 是在双曲线 ( )的顶点,点 是直线 ( ,
)上的一个动点( 不在双曲线上),直线 及 分别与双曲线相交于 , ,
则直线 必与 轴相交于定点 .
结论 158: , 是抛物线 ( )上异于顶点 的两个动点,若直线 过
定点 ( ,0),则 ⊥ ,且 , 的横坐标之积及纵坐标之积均为定值.
结论 159: , 是抛物线 ( )上异于顶点 的两个动点,若 ⊥ ,
则直线 必过定点 ( ,0),且 , 的横坐标之积及纵坐标之积均为定值.
结论 160: , 是抛物线 ( )上异于顶点 的两个动点,若 ⊥ ,
过 作 ⊥ ,则动点 的轨迹方程为 ( ).
结论 161: , 是抛物线 ( )上异于顶点 的两个动点,若 ⊥ ,
则 = .
结论 162:过抛物线 ( )上任一点 ( , )作两条弦 , ,
则
⊥ 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过定点 ( , ).
结论 163:过抛物线 ( )上任一点 ( , )作两条弦 , ,
则 = ( )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过定点 ( , ).
22
结论 164:过椭圆 ( )上任一点 ( , )作两条弦 , ,
则 ⊥ 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过定点 ( , ).
特别地,(1)当 为左、右顶点时,即 = , =0 时, ⊥ 的充要条件是
直线 过定点 ( , ).
(2)当 为上、下顶点时,即 =0, = 时, ⊥ 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过定点 (0, ).
结论 165:过双曲线 ( , )上任一点 ( , )作两条弦 ,
,则 ⊥ 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过定点 ( , ).
特别地,当 为左、右顶点时,即 = , =0 时, ⊥ 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过定点 ( ,0).
结论 166:过二次曲线: ( , , , , 为常数, )
上任一点 ( , )作两条弦 , ,若 ⊥ ,则直线 恒过定点
.
值得注意的是:在结论 166 中
(1)令 , , , 就是结论 159;
(2)令 , , 就是结论 162;
(3)令 , , 就得到结论 164;
(4)令 , , 就得到结论 165.
23
结论 167: , 是椭圆 ( )上不同的两个动点,若 ⊥ ,
则
+ = .
结论 168: , 是椭圆 ( )上不同的两个动点,若 ⊥ ,
则有 + = , + = .
结论 169: , 是双曲线 ( )上不同的两个动点(在同一支上),
若 ⊥ ,则有 + = .
结论 170:在抛物线 ( )的对称轴上存在一个定点 ,使得过该点
的任意弦 恒有 .
结论 171:在椭圆 ( )的长轴上存在定点 ,使得
过该点的任意弦 恒有 = .
结论 172:在双曲线 ( )的实轴上存在定点 ,使
得过该点的任意弦 恒有 = .
结论 173:过椭圆 ( )的焦点 作一条直线与椭圆相交于 , ,
与 轴相交于 ,若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74:过双曲线 ( )的焦点 作一条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 ,
24
,与 轴相交于 ,若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75:过抛物线 ( )的焦点 作一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 ,
与 轴相交于 ,若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76:过椭圆 ( )的焦点 作一条直线与椭圆相交于 , ,
与相应准线相交于 ,若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77:过双曲线 ( )的焦点 作一条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 ,
,与相应准线相交于 ,若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78:过抛物线 ( )的焦点 作一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 ,
与准线相交于 ,若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79: 是垂直椭圆 ( )长轴的动弦, 是椭圆上异于顶点
的动点,直线 , 分别交 轴于 , ,若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80: 是垂直双曲线 ( )实轴的动弦, 是双曲线上
异于顶点的动点,直线 , 分别交 轴于 , ,若 ,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81: 是垂直抛物线 ( )对称轴的动弦, 是抛物线上异于顶点
的动点,直线 , 分别交 轴于 , ,若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82: 是垂直椭圆 ( )长轴的动弦, 是椭圆上异于顶点
25
的动点,直线 , 分别交 轴于 , , 为长轴顶点,若 ,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83: 是垂直双曲线 ( )实轴的动弦, 是双曲线上
异于顶点的动点,直线 , 分别交 轴于 , , 为实轴顶点,若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84: 是垂直抛物线 ( )对称轴的动弦, 是抛物线上异于顶点
的动点,直线 , 分别交 轴于 , , 为抛物线焦点,若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85(补充):点 是椭圆 ( )上任意一点,弦 、 分别
过定点 、 ,( ),且 , ,则 为
定值,且 .
结论 186(补充):点 是双曲线 ( , )上任意一点,弦 、
分别过定点 、 ,( ),且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87:(补充): 、 是圆 : ( )上任意两点,点 关于 轴
对称点为 ,若直线 、 与 轴分别相交于点 、 ,则 为定值,
且 .
结论 188:(补充): 、 是椭圆 : ( )上任意两点,点 关
于 轴对称点为 ,若直线 、 与 轴分别相交于点 、 ,则 为
26
定值,且 .
结论 189:(补充): 、 是双曲线 : ( , )上任意两点,点
关于 轴对称点为 ,若直线 、 与 轴分别相交于点 、 ,则
为定值,且 .
结论 190(补充): 、 是椭圆 : ( )上关于 轴对称的任意
两个不同的点,点 是 轴上的定点,直线 交椭圆 于另一点 ,则直线 恒
过 轴上的定点,且定点为 .
结论 191(补充): 、 是双曲线 : ( , )上关于 轴对称
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点 是 轴上的定点,直线 交双曲线一点 ,则直线
恒过 轴上的定点,且定点为 .
结论 192(补充): 、 是抛物线 : ( )上关于 轴对称的任意两个
不同的点,点 是 轴上的定点,直线 交抛物线一点 ,则直线 恒过 轴上
的定点,且定点为 .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 (3)2021-07-0111页
- 数学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2021-07-0114页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2021-07-0112页
- 2019年高考数学仿真押题试卷(七)(含解2021-07-0116页
- 【数学】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192021-07-018页
- 湖北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2021-07-017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2021-07-016页
- 福建莆田一中2012届高三数学上学期2021-07-0112页
- 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2021-07-014页
-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7-019页